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玫瑰的故事》中窥见亦舒的爱情观

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亦舒《玫瑰的故事》

从小说《玫瑰的故事》中窥见亦舒的爱情观

亦舒,香港作家。其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被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小说主题多为都市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故事,这一点在《玫瑰的故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亦舒小说的语言简洁精练,尖刻犀利却又冷静客观。与擅长描写传统爱情故事的琼瑶相比,亦舒笔下的女人,多半懂得自爱自重,或者在人生浮浮沉沉中懂得了独立的可贵。

由于自身的经历和其女性视角,亦舒的小说中大多对女性有着悲天悯人的深切关怀。亦舒出生在上海,5岁随父母到香港生活,她的小说中也大多以香港这座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城市为背景,这里的女性孤独地渴望爱情,但又仿佛看清了爱情的本质,选择自立更生。浓厚的商业氛围下,这座城市中的中产阶级由封建爱情转变过度到现代爱情的矛盾,在她的作品中也一一呈现。

与此同时,借由一个个的女性爱情故事,我们同时可以窥见亦舒本人的爱情婚姻观。极度缺乏爱与安全感,却又迫于现实的压力,在金钱与爱中摇摆的姜喜宝。前半生安于婚姻,被老公抛弃后,寻得真正独立的子君。以及《玫瑰的故事》中,至情至性的黄玫瑰。这些女性,都被打上了现代都市女性的符号,这些女性,就是亦舒一生爱情的缩影。

爱情与婚姻

《玫瑰的故事》围绕主人公黄玫瑰,讲述了拥有众多追求者的她,却冥冥之中爱上了一位叫庄国栋的设计师,虽然庄国栋已有未婚妻,少不更事的黄玫瑰却飞蛾扑火,这注定会落的一场空。最终,庄国栋娶了未婚妻,活泼可爱的黄玫瑰从此收了心,前往美国读书,期间与方协文结婚,生有一女。十年后,黄玫瑰选择离开方协文,回到香港,并遇到了身患绝症的溥家明,三个月的热恋使她柔肠寸断。几年后,已然再婚的玫瑰巧遇那个一直思念着她并已离异的庄国栋,内心挣扎后,玫瑰选择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亦舒的一生的,结过三次婚。坊间传闻的儿子蔡边村,是她与第一任丈夫蔡浩泉所生,但亦舒一生未与其相认。现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育有一女。许是丰富的感情经历,让亦舒的小说,被公认为“情爱宝典”。

从小说《玫瑰的故事》中窥见亦舒的爱情观


从《玫瑰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亦舒的婚姻爱情观。故事中,玫瑰对待爱情往往是难能可贵的真挚热烈,但她与方文协的第一段婚姻,只不过是一次失败爱情的避难所,并且那时的玫瑰不知道婚姻的真实意味。

她心中只是操着同样的观念: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 些人。

从美国回香港生活的玫瑰,甚至完全不知道这10年是怎么忍受的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生活。遇到家明的玫瑰,却是幸福的,两人在短暂的时间里,享受到的是深情,但到底身患绝症的他会有离去的一天。玫瑰觉得拥有过,就是幸福。

既然得到过,已值得庆幸了,有些人一辈子也未曾经历过呢

这些人包括娶妻生子,却始终心里挂念玫瑰的溥家敏。

虽然他口中念叨着: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段中规中矩的婚姻生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开的,有了婚姻未必就有爱情,而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成立的。爱情是虚幻的过眼云烟,婚姻却是实打实的过日子。

未必每个人都能像黄玫瑰一样,对待爱情飞蛾扑火。大多数的都市女性都与苏更生一样,她们面临着的是平淡的爱情和平淡的婚姻,苏更生与黄振华举案齐眉,理智地黄振华当然不懂得什么是为爱情丧失理智,他只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型婚姻伴侣,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世俗中的爱。

但你可知,即使这样的婚姻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幸福的。爱情与婚姻在亦舒的故事中多数是两难的,爱情是美丽的邂逅,而婚姻必定要经历磨损和缝补。

爱情与孤寂

愈是繁华的香港,愈是凸显女性的孤寂。亦舒将爱情看做一面镜子,照出香港都市丽人,知识女性们内心孤独和寂寞的心境。她们因寂寞而寻找爱情,却又因遇不到真爱而陷入更加寂寞的心境。物欲横流的都市让人丢失掉质朴与纯真,变得圆滑世故,物质丰满、心灵贫瘠,困扰着她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玫瑰尚未遇到庄国栋之前,已经将一大批人迷倒在石榴裙下。已婚的士辉为了她宁愿放弃自己已建立起的温馨家庭。哥哥振华警告她不要与士辉来往,她的答案很简单:只因为寂寞,只因为对她好。

即使是如玫瑰一样绚丽的人,也想在这茫茫世界,寻得一个真正爱护自己的人,抹平将心里那份孤寂。可人是不会单纯在被爱中消除孤寂的,爱与被爱才是最好的答案。

从小说《玫瑰的故事》中窥见亦舒的爱情观

这一点,小玫瑰方太初,是最幸运的。她既觅得真正的爱情,带着爱情走向婚姻,纵使她有百般理由可以得到更高贵的生活,却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好生活得有爱,得有共同努力,彼此相惜的伴侣。

太初是最适中的,她的性格在她的母亲与舅母之间。做女人,能够糊涂的时候不妨糊涂一点;靠自己双手打仗的时候,又不妨精明点,只有太初具这个本事。谁能想象黄玫瑰有朝一日坐写字间呢?又有谁能相信黄振华夫人肯一心一意靠丈夫呢?但太初真的能文能武。

她既不会为了寂寞牺牲掉真正的自我,也懂得真正的爱情是要靠彼此守护的。但是人世间哪有那么多方太初同款爱情和幸运。玫瑰太热烈,更生又太精明,只有方太初是恰好的,她拥有爱与被爱,也幸运地将爱情带到了婚姻生活。

亦舒强调的爱情,是能够抵御的住物质的诱惑,追求精神富足,在爱情里互相珍惜抵抗寂寞和困难。

爱情与独立

波伏娃曾经在《第二性》中谈到: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但愿人们给她开放未来,她就再也不会被迫待在目前。

而亦舒里的女郎,的确意识到了独立在爱情中的重要性,她们面对爱情更现实、更清醒。

从物质到精神上,由传统爱情中的依靠异性、依靠婚姻上升到了勇敢追求爱情和经济上的独立。

黄玫瑰,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勇敢女性形象。对于庄国栋,她大胆追求,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即使最终庄国栋选择迎娶的是自己的未婚妻,她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这段感情。对于家明,即使对方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她仍然悉心照料,宁愿与他结为连理,陪他走完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而当离了婚的庄国栋回来找她的时候,她听从内心选择了当时给了她爱的罗德庆,在每段感情里,她都尽情投入,刻骨铭心,不留遗憾,这种不计后果的勇敢令人敬畏。

在《玫瑰的故事》中,经济独立也是舒女郎的标配。当黄振华知悉更生曾经离过婚之后,追着她说:“我会原谅你的”。更生的回答堪称典范:“我有什么要你原谅,我有什么对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过去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你如果不满大可以另寻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这个已年近30岁的更生,之所以可以这样对峙未婚夫,毕竟是来自于心理上的独立,也来自于经济上的独立。

独立和勇敢,是亦舒女性所倡导的现代爱情必备元素。这些香港新女性们犹如带刺的玫瑰,在爱情中仍然找寻平等和自主的价值体现,具有一个时代的先导作用。

从小说《玫瑰的故事》中窥见亦舒的爱情观

有人说:从但丁开始,西方就有一派爱情观,把男女之爱看作通向上帝爱的第一层阶梯。爱具有某种神性,亦舒的小说中,爱情是要和婚姻、孤寂以及独立的字眼纠葛在一起,体现了亦舒爱情观的多面性。这恰恰表明了她以女性的视角客观理智地抒发爱情的矛盾,就像每一个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变成一场瘟疫的女子。

直到现在,我们也仍然是亦舒笔下的女子,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