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足协重点培养足球城,然后从重点球市选国家队的球员怎么样?

绿茵十六号


足球城早就有。比如青岛,很早就是亚足联的青少年计划试点城市,也是中国足协的重点城市。这些年青训一直出人才。国家队里一直有青岛籍的球员。

但是,足协没法管控中超球队,青岛连续多年没有中超球队,即使有,成绩也非常糟糕,对本地孩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小。

同时,本地没有中超球队,导致出去的青岛球员很少选择落叶归根,大多定居在别的城市,回来的退役球员通常水平不高,这些退役球员担任教练尤其是担任青训教练,同样水平不高,导致青岛青训教练还是以老教练为主,技术理念早就过时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发生在武汉大连成都等多个重要的足球城上,非常让人遗憾。


数据为王夜先生


我觉得这种做法对中国足球长远发展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实际上足球城在某时期中国已经多少出现过,比如甲A时期的大连足球,北京足球和上海。那时全国足球火爆,甲A比赛的关注度达到了中国足球盛况空前,同样,作为甲A时期的代表足球,大连,四川,广东,山东,北京,上海,可以说,足球市遍地开花,作为上海人,就拿上海作为例子。甲A时期本人还是在念小学,因为足球氛围浓厚,小学,初中,高中上海各普通学校都有校队,也有正规比赛,各种足球学校玲琅满目,我身边就有好朋友被父母送入此种足球学校,梦想成为球星,靠足球作为职业已经不再是空谈。可以说,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好几个此种足球城市,还记得有次旅游,去了大连,凌晨1点还能看到街头很多小孩在踢球。但随着国家队的表现以及各种职业赛场的假球丑闻,中国足球慢慢就没落了。归根结底,中国足球的“底子”太差了,没有持续力。具体表现在哪里呢?首先从足球氛围和国民关注度来看,足球要通过几个城市或是几支队伍去提升国家的足球整体水平,发展需求,短期可以,一旦出不了成绩足球的持续热度就会降低,持续的足球投入也就会减少,任何竞技类体育一旦脱离了成绩,那就没什么多大意义。其次竞技足球离不开持续的经济基础,全国各地足球学校和基地风靡的时候是国家球市最好的那几年,很多父母顶着很大的经济投入压力送孩子去学校,为的就是希望孩子能以足球为业,搞不好就能一飞冲天,但中国足球连亚洲都冲不出的时候谁还愿意去踢球?慢慢的此种梦想就破灭了,国内足球再热闹,我大中华的国家队每每受挫,谁还能觉得足球在中国有戏?其实中国真的想要搞好足球应该还是要学学德国足球。职业联赛有良好的体制,各职业俱乐部除了体制健全,梯队健全之外,软件硬件都会投入一定的成本,国家也会有一定的扶持,不管哪个城市,都有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每年都有选拔球员,各青年梯次联赛。讲的可能有点偏了,总体来讲,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足球现状,是需要时间的,别想通过某些热点一下子搞起来,不现实也不长远,还是从良好的体制出发,科学的,全面的发展才是王道。


核桃夹子0826


大连人总说大连强,国足强,这话确实有道理,大连培养的国脚最起码不会像现在场上的一些出力不出力的软脚蟹,十几年间,本来就不大的大连,经济止步,财力窘迫,大连足球特区的帽子也变的名存实亡,国家体委也是紧跟脚步对大连踏上一只脚,就更别提拔出专款给青训,如今万达重回大连搞青训,应该说5到10年以后中国足球还是大连人的天下,大连这个城市的孩子对足球的悟性格外强,成才率也高,其它地区的孩子,看似身体素质不错,但就是对足球的感觉没有,几乎没有培养价值,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毕氏春秋


职业足球,没钱一切都是扯淡!

一个家庭就这一两个孩子,他们是父母的希望,如果练足球根本就没有希望,更没有发展空间,那么,学啥不好,凭啥就一定要练足球呢?

如果职业足球运动员,三十几岁退役,拖着一身伤病,还有继续为生计操劳,为根本付不起给下一代的教育基金发愁,为支付不起父母家人的医疗费发愁,更为自己除了踢球,根本没有啥其他的就业能力为家庭创收,而自惭形秽!那么,家长凭什么去让自己的孩子练足球?

一个孩子从五六岁启蒙,到九岁左右开始接受正规训练,再到12岁后确定是否未来走“职业足球”道路,前期就消耗掉了五六年时间,其淘汰率是百里挑一!

从12岁开始走入青训营,开始接受正规化、系统化、体系化的训练,直至19岁,这个过程又是六七年,如果很幸运没有因伤病中途半途而废,那么,能真正走上职业足球道路的又是百里挑一!绝大多数混迹低级别联赛,甚至是业余联赛!而能够进入一个国家顶级联赛效力的则是千里挑一!

由此可见,职业足球与竞技体育赛场的淘汰率比上大学、学艺术、学手艺技能要高出太多了!并且,竞技体育与职业足球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则是相当恶劣的,属于遭受容易重伤的高危行业!甚至一次重伤,就此断送职业生涯!

假如,如此恶劣的行业,还是没有什么盼头的、混沌与混乱的状态,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遭这份儿“人生炼狱班的苦难”呢?


理智悍虎


所以中国足球搞不好,并不是发展职业联赛这个方向不对,而是我们在发展各级职业联赛的时候,没有按照足球发展规律去设计联赛、制定联赛的各种规则!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

比如说我们的青超联赛是到19岁,那么当一个年轻球员的年龄超过了19岁,当他离开培养他的足校的时候,他如何才能快速适应职业联赛那?再比如说当足校发现了一个足球天才,青超联赛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了锻炼价值,这时候又该怎么办那?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按照足球发展规律去做的话,就是允许青训球员组队去踢职业联赛,保证青训球员与职业联赛的顺利对接。而全世界各足球发展强国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各著名足球俱乐部几乎都有自己的二队在踢低级别的职业联赛。


但我们的联赛却是逆势而行,坚决不允许俱乐部组建二队踢职业联赛,这样不尊重足球发展规律搞联赛,中国足球水平肯定上不去!

所以要想搞好中国足球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尊重足球发展规律,扎扎实实的搞好各级联赛。


中超快评


这个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仍解决不了国足长期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中国足球,提高足球水平,最关键的推广足球普及,让足球像乒乓球、羽毛球一样成为大众体育,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幼儿学童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样才会挖掘出人才,提高技术。

君不见我们现在国内的乒乓球氛围,不管是小区里,花园里,河边,路边,各色各样的人,各色各样的球拍,各色各样的打法,花样百出,乐趣横生。这是说明我们过人找到了打乒乓球的乐趣,什么时候我们都像这样的感情、感觉、兴趣一样去打,我们的足球才会发展。而不是搞一个特殊注意,搞一个试点主义,搞一个急功近利的东西。


上观英超


对,陈戌源应该先把上港封包后公费参加西丙联赛,这样就培养出一大批球员


金城游子3


球迷就别尽出什么馊主意了,让中国足球按规律走就是了,还有就是请足协不要干预联赛,体育总局不要干预就好~~


ItsY610


这就是以前的省级足球队。现在中国足球走了弯路,又想学欧美地区那样培养足球人材,但是又急功近利,基本功还未站稳就出去比赛了


用户1744161499417


那要看选的城市到底人员素质如何了,我觉得还是全国选拔队员,集中培养比较好。可以选定一个城市为训练基地,而且这个城市自然条件不要太好,这样才能培养出艰苦耐劳的精神。养尊处优是往水里扔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