新冠疫情不期而至,“黑天鹅”敲响了房企的丧钟?


新冠疫情不期而至,“黑天鹅”敲响了房企的丧钟?

2020年的冬春之交,本该在一片喜气洋洋中辞旧迎新的中国大地,因新冠疫情的到来而变得乌云密布。这只黑天鹅的不期而至,影响的不仅仅是年节喜庆,还有正在结构化转型的中国经济。

而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之下确实损失惨重——房地产行业也在挣扎中寻求破局,但疫情以来的成交停滞都表明房企的动作收获甚微,因而一时间房地产行业的“拐点”论甚嚣尘上。那么是否房地产行业真的迎来凛冬,新冠疫情又加速了敲响房企的丧钟呢?


新冠疫情不期而至,“黑天鹅”敲响了房企的丧钟?

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必须从中国经济的产业支撑,城市化发展进程和房地产行业可能的发展趋势来剖析,细究后笔者发现,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给房地产业敲响的是“警钟”而非“丧钟”。

首先,由于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里地位特殊,房地产行业的“丧钟”轻易不能响。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当前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度可以达到3成有余,因而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必然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期盼稳定发展的中国会需要健康发展的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供血。同时,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对于在疫情打击下本就艰难前行的中国经济,适当刺激提振房地产行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平稳过渡是现下最为可行的措施之一。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有20%以上的提升空间,城市的发展则离不开房地产企业的参与,从这个维度看房地产企业还不

丧。从201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率将首破60%,然而除却其中统计口径问题带来的数值偏差,中国无论是较邻国日本(93%城镇化率)还是其他的发达国家,都仍有较大的追赶距离,再加上中国的城市化质量参差不齐(如被誉为“国际化大农村”的东莞,城中村错落有致的广州),与城市共发展的中国房企其实在往后10年里都人仍然有较为充足的发展空间。


新冠疫情不期而至,“黑天鹅”敲响了房企的丧钟?

最后,新冠疫情给房企带来的更多是发展趋势分化的警醒,其中主要包括不同企业间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式变革的分化。

一方面,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到来会进一步加快中国房企的洗牌。对于高杠杆且高周转模式下的中国房企,新冠疫情不期而至考验着各家房企的运营能力、融资能力和回款水平,一旦某间房企三项指标稍有差池,现金流出现断裂,那么破产便是该房企唯一的选择——现金流压力直下,大批中小房企会被资金实力强悍的头部房企吞并,大鱼吃小鱼在这个春冬之交将上演得愈演愈烈。诚然大房企会是这次疫情的受益者,但谁又能保证下次仍是如此?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的中国房企业也应当走出基于地产主业的多元化之路了。房地产行业逐渐步入存量房时代是不争的事实,疫情影响下三四线城市量价低迷和一二线城市群雄逐鹿将的不可避免,因而房企未来能否在这片浓稠的红海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在做稳自身基本盘发的基础上,是否真的能够拼接城市建设运营、康养医疗或产业孵化将至关重要。这也将可能成为这一个新十年,房地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因而在笔者看来,新冠疫情的到来不会给房产企业带来“丧钟”,反而是给与当前房企敲响如何发展的“警钟”——虽然市场仍在,国家也确实还需要你,但红海厮杀日趋激烈,“黑天鹅”时有不期而至,也是时候为企业开辟新的基本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