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抗疫“幕後”工作者

接近晚上9點,氣溫又下降了幾度,窗外吹進來的冷風用來“提神”恰到好處。離下班差不多快3個小時了,團結衛生院庫房、醫務科、院辦公室等科室的燈還亮著,樓道里陸續響起了“風格迥異”的電話鈴聲,但是電話對話內容大致相同:“下班了嗎”“到哪了”“飯要不要再給你熱一熱”“快了,快了”“沒啥好擔心的,又不是我一個人在加班,放心吧”,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信……

“你們什麼時候有貨,你們的產品資質齊全嗎,什麼時候能發貨,請你們幫幫忙……”在醫院藥品及醫療物資採購科裡,藥劑科科長黃琳正在催促醫藥公司,交涉藥品和物資採購問題。自防疫戰打響以來,眼看著醫院庫房防護物資在不斷的減少,黃琳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從臘月二十九開始,白天到晚上,一天幾十上百個電話,問東家,望西家的尋求貨源,絕不不放棄一絲希望。”採訪中,黃琳距離下班時間已過去了3個小時,而此刻,她才騰出時間開始清點藥品及醫療物資數量,整理票據……

致抗疫“幕後”工作者

醫院黨支部辦公室和院辦公室僅一牆之隔,工作交流完全用不上電話,只需要將嗓門稍稍提高即可溝通。和往常一樣,他們開啟了“高調”的工作模式。整理文件、下發通知、起草公文、彙總數據、信息簡報等正在他們的鍵盤下一一呈現。他們是這場防疫阻擊戰役的樞紐,他們在抗疫各條線上開展協調、巡邏、監督等工作,同時,他們也是這場抗疫戰役前線的“戰地記者”,她們用手中的相機和鍵盤記錄著抗疫工作的點點滴滴。每當工作不順時,總會有人鼓勵大家,“我們不求做到最好,但是我們要盡全力做到更好。”

在醫院的後勤科和信息科,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似做著一些和醫療工作“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卻頻頻出現在醫院的各個角落。為滿足疫情防控需求,他們緊急安裝了用於發熱病人留觀、節後外出務工和返崗農民工健康服務、防疫物資存放等6個活動板房,從接電源、通網絡到佈置桌椅、安排標識標牌,總共僅花費2個多小時。高效地完成每一次任務正是他們在疫情面前展現出的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和擔當。

據悉,自防疫戰打響後,團結衛生院上下迅速反應,調配一切可以調配的物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身心投入這場防疫戰。半個多月裡,先後召開30多次會議,開設“單通道”和預防接種專用通道,強化“一人一診室”和院感督查等。

記者 劉剛鈺 團結衛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