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哪位古人的書法最好看?為什麼?

莫xxxx


個人最喜歡顏真卿,原因如下。

書法絕代風華

顏真卿研習歷代書家而自成一體。楷書結構方正,筆力雄渾。用筆看似肥厚不露鋒芒,實則外柔內剛鐵骨錚錚。如高山巍峨,偉岸端莊,意境高遠。

人格光耀千秋

安史之亂爆發時,朝廷猝不及防,陷入混亂。挺身而出者,平原太守顏真卿也。顏真卿一邊派人和朝廷聯繫,一邊召集兵勇,發佈檄文,討伐安祿山。據說半個月就召集了20多萬士兵,然後統帥起來和安祿山開戰了。出於戰略考慮,他需要和他哥哥常山太守顏杲卿聯繫。顏真卿在今天山東德州,顏杲卿在河北正定,一東一西,中間正好是安祿山已佔領的區域。為了聯絡可靠,選擇了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充作聯絡人。常山淪陷後,顏杲卿拒絕投降,先後經歷了割舌,剁手等慘無人道的刑罰後慘死。其子顏季明被砍頭,三十餘口全部被殺,滿門忠烈。

面對家族慘變,顏真卿依舊指揮平叛。


二年後,顏真卿寫下了追祭侄子顏季明的草稿,就是“天下行書第二”的《祭侄文稿》。



建中四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奸相盧杞派顏真卿前往李希烈軍中勸降,朝臣們勸說顏真卿拒絕,顏真卿凜然回答:“聖旨能逃避嗎?“。遂至李希烈軍中,李希烈扣留顏真卿,反覆勸降,被拒絕。一年後,被李希烈縊殺,被殺前大罵李希烈“逆賊”。德宗廢朝五日,諡號“文忠”

史載:舉朝悲之。


人品與才華,中國人歷來更看重人品。作為忠臣、烈士、英雄、書法大家,顏真卿完美達到了字如其人,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士大夫的精神座標。

顏體,浩然正氣。


鐵衣


"譬夫絳樹青琴,殊姿共豔。"

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摟著大樹不門見森林,這叫偏食。

當然,精選一家,能夠做到繼承和發揚,也應該算是一條路子。

無論你是認可一家或者是想汲取百家之長,這裡面仍然存在著自己的偏好取向問題,最後的結果仍然是千差萬別的。

既便是書法圈子裡面的人,認知偏執的人也非常多。看到與自己不是一條路子的都去大加否定,說東道西,批的一無是處。

書法人簡單的說應該算是個有文化的人吧,動不動以文人自居,平時滿口的溫良恭儉讓,大談什麼謙虛謹慎,而實際上呢,則完全不是那麼一會事。

唉!

不想說了。。











楊炳升66


若從技法論,我更喜歡王羲之《蘭亭序》,若從性情論,我更喜歡顏真卿《祭侄文稿》。下面作分點詳細討論。

第一,書法情懷上,王羲之《蘭亭序》技法純熟,顏真卿《祭侄文稿》情懷激烈。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一場雅集中,乘興而作的。整體平和中庸,不溫不火,技法表現淋漓盡致,從欣賞角度而言,風平浪靜,怡然自得。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在祭祀亡侄顏季明之前,所作的祭文稿件。顏真卿寫此文稿時,情緒激動,悲傷心切,當時心緒躍然紙上,極具宣洩情懷之能事。

第二,表現技法上,王羲之《蘭亭序》更平和規矩,顏真卿《祭侄文稿》更激盪瀟灑。《蘭亭序》以行楷字體為主,行筆平和,氣質秀麗,學習上更容易掌握技法。《祭侄文稿》以行草書為主,行筆連綿、意氣起伏,為後世文人書法以抒情表意為主作了示範。

第三,作品書寫形式上,王羲之《蘭亭序》為雙鉤本,筆法清晰明瞭。顏真卿《祭侄文稿》為墨跡本,更能體現作者當時的情懷。《蘭亭序》(馮承素本)乃唐人馮承素雙鉤本,細緻入神的將原作刻畫紙上,成為真跡下一等,最能看見魏晉筆法的複製品。《祭侄文稿》乃是草稿,因是草稿,所以書寫時毫無拘束,披頭亂服,是最能見到唐人筆法的經典原作。

第四,創作章法上,王羲之《蘭亭序》行筆自然,平和中正,顏真卿《祭侄文稿》連綿錯落,大起大落。《蘭亭序》因以行楷字體為主,字與字之間少有黏連,可謂筆斷意連。《祭侄文稿》則行書連綿,篇幅交錯,視覺衝擊力更大,情懷起落跌宕。

第五,墨色變化上,王羲之《蘭亭序》更溫潤平和,而顏真卿《祭侄文稿》則盡顯乾枯濃淡之變化。縱觀《蘭亭序》,用墨變化不大,以溫潤均勻為主,偶有飛白乾筆,盡顯中庸之道;《祭侄文稿》墨色變化豐富,濃淡乾溼,展現了書法墨法的博大精深。

第六,筆法上,王羲之《蘭亭序》用筆乾淨利落,顏真卿《祭侄文稿》多用禿筆逆鋒。《蘭亭序》用筆非常乾淨利落,有板有眼,起筆收筆,動作一目瞭然,線質乾淨秀氣。《祭侄文稿》則多用禿筆,筆法更近篆隸,線質古樸渾厚。

綜上所述,是我個人對自己喜歡的兩件作品對比論述。








新堂的藝術生活


首推秦朝宰相李相。李斯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有書法作品(刻石)傳世的書法家,被譽為中國書法鼻祖、小篆第一人。傳世書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其次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李陽冰。其工篆書,被後人稱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主要著作有《三墳記》、《怡亭銘並序》、《城隍廟碑》、《易謙卦》、《滑臺新驛記》等。第三當推清朝鄧石如,名琰,字石如、頑伯,號笈遊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清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篆書文軸》、《篆書中堂》、《遊五園詩》等。上述三家我偏好鄧石如的小篆,我經常臨習鄧石如的篆書《千字文》,《弟子規》。我認為鄧體小篆結體清麗,修長,線條彈性有力。

小楷主要臨習元代趙孟頫和明代文徵明的作品。愛其清秀,亮麗。我意結合兩家的特點最後形成自已的風格。








金星753


我本人最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的字不僅僅是美觀好看,更主要的是體現了中國古人的一種風骨,一種氣度,一種風韻,一種格調。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方式,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所謂“深識書者,唯又觀神采,不見字形”,書聖的字卻做到了外觀與神采的和諧統一,又契合了古人“中庸”之道,書聖以後歷代的書法名家和其他學書之人都可以從其汲取營養,無形中王羲之已經成為後世學書人取之不竭的資源寶庫,每個學書人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養料。歷代書法名家都毫無疑義的將其尊為“書聖”,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書法領域卻獨尊王羲之為“書聖”,可見其在書法領域的重要性和貢獻是歷代其他書家所無法比擬的。所謂“取法乎上”,本人建議各位書友還是多多研習“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方為上上之策。


慕容長樂


吳昌碩的字最好看。他的字單個拎出來你不會覺得有多美,但是每一幅完整的作品都是一氣呵成的佳作。

他的書法作品沒有匠氣,不扭捏,氣勢磅礴,氣息連貫。越到晚年作品越感覺風姿卓絕。吳昌碩作品並不講究字形結構,作品顯風骨,透精神,這個是一般畫家不能達到的境界。晚年的行草章法更是有排山倒海之氣韻,用墨濃重深厚,書法作品更像一幅重彩畫一樣寫出了大寫意的韻味,令書畫愛好者在他的字中流連忘返,回味悠長。




臨風堂老張


這個問題這麼問這麼說欠妥。因為每個人的水平認知不一,喜好不同,追求不同,回答誰最好也不同。對書法稍有深入的,也沒有這麼說這麼問的。正所謂一干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也。

史上真行草隸篆眾多書家各有風采,具體看你學書在什麼階段。正書有四大家,看你的興趣。史上就有顏筋柳骨之說。如果你喜歡正大方勁,敦實厚重,整體挺拔遒勁,那不妨學顏;倘愛好瘦骨有力道,不妨學柳。其他二家喜歡的話也並非不可以學。

學行書,當然首推蘭亭了。蘭亭序,不僅筆法、墨法、技法高超,關鍵是字字都是動態的,都彷彿似有生命的律動,這是其他書家難以企及的。有人說文徵明的蘭亭是被捆綁的舞蹈,董其昌的蘭亭是病人的扭腰,對比看此言不虛也。其他的如顏如蘇學得也不少。

草書大家也不少。飛龍走鳳,動如脫兔,張揚、纏綿、躲避、山夫爭道,每每觀之,總是熱血沸騰,乃至心曠神怡。張芝、張旭、王氏父子、黃庭堅、懷素、趙佶、祝允明、傅山、王鐸等各具自家面貌,喜歡哪家,學之可也。






抱一而行


  我認為董其昌書法好,因為董其昌在書法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從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董其昌在書法方面,除了研習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大家書法作品和書法技巧之外,還善於從中總結髮掘新的書法技藝。所以,他的書法藝術成為融百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在行書、草書、楷書方面頗有自己的心得。不僅注重書法的基本寫作規範,而且還加入了自己的書寫技巧,他的書法飄逸雋秀、整潔而不失大氣。董其昌的書法有種行雲流水般的美感,視覺極具享受。就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偏愛董其昌的書法,每每臨摹都要讚賞一番,並且大加推崇。康熙年間,民間盛行董其昌書法之風,對文人有一定的影響。

董其昌在繪畫方面,更有獨特的見解。董其昌擅長山水文人畫,他認為作畫應超越畫作本身而進行,即作畫者應注重自己的思想修為培養。而且董其昌擅長用潑墨和淺絳技巧,將山水景物的輪廓勾勒出來,然後善於用墨將畫作更富層次感。董其昌作完畫後,還在作品上題詞、寫詩,這樣更能展現畫作更深層次的內涵之美。





芝麻花JJG


您好,這個問題我可以這樣回答您。

古代的書法大家每一位都很好。每個人喜好不同的風格所以每個人喜歡的書法家也不一樣。就我個人而言,楷書我喜歡唐代的褚遂良。代表作《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等。由於唐太宗倡導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虛運實、化實入虛,形成了既饒骨力、又丰神韻,瘦潤華逸、清靜剛毅的風格。

行書我最喜歡宋代的米芾。代表作《苕溪詩帖》,《蜀素帖》等。米芾對書法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認為書法應該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注重整體的氣韻兼顧細節。筆法特點是在轉折、正側、頓挫中起筆的時候都是先重後輕,他的捺筆的輕重就變化很多,並不固定。

另外,二王不必多說是很多初學書法的入門老師。還有懷素、黃庭堅、趙孟頫等也是有很多人喜歡。

這是我的拙見。希望您滿意。




chl1981chl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作者王羲之當之無愧。該作品"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

《蘭亭序》為行書帖,是學書人的必臨之帖。王羲之書風的最大特徵是用筆細膩而結構多變,與古拙相對而為“秀媚”。王羲之置身於“祟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極視聽之娛”,抒發樂山樂水之情;與友人雅集,筋詠賞景之際,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嘆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噴發,乘興書之,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曠世傑作。

行筆如行雲流水,進人書藝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