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算是純文學嗎?還是隻是流行文學呢?

解偉成


流行文學這個詞所能涵蓋的範圍很大,不僅能包括金庸瓊瑤、唐家三少南派三叔、雷歐幻像楊紅櫻、勵志雞湯、甚至連諾獎之後的莫言小說也都可以劃在其下。它表示但是一個狀態,而非類型——不一定哪天有一本純文學書突然火了,它也能算流行。

我一般講的是“通俗小說”:科幻、奇幻、恐怖、推理、犯罪、言情、武俠,古代小說、話本,包括大仲馬的小說也都放在裡邊。


佳期若夢1043


科幻的“流行”實在因為科技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改觀實在太大而且隨著其發展速度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很多原來不注重科幻的人開始理解,科幻並不是天馬星空,胡思亂想,而是有根有據,踏實穩重的預言文學、警鐘文學。而其建立在科學理論和前沿技術上的幻想往往比空虛的魔法、神蹟等更有質感,更有畫面感也更加恢宏壯麗,無遠弗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科幻,迷戀科幻,推廣科幻。所以說科幻作品從寫作目的、立意、選材,創作的認真度等多個方面遠遠深刻於一般人們所熟知的流行文學。作為一個理解科幻實質的粉絲是不會拿科幻和流行文學做對比的。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教學方法的改革,現在的人才培養方式讓人們的科學和人文素養都有前所未有的提高,更多年輕的科幻作者不僅僅有著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前沿探索精神,其靈性、文筆和對生活的理解也遠遠超出前輩。所以在他們筆下,科幻故事將會變得更豐富,更曲折,更細膩,更貼近人心,也更動人。我相信這會使科幻徹底脫離小眾文學的圈子,在整個文學界中更貼近主流,也會被更多人接受,發展更加健康茁壯。


高維腦洞


其實,純文學和流行文學(也就是俗文學)並沒有清晰而明確的分割線。

比如,眾所周知的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以及近代的《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等等,都是出自於民間文人之手。在作者寫作成文的那個時代,都是被當做流行文學來看待的——即所謂“俗文學”。

後來,經過數百年的流傳,因為頗受歡迎,這些當初的“俗文學”——流行文學,漸漸地就成了經典文學作品,隨之也就被稱為純文學了。

縱觀中國古代至今,從所有文學作品產生的根源和演變過程來看,俗文學是一切文學的母體。

科幻小說,最早是被人們作為科普文字開始流傳的。

隨著科技發展,以及人們對科普書籍的需求,這類作品越來越受歡迎。因為科普書籍除了能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普及知識,更能夠激發人們對科技的熱愛,促使更多的人投身科技事業。所以,這類書籍越來越受歡迎,從而有越來越多的科幻作品被改編為影視。

所以,我以為不必苛求和追究科幻小說到底是純文學還是流行文學。

純文學也不見得就比流行文學高雅。君不見,現如今中國網絡文學的受眾比純文學多了去了。而流行文學中的精品,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經典。

比如劉慈欣的《三體》,不僅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也被看做出類拔萃的世界科幻作品的。他的《流浪地球》改編成電影大受歡迎,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不僅僅是劉慈欣的書,所有的科幻小說都是如此。


虞思桐


就他那開場白,就讓與他三觀不合的拒絕看下去他的作品,看垃圾小說都比看他的東西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