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春節就要到了,不管是宴請三親六眷,還是幸會莫逆賓朋,一壺美酒總是必不可少的。

江蘇,一省十三市,酒文化遍地開花,九蒸七取,留下無數詩酒風流的傳說。

你家鄉的酒文化是什麼樣?

這回,小編帶大家看看,十三地市、十三壺酒,還有十三段各領風騷的文脈往事……

南京:一場最快意人生的酒

那一年,楊柳飄絮,群鶯亂飛,金陵城中一家小酒館裡,一個年輕人正在自斟自飲。

春風拍打著捲簾,屋外楊花輕飛亂舞,偶爾落在桌上,沒有聲音,只有香氣。年輕人深吸一口氣,只聽背後傳來老闆娘的聲音:“客官,今年春天的新酒,要嘗一嘗嗎?”

年輕人呷一口酒,笑道:“不急。”

不一會兒,酒館外突然吵嚷起來,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壓過了嘈嘈切切的鳥啼聲。

“太白兄!”外面一聲呼喊,酒館裡的年輕人眼睛鑽出了光。

很快,小小的酒館便圍滿了年輕人,他們此行是來為好友李白餞行。

他們實在太捨不得這個朋友了,論仗義、論豪爽、論才情,又有幾人能與他相比呢?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如今,小李要離開南京奔赴揚州,下次再相見,不知何年何月。

此時,老闆娘已為眾人斟滿美酒。一群青年酒入豪腸,一杯復一杯,往過片段如夢似幻,說不完,道不盡,誰也不肯放定酒杯。

眼前是恩義拳拳,遠處是天高水闊,過去的回憶浮現在李白眼前:長幹裡的歌聲、秦淮河上的月亮、孫楚酒樓的黎明……

東流的江水悠悠而去,它將要載著年輕的小李奔赴遠方。

在南京城,他笑過、醉過、狂過。

那一年,他25歲。


無錫:一場最令人懷念的酒

“伯父,你喝的是什麼呀?”小時候的錢鍾書,一直跟著無錫的伯父讀書。

伯父愛喝酒,也愛跟孩子們逗趣。有次他興致來了,用繩子捆了一團棉花,教錢鍾書閃轉騰挪、出拳擊打。

他說,這叫“棉花拳”,是練軟功的好法子。只不過,錢鍾書實在不是練武的材料,倒是伯父另一個習慣,影響了這個孩子一生。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錢鍾書

每天早上,伯父習慣泡茶館,花一個銅板買酥餅,再去書攤上租上一本小說。

小小年紀的錢鍾書,每天就啃著酥餅、抱著書,在隋唐爭雄、濟公伏妖、包公斷案的世界裡神遊。

讀得興起,抬頭正看見伯父一邊品酒,嘴裡一面吱咂有味,錢鍾書問:“這是什麼?”

伯父故作神秘,告訴他“龍肝鳳髓”,其實,那不過是一些廉價的醬豬舌。但這足以使年幼的他心馳神往。

後來,錢鍾書長大了,功成名就,可與伯父朝夕相處的溫馨畫面還時常浮現眼前。

他學會了伯父哄小孩的“把戲”,吃了塊洋火腿,偏跟人家說自己吃的不是火腿,而是貨真價實的“老虎肉”。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錢鍾書夫婦

徐州:一場最難涼熱血的酒

這天夜裡,劉邦有點煩。

他是個小小亭長,接了縣令的命令,領著一幫刑徒,去給秦始皇修墳。這一趟,鐵定是有去無回。

刑徒們都不傻,誰願意去送死?今天跑了倆、明天跑了仨,結果沒到地方,人就跑得差不多了。

“你們不死,到時候死的就是我。”劉邦越想越覺得窩囊,來在徐州豐縣西邊,一個勁地喝酒。

酒入愁腸愁更愁,劉邦幾杯酒下肚,頓生出一個主意:橫豎都是死,要不,我也跑吧!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劉邦

他帶著十幾個人,一路小跑就來到了芒碭山下。月黑風高夜,有探子來報,山路上,一條大蛇橫陳,擋住去路。

本來就沒少喝,匆忙趕路導致血氣上湧,劉邦這時不知哪裡生出一腔豪情。“壯士行何畏!”手起劍落,一下把蛇剁成兩節。

而後,劉邦組成義軍、起兵沛縣,開始逐鹿中原的戎馬生涯。多年後,他已是九五之尊,回到家鄉,乘著酒興賦詩一首。

也就是後世非常熟悉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劉邦

常州:一場最書生意氣的酒

這一年,蘇東坡20歲了,生得岌岌堂堂、才氣逼人。進了趟京,考了個進士回來。

也就是這一年,他在瓊林宴上,與蔣穎叔、單錫等江南才子結為至交。

酒過三旬、菜過五味,酣醉中,蘇東坡與這幫同窗好友定下了卜居常州的“雞黍之約”。

當然,此時的蘇東坡尚且年輕,滿懷抱負還沒得以施展,等他第一次來到常州,已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蘇學士歸來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轟動。運河兩岸,老百姓夾道歡迎,氣氛尤為熱烈。

此時已是垂垂老矣的他,支撐起沉重的身子,在炎炎夏天,兩臂外露,轉身向船上的人說:“這樣歡迎,折煞人也!”

他像是看到了生命的盡頭,又恍然想起了少年之約。常州,這裡就作為旅程的終點吧。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蘇軾

蘇州:一場最風流倜儻的酒

“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說完這句話,唐伯虎後悔了。

他是有這個實力,可惜沒交這份好運。他的這句話還被當做考試作弊的證據,嘩啦嘎嘣,釘杻收監。

這還不是最慘的。回到蘇州老家,這個一輩子沒遭過什麼罪的大才子,第一次體會到了世態炎涼。

父老鄉親都換了幅面孔,冷眼相向出言譏誚。書童下人也不再崇敬他,反客為主大聲呵斥。他的老婆也不再體諒他,整天跟他找彆扭、鬧離婚。

就連在家門口看門的旺財,看見了他也是汪汪大叫,追著來咬。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唐伯虎

從那以後,他好像變了一個人,終日飲酒作樂,留戀於煙花柳巷,像是對凡塵的一切俗事不再留戀。

晚年,他在桃林之中結廬,淡泊明志。那首孤芳自賞的《桃花歌》就是他心路的真實寫照: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南通:一場最憂國憂民的酒

19世紀末,南通出了一個“高齡”狀元,名叫張謇。

鄉親們奔走相告,紛紛來祝賀這位41歲的新科狀元在官場步步高昇,飛黃騰達。

但他們沒想到,這位狀元郎有自己的主意。

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時刻都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張謇親身經歷甲午戰爭,眼見祖國步步退讓,無力還擊,他心急如焚,最終確定,只有實業才能救國。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張謇

於是,他白手起家,創辦大生紗廠。在不斷擴大產業鏈的過程中,張謇在海門開辦了一家酒廠——頤生釀造廠。

如今,人人都知道茅臺酒“怒砸酒罈”獲得萬國博覽會金獎的故事。但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酒類,並非茅臺,而是頤生釀造廠的茵陳酒。

1906年,張謇帶著茵陳酒來到意大利萬國博覽會參賽。然而,這一趟旅程並不容易,清政府並未給予任何財力支持,張謇靠著朋友的資助,硬是拿下金獎。這個金獎,比茅臺酒早了整整9年。


連雲港:一場最神奇玄妙的酒

“你們說,雖然這裡的環境優渥、吃喝不愁,但我們是不是都難逃一死。”猴王若有所思,問手下猴子猴孫。

一種想法在猴王的心底升騰:我要離開這個地方,去到閻浮世界,去到古洞仙山,那裡一定有不老不滅的法子。

第二天,猴子們採來仙桃,摘來異果,擺開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餚。輪番上陣,向大王奉酒舉杯。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猴王一飲而盡,他心中清楚,當第二天太陽昇起時,他要面對的不是花果山一畝三分地,不是朝夕相對的猴子猴孫,而是人心惡險、神鬼妖魔。

他獨自一人,盡力撐開木筏,飄飄蕩蕩,匯入大海洪波中,”不混出人模狗樣決不回來!“

這便是齊天大聖的故事的開端。


淮安:一場最壕氣沖天的酒

2009年,淮安市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既緊張又興奮。

經過不捨晝夜的搶救性發掘,一座氣勢雄偉的西漢諸侯王陵園呈現在他們眼前。這座陵園總面積高達25萬平方米,裡面藏著無數奇珍異寶。

墓主人名叫劉非。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哥哥,15歲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立下大功,被封為江都王。

劉非在位的27年間,一直拼搏功名,同時恪盡職守,忠君效祖,因此最終得以善終。

劉非有個嗜好,就是愛擺大排場,愛喝酒。

光是在家請客喝酒還不夠,他要修建公館,專門宴請四方豪傑。

劉非請客,不喝他個昏天黑地是回不去的。劉非多愛喝酒?人們在陵墓中發現眾多酒器,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大。

墓中出土了16件大型淘酒缸,每個酒缸高66到76釐米,口徑約有50釐米;

在眾多酒器中,亂入了一個銀匜,長35.8釐米,寬29.4釐米,高12.8釐米。銀匜本是用來盛接洗手後的水,現在卻被用來盛酒倒酒;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墓中還有一個溫酒用的銅鋞,高120釐米,口徑10釐米。這是漢代出土文物中最大的銅鋞;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錯金銀嵌寶石鳥柄鎏金銅汲酒器。該器皿頂部是一隻極為華貴的鎏金銅鳥,金線為羽,金片為鱗,眼眶鑲有透明瑪瑙……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劉非的酒風之豪邁,可見一斑。

鹽城:一場最寸草春暉的酒

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當年范仲淹在鹽城為官,這一日,正碰上母親生病。

這個老太太說來也怪,不喜歡喝湯藥。這下,可急壞了范仲淹,他四方求醫,卻始終一籌莫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范仲淹的孝心感動了當地的一個名醫。名醫把一道良方交到了他的手上:用糯米配以中藥,製成酒水飲用,可藥到病除。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范仲淹

老太太飲下,醇甜香糯、精神大振,身體也好了很多。再後來,這種酒在民間廣為傳播,特別是婦女產後體弱多病,喝了藥酒之後,果然有奇效。

因為這種酒釀製後,要用甕貯藏,所以也取名“陳醅酒”,日久天長,陳醅酒也被“陳皮酒”。

雖然這只是個民間傳說,真假難辨,但陳皮酒,卻一直在鹽城人心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直到今天,很多鹽城人走親訪友,還要帶上一瓶陳皮酒。給老人斟滿一杯金漿玉醴、通體紅潤,老人的笑臉中,全是對兒孫孝心的回應。


揚州:一場最難得糊塗的酒

這場喜酒喝得糊里糊塗。

這年春天,山花爛漫,鄭板橋尋思著出去溜達溜達。當他跨過揚州城北門,無意間偶入一間小院。

院子裡,一株文杏如雪,盛開在圍牆與竹樹間。鄭板橋忍不住輕輕叩門,開門的是位老婆婆。

老婆婆已捧出一杯茶來,請他到茅亭小坐。剛進茅亭的鄭板橋,就看見裡面掛著一幅自己的作品。

揚州八怪鄭板橋,誰人不識他的大名。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鄭板橋

鄭板橋見了老婆婆的女兒,心生歡喜,寫下一首情詩。第二年,鄭板橋得中進士,暫居京城。

此時,一個叫做程羽宸的茶商,聽說了鄭板橋和這位姑娘的事,有意成人之美,當即掏錢作聘,替鄭板橋給姑娘送了過去。

就這樣,鄭板橋“糊里糊塗”撿了一媳婦兒,“糊里糊塗”喝了頓喜酒,老夫少妻,恩愛到老。

鄭板橋有一副很有名的字,叫“難得糊塗”,誠不我欺。


鎮江:一場最豪情滿懷的酒

66歲的辛棄疾又一次登上了京口北固山。

舊地重遊,面對滔滔長江,不免回想起自己一生北伐抗金卻壯志難酬,他長嘆一聲,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寫畢,辛棄疾越讀越覺得好。此後,他請來歌女配樂演唱,客人們聽了無不齊聲稱讚。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辛棄疾

辛棄疾也很高興,問在座賓客:“各位不要只說好,請給我的詞提提意見吧。”結果多數客人們只是稱讚,卻不見修改。

此時,一個年輕人直言不諱:“這首詞一連用了吳帝孫權、宋武帝劉裕、宋文帝劉義隆、趙國大將廉頗等4個典故,一般人是不易讀懂啊!”

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名將岳飛的孫子岳珂。

辛棄疾聽了豪爽一笑:“公子是個爽快人。”說完,他站起來滿滿斟了一杯酒,雙手遞到岳珂手中,表示謝意。

當世英雄與曾經英雄的後代碰杯的瞬間,恍若隔世。這二人的忘年之交,也被傳為一段佳話。


泰州:一場最情深義重的酒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免,玉兔又早東昇。”舞臺上的楊貴妃不見唐明皇,借酒澆愁。幾杯酒下肚,臉蛋緋紅,兀自呢喃。

仔細一看,這個楊貴妃縱然體態嫋娜、聲音脆生,其實,竟是個男兒身。他便是京劇大師梅蘭芳。

北京出生、北京學藝的他,只是在小時候聽祖母說起:“你曾祖在泰州城裡開了一個小鋪子……”

從此,尋親、認親的思鄉情結一直圍繞在梅蘭芳的內心深處。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梅蘭芳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機緣之下,梅蘭芳終於攜子梅葆玖回鄉演出,來到了祖輩們生活過的地方。

此事一時間引發轟動,掀起了 " 萬人空巷看梅郎 " 的狂潮。

已是62歲的梅蘭芳一再囑咐要 " 照顧家鄉老百姓 ",放棄劇團所有收入,門票以超低價售出。

當時,有位老太太幾次購票都沒能如願,心急如焚,梅蘭芳知道後,特地為她加了個座,以滿足鄉親們的心願。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宿遷:一場最雄心壯志的酒

宿遷梧桐巷,老項家出生了一個男嬰,名叫項羽。按理說,這是喜事,應該擺宴、喝喜酒。

可是,這頓喜酒,男嬰的叔叔項梁卻喝得五味雜陳。

為什麼?這要從他們家族背景說起。

老項家是名門之後,男嬰的祖父項燕,原是楚國最後一個大將,與王翦血戰到底,後兵敗自盡。老項家的地位,也由此一落千丈。

而這個項羽呢,一看就不是一般人,普通人都長一個瞳孔,他卻偏偏生出兩個瞳仁。

江蘇13市13種詩酒風流,南通的酒是哪一壺?

項羽

老話說,天生異人相,必有異人能。當初,大舜生著兩個瞳孔,將華夏大地治理得風調雨順,春秋五霸晉文公,也目生重瞳,戎馬倥傯成就了一番霸業。

這個孩子是否能領著老項家復興?一口酒下肚,項梁不覺五臟六腑之中更加激盪。

項梁將這個孩子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他教項羽識文斷字,項羽不學:“學這個有什麼用?就為了能讀別人的名字嗎?”

他又教項羽學擊劍,項羽還是不願學,“擊劍是一對一的對決,我不感興趣!”

“那你想學什麼?”項梁有點惱。“我要學能統領千軍萬馬的兵法!”項羽說。結果沒學幾天,項羽又不願意學了。

“小兔崽子,你到底想幹什麼?”

直到有一天,項梁帶著項羽,在錢塘江邊,遇上了巡遊會稽的秦始皇,王公大臣左擁右呼,將士護衛金甲鱗鱗。項羽脫口,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彼可取而代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