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在2019年获得金棕榈大奖之后,再次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韩国电影《寄生虫》再次掀起一阵狂潮和争议。

一方认为,《寄生虫》反映了韩国,乃至全世界的的贫富差距问题,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难以调和的阶级矛盾,是一部伟大的批判性现实主义电影;

而另一方则是认为,《寄生虫》并不值得这次的奥斯卡,尽管是以现实的贫富差距为主题,但事实上却是披着现实主义的表现主义。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住在地下室的金家展开,因为偶然的机会,全家寄生在豪宅当中,最后却因为一场冲突,导致的一场悲剧。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电影中对于阶级差异和贫富差距的展现,可谓是十分地简单粗暴。一边是住在豪宅的有钱人,一边是住在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穷人。

所以,在电影的主题——贫富差距和阶级出发,几乎可以看到韩国商业电影的共性:独特的视角、带有游戏选择的情景设置,以及对符号化大量使用。

故而,电影《寄生虫》能够有多大的争议,和艺术成就,在于观众本身对它的解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重构了这部电影。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当现实主义被消解后,展露出的概念化电影

每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时代,《寄生虫》能够在韩国本土连续获得16日票房冠军,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在新闻报道上,2019年韩国的就业率依旧十分低,在2008年后,创了历史新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寄生虫》受欢迎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电影本身带有现实的元素,但同时将这些现实的元素变为电影符号,展现了上流社会和底层“奇观”,所以,我们在电影中很难看到每个人物的真实性格。

基于这一点来看,与其说《寄生虫》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倒不如更像是一部“概念电影”。

其主要展现出来的,是导演奉俊昊所设置的一个概念的社会模型:看得见的是有钱人的光鲜亮丽和蠢笨,看不见的地下室则是隐藏着罪恶,两者在金钱的规则下,泾渭分明但又是共生关系,如果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庞大的社会也就会变得摇摇欲坠。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在电影的结局,金基宇通过摩斯密码得知父亲藏身在地下室,而他则是呆在慢是霉味的半地下室,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有朝一日挣钱将房子买下。

而此前用了大篇幅所描述的对社会阶级解构批判的现实主义风格,在这里,就被消解了。

所以,在电影中的有钱人不合常理的愚笨和光鲜亮丽,以及在穷人的道德失序以及暗黑无边,两者不加节制的展示,在这里就有了解释。

电影本身不过是在塑造一个概念化的社会模型,而在其中对于贫富差距和阶级问题,同样也是这个模型的数据资料而已,电影所作的只不过是将两者进行戏剧化的对比和营造激烈的冲突而已。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游戏化选择的情景设置,导致的独特视角

《寄生虫》的镜头很独特,大部分特写镜头和转场镜头基本上都是在地下室入口、楼梯连接处、还有金家一家人所所藏的茶几等等,属于“第一视角”的地方。

所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观众基本上知道剧情的悬念和爆点,在观看的时候,观众就不知不觉地跟随电影中的角色发展,也跟随他们进入了紧张的情节当中。

游戏化选择的情景设置,并非奉俊昊第一次运用在电影中,早在之前的《雪国列车》当中,也有过类似的设置,只不过在《寄生虫》中是一栋豪宅,在《雪国列车》中则是一辆飞矢的列车。

奉俊昊本人说过:我比较习惯于以极端的条件和环境下作为故事背景,这样比较容易彰显人性。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在这样一个预设的极端模型当中,所有情节在独特的“第一视角”之下,都能够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将电影中的符合元素,与现实一一对应。

所以,也有人评价《寄生虫》是一部带有现实主义元素的娱乐商业片,看起来非常地“爽”!

而《寄生虫》也确实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看影观感十分畅快的电影,电影通过调动模型的各种元素,来吸引观众的眼光,再通过推进的叙事节奏,一步一步地将观众引领进入电影的逻辑当中,当最终的暴力发生的时候,观众紧绷的神经,在那一瞬间得到了放松,也因此爽了。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韩国电影的历史伤痕

奉俊昊以《杀人回忆》这部电影,拉开了韩国电影改编真实事件的先河,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具有明显的现实质感。

但在此之外,韩国的大多数艺术电影,由于韩国本身的政治和历史原因,也大多着重于挖掘民族历史的伤痕,通过各种事件,来进行反思。

所以,在韩国大多数的电影当中,都比较喜欢运用强烈的意象,进行情感上的浓烈和夸张的表达。

最明显的意象,就是假想敌。作为韩国历史的假想敌,就是朝鲜和日本;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寄生虫》作为一部“概念化电影”,一样也带有这种痕迹。

承载了电影大部分故事情节的豪宅,上一代主人日本人,在这背后是否有带着韩国在日据时代的反思?

还有同样是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高分的,同样是韩国电影的《燃烧》这部片子,电影很直接地将男女主角的成长环境,设置在朝韩边境,并且电影也是经常会有政治广播来提醒观众不要忘记历史。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电影与现实

作为戛纳金棕榈得主的《寄生虫》,被人评为是戛纳电影节有失水准的金棕榈电影,并且还是史上最差金棕榈电影。

尽管《寄生虫》展现了魔幻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但事实上它模糊了底层暴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这一点上,比不上同届的电影《小丑》。

起码小丑的故事是一个“底层抗争”的故事,而《寄生虫》在社会问题知识单纯的展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通过电影去回应或者反映现实,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导演习惯将社会现实转为影像的故事情节,有的导演则是尝试用电影去对现实进行解构。

被消解现实主义后的《寄生虫》,是一部高度浓缩化的概念电影

但是,电影乃至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真正能够做到的,只是对现实的高度模仿,并不能百分百地完完全全将现实还原。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影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能够做到的,就只有尽量打开一个讨论空间,让原本简单的、没人关注的意象和现实,受到关注和讨论,并且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从这一点看来,《寄生虫》是一个优秀的解读文本,在电影本身参与到了现实的解读当中,观众的解构自然对电影本身有了更为丰富发散角度。

所以,我们才能够在网络上,看到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和争议,而这一切,就像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一样:这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韩国电影,而且从今往后都将是韩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

因为,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的荣誉都已成既定事实,它已经成为韩国乃至亚洲电影,在奥斯卡上的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