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前言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侯剛醫生是首批進駐「方艙醫院」的醫生,也是援助武漢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副隊長。從進駐之前他腦海裡對「方艙醫院」的模糊認知,到進駐「方艙醫院」工作一星期以後,他在認識上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人生第一次需要在4小時內查看100多名患者……照片上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了太多項因素……這次特殊的從醫經歷對他有了怎樣的影響?侯剛醫生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得知即將進駐的是『方艙醫院』,我突然有種「有勁兒使不出來」的感覺……但一週後,我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

2月4日,我隨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奔赴武漢疫區,原以為我們會像先期來到武漢的一些老師和同事們進駐某家醫院,接管某個病區參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但抵達武漢後接到的通知是進駐<strong>「方艙醫院」,我突然有種「有勁兒使不出來」的感覺。

但隨著這一週參與武昌方艙醫院的籌建、病人的預檢分診,醫療查房等工作,<strong>對方艙醫院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方艙醫院收治隔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症患者和在醫院救治危重症患者都是這場抗疫戰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是分工不同。

<strong>如果說救治危重症患者是「圍殲戰」,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為挽救患者生命,我們的醫護人員不捨晝夜,共克時艱;那麼<strong>收治、隔離輕症患者就是「打援戰」,範圍大,統籌要求高,為控制傳染源,減少輕症轉為重症,政府、醫護、感控專家通力協作,確保方艙醫院良好運行。

誠如王辰院士所講「建方艙醫院的初衷,是把患者應收盡收地收到醫院,進而降低家庭和社區間的傳播。方艙醫院條件沒有那麼好,但它是關鍵時期實行的關鍵之舉」,「這不是至善之策,卻是可取之策、現實之策」。

「原來從照片上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了太多項因素」

2月4日,隨隊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內空蕩蕩的,除了地勤人員、安保人員,只有從各地奔赴而來的醫療隊,「八方馳援戰疫情,眾志成城克時艱」。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在到達口前我們醫療隊留了一張合影,隨即正式進入疫區。我們在領隊和隊長的帶領下搬運物資到駐地酒店已近凌晨,但全隊隊員士氣高漲。

2月5日,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全員培訓感染控制和人員防護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實踐。「醫療隊全員零感染」是我們的底線,這樣才能保障我們團隊的戰鬥力。我們戰鬥在疫區一線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最嚴格防護,為自己,為團隊,也為整個防疫阻擊戰。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下午隨隊抵達位於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醫院,在參加方艙醫院的籌建會議中學習到很多,尤其是<strong>「統籌-規劃-執行-反饋-改進-落實」的工作模式。方艙醫院的籌建體現了政府、衛健委、醫療團隊的群策群力。洪山體育館改造的方艙醫院共規劃有800張床位,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的,大家從照片上看到的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是涉及到<strong>電路、消防安全、醫療安全、感染控制、物品發放、廢棄物回收、患者生活起居、垃圾清運等多項因素,所以只是看似「簡單」。當地政府組織施工、改建,衛健委、醫療團隊和感控專家評估設計合理性,確保感控質量和醫療質量,根據專家們的反饋意見,武昌區政府組織再改進。

「天氣太冷,我就讓患者摩擦雙手,待指尖血流好轉再重新測定,減少誤差」

第一批患者的預檢分診工作從2月5日晚上持續到2月6日上午,由四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接續完成,分別是上海隊、福建隊、遼寧隊和湖南隊。我參加了早晨6:00到10:00的預檢分診工作。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早晨,下著小雨,氣溫大概4℃左右,預檢分診工作在我們搭建的帳篷裡進行。我們按照國家衛健委的要求將確診的輕症新冠肺炎患者收入方艙醫院,仔細研判患者症狀、胸部CT、指脈氧飽和度等,對重症患者及時篩選,並交由相關人員聯繫到定點醫院救治。

由於天氣冷,部分患者手指末梢血流少、溫度低,影響指尖血氧飽和度的測定,我就讓患者摩擦雙手,待指尖血流好轉再重新測定,減少誤差。因為一旦誤判為重症,將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同時不必要的佔用轉運、收治重症患者醫院床位等資源。四小時的工作下來,有的隊員的手指凍得發僵,脫防護服時手指都難以完成細緻動作,但每個人的心裡是熱的。

<strong>關於輕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學有一點兒學習體會與各位分享: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一、病變以雙肺多發常見,早期可以單發;以肺外周邊分佈為顯著。

二、斑片影和磨玻璃影常見,可伴有暈徵、反暈徵,未見空洞表現。部分磨玻璃影/斑片影呈球形或方形改變,即所謂「球形肺炎」,原因可能與病毒易侵襲肺泡上皮或部分患者肺部先天發育有關?

三、胸膜下細網格影並非少見,可能存在類似閉塞性細支氣管的改變,這部分患者可能氧合差,常有活動後氣短。胸腔積液和胸膜受累少見,可能僅表現為葉間胸膜受累,但可伴胸痛症狀。

四、輕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影像學轉歸可為消散、吸收,或機化性肺炎,或纖維化。但注意與其它病毒肺炎或間質性肺疾病相鑑別。

五、我不建議僅依據胸部CT來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仍需病原學診斷。新近的回顧性研究顯示依靠胸部CT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準確率僅75%, 若僅依靠胸部CT作為確診手段並收治,近25%的患者可能存在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

六、但對於影像學高度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尤其是有家庭聚集性發病者,一定多次進行核酸檢測,以求確定診斷,畢竟單次核酸檢測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陰性。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敬請指正。

「深感『方艙』外周區域工作人員的辛勞,他們常常工作到深夜,只能在路邊吃一口飯……」

由於2月6日晚上局部電路出現故障,一部分患者的電熱毯不能使用,加之體育館空調系統出於感染控制的考慮沒有啟用,致使一部分患者因室內溫度低而情緒波動。武昌區政府工作人員和醫療、感控專家組連夜論證、商議如何在確保符合感控要求下提高室內溫度,不僅迅速搶修了線路,而且改善了室內的供暖。區政府對患者在生活上的需求也給予了最大能力的支持,整體改進工作高效、進行。同時徐軍美教授和肖奎教授帶領的湘雅二院團隊為患者發放了心理輔導資料,並有專人提供心理疏導,有助於患者心理狀態的調整。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患者們情緒穩定,有序地接受相應治療。在方艙醫院的外周區域,工人師傅們為方艙醫院的運行也付出了很多,他們不辭辛勞地進行施工、物資配送、垃圾清運等工作,常到深夜才完成,有時只能在路邊吃一口飯。為了戰勝疫情,真是萬眾一心。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進駐「方艙醫院」的第五天(2月8日),隨著方艙醫院工作的有序開展,車載檢驗設備和影像檢查設備也投入了使用,患者可以完善血常規、胸部DR的複查,以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以確定是否達到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我們四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建立了緊密的對口協作機制,醫療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和持續改進。

進駐第六天,各醫療隊開展日常診療工作,醫療查房篩選重症患者轉診到指定醫院進一步治療,同時篩選潛在可能出院患者,進行核酸檢測和胸部DR複查。武昌方艙醫院臨時黨支部申請成立,黨員同志們的力量被進一步凝聚;同時也聯合患者中的黨員同志,一起參與到醫患溝通和中來,協助醫護人員對病區日常生活的管理,方艙醫院病區就像一個和諧的社區,患者們有跳廣場舞的,有為大家閱讀的……

「人生第一次需要在4小時內查看100多名患者……我們的安撫工作非常重要」

進駐第七天的上午,我負責了當天的查房工作,這是人生第一次需要在4小時內查看一百多名患者。在護士的協助下,我們對病區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查看既往胸部CT,瞭解發病時間,目前的症狀變化,指脈氧飽和度水平的測定,評估患者是否具備一些出院的條件。部分輕症患者確實有較大的心理負擔,比如:自己家裡曾經住過的房間,孩子能否進入取課本?自己父親病情進展迅速而去世,自己的病情發展結局怎麼樣?自己症狀都好了,繼續住在方艙內會不會再次感染等諸多問題。我們對患者們疑問一一作了解答,安撫患者的心緒。絕大多數患者情緒穩定,很多患者對我們醫療隊不遠千里來到武漢表示感謝;患者們對國家採取方艙醫院的方法來隔離和診治輕症患者表示了認同和對現有條件的理解。

「進駐『方艙醫院』第八天終於送走第一批出院患者,這裡的醫療工作經過磨合,進入高效運轉期」

第八天(2月11日),今天送走了第一批出院患者,而新病區也將在今天收治第一批患者。整個武昌區方艙醫院的醫療工作逐漸度過磨合期,進入高效運轉期。

這只是對我所見的方艙醫院工作部分記錄,我感覺這項工作對疫情的控制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控制和減少傳染源方面。在現實的條件下,它可能是可行性最好的隔離救治策略,當然,時間和實踐會告訴我們最終答案。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在來到武漢工作以來,深刻地感受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看到了無數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踐行者,也看到了我們即將戰勝疫情的希望,儘管重症患者的救治仍是難題。最後,希望戰鬥在一線的所有同志認真做好防護,我們可以流汗、流淚,但我們不可以再因院感而失去戰友。願每位援助武漢的戰友平安回到自己的家,願我們儘快還湖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個清澈的世界。



前線醫聲4|侯剛:看似簡單的床位佈局和隔斷,其實涉及很多因素

侯剛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介入呼吸病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介入呼吸病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呼吸內鏡專委會委員,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聯盟委員。


* 特別鳴謝:拜耳(中國)對本欄目的大力支持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