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把早餐给乞讨者吃了,被爷爷骂了没出息,我该怎么安慰孩子?

美蛙英语


孩子有爱心有善心,说明了父母和学校老师平时对孩子灌输了很不错的正能量,使孩从小爱憎分明,应该大力提倡并给以表扬。

但是,不能当着他爷爷的面表扬他。在他给予乞讨者食品之后,他此时可能饿着肚子,当家长的立即另买点食品给吃。之后要对他说,即便给予乞讨人东西,也不能当着爷爷的面,惹老人生气。再说也不可经常这样做。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卫生,更不可将吃过的东西给别人。


用户凉风悠悠


在对待孩子教育这种大事上,原则必须坚持,但方法可以灵活多变。

孩子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乞丐很可怜,便将自己的早餐给了乞丐吃,这是孩子善良和爱心的表露,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更是我国新时代下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作为家长理当给予孩子赞扬和支持。

因此,爷爷骂孩子没出息,这肯定是完全背离了教育方向的,是不正确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是非分明。对于爷爷这种原则性错误,孩子父母不必遮遮掩掩,故作讳避,可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指出爷爷的错误所在,让孩子接受到教育。

当然,在指出并批评爷爷的过错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礼有节,为孩子做好礼孝善慈的表率。


另一方面,还得对孩子的“善举"给予适度的赞赏,以鼓励孩子继续发扬。

不过,话说回来,家长应特别教育孩子在与陌生人接触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以防自身受到意外伤害。如:对陌生人保持必要的警惕;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随便跟陌生人走;有事最好告知家长;等等。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谢您的阅读、关注和点赞,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三味聊教育


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安慰和教育孩子。

首先要肯定孩孑这种善良的行为。告诉他帮助别人是一件很高尚很有意义的事情,爸爸妈妈经常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小孩让座,因为爸爸妈妈到老的时候也需要别人给自已让座。如果爷爷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及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我们是不是也很感激别人呢?

第二要给孩孑解释爷爷为什么责备他,因为爷爷担心他没有吃早歺而饿坏了身孑,其实爷爷也做过很多帮助过别人的事情。这样孩子就对爷爷心存感念,又不损害爷爷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爸爸妈妈应该带着孩子到现玚亲自看一看。因为现在乞讨业多半是骗人的,告诉孩子怎样去辨别真伪,将来才不会上当受骗。如果是真的需要帮助,父母就再做一次表率,如果是假的,就给孩孑讲一些他们专门骗人的招术,提高孩孑的防备能力。

本人是三个孩孑的爸爸,三个孩孑都已经从重点大学毕业。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只因计划生育问题下海经商,可我一直不忘初衷,热心关注教育问题。现在我已经升级为四个孙子的爷爷了,希望在教育领域和大家共同探讨。


l203527


【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把早餐给乞讨者吃了,被爷爷骂了没出息,我该怎么安慰孩子?】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国)罗素


首先,我要恭喜题主,你有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弱者,想必这与题主日常的悉心教导、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我不知道题主的孩子今年多大了,若是12岁以下,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面对长辈与自己完全相反的处世观念,甚至是挖苦、责骂,孩子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沮丧的情绪中。此时父母很有必要跟孩子做一个深入的沟通——


一.首先,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认同及赞赏

当下,很多孩子都被金娇玉贵的养着,被一大家子众星捧月般宠着。一些父母忧心忡忡:“我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体贴别人,长大会不会变成‘白眼狼’?”


诚然,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使很大一部分孩子缺乏同理心,不但对于弱者的求助和痛苦视若无睹,甚至对于至亲的人,他们也习以为常地享受被照料,而不懂得付出。说通俗一些,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家庭教育,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以外,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品格塑造。


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


孩子能主动地发现并同情弱者,将自己的早餐让给饥饿的乞讨者,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然而,新旧两代人由于成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教育背景,不可避免的观念冲突,造成隔代教育的不一致性,可能给孩子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困扰。

作为主要教育者的父母,必然要承担起教育的主导作用,父母此刻应该认同和赞赏孩子的善举,鼓励孩子继续成长为一个充满热情人。并让孩子通过向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验到助人的快乐。


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二.客观分析爷爷的行为和观念,不恶意批判,尤其不要上纲上线到品格层面的否定

我们赞许了孩子的行为,意味着告诉孩子,爷爷是错的。

对!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错就是错,没必要遮遮掩掩。


1.首先,父母可以客观地跟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爷爷骂孩子“没出息”,有两个层次的错误,一是语言暴力,对孩子进行打击与贬低;二是否定了孩子的正确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支持孩子的立场和行动。


2.客观分析,爷爷的观念产生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他有自己的认知和“道理”

老一辈成长在物质极匮乏的年代,“地主家都没有余粮”啊,何况是平头百姓,粗砺的生活磨去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使得他们习惯性忽视别人的困苦;

其次,当今社会确实不乏一些不劳而获思想的人,他们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不肯付出努力,手心向上,乞求别人的施舍。爷爷这代人是被自立更生、艰苦朴素的革命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了的,他从心里看不起这样的人(因为题主没有描述乞讨者的情况,是老弱病残,还是年轻力壮,若是后者,爷爷的反应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方法仍然是不值得借鉴的)。


3.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上纲上线到品格层面的批判,留给孩子思辩的空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明·王守仁 《礼记·中庸》


4.如果可以,建议找个合适的机会,与爷爷也坦诚地沟通一次

关于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关于教育的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

关于是要鼓励孩子的善良,还是为了避免欺骗而教孩子成为一个冷漠的人?




三.必须告诉孩子,善良的前提,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保护自己

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素媛》是一部评分非常高的韩国电影,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成。

在那个飘雨的早上,素媛打着雨伞独自上学。在离学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个相貌猥琐、酒气冲天的大叔,由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之旅。

“那个大叔想让我给他撑伞,我本想走开的,可我还是想帮他,我觉得应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可怜的小素媛由于对她认为“可怜”的醉汉伸手援手,却遭受了灭顶之灾,她不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个世界上,恶人还是存在的,身为父母,就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告诉孩子:你的善良应该有牙齿。

1.坏人是存在的,坏人也不像动画片里的反派那样,能被一眼识别出来。

2.越是企图不轨的人,越会把自己粉饰成善良、慈祥、弱小等易于让人放松警惕的模样。

3.坏人,也不一定就是陌生人,他也可能是你认识的人。


《该如何教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呢?》,可查看悟空问答链接:





四.教育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进行的,由小见大,由此及彼,将问题进行扩展,与孩子进行讨论,让孩子理解更深刻。

可以尝试问问孩子:

如果你知道了乞讨者是伪装的,你会后悔分享了自己的早餐吗?

如果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你还会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可怜人吗?

我们应该如何分辨可怜人还是坏人?

在无法确认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




结语:

爷爷即使粗暴地批评你,其实源于爱你,护你心切。

有些人看起来弱小可怜,也许只是“披了羊皮的狼”。

一定要用眼用心去识别,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务必告诉孩子:我希望你善良,更希望你平安!

所以,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不要超出自己能力和安全的范围。



写在最后:

未经审视的人生,注定糊里糊涂的过;

不懂思考的父母,难免彷徨困惑。

当家长不易,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保障,更要给孩子精神上的滋养与支持。


愫说育儿


第一反应:这孩子善良,值得表扬!富有同情心,天生🈶扶困济贫的优良品质,表扬是为了保护,呵护这一优秀品质!

第二反应:表扬父母,教育的成功!孩子的优秀品质,大部分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这一小小的善举,正是一系列家庭正能量的体现。

第三反应:正确处理,来自于爷爷的批评!一方面,这是爷爷疼爱孩子的一种表达。老一辈的疼爱,大部分都不带着修饰,很直接,反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带着理性与思考。爷爷的批评,不是说老一辈没有爱心,没有善举,而是在二者相较下,取了其一;另一方面,对孩子说,如果遇到有人向爷爷乞讨,爷爷也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反应:从这件事上,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甄别!社会上的乞讨分为两种:有真乞讨,有真欺骗!一部分人的乞讨是家庭困难,没有劳动能力,于是沦落到乞讨这一地步,给予帮助是可以的,更为彻底的帮助应该为政府的福利部门,这是咱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体现。

一部分人的乞讨是真欺骗,装可怜扮残疾,甚至把健康的孩童打残,🈶人监控这些孩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绑架,骗取钱财。

总之,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好此事,可以保护孩子的善举,维护好老人的善尊,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一定的甄别能力,父母的智慧又闪烁了一次光芒。很好的一次教育案例。

简单阐述,期待在评论区出现更多闪光点。


半句数学


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把早餐给乞讨者吃了,被爷爷骂了没出息,我该怎么安慰孩子?

首先我会肯定孩子的做法,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孩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孩子的做法是一种有爱心的表现,是一种对弱者的同情、怜悯。

把自己的早餐给了弱者,给了更加饥饿的人,对于孩子自己来说,必定是会饿肚子的,但这种同情弱者的做法没有错,自己面临的或许只是饿肚子,而对于他人来说,很可能接受的是生命的馈赠,没有这点吃的,他或许会饿死。

我会问孩子,你把自己的食物,给了更需要的人,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你是不是体会到一种帮助他人的快乐?

对于爷爷的批评,不要太过记在心上。爷爷之所以批评你,是因为爷爷心疼你,爷爷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你要理解爷爷那样说话的初衷。

带着孩子出去玩,碰到了老弱病残在街边向众人要钱,我也会让孩子,给弱者一些零钱,或许他们当中有些是骗子,但我更深信,这一点点善的举动,会在孩子内心种下爱的种子。

前段时间我代孩子到图书馆,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子,我们欢欣地坐下,愉快地拿起书本,开始忘我的阅读。读的过程中,有个小朋友看到孩子正在读《米小圈》,就问孩子书是从哪里找的,孩子和小朋友详细的说了在哪,可小朋友仍然不明白到底从哪找书,这时候,孩子起身说道“我带你去吧。”我提示孩子,如果我们走开,好不容易找到的读书位置就没有了,孩子说:“嗯,我知道,然后毅然决然地,带着刚刚认识的小朋友找他们都爱看的《米小圈》了。”对于孩子的表现,我是从心底里赞赏的。

世界是纷繁多彩的,我想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是存在善良的,是存在爱的,在这个有善有爱的世界,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于孩子的教育,源于现实的、生活中的教育,远比空洞的、乏味的理论教育,更加丰富,更加刻骨铭心。


晓晓笔记


这个问题的信息量很大。孩子在上学路上,把自己的早餐给了乞讨者。被爷爷骂没有出息。妈妈(或者爸爸)应该怎么安慰孩子。

这里作为教育问答,里面涉及到好多内容。孩子的爱心应该如何正确表达?乞讨者的社会管理,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是老的还是小的,有没有残疾?为什么孩子自己将早餐都舍不得吃全部给了这个乞讨者?他(她)会不会明天还会在路上等儿子去给吃的?另外,爷爷心疼孙子没有吃早餐,为什么会骂孩子没有出息?这句潜台词背后有什么意思?

这里边的问题不弄清楚,我真的不好帮你出主意怎么具体安慰孩子。不过,有几个己确定的问题可以原则上给几个建议。

一是孩子必须安慰。孩子的善良比什么都珍贵,这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财富之一。一定要鼓励孩子的善心。如果是我,除了安慰孩子,还可以帮爷爷做点补台工作。

二是爷爷的工作必须沟通。孩子安慰之后,还要与孩子的爷爷做个沟通。和老人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如何才是有效正确的教育方式,讲话技巧等等。让老人知道,孩子教育,不能简单粗暴。

三是孩子的思想工作要全面,必须不能漏项。爷爷骂孙子没有出息的语言是错误的,一定要指出来,还要给爷爷留好面子。可以告诉儿子,爷爷是心疼你挨饿,气急了,骂错了,他是骂乞讨者没有出息,有手有脚不去挣钱,在路边骗小朋友的饭吃。爷爷是希望你擦亮眼睛,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的时间要力所能及,先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你可以告诉爷爷或者爸爸妈妈,让家里人给他们提供一些工作的门路,让他们永久有饭吃。这些话我只是做个示范,安慰孩子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多做正面的引导。

四是乞讨者关乎社会文明,必须正确处理。在应对乞讨者的问题上,我曾经带着孩子跟踪好几个乞讨者,教会孩子认清楚,谁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孩子的爱心,决不让骗子去欺骗。

此事做到安慰孩子心灵并没有做完。还有乞讨者的社会形象问题,要向当时地段了解乞讨者的来历和具体情况,必要时间和当地居委会,办事处,派出所等国家行政部门,或者当地负责的公职人员做个沟通,妥善处理好乞讨者的生活问题。

总之,孩子的成长问题必须面面俱到,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问题。看这一简单问题,一涉及到教育,就复杂多了。

我是梦语斋工作室的方方先生。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方方梦语


孩子把自己的早餐给了上学路上的乞讨者,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做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多一个善良之人、有爱心的人,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绝对都是一件好事。

说孩子没出息,绝对是错误的。

书生以为,爷爷之所以骂孩子没出息,应该是受”人善被人欺“的影响

现实里,心底善良的人确实容易吃亏,很自然地,也就容易成为”没出息“的人;

过去的一个好词”老实人“,现在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代表着这人是个受气包、没出息;

因此,很多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就是要孩子具有“狼性”,要斗恨,不能有妇人之心、仁慈之心;

在这种理念的家庭教育下,现在的恶果其实已经显现出来,有没懂感恩的、有只想着和父母索取的,甚至到了和父母反目成仇、拨刀刺向父母或爷爷奶奶的。

这就是因为平时对子女缺少了爱的教育,而孩子缺少爱心、缺少善心的结果。

因此,做为家长,将孩子有爱心有善心,而称之为没出息,绝对是错误的。


鼓励孩子继续善心,但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醒孩子不要受骗

做为父母,一定要继续鼓励孩子,有善心有爱心的孩子,将来也才会有孝心。

当然,也要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提醒孩子,只有爱心和善心是不够的;

要孩子被假乞讨者欺骗,要学会辨别谁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绝对要支持孩子献爱心;

至于爷爷说的“没出息”,在不能得罪爷爷,又不能告诉孩子真相的情况下,书生觉得,只能打马虎眼,就说是爷爷是说那些乞讨者“没出息”,因为有的乞讨者,确实不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而是以乞讨为职业的,这种人,可以说是没出息,也是需要提醒孩子辨别真假的那部分人。


无论如何,孩子有一份善良之心,都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就算是从比较自私的角度来讲,想要让孩子将来能孝顺父母和老人,就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这份善心;重要的不是安慰被爷爷骂的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今后继续发扬善心和爱心,只不过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告诉孩子,社会中确实存在有假的乞讨者。
社会上多一个善良的孩子,就会多一份安定;家庭中多一个孝子,就会多出一段子孝父慈的佳话。


一介书生945


你应该表扬孩子,说明孩子心存善念,说明你做父母的,也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爷爷说孩子没出息,什么样为出息,他是枉活那么大年龄,他还不如孩子有善心,为孩子点赞。


缘聚缘生缘


如果是我的孩子,也许我会这么处理:

首先肯定他的行为,使他坚信自己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对的。除了语言赞美,也会给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

其次我要告诉他,爷爷骂他没出息,并不是爷爷的心里话,爷爷只是因为你没吃到早点,心疼你才生气。

另外题主可以背着孩子和爷爷沟通一下,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配合自己向孩子解释。

现在有些家长其实蛮狭隘的,只希望孩子爱自己,不必爱他人,却没有反过来思考:

如果孩子谁都不爱,他又怎会爱你?

一个连乞讨者都会包容、同情、关心、施爱的孩子,又怎会不爱家人?

大爱才有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