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蝗虫灾害会蔓延到中国吗?为什么?

喜欢开豪车


最近爆发的东非蝗灾,已经影响了相当大的范围。但是说到底,尽管这次蝗灾来势汹汹,但是它本身还是蝗虫。想要迁徙,也要符合蝗虫的迁徙规律。

首先,蝗虫通常爆发于洪涝以及干旱之后,而且大多聚集在人烟稀少以及干旱的地区。但是一旦爆发,就会是铺天盖地。而且飞行方向不确定,造成阻挡困难。

而中国和印度之间隔着高山,就算是蝗虫再厉害,他也得靠翅膀飞过来。这么高的山,等蝗虫飞过来的时候,早就冻死在了半路上,中间的地理环境也不适合蝗虫的迁徙。

其次,单个的蝗虫比较温顺。然而当大量蝗虫聚集起来之后,将会造成蝗虫性格暴躁,而且食欲大增。然而,倘若蝗虫能够产卵,其飞行能力将会大打折扣。

而这次爆发的东非蝗灾,从东非地区飞到印度以及巴基斯坦之后,大多数都已经到了产卵期。因此,之后的蝗虫的数量将会减少,不过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蝗虫的寿命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是三个月的时间却可以产下几百颗虫卵。就算是按照10%的存活率,这也会造成下次爆发蝗灾的时候,会是上次规模的几倍到几十倍。

如果在2月份的时候,这批蝗虫能够成功产下虫卵。那么在4月份的时候,有可能会爆发下一批的蝗灾。那么这批蝗虫究竟有多少呢?粗略估计大约有5000亿只。

按照每只蝗虫吃两克食物的情况下,消耗的食物数量可想而知。为此,有人提出说,既然蝗虫把食物都吃光了,那干脆把蝗虫捉起来当粮食吧。

蝗虫不是不可以吃,但是每次蝗虫爆发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捕捉。就算能够捉到,捕捉的数量也难以弥补粮食作物的损失数量。这也就造成每次蝗灾后,必然会爆发饥荒。

那么如何治理蝗虫?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有的国家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治理蝗虫。但是这种方式消耗高,而且效果不明显,因为蝗虫太多,飞得也快。

那该怎么办?理想情况下,如果能够在蝗虫还是虫卵的时候就将其扑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是蝗虫居无定所,又不挑剔排卵的地方,造成寻找虫卵困难。

再加上每次蝗灾爆发的时候,波及范围有时候还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比如说这次的东非蝗灾,已经从东非蔓延到了印度以及巴基斯坦。这就造成即使消灭了本国的蝗虫卵,也有可能饱受其他国家蝗虫的困扰。

是不是真的没办法了?也不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曾经也饱受蝗虫的困扰。而作为生态学巨匠的马世俊,率领着大批工作人员深入蝗虫爆发地。

再结合历史经验,采用了科学的办法,通过生物以及化学防治的方式,来治理困扰中国的蝗灾。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修筑堤坝以及植树造林等方式,破坏蝗虫聚集地。

正如我上文所说,治理蝗虫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虫卵的时候将其扑灭。虽然寻找虫卵比较困难,但是可以通过破坏蝗虫聚集地的方法,从而变相地破坏虫卵,达到防治的目的。

通过上文的分析,想必大家也都了解了蝗虫治理的困难,以及印度的蝗虫不会干扰到中国,是不是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并不是的,我们要有超前的忧患意识。

尽管此次东非蝗灾不会影响到我国,但是上文我也说了,由于蝗虫繁殖简单,造成每次蝗灾爆发的时候,其危害程度都是倍数增加。这也就造成蝗灾的损害会“迁徙”。

如何理解这里的迁徙呢?比如说这次的蝗灾发源地是在东非地区。但是飞到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的时候,就到了产卵期。这就造成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地区的地下,存活着大量的蝗虫卵。

倘若遇到合适的机会,又将会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为中心,爆发新一轮的蝗虫灾害。而这次是由东非到印度,那下次会不会从印度到东南亚,下下次再从东南亚到云贵地区?

还是那句话——必须要有超前的忧患意识,在蝗虫没有飞抵之前,做好充足的应战准备。


史之策




兄弟放心吧,这场蝗虫的灾害,没有能力再对我们肆虐,因为第一,喜马拉雅山脉首先成了蝗虫最大的天敌,这些蝗虫不敢冒犯她的威严,第二,作者亲眼所见的,农村的亲友们使用大江无人机,在地头安一张躺椅,支一把遮阳伞,车上带一提啤酒,手机里放着音乐,操纵遥控器玩儿上半天儿,6垧多地的农药喷撒完活。有这种田间管理能力,那帮蝗虫翻不了天!



其实作者并没有轻视这种蝗虫“大军”危害性,曾几何时我们的电视新闻中真实展示的,国内外蝗虫泛滥成灾的画面,那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震撼,这些蝗虫扫荡过后,那么大片大片的农田草场狼藉的凄凉,此后灾民畜牧业将面临的困境,已经是世界老生常谈的老大难问题,至今还没有确实高效,立杆见影立即止损的对策,这也确实迫使我们这些悲天悯人的善良心,为之不安恐惧。



这次的蝗灾,进入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又让这些饱受蝗虫灾害影响困惑的国家,乃至世界粮农组织,如临大敌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一大片重灾区,因为我国比邻而居,山水相连,难免让我们产生一些担忧,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是自然而然的对曾经经历灾害的条件反射,那种狼藉苍凉的景象也难免让人杯弓蛇影。




但是一条喜马拉雅山脉,处于狭管效应低温气流中,最低海拔四五千米的地理气候条件,实在对不起那只蝗虫大军,无情的阻挡了它们开辟新领地的长途迁徙,对于那种滋生,爆发于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蝗灾来说,这里是它们的死地,这些小小的孽障生灵,人也懂得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虽然他们可能没有生与死的意识,但与生俱来的本能也限制了他们的,勇于牺牲精神,遗传基因的信号告诉他们,这条道不能走死路不通,所以这场蔓延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灾,无法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我国境内。




以往发生在我们西北部地区的局部蝗灾,并不是越过须马拉雅山脉的入侵而来的,而是远在几千万年的地壳变迁之前,这些蝗虫的祖先留在我们境内的余孽,逐渐繁衍发展而来的,小精灵其实已经是我们这里的土著居民了,在正常风调雨顺的年景中,蝗虫这种食物链中的另类也可以正常生殖繁衍,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蚂蚱,但是当遇到干旱少雨炎热的气候,植物生长并不茂盛,食物并不充足的条件下,他们却会爆发性滋生泛滥而成灾。





这种爆发并无固定的地区域,固定的时间规律,那些历年积累的虫卵,只有在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才最适应他们某个未知区域,孵化大量滋生泛滥成灾的条件,也是常规有利的生物控制灾害的手段,无法适应这帮小家伙的泛滥规律,只有采取更传统的药剂喷洒灭杀堵截方式,而飞机喷洒方式则是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手段。



在这方面我国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今天这种条件下我国农民手里的无人机,就必然会成为这种灭虫减灾战场的主力大军,有这些农民在,在我国那些黄宅就没有自虐的空间,兄弟们,放心吧!


铁岭锋


印度的蝗虫灾害会蔓延到中国吗?如果会,有什么好办法吗?

从东非爆发的蝗虫灾害,目前已经扩张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次蝗灾聚众上千亿,来势汹汹,西亚东非南亚等国都如临大敌。有朋友想问,这些蝗虫会蔓延到中国吗?中国能对付得了吗?

应该说,我们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先来了解一下这次蝗虫的情况。

2月11日的监测消息显示,从东非出现的蝗虫,开始爆发。这是东非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对东非国家肯尼亚来说,这是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蝗虫在非洲的索马里半岛附近繁殖,然后一路东进,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不仅有远道而来的东非蝗虫,还有伊朗南部孵化的蝗虫。

相对来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应对,比东非国家要好得多。这是因为,这两国有一定的工业能力,对付蝗虫有一定经济实力。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这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以下。南苏丹作为世界上最穷国家,人均GDP只有237美元,几乎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相对来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人均GDP能有2000左右,作为低收入国家,还有一定的工业能力生产灭杀蝗虫所需的挖掘机、农药等物资。如果整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要灭这些蝗虫,也并不是很难。只是,蝗虫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这些国家受灾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

这次酿成巨大蝗灾的蝗虫十分危险的沙漠蝗虫,一只2克重的成年昆虫一天能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食物,而一群蝗虫通常有数千万只。这些蝗虫吃完一地的农作物后悔立即飞走,一天飞行150公里。

有朋友发现了,位于东非和南亚之间的西亚石油国家,好像并不畏惧这些沙漠蝗虫!

这是因为,沙特这些国家,很有钱,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蝗灾防御机制。一旦蝗虫来袭,不各种专用设备往上一招呼,蝗虫基本上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同样的道理,蝗灾到了中国,也基本没啥事!

更何况,这些沙漠蝗虫,基本不可能到了中国!

目前为止,在我国泛滥成灾的蝗虫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东亚蝗虫、亚洲蝗虫和西藏蝗虫。

东亚蝗虫,也叫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于北纬42°以南直至南海和云南,西起甘肃南部和四川,东至渤海、黄海沿岸和台湾等地。与东亚飞蝗不同的是,西藏飞蝗都在青藏高原地区。

所以,这些沙漠蝗虫,想要飞过喜马拉雅山北上与西藏飞蝗抢地盘,飞行能力不行;想要越过横断山脉到云贵川找东亚飞蝗抢地盘,又面临水土不服和吃不惯中国草的问题。

总之,横行东非和南亚的沙漠飞蝗,实在是没有能力继续对中国发动攻击了。

不过,今天春季的蝗灾隐患还是应该切实防范,中国本地产的蝗虫,一旦在地下孵化成功,破土而出,那也会是遮天蔽日的可怕场景!

即便如此,大家一面灭蝗虫,还要一面抱怨,蝗虫太少了,根本不够吃!

事实上,这些沙漠蝗虫,也曾袭击过以色列、沙特等国,可是这些国家的人也学我们抱怨蝗虫不够吃。

之所以抱怨蝗虫不够吃,是因为国家整体实力强,有足够能力灭杀蝗虫。其实根本不是老百姓胃口好!

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历史知事


这些沙漠蝗虫如果想进入中国境内,最佳路线是越过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泰国等国进入我国广西云南等地。而中国西南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山大川,蝗虫飞不过,而且那种寒冷,蝗虫也受不了。

不过考虑到蝗虫的习性,蝗虫喜性相对干燥—干旱的环境,温度在30度上下的天气,比如沙漠地区、草原地区、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系统比较复杂,又潮湿多雨,蝗虫未必能适应,而且,天敌也多得很。

不过考虑到这次蝗灾的超大规模性,不排除部分蝗群会逐渐转移到我国南部地区,但规模种群不会很大,能造成的危害也会比较有限。而且,它们大概率也就止步于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南方省份。

目前这些沙漠飞蝗在亚洲的肆虐地区主要在伊拉克、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目前亚洲还是冬春季节,蝗虫不会飞的太北,天气稍微冷一些,蝗虫就动作迟缓,再冷一些,就得挂了。

而且,这次蝗灾从东非、中东开始,到了印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处于产卵期,产卵之后,很多雌虫会逐渐死亡,剩下的大多数蝗虫的飞行能力也会大大下降,然后他们就地取食,就看印度巴基斯坦这里能不能喂饱他们了。

等到新的一批二三代蝗虫再孵化出来,对于印巴两国又是一场新的大规模蝗灾,毕竟蝗虫产卵是极其密集的,每平方米可以产卵成千上万枚,且卵难以被破坏,等到他们一出洞,就已经形成了一群群小规模的蝗虫种群,随后在不断聚集、汇合,形成新的庞大蝗群,而这个时间,只需要1个多月。

总体来说,高山高寒地区,蝗虫飞不过去也适应不了,热带雨林太过潮湿它们也受不了,大概率来说,它们就止步于缅甸了。

蝗灾是个世界各地多年的老问题了,要彻底根治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蝗虫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地区,种类有10000多种,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是比较“低调”的,但在干旱年份,蝗虫就会聚集成灾,大面积地啃食农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甚至绝收。

目前,印巴两国的蝗虫群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粮食主产区,每天两国都要损失无数的农作物,巴基斯坦已经进入了全国紧急状态,出动了大量飞机消灭蝗虫,但收效甚微,印度的情况也一样严重,结局,估计是损失惨重,考虑到这次蝗灾的超大规模性,要消灭他们,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即使全面出击,也只能消灭一小部分的蝗虫,这点蝗虫相对于总体蝗虫的灾害,显得杯水车薪。

我们历史上也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但近些年来情况已经大为好转,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几十年以来持之以恒的种树,大幅度改善了生态环境,绿化上来了,蝗灾也就减缓了,毕竟,蝗灾发生的地方,几乎都是在植被稀少的相对干旱地区。


云中史记


印度目前并没有出现蝗灾。只不过,从东非传来的蝗灾,在跨过中东国家以后,正在朝着巴基斯坦进发。而与巴基斯坦相邻的印度,同样也面临着蝗灾的巨大威胁。当然,根据目前蝗灾蔓延的趋势来看,蝗灾到达印度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久了。

不过,就算印度爆发大规模蝗灾,进而再蔓延到我国的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或者说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蝗灾发生的必要因素中,环境状况是至关重要的。东非各国之所以发生蝗灾,和这些地区目前的干旱情况,以及植被被破坏的情况息息相关。而蝗灾能够由东非地区蔓延到中东地区,除了两者位置相邻很近以外,中东的情况其实也比东非好不了多少。因此,此次蝗灾能够快速地经中东各国朝巴基斯坦推进。同理,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由于土地资源较少,植被被破坏的情况也比较重,再加上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气候也较为干旱,一旦蝗灾波及印巴等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然而,就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现规模较大的蝗灾,蔓延到我国也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一旦蝗灾在印巴两国发生,这两国都有希望处理这种灾害的,或至少可以让蝗灾的破坏程度降低。如果蝗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遏制,那么再往其他国家蔓延的可能性自认就降低了。


其次,如果印巴两国不能遏制蝗灾,蝗灾的蔓延方向其实也只有两个。一是向北进入中亚,一是向东进入东南亚。然而,蝗灾进入中亚以后,如果往东,则会经过广袤的荒漠区域,很难进入我国。至于东南亚方向,东南亚水草丰茂,天然林木连绵不断,蝗灾根本就难以染指。有了东南亚的阻隔,蝗灾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从南进入我国的。

因此,此次蝗灾在海外看上去影响的确比较大,但其影响范围其实最多也就是非洲、西亚、南亚、中亚等地而已。至于其他地方,以蝗虫的能力,还是难以直接波及的。


苏绽


印度最近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啊,雾霾问题还没有解决,首都被雾霾笼罩,导致停课,各种工程停止修建,城市出了问题,农村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农业对很多国家来说都十分非常重要的对,对印度也是如此,而印度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就遭遇了蝗虫入侵,对印度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中国是印度的邻国,很多人都担心,中国是不是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没想到,这些蝗虫想要来到中国,首先要禁的住冻,因为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一座喜马拉雅山,

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蝗虫不可能飞过去的,山上的恶劣天气会把它们冻成冰棍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蝗虫,蝗虫俗称蚱蜢,是一种对于农业有着非常大杀伤力的害虫,在全球有超过10000种的蝗虫,它们分布在热带,温带,草原甚至是沙漠地区,它们主要会危害禾本科植物,比如小麦,水稻,谷子,玉米等,都是它们的食物范围,经常会啃食植物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发生蝗灾时,大量的蝗虫聚集在一起,可以将农作物啃食干净,从而给农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而这次印度的蝗灾就是如此。

印度还是一个蝗灾一直挺严重的国家,在最开始的时候,印度的蝗灾出现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9月之后兴盛于拉贾斯坦邦,这里位于沙漠地带,气候炎热干燥,非常适合蝗虫的繁衍。但是喜马拉雅山是非常冷的,根本不适合生存,蝗虫飞跃珠穆朗玛峰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足够把它们冻住的。

中国是印度的邻国,很多人都担心,中国会不会也受到蝗灾的影响,但是印度和中国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额的山脉,可以说是天然的阻隔屏障,有中国天险在中印之间拦着,这些蝗虫很难进入中国,蝗虫想要飞过喜马拉雅山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高,二是因为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高,气温低,根本不适合蝗虫的生存,而即使是越过喜马拉雅山,也是不适宜蝗虫生存的青藏高原,所以这次的蝗灾影响到中国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也有可能,它们不经过喜马拉雅山,从缅甸或者泰国飞到中国。

但是等它们到中国后,它们才会发现,中国是它们的禁地,烧烤蚂蚱,糖醋蝗虫,干煸蚂蚱,椒盐蝗虫,清炒蚂蚱,清蒸蝗虫。







少飞


从种群发展的角度来说,相比起翻越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印度这个拥有大量耕地,大量农作物的地区更适合蝗虫的繁衍。

况且即使翻过了高山,还有大漠和雪原。

一、印度拥有1.6亿的耕地面积,比起我们1.2亿的耕地要多不少。

蝗虫群的前进虽然没有那么的智能,但本能会选择更加有利于种群繁衍的方向前进。而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用重要比例,所以这块大耕地,这块大农场,就是蝗虫的乐园。

如果印度政府没有很好的控制情况下,那么蝗虫在印度将大发展,造成的灾害将非常之大。而且没有解决完印度农作物之前,不会离开。

二、印度的气候比较事宜蝗虫发展。

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通常10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6-9月为雨季,而目前就处于印度的旱季。

旱季的气候条件对于能够抗旱的蝗虫来说,正是时候,所以蝗虫群迁徙到印度之后,给了蝗虫生存一个相对不错的环境。

三、高原阻隔,导致蝗虫基本翻越不了

无论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东向,还是从印度、尼泊尔北向,都要翻越世界上有名的高山大川,即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这高山大川不是那么好翻越的,几千米的海拔,先不说蝗虫能不能飞那么高,就是能飞那么高,那么能不能承受的住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即使还能够承受的住寒冷的气候,还能不能抗饿,高原山顶上可没有什么好吃的。

四、蝗虫适合温暖干燥环境,穿越印度北方东向也不适合

对于喜欢干燥环境的蝗虫来说,穿越印度北方往东,到达缅甸和云南地区,实际上是不适合它们的生存的。缅甸和云南地区属于热带雨林地区了,湿热的环境无法让蝗虫很好的生存。

五、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蝗灾的区域基本在黄河流域,其它区域都因为环境问题基本不发生蝗灾。

中国历史上,发生蝗灾的事件也有很多次,但基本都发生在黄河流域,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开发比较早,农业面积比较大,一旦遇到干旱,很容易形成大面积的蝗灾。

但是在我们西边、西南、南边,都属于不适合蝗灾地区,即沙漠,高原,湿热地区,因此印度的蝗灾要进入中国,必须跨越这些地带,但这些地带的环境不适合它们大量的生存。

六、所谓久病成良医,历史上蝗灾发生多了,对付方法也多了。

对于有准备的灾害,都是能够比较好的处理和控制的。

如果这次印度的蝗灾,真的能够跨越那么多的不利条件,进入中国,那么就给吃货上场了。

不管是人,还是鸡鸭鸟,不管是水煮,还是油炸,不管磨粉,还是切块,不管是用罗网,还是随地捡,就是真正考验吃货的时候了。


时光之意


不用担心,笔者小时候捕捉过蝗虫。研究过它们。中国南方春雨将至。雨季中,空气湿度大,夜晚有霜露,蝗虫夜晚停在水稻上,双羽打湿无法起飞,它要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晒干双翼,大概上午十点左右,才能起飞。这段时间他会成为无数吃蝗虫的动物(比如青蛙、蛤蟆等)和人类极易捕捉的美食。只要有毛雨的天气,蝗虫就全天无法飞行。也很易捕捉。

蝗虫喜欢湿热的空气,这种天气下繁殖能力特别强。但是印度蝗虫要入侵中国必然通过西南,中国西南三月、四月份的春雨很长,而且恰恰是冷湿空气。昼夜温差很大,几乎天天清晨都有霜。蝗虫到了中国西南,这种天气下还能否具有大量繁殖的能力都成问题。有时候云贵高原的一次春雨绵绵可以下一个星期甚至更长。那么反复几个春雨周期的捕捉下来,可能多数蝗虫都上中国人的餐桌了。剩下少数,留给青蛙吃吧。

(蝗虫在有露珠的清晨是最脆弱的)

由于这些原因,估计蝗虫到了印度就不敢再过来了。蝗虫是高蛋白的害虫,人可食用。所以,人人得而诛之。来中国,那是送死!

不知道为啥,东非、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缺粮的地方,为什么人们不是清早去捕捉蝗虫来食用,补充人体蛋白质。实在费解。


秋宜声


最近在非洲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产生这样灾害的原因是天气过于干燥,而且这里的气候特别适宜蝗虫生存,其实非洲每年都会发生这样的灾害,但是今年特别严重,可以说是2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这些蝗虫繁衍能力惊人,而且飞行速度特别快,迅速蔓延到了伊朗以及印度,还有巴基斯坦等地,巴基斯坦在1月份就进入了全国紧急状态。而印度的两个邦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总理莫迪表示要支持这两个地区,而且还向巴基斯坦求和。因为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处在对峙时期,前几天还发生了炮火冲突,印度已经在北部地区征兵70万。这么多的部队很需要粮食,如果一旦蝗虫灾害蔓延到整个印度,那么北部地区将会不战自溃。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因为蝗虫的原因停滞下来,印度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几乎每年都会向中东地区出口粮食,这次受灾的面积还是很大的,而巴基斯坦主要种植一些棉花一样的经济作物,现在正好是种植季节,所以受影响也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很可能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很多人会担心这个蝗虫灾害会蔓延到我国地区,但是目前来看是不会的,因为这些昆虫不会爬过喜马拉雅山,印度和我国的交界地带是西藏地区,这个地区的平均海拔是4千米,蝗虫这样的动物是飞不上去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蝗虫基本上会向印度地区蔓延,因为印度地区使用农药和化肥很少,印度的化学工业不怎么发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现在大面积受灾。

当然有的人会担心这些蝗虫会蔓延到东南亚地区,从云南到我国,这种可能性也是比较低的,首先东南亚地区都是一些丛林,在这些丛林里有很多的鸟类以及蛇类,这些动物都是蝗虫的天敌,所以这些蝗虫要度过这些丛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国近几年很少发生蝗虫灾害,因为我国的化肥以及农药都用的很多,基本上消除了蝗虫生存的土壤,虽然没有那么无公害,但是也不会产生巨大的蝗虫灾害。


四十五度历史


蝗灾并非起源于印度,而是从非洲之角的肯尼亚等国爆发,2019年12月,肯尼亚遭遇70年一遇的蝗灾,周边的埃塞比亚和索马里也出现蝗灾,蝗虫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6400万倍,蝗虫向肯尼亚周边国家扩散,进入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南苏丹等国,此外,蝗灾还向北移动,进入中东和南亚地区。



蝗灾经过的国家寸草不生,仅仅一个蝗群就可能包含4000万只蝗虫,覆盖面积长约60公里,宽约40公里,一天飞行150公里,吃光3.5万人的粮食,最危险的是今年2月开始,蝗虫开始产卵,4月份将会产生新的蝗群,根据联合国估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到4月,蝗虫数量将会增加500倍。

蝗群已经跨越红海进入中东的沙特、伊朗、阿曼等国,并且一路向东进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遭遇1993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政府不得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印度西北部的两个邦也深受其害,但是蝗虫是不会停止运动的,当地的粮食被吃光之后,蝗虫还会继续推进。

从巴基斯坦等地的地形来看,蝗虫不可能直接跨越寒冷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所以蝗虫最可能的路线有两条,一是南下进入印度,二是北上前往阿富汗等中亚国家。印度温度适宜,物产丰富,蝗虫很可能全面入侵印度,并且经过印度继续向东进入缅甸,甚至是云南。



蝗灾能否进入云南还难以确定,蝗虫能够从肯尼亚飞到巴基斯坦,就有能力再从巴基斯坦绕过青藏高原经印度、缅甸进入云南,能否阻挡蝗灾,取决于印度等国应对蝗灾的效果,如果能够及时遏制蝗灾的运动,未来不会进入我国,但是鉴于此次蝗虫数量过于庞大,印度恐怕无法阻挡蝗虫的推进。


无论印度能否挡住蝗灾,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今年国际粮价一定会上涨,蝗虫经过的地区寸草不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1900万人的粮食受到威胁,巨量粮食缺口将会导致粮价飞涨,甚至影响2021年的国际粮价,因为到4月,新的蝗虫群生成,危害会继续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