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2月17日企业若复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白洋花


我是豆芽菜将为大家深入分析“2月17日复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其实对于目前的中国的情况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1、企业要生存,员工也要生存!

目前各地政府下发的文件一再推迟企业复工,原本就该在年后初六上班的时间一直推到现在的23号上班,一方面本次疫情对于企业发展影响非常大,有的企业不得不面临裁员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一直不开工,很快就会没有流动资金支撑,最后的结果是企业破产,员工失业!因此现在复工对于企业跟员工来说是个好事!

2、复工不代表不进行防疫工作,而是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

现在济南地区已经全面开展企业复工防疫工作,而且已经下发了文件,对于企业进行了严格要要求!并对非本省人员进行隔离14天的要求!另外对于企业复工也必须提交资料审核,只有审核通过才能进行复工!

对于汽车站、火车站也进行了严格的人流分离政策,有相关人员带领不同地区的人员做专车离开!并做好体温测量、人员登记情况!

3、各地区感染人数下降,疫情防控得当,可以进行复工

目前湖北地区确诊人数依然在增长,但是大多数地区的人员增长已经在放缓,很多千万级别城市感染人数在200—600之间,占总人数的比例还是非常少的,另外各地区的防疫防范工作也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因此现在开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


豆芽菜说职场


我认为利大于弊,首先从我所在的地方长春市,我们公司已经在2.10号开始复工,公司对于复工做了很多详细的方案,还有政府也非常支持复工,我们每天进公司门口需要测量体温,上午在测一次,下午测一次,上午消毒一次,下午消毒一次,每人2天发放一个KN95口罩,公司为了防止吃饭期间聚一起,现在发放间餐,在测量体温超过37.2时,直接进行隔离,然后送去医院就医。社会经济还需要发展,现在除了湖北省之外,其他地区发病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陆陆续续复工,长春公交公司实现了实名坐车,在哪上车,在哪下车,清晰明了,我认为大部分企业可以开工,开工的同时做好员工防护,做好消毒,问题不大,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谢谢倾听!


梁山好汉


我认为利大于弊。

我所在的杭州,已经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工。企业要复工,不单单是企业的事情,也会影响到相关的交通,餐饮服务公司。现在还有很多小区不让外来人员进入,需要复工证和健康证明才可以。

所以企业复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员工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所在地,不用被卡壳了。

这个春节,真的把很多人闲坏了。很多人包括我迫不及待回到工作地上班,在家主动隔离了20多天,都快憋出毛病来了。

企业全面复工之后,员工收入回归正常水平,企业也开始运营,找工作也会方便许多。现在因为很多企业不能复工,不能正常开展招聘面试工作,对中小企业伤害非常大。

虽然在疫情防控面前,企业经营也要让路。最近几天看新闻,浙江省的数据已经基本稳定,希望大家早日开工,早点挣到钱。

我是江少,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欢迎点赞关注留言,一起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做个有钱人。


江少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认知,请看一下医护专家钟南山院士的忠告,也许大家便会有比较清晰的判断了。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为第一个14天。 从2月7日(正月十四)开始再过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27),如果没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

一个十四天不能解决问题,请大家配合,做好第二个十四天的防护,我们已经挺过了第一个十四天,再奋战第二个十四天,坚持就是胜利!

只要能够坚持到2月17日再开工,那么对于我们第二阶段的疫情防控,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从而能够真正将疫情在这一阶段解决掉。

毕竟这将有效防止人员大规模的聚集,防止人员的传播,无疑这将大大降低疫情防控的压力,防止疫情再次传播的可能。

所以,如果延迟到2月17日复工,这对国家在第二阶段的疫情防控,起到非常关键的防控作用,从而加速疫情结束的步伐。

在疫情防控第二阶段即将结束的时候,企业开始复工,可以降低企业生存的压力,减少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投入与压力。

毕竟好多中小型企业,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根本经不起长时间的停工拖延,一旦时间拖长,不少中小型企业便会陷入“现金流断裂”,从而导致它们不得不破产倒闭。

同时在疫情防控第二阶段的尾期复工,企业在疫情防控的投入会小得多,而且难度也会小得多,无疑这对企业来说压力也会小得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公司员工,他们早已因为这次疫情的出现,打乱了自己的工作生活,让自己陷入到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中。

例如:我的表妹与妹夫在重庆上班打工,两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了,所以他们的工资都比较低,只有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

两人每月除去生活费、房租费和人情往来,只剩下2500元左右,自已又有房贷1500元/月,还有两个孩子上学读书,一个初中另一个高中,每年两个孩子学费生活费都要15000元左右。为了家庭的生活,表妹都已有四五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今年表妹在家刚过完春节,2月3日便乘私家车回重庆上班去了,没想到她上去之后,却无法上班,街道办不允许复工开业,而且只能被隔离在租房之中,她早已急得火烧眉毛了。

如果能够在2月17日便复工,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解决打工者的经济压力,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希望能够尽早复工生产,毕竟这关系到许多企业和千家万户打工者的生存,当然必须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否则还是应将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最大的益处。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我这边基本上定2月17复工了。所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名员工,就我们的行业我所看到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1,疫情不严重的城市复工,对身体健康影响说实话不大。例如北京

2,本企业员工复工,面对政策要求及健康考虑肯定要对疫情防控方面有所准备的。

3,我是面销,影响较大,当前只能电话QQ等沟通。利用线上发展客户商机。

4,很多实体企业本单位复工但是上下游合作伙伴没有复工(北京奔驰)

5,在企业角度讲无论是带薪休假防疫还是半薪或无薪,目前都是一个考验。说好听点就是企业抗风险能力。

6,综上所述无所谓利弊,看企业领导怎么统筹了。





笑谈身边


生命面前,没有利弊。过早复工有可能引发第二个重灾区,尤其是沿海地带,从武汉排查病历确诊爆增的事实来看,我们存在很多瞒报、虚报、甚至不报的事实,那么谁敢保证湖北籍以外的人员没有类似问题?还有最重要的是病毒来源还不确定,我们复工所做的防护措施确定是万无一失吗?再者,企业复工的初衷是什么?是老板和员工的生计问题,很多人都叫苦,在这么“宅”下去会弹尽粮绝,真有这么夸张吗?按照我们中国人消费习惯,除了那些超前消费的月光族外,其他人都有余粮,没有传说的那么夸张。我不反对任何企业以任何理由开工,毕竟大家要生活,只不过,希望各位企业大佬们清楚的知道,你这么做的意义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减少损失,尽快止损,那么只能说,你没有经历过武汉人民的“绝望”,您体会不到,“生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候,做生意跟做人一样,有得意必然有失意,有赚必然有赔。所以我个人认为,非必要商品的企业以及不上规模,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护措施做到位的小微企业,就没有必要提早开工。


Ivan159886862


疫情还没结束,最近这个新型冠状肺炎闹的比较厉害,而企业又马上面临复工潮,很多人私信问 : 有没有必要单独为了这个肺炎,去买一份保险,包括在疫情期间,有些保险产品炒作的很厉害,在这里跟大家提醒一下 : 首先这个疾病在1月21号的时候已经被国家纳入到了法定传染病,1月27号的时候国家医保局也下发了正式的文件,把报销范围从确诊患者扩大到了疑似患者,也就是说目前不管是已经确诊的患者,还是疑似病人,所有的治疗费用都是由国家来承担,基本上我们自己不用担心治疗费用的问题,

在这次疫情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就是百万医疗险,但你要知道医疗险本身就属于报销型、补偿型的险种,在国家已经把所有的治疗费用都给兜底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还报销什么呢?所以可以说,不管是确诊患者,还是疑似病人,这次疫情期间的治疗费,基本上是用不到商业险去报销的;

另外在这次肺炎中,有其他一些状况可能会用到保险的情况,比如说重疾险,肺炎本身它是不在重疾保障范围内的,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但如果后续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达到了重疾理赔标准的一些疾病,比如说深度昏迷,或者慢性的呼吸衰竭等等,那么可以按照重疾的条款来进行赔付,但是必须要达到重疾的理赔条件,所以概率并不是特别的高,

另外,如果说在肺炎中身故了,那么可能会用到寿险,因为寿险,无论是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寿险都是可以进行理赔的;再有就是意外险,对这个肺炎起不到什么作用,以上是关于此次肺炎涉及到的一些保险方面的问题;

其实每次有重大疫情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保险方面的炒作都会很厉害,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因为恐慌而盲目的去买保险,长期以来,我国民众的保障意识是被突发事件吓出来的,比如当年的非典,今天的新型肺炎;几个月前的无锡高架桥坍塌,前几天的科比去世......

这些事件会短时间内给我们极大的触动,让我们忽然觉得,自己需要一份保障,但问题是,这种被吓出来的消费冲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很容易让我们做出错误的保险认知和购买决策,买保险是一件理性思考后,再做决定的事情,我们需要保险,不是因为这次肺炎,不是因为科比去世,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是我们确实面临风险.....

再有,目前这个患病的人数还在增加,目前来说保障我们最好的办法还是出门戴口罩以及尽量不出门,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碰拳][碰拳]



孙老师品保险


我认为利大于弊,在家休息的时间够长了,该出来透透气了。

原本的春节假期是1月24日-1月30日,后因疫情缘故延长到2月10日,紧接着很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延长至2月17日,这么算下来,很多人的假期长达一个多月了,差不多休息够了。

从疫情的角度来看,这几天的确诊人数已经连续下降了,2月13日湖北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但这是由于换领导了,报表格式可能调整了一下,数据出现爆发性增长很容易理解。

再来看看企业,因为疫情很多企业损失巨大,尤其是服务业,包括旅游、餐饮、商场等,社会停摆1个月了,再这么停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每天的经济损失巨大。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很多企业就扛不住了,有的干脆倒闭了,有的只能发基本工资,有的号召员工一起共渡难关,休息期间放弃工资收入,等等。

政府机关也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保证企业的顺利过渡。如果社会长期停摆下去,一旦出现连锁反应,企业倒闭,员工失业,造成的社会问题不比疫情带来的问题小。

当然2月17日企业复工,也并非是正常上班,只是不能让社会继续停摆下去了。复工之后的各种防护措施,管理措施要严格到位,随时监控疫情的变化情况。

这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员工在公司中的办公距离,用餐距离,上下班体温监测,等等。

对于个别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2月17日复工显然不太可能,他们也许还需要1个月的时间。

虽然复工之后有一定的风险,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对抗疫情,用不了多久一定会战胜病毒。


八鱼先森


现在是13号了,全国疫情还是比较严重,还没有大幅度降下去,如17号较多企业和店铺开门营业有很大风险,肯定是弊大于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17号是不能复工和营业的(部分特殊行业或疫情轻微地区除外)



埔钢


是利大于弊的。

这次春节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以前一直要而不得的寒假,从原本的初七复工一直拖到现在正月24,休息了一个多月。那这个时间复工,有什么弊端和益处呢?我们简单来分析下。

弊端:人员流动加大,疫情扩散加剧

这个是大家都担心的一个问题,如果2月17号复工的话,那势必加剧人员流动,疫情传染起来更快,被感染的人群就更广泛了。当然,这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所有和疫情防控工作,和社会公共运行保障工作无关的人员都待在家里,那对整个社会来说,肯定是最安全的。

所以这个问题,是对于下周一复工的一个挑战,不过我还是提倡复工,因为其益处是远大于弊端的。

益处:恢复社会秩序,保持经济增长

这1个月假期,停工停产,国家每天损失成百上千亿的GDP,不少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员逐渐增多,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种种社会问题愈发凸显,不断地挑战着这个国家的稳定,挑战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而且疫情状况依旧严峻,咱们不可能无限期地延迟下去,生活还是要继续,社会还是要运转。所以复工复产是势在必行的。

其实,据我所知,在2月10号就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工了,而这段时间根据卫健委公布出来的数据,每天确诊人数的增加也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这说明复工后并没有非常严重地加剧疫情扩散。想必是各地方各企业都在防疫措施上下足了功夫,才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也给我们下周一开工喂了一颗定心丸。

防疫复工两手抓

当前最现实的办法,就是一边抓防疫一边搞生产搞经济。在确保防疫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恢复生产,从而保障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前些天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也表示,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尽快复工复产,还批判了很多地方给企业复工设置过多条件和门槛,为难企业的行为,称“此风不可长”。我们要相信,国家肯定是经过全盘考量评估才做出这个决定的,大家遵照执行肯定没错。



结语

总的来说,经济是国之命脉,经济不能断,生产不能断。现在疫情严峻,大家必须众志成城,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科学有序地恢复生产,恢复我们的社会秩序,恢复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感谢阅读,企业资深HR,不妨添加对我的关注,有什么职场问题方便随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