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在戰“疫”一線

隨處可見忙碌而堅定的身影

溫暖著防控一線工作者

區總工會社會化工作者賀為龍

就是這樣的人

……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不辭辛苦

堅守“疫”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公安灞橋分局的民警們逆行而上,奮戰在抗“疫”一線。為了讓這些忠誠衛士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工會組織的關懷溫暖,對民警的慰問成為掛在工會“孃家人”心頭的一件急事。因為人手緊,籌集物資的重擔就落在工會社會化工作者賀為龍的身上,由於部分物資比較緊俏,接到任務的他,立即聯繫三家超市,硬是湊齊了300餘份各類慰問物資,將這份工會關懷送到了每一位公安幹警手中。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不顧風險

戰鬥“疫”線


面對疫情,那些留觀職工情況如何,一直牽動著工會人的心,賀為龍再次承擔起落實留觀職工人數、瞭解物資需求、籌集留觀物資等任務。留觀職工最需要什麼,賀為龍就採購什麼,忙前忙後,又一次備齊滿滿一車慰問品,將水果、牛奶等新鮮食品送到留觀工作站。“謝謝為我們送來的生活必需品,雖然大家現在工作任務很繁重,但工會的關懷,讓我們信心大增。”收到區總工會愛心物資時,留觀職工感慨地說。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不計報酬

服務“疫”線


有些街道基層缺防護服,消毒水僅能維持幾天,區總工會加緊尋找防疫物資渠道,聯繫了一批防護服和消毒水,但在特殊時期找不到貨車,也找不到搬運工人,他二話不說,將一線急需的防疫物資都裝到自己車上,分三次將這批防疫物資送到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手中。疫情期間,區總工會定製了一批紅馬甲和宣傳冊,也是他一車一車送到7個街辦,幾天下來,他從早上跑到天黑,甚至顧不上喝一口水,同事們看著既感動又心痛,勸他停一天,他總是笑著說不礙事。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舍小家為大家

奮戰“疫”線


熟悉賀為龍的人都知道,他的妻子在藥店上班,疫情期間必須堅守崗位,照顧不上家裡。這個春節假期,別人都在家團聚,而他只有到了很晚的時候才能回到家中,經常忙的顧不上給孩子做飯,面對家人的抱怨,他也總是嘿嘿一笑說,明天爭取早點回家。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疫情的風險賀為龍心裡很清楚,但他從未退縮,每次幹完工作,領導和同事們勸他回家休息的時候,他總是默默一笑,坐在辦公室等著,後來同事們才發現,他是為了送交通不便的同事回家。在同事的眼中,他總是最忙碌的人;在家人的眼中,他總有加不完的班;在領導的眼中,他認真擔當靠得住。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1990年正值風華正茂的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火熱的軍營,他兩次受到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他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2005年回到地方的他加入工會隊伍,一干就是15年,軍人本色成了他的底色,他彷彿從未脫下“軍裝”。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賀為龍是灞橋區總工會30名社會化工作者的突出代表,也是這一群體的縮影,社會工作者默默無聞,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著工會的職責和擔當,這次疫情中,他們像勇士一樣,逆風而行,堅守疫線,第一時間用心、用情、用力把工會的溫暖傳遞到防控一線,或許你不熟悉他們,但是他們的腳步從未停歇,為戰“疫”助力,讓這個冬天格外充滿溫情。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灞橋•榜樣」有一種擔當,叫“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