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蜂白垩病,哪个季节最容易发生?

哩哩我有糖


白垩病的发现

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最早发生在德国,属于蜜蜂幼虫中常见的真菌性幼虫病,在我国开始流行的时间是1990年,但是发现的是在意蜂的蜂群中发现,在中蜂蜂群中并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所以如果我们的蜂群中发生了白垩病,蜂部落认为有可能我们一些新养蜂的朋友分不清中蜂和意蜂,养殖了意蜂当成了中蜂来提问,如果真的确定是白垩病,我们可以把蜂群当做意蜂来看,因为目前并没有出现关于中蜂发现白垩病的报道。

白垩病的发生规律

第一:环境影响

对于意蜂的白垩病来说,蜜蜂患病规律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一般在蜂群内温度下降到3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白垩病病菌适合生长,一般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多雨的潮湿季节更容易患病,

第二:养蜂人操作不当

输了上面提到的温度和湿度,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决定了白垩病的传播,那就是我们的日常管理,现在正是秋季,很多朋友对于蜜蜂花粉是不是要消毒的问题一直在争议,而花粉消毒中要杀灭的病菌,可以说很多人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去做的,可见白垩病对蜜蜂的影响有多大。一般人为原因造成的蜜蜂白垩病,主要包含蜜蜂饲料没有加工好,比如购买的花粉中很可能含有白垩病的病菌,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检测,后续发现越来越严重,其次是我们在打理蜂场的时候把带有白垩病菌丝的巢脾混淆乱装,最后引发蜜蜂感染巢虫。

就白垩病的治疗方式来说,其实现在网络上方法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想要一一列举是比较困难的,接下来蜂部落就简单介绍一下白垩病治疗的一些简单方法,然后选择一个比较好操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白垩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盐治疗法,主要是用盐来撒蜂箱底部,除此之外,我们常听说的大蒜、就有3种治疗方法,还有我们常听说的小苏打,蜂胶等,这里面对于我们养殖意蜂的朋友来说其实最容易操作的是蜂胶治疗法,因为意蜂本来就有蜂胶,屈才简单。一般采用蜂胶只来蜜蜂白垩病的方法是将蜂胶10克加入40毫升95%的酒精中,浸泡一个星期以后将其过滤,加入到100毫升50摄氏度的水中,把蜜蜂提出来抖干净以后用我们做的蜂胶液体来喷蜂脾,每天喂养一次,连续喂养一个周的时间即可达到追聊的目的。


蜂部落


白垩病是一种真菌所致的蜂病,在春季最容易发生。白垩病只会使幼虫得病死亡,死亡幼虫发灰发干成木乃伊状,因而得名。


蜜蜂白垩病最首先是西蜂感染得病,从国外传入我国,然后把病传染给中蜂,也使中蜂也有白垩病。中蜂意蜂都会得白垩病的,而且弱小稀疏的中蜂群更容易得病。

蜜蜂白垩病是由一种叫做蜜蜂球囊菌的真菌所引起的,这种真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有活性。 球囊菌孢子囊增殖和形成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所以在春夏温度不太高时最容易滋生。如果春季繁蜂时,蜜蜂不能维持正常蜂巢温度,使蜂巢温度从35℃下降至30℃时,幼虫最易感染。也就是说春季是白垩病多发的时候。

白垩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温湿度,有着较明显的季节性,在阴雨潮湿,温度变化频繁的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在春季繁殖期,蜂少子多,难以维持正常的35摄氏度蜂巢温度,难以让幼虫正常发育,在挨冻受饿的情况下发病率就高。

球囊菌存在于自然中,存活期长,所以巢脾蜂箱里有可能存在的,采集的花粉中也很可能有。所以在繁蜂时,饲喂花粉一定要认真的消毒,避免病菌感染,一旦蜂巢环境不正常就容易滋生了。


白垩病一般在4~6月份容易发生,这是他蜂群处于繁殖旺盛时期,但是蜂群还是比较弱小,气温还不稳定,难以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病菌容易滋生,也只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得病容易。一般到7月份以后,气温上升,蜂巢温度达到35摄氏度左右,球囊菌就会受到抑制,只要蜜粉充足蜂群有抵抗力,白垩病就会自愈。可以说,盛夏高温季节蜂群不会有白垩病发生的。

所以预防白垩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让蜂保持密集,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让球囊菌没有滋生的机会,就不会得病了。

球囊菌是真菌一般的杀菌药剂是很难杀灭的,更不能随便乱用抗生素治疗。现在封窑店里有治疗白垩病的药,但也是要准确的掌握剂量,按照疗程来治疗,效果也不一定会好。如果是弱小的蜂群用药量过重,反而会使蜂群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对付白垩病以预防为主,让蜂保持密集,控制产子量,蜂巢温度正常的,疾病就会自愈。千万别随便滥用蜂药治疗,难以治好,也容易伤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