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港杂费 延长堆存期 山东港口青岛港推出系列举措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青岛企业正紧张有序地复工复产,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港口,也开始显出一派繁忙的气象。

不少企业加快开辟市场把耽误的订单补回来,而山东港口青岛港出台的一系列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更为他们添了一把劲儿。

减免港杂费 延长堆存期 山东港口青岛港推出系列举措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1月24日,全球实载量最大集装箱船“商船三井致敬”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

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青岛港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第一时间启动I级响应状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切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同时,会同海关、海事、铁路等口岸查验运输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疫情物资运输保障联动机制,统筹口岸环节,畅通物流通道。全港上下快速响应,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确保防疫物资船舶优先直靠、优先卸船、优先装车,实现船舶靠离、货物装卸、单证办理“三个零待时”,将应急物资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送达疫情防控第一线。

据了解,自疫情暴发以来,青岛港在海关、边检、海事等关检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优先作业,共接卸运送防疫物资的船舶22艘次,合计400多万件物资,构建了防疫物资海上绿色通道。

一手抓防疫,一手稳生产。青岛港组织党员冲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创出了全港昼夜装车4425车、前湾港矿石昼夜装车2458车等一系列生产佳绩。春节期间,青岛港集装箱船舶每昼夜作业箱量保持在3万标准箱以上,火车日均装车3933车、同比增长29.5%,卸车日均1073车、同比增长72.5%,均大幅超过历史最好水平,有效弥补了公路疏运下滑的缺口,有力保障了生产企业春节期间对大宗原材料的需求。

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在非常时期,青岛港主动为企业减负,打造货物经青岛港进出口的安全、高效、畅通的物流通道。

除了落实山东省港口集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的5项港口服务承诺,推出免除库场使用费、延长免费堆存期等“硬核”政策外,青岛港还向全球推出集装箱班轮“四项承诺、八项保障”量化服务标准,从靠离泊、效率、信息、中转四个方面做出郑重承诺。

民营物流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疫情期间不开工,货物只能堆放在港口,企业不仅要开工资,还要付码头费用和海运费用,资金压力很大。而青岛港对港杂费、堆存费等费用的减免,通过整个物流链条传递到下游企业,使大家都受益。”海程邦达报关行副总经理李宝强表示,“一系列措施给企业减轻了压力,光我们就省了一百多万元。”

青岛港的优质服务更吸引航运公司加大在青岛布局。对于生产恢复后出口量猛增可能带来的集装箱周转问题,青岛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把青岛港作为重要的空箱中转调拨基地,辐射周边港口,纾解用箱矛盾,防止耽误船期。

“后续我们将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和装卸生产,为服务区域经济贡献海港力量。”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军表示。

24名码头工人火线增援

除了真金白银减免费用,青岛港还直接出人出力,助力临港民营企业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员工无法及时返岗,货发不出,生产就保证不了,大豆船也就卸不下货,这是一个连锁反应。”青岛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兵正为部分职工不能按时复工发愁。

作为青岛周边十几家大型饲料厂豆粕原料的主要供应商,渤海农业只有不到一半员工到位,面临生产加工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困境,甚至连到港的大豆船舶都无法及时接卸。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了解到该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自2月3日起专门抽调24名装卸工人到渤海农业,分三班24小时不间断进行豆粕加工灌包作业。截至2月10日共灌包豆粕7500余吨,解了渤海农业燃眉之急,缓解了饲料厂和养殖户原料供应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