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2020年春節的平靜。沒有了走親訪友的年味兒、沒有了期盼已久的出遊,人們都過上了“宅家”生活。在這個“超長待機”的假期裡,我們難得放慢了腳步,有大把時間去陪伴家人,補充睡眠,看書充電……在疫情面前,每一個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一座城市也都感同身受。


這個“超長假期”對天津人有多大的影響呢?為了解市民對疫情的認知和預防措施,掌上天津聯合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互聯網信息與用戶行為研究中心於2月2日至2月8日開展在線調查,通過掌上天津APP、微信公眾號、核心用戶社群等渠道發起問卷並收集數據。共收集有效問卷490份,採用其中天津地區的377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調查結果呈現了疫情下天津人的心態、生活、消費、工作等方面。


受訪者中,男性佔44.3%,女性佔55.7%;在年齡分佈方面,19歲至40歲人群佔比超過七成(73.74%),41歲至50歲佔17.77%,18歲以下及50歲以上的佔比均未超過一成;其中,天津市內六區受訪者約佔全市受訪者的68.2%。


面對疫情,天津人比較理性


在“疫情中的天津人焦慮程度”調查中,天津人的平均得分為5.88分(滿分10分),保持一定的理性。整體來看,在焦慮程度上,天津人超過半趨於“不焦慮”,僅有5.84%的受訪者表示十分焦慮。和這一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其餘113份全國其他地區的問卷中,這一平均得分為7.87分,處於焦慮指數的下半程,並且有30.09%的受訪者表示“十分焦慮”,遠遠高出天津人的焦慮程度。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1 天津市民焦慮程度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2 非天津地區焦慮程度


從整個問卷來分析,一方面固然來自天津人的樂觀精神,更多的還是和整體應對措施到位,消息披露及時透明所帶來的踏實感分不開。


比如,受訪者對於目前所在社區疫情防治宣傳工作的評價中,表示“非常到位,社區工作人員很細緻”佔比31.03%;表示“比較到位,大家都盡力了”佔比40.32%,這兩項評價遠遠高於“還有欠缺,我不太滿意”(8.49%)。社區網格員的到位和盡職,相關工作成效顯著,也給天津市民全民抗“疫”增添了信心。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3 天津市民對社區疫情防治宣傳工作的評價


對於買菜、購物等剛需問題,73.47%的受訪者表示“門口有市場/超市,出門就買,很方便”,65.78%的受訪者表示“菜價在預期之內,能接受”,同時對於目前階段網購的頻率,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比以前次數少了”。雖然在疫情防控期間,快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老百姓的非剛需購物也在減少,但商超、菜市場正常營業,市民購買生活必需品有保障。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4 天津市民對買菜購物方便程度的看法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5 天津市民對於菜價的預期情況


關於口罩的“戰疫”


上一次帶火口罩的還是霧霾,隨著環境質量逐漸改善,口罩在普通民眾家中的出現率也越來越低,大多數消費者也並沒有戴口罩、囤口罩的習慣。然而這次疫情的發生,N95口罩、醫用一次性口罩成為最緊俏的商品,一時之間“一罩難求”。


調查顯示,24.14%的受訪者表示家中口罩“囤貨早,儲備充足”,48.01%的受訪者表示口罩“還夠用幾天的”。可見,目前大部分市民並沒有為個人防護用品缺失而擔心,並且近半數受訪者也是趨於理性消費,並沒有大量囤積口罩。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6 天津家庭口罩儲備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依然有10.6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買到口罩,有19.3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買到酒精或消毒液。隨著後期復工,口罩需求量必然增加,可能還會產生新一輪的口罩需求小高潮。


在家庭防護層面,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對自己平時的衛生習慣比較滿意,更是有接近九成受訪者表示家中老人對於戴口罩這件事“很配合”或“比較配合”,只有1.86% 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家中老人“就是不戴口罩,怎麼說都不聽”,說明天津人在個人防護的接受程度上普遍認可。


這和網上流傳著一些“勸老人戴口罩很難”的聲音,並不相符。這類“個別案例”被輿論放大之後,雖然有警醒他人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製造壓力的風險。


移動端是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


在疫情有關信息獲取渠道上,受訪者的選擇依次為:微信公眾號(71.09%)、手機新聞app(63.93%)、電視(61.54%)、微信朋友圈(59.68%)、微博(44.03%)。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7天津市民獲取疫情信息的渠道情況


目前受訪者最關心的信息依次為:疫情數據變化(81.7%)、復工開學信息(65.78%)、科普防護知識(47.21%)、新推出的政策(32.89%)。這也要求權威媒體和主流渠道務必做到信息的快速、及時和透明,如果疫情變化信息沒有及時推送到網民手中,則很有可能會引起其他聲音先期佔領網民的信息流,讓謠言領跑。


微信公眾號和手機新聞APP作為移動端的第一梯隊,在調查中依然保持著很高的用戶依賴度,這類信息權威、快速,便於在移動端的生態中進行傳播,尤其是利於社群傳播;電視作為傳統媒介渠道,在疫情期間依舊保持著很高的權威性和渠道佔有率,不僅僅是大部分人休假在家,電視有較高使用率的因素,同時也是在此次疫情信息發佈中,電視媒體快速響應、信息透明的體現;微信朋友圈作為一個先對封閉的空間,帶有較強的個人認知屬性,並不一定和權威聲音保持一致,因此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和主觀性;微博作為一個體量龐大的信息出口,更多扮演的是信息源頭的角色,但在此次疫情信息發佈上,作為終端傳播,並沒有明顯優勢。


假期裡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本次調查中,有49.6%的受訪者正在家中等待復工通知,對於假期裡時間的分配,前三個選擇依次為:追劇、看電影(54.11%)、做衛生(47.21%)、帶孩子(31.83%)。其他如玩兒遊戲(25.99%)、室內運動(25.99%)、看書學習(23.87%)、補覺(20.16%)、研究美食(18.04%)等。


雖然,天津市中小學已經陸續開始網上覆課,但仍有33.69%的受訪者表示此次疫情對孩子學習“影響比較大”,29.44%的受訪者表示“影響一般”,加上部分受訪者表示已經陸續開始在家辦公,這極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家庭矛盾和壓力積攢,我們也將在後續的調查中持續關注。


對疫情結束後生活的期待


天津人對於疫情的樂觀和理性還體現在對疫情結束時間的預測上,32.89%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大概會在“3月份結束”,22.5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大概會在“4月份結束”。受訪者對於疫情結束時間的判斷,除了基於主觀情感,也有對整體疫情防控工作的認可。


問了天津人幾個問題,結果……這真的很“天津”

圖8 關鍵詞雲圖:疫情結束後你想做什麼


對於“疫情結束後,最想幹的事兒”,外出是主訴求。旅遊、聚會、看電影、逛街、吃美食等都是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


目前,由於疫情防控任務艱鉅,本次調查為基線調查,主要分析了天津市民在假期第一階段(第一個14天)的主要生活狀態信息。從整體數據來看,對比其他地區樣本,天津整體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天津媒體對疫情信息的及時透明傳播,天津市民展現出來的理性與樂觀也正是重視疫情、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體現。後期,我們還會通過完善調研內容,持續關注天津百姓生活狀態及心理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