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公务员的遴选逆袭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昨天有个小伙伴咨询关于备考遴选的事情,正好以前我让我师妹帮我写了一篇关于遴选的经验,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年我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考了北京一个最基层的公务员,是某街道的城管科,后来轮岗到组织,工作三年又以基层公务员的身份考了中央遴选,最终成为某中直单位的一名主任科员,也许再过三年命运会给予我其他身份,谁知道呢?

在基层工作的三年,我加过很多班,做过很多事情,其中有苦、有累、有不甘。但现在回想,也非常感谢当初领导、同事对我的信任,这一过程,让我快速的成长,让我慢慢地能独当一面。当然,和所有在基层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有梦想,也有面对复杂人事关系的委屈。于是,三年后我选择了继续考试,考中央遴选。

有小伙伴跟我说过,工作太忙,没办法兼顾复习考试。但其实遴选并不考行测,不需要你有大量的时间去刷题,遴选也和工作上有很多结合的地方。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准备考试而耽误了工作,也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准备考试。

比如我在基层工作时,经常给领导写讲话稿,写的过程很痛苦,要看最新的中央文件精神,要去领会领导的工作意图,甚至还要注意到口语表达的语气、风格。但是2016年中央遴选考试最后一大题是给领导写一篇讲话稿,我在平时工作中就经常写,看到题目时,真的是松了一口气,这可能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吧。另外一篇大作文框架搭建、取题论证、行文构思,对中央政策精神的把握等等关键环节,平时都思考过、推敲过。所以,短时间内写出一篇还算不错的文章也就不难了。

幸运的是,我身边有很多学历好,志气高的年轻人,单位每年都会有通过遴选改变自己的工作轨迹的小哥哥、小姐姐。记得向一个考上北京某市直单位的姐姐取经时,她说,有一个小题是考消防安全的,她平时在工作中就接触过这块工作,所以答得很好。因为遴选考试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所以试题会跟实际工作结合的比较紧密,也许是小题,也许是大题,就是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但是我想她答的好的原因,更在于她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去总结工作思路和方法。也许,是被动的,但是她做了。她们科室的工作总结、情况汇报都由她写,这个写的过程就逼迫你、要求你去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文字,从而有条理的在考试中表现出来。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提几条个人管见。

一、 搞清楚你要考什么遴选考试?

这个问题听上去很简单,但我觉得很重要。有一个小伙伴无意间看到国家信访局单独进行遴选考试,于是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信访条例》等专业知识背了个半熟,还顺带刷了1000道信访方面的知识竞赛题,胸有成竹去考试了,然而考试的内容跟信访条例没有半毛钱关系,考试的题型和普通的遴选考试类似。结果,可想而知。但是近年来,各级纪委频繁遴选,题目的考查内容紧扣纪检热点,不背点干货和专业知识,也是只有打酱油的份。当然,有些地方的考试(比如山东和深圳),考察内容也会侧重不同。所以,搞清楚你参加的是哪一级别的考试,哪一类型的考试,很有必要。如果能提前熟悉一下该类考试的历年真题,就更是有备无患了。我当时复习的时候,经常去QZZN的遴选板块(公考老司机应该都知道这个地方,但是那里信息芜杂,要注意甄别哈),看看别人回忆的真题或者发的经验,受益匪浅,我是有一些存货的,但是今天的主题不是谈“真题”,所以以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然,要看你们帅气可爱萌的飞仔是不是请我请饭了。

二、 搞清楚上级部门想选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上级部门想招干活的人。这句话没错,但干活的人可以招应届生啊,为什么要遴选呢?所以,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可能希望招的是经过公务员队伍训练、有一定的大局观、纪律性、能力强、经验足的人。而这些要求会直观的反映在笔面试中。笔试的时候,更需要你对一些问题的成熟处理意见,而不是单纯的抄材料。面试的时候,可能更需要你的沉稳从容而不是一味地热情和活泼了。

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在报考岗位的时候,要注意人岗相适。有的岗位明确提出来,要有相关工作经验或其他要求,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和报考。因为遴选考试最后一个环节:考察,我当时是1:2进行的考察,也就是说不录取第1名,录取第2名,是完全符合规定、也时有发生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上级部门想选什么样的人,然后在笔、面试以及考察环节,充分的展示出来你具有他们所需要的特质。

三、 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其实参加遴选考试的过程,也是一个审视自己的过程。参加工作这些年,你是否在写作水平上有进步,你是否在处理问题中有提升,你还会不会像初出茅庐的孩子一样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如果有短板,那么就趁着这个机会弥补起来。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自己的工作不涉及到写材料,所以看到遴选考试考写材料,是很慌的。其实,无它,唯手熟尔。认清了自己这个劣势,就需要你去练习了。吃透平时工作中看似平常的通知、方案、讲话稿,然后仿写、修改。有的小伙伴说,自己工作可能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是太冗杂、琐碎,不知道如果去整理思路。我记得我复习的时候为了搞清楚我不熟悉的城市内涝问题,专门去梳理了一些地方下发的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工作方案。这些方案其实自己动动手,很容易找到的。

至于优势就更要精益求精了,我当年面试的第一题,你们单位组织一场千名干部下基层的活动,由你组织,你该如何做?我很清楚自己的面试能力较强,占优势,所以敢于在面试玩点花样,用了“四个一”去答这道题,可能和其他考生较为传统的答法不太一样,面试给考官留下的印象也较为深刻。

以上内容都是个人的粗浅管见,仅供大家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