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窮人沒有飯吃沒有肉吃為什麼不去山上抓野豬吃?

卿騰圖子


看到這個問題,忽然想起之前有人問“古代發生蝗災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大概算是同一種問題吧。

(農業社會饑荒常有發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農村生活體驗,也很難理解捱餓是什麼滋味。記住一個事實:人餓急了,連樹皮都能吃,還有什麼不能吃?

不要把打獵想象的多麼簡單,遠古人類之所以要種糧食,蓄養家畜,就是因為野生動物太難獲取了。所以,人類很自然的選擇適宜農耕的地區生存,平原地區成了首選。古代中原地區人口密集,就是因為糧食產量高。

相對而言,人口聚集區的土地利用率就很高了,能開荒的都開荒了,大型野生動物很難生存。所以,真要是發生了饑荒,你也找不到有野豬的地方啊!


第二個大問題是,打獵本身成本太高了。

(非洲獵人)

可能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樹林裡到處都是野豬、兔子、鹿等等動物,隨便誰拎著弓箭都能大豐收。事實並非如此,即便是很有經驗的獵人,打獵也不容易。

非洲大地上,是不是滿地跑的都是大型野生動物?那非洲人吃肉豈不是很簡單?

BBC有一部名叫《致命追逐》的紀錄片,講述了一個被稱為布西曼族的原始部落,他們直到現在還依靠捕獵為生。按理說世世代代捕獵,一定有了豐富的經驗,日子不會太難熬吧?恰恰相反,因為捕獵生活太艱苦,很多年輕人都離開部落尋找出路了。

還留在村子中生活的人,大多數時間都是靠採集野生灌木果實為生。運氣好的話,能找到巨型鴕鳥蛋……不過,打獵依然是養活村民的最重要手段。他們的打獵方式,就是“死亡追逐”。


在沒有現代捕獵裝備的情況下,人類在各方面都是鬥不過野生動物的:人類速度太慢,追不上絕大多數的動物;人類嗅覺和聽覺靈敏度低,肯定比不上羚羊兔子之類的動物;人類身體脆弱,很難鬥得過獅子、大象、野牛……

(荒野生存沒這麼簡單)

所以,這些非洲獵人的捕獵方式很簡單:通過追蹤獵物足跡,長時間追逐獵物,尋找機會偷襲。追逐時間可能長達數個小時,直到把獵物累的體力不支……

這還是在非洲草原,地勢平坦,視野較好。大家想象一下在山林當中,你剛看到一個獵物,轉眼間它就跑沒影了,你根本無跡可尋。

所以,古代窮人想抓野豬,難度太大了。有經驗的獵人可能都要追蹤數天,才有機會捕獵到動物,你指望餓的走不動路的農民抓住啥?

最後,如果你看過現在流行的“荒野生存類”節目,就知道在森林裡捕獵難度多麼大了……


七追風


小時候村裡殺豬,有頭豬跑了。村裡十幾個壯漢費了半天勁,才把那頭豬給抓住。那十幾個壯漢都累得不輕!

被豢養的家豬都是如此,野豬就更難捕獲了!

俺爺爺有個遠房親戚住在山區,以前就偶爾上山打野豬。後來獵槍被收繳了,就再也不上山去打野豬了,老老實實地在家種地!

在古代絕大多數人口都是從事農耕,以打獵為生的人口很少。即使是住在山區、草原的那些人,肉食也是以豢養為主。上山打獵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野豬少的話,那麼也打不到幾頭野豬;如果野豬很多的話,那麼老虎豹子等猛獸也會很多。

那些平時以種地為生的窮人,原本就不擅長捕獵,冒然上山是很危險的事情。

野豬本身不僅皮糙肉厚,而且異常兇猛。一般人遇到野豬也是兇險萬分。

野豬倒底有多麼危險呢?

司馬遷有過記載,可以看出在古代人遇到野豬的反應。

郅都跟隨漢景帝在上林苑打獵。漢景帝的妃子賈姬忽然尿急,就跑到廁所去解決問題。

這時候忽然有隻野豬跑到了廁所裡面。漢景帝讓郅都去救賈姬,郅都就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漢景帝拿著兵器想親自去救賈姬,郅都就跪在漢景帝面前勸阻:“失掉一個姬妾,還會有個姬妾進宮,天下難道會缺少賈姬這樣的人嗎?陛下一旦出現危險,江山社稷怎麼辦?”

漢景帝一聽郅都這麼說,立刻就停了下來。後來太后聽說了這件事兒,還賞賜了郅都不少黃金。

史書記載郅都“為人勇,有氣力。”後來郅都守衛邊境,匈奴人一聽說郅都來了便領兵離開了!直到郅都死去時,都不敢靠近雁門關。匈奴人做了個郅都的木人,讓騎兵進行騎射練習,結果沒有人能射中那個木人。匈奴人害怕郅都都到了這種程度!

像郅都這樣的人都不敢去,也難怪漢景帝一聽到勸阻,立馬就停手了!

郅都碰到野豬都是如此,那些吃不上飯的窮人,就更加不敢上山去抓野豬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趣談答案:野豬滿臉黑人問號,愣了好一會兒才說道,聽說剛才有人想抓我。

什麼是野豬?

大家見過野豬嗎?就是那種毛髮黑黑的,全身上下的毛髮都是立起來特別硬的那一種動物。

如果大家見過的話就不難理解,一個野豬如果想抓住它沒有四五個人,沒有十幾個人,根本就是扯犢子。

我記不清了,應該是在10年前吧,去村裡面玩,然後就見過一個野豬。那個野豬已經非常年邁了,而且頭撞到了柱子上。

當然至於為什麼撞到柱子上誰也不知道,反正就這麼擺在那,後來就給埋了。那個野豬非常的恐怖,以我當時的印象來看的話,哪怕五六個彪形大漢都不一定能夠控制住,而這個野豬獠牙往上一頂,吧成就能頂死一個人。

為什麼窮?

為什麼有窮人呢?窮人究竟是怎樣窮呢?


如果我們熟讀24史就會發現古代的窮人和我們想象的有點不太一樣,他們可能沒有房子,沒有屋子,一年只有一件衣服,而且這件衣服是終身制的,壞了的話就只能吊兒郎當的這麼穿下去,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衣服可以再穿了。

而他們所居住的環境往往是冬天通風,夏天暴曬,屬於那種往外一走屋子就塌的樣子。

這才叫窮。

當然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土地兼併,比如朝廷的政策不好等等等等不用作過多闡述,但是窮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他們所能夠擁有的話語權也是非常低的,更多的時候他們僅僅是四肢無力的粗老漢。

如果年紀輕輕,如果有二兩力氣,完全可以去工地幹活來賺取對應的薪酬,而絕大多數窮人都是那些五六十歲一走路全身發顫的人。

窮人抓野豬,根本不可能

這個就和晉惠帝曾經說過的,何不食肉糜一個道理,窮人如果連飯都沒有吃的話,怎麼可以和野豬搏鬥呢?

即便是窮人和野豬搏鬥,最終也只能是野豬抓窮人,而不是窮人抓野豬,因為一個三兩天沒有吃過飯的人,要把一頭豬控制住,想想也就算了。

而且你根本不能夠保證這隻有一頭野豬,一旦它們拖家帶口的出來逛逛旅遊,你就算來30個窮人、40個窮人,也不一定能夠把人家打趴下。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用現代人思維去想古代一些事,得出結論有些往往都是錯位的。現在也有野豬老虎什麼的,山珍海味不是誰想吃就隨便可吃。

鄰居家小孩吃雞肉,總喜歡嚼幾下就把煮柴了的肉渣吐出來。其爹說: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吃雞肉還吐渣渣,我小時候一年到頭都吃不了一次雞,天天吃紅薯。其兒答:你都好,天天有紅薯吃,我幾年都沒吃紅薯了,每天上學到學校門口,聞到那烤紅薯香啊,口水都要流出來,好想吃。

記得我小時候,家鄉田裡、路邊小溝、溪裡、河裡,到處都是魚。我們那村子,收成、收入還算好,家裡勞動力多的,糧食夠吃,每年還有些收入進。現在魚是好東西,但那時候,我們基本不怎麼吃魚,即便有些人青黃不接時餓肚子,也不去溪流、河裡撈魚吃,因為那時油少或沒油。魚腥的很,吃一次魚,如不放足夠油,會弄的渾身、滿屋子腥味。況且那時每天要生產隊出工,除小孩外,誰都沒有上山、下河閒性。

再說以前打野豬、老虎,那是一種玩命、賭命的事。打獵火槍,只能開單發,一槍過去,如果不斃命野豬、老虎,你根本沒時間和機會再裝堂準備第二槍,受傷野豬、老虎會呼的直衝開槍人而來,野豬兩獠牙、老虎血盆大口或直取開槍人命。

山裡人打野豬、老虎什麼的,因打頭槍是一件風險非常大事。故獵物分配,打頭槍也有特別回報:獵物耳朵往後比劃,耳尖止以前部分;尾巴往前比劃,尾尖止以後部分,歸開頭槍所得。分獵物時,凡參與追獵物的,每人都有份,過路看熱鬧的也可分到一份。帶狗去的,狗可分到一份內臟。這或是人類依靠群居力量獵取食物沿襲下來原始純樸和公平。

以前打獵,似乎也是一種帶神秘色彩專門職業,涉及到敬山神什麼的運用迷信之類維持人與自然和諧。若犯忌,進山會出大問題。我就親眼見過一例: 八幾年記不清了。大早十多人追個野豬,緊跟著跑幾個山頭,已經8點多,能見度相當好,忽的發現野豬就在前不到20米遠處樹叢悉悉索索,“啪”的一槍、緊接著“啪”第二槍也過去,那邊“哎呦”一聲應,原來是位早起砍柴的人被槍子著了。偏巧,這開第二槍人就是那被打死人爹。那時法制還沒咋完善健全,十多人把人都看成野豬,連被打死人爹看自己兒子也是野豬。大家把實情一陳,死者爹也出面講情。後來法院就判了個開槍人將死者3歲5歲兒女撫養至18歲。


三千年玉兔


中國古代窮人多,現在窮人也不少。

古代窮人愁吃飯的問題,現在窮人愁的是住房問題和老婆問題。相對來說,現代窮人還是更幸福一點,至少能吃得上飯。

無數史料中記載,中國古代有很多的窮人日子悽慘,沒有飯吃,更沒有肉吃,被餓死是常有的事情,就連唐朝大詩人杜甫的小兒子,也被餓死在家中,於是杜甫大詩人憤然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有人說,沒有飯吃,沒有肉吃,何不上山抓野豬吃?這問話像不像晉惠帝司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

下面,就“為何不抓野豬”之事,我們來聊上一二。

野豬不是哪裡都有

人要住房,野豬也需要“安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野豬,如果那樣,野豬就快統治人類了。

野豬數量是有限的,從分佈的地方看,熱帶雨林、溫帶林地、半沙漠和草原都有分佈,但是,野豬最喜歡的地方還是落葉闊葉林。

也就是說,野豬多見於森林,其它地方並不多見。

所以,中國古代的窮人,就算想抓野豬,附近也得有山吧。那種禿山肯定不是野豬喜歡的棲息之地,所謂的原始森林,才是野豬喜歡的家園。

很多地方,都是平川,幾百裡之地,沒有一座山,也難有一個野豬,你讓百姓到哪裡去抓?偶爾出現的一頭野豬,被窮得眼睛發綠的人,早開膛破肚,入鍋吃肉了。

所以,不是不想抓野豬,實在是大山有限,野豬有限。

野豬不是人人敢去抓

好,我們先把“野豬少的區域”那一部分窮人擱置一邊,他們先去將就一下野菜和樹皮。我們看看在大山附近的村落。


大山附近的村落,古代都有獵戶,這些人那是一等一的好手,什麼弓箭輕弩,大刀長槍,都是能耍兩下的。

野豬這樣的動物,獵戶們是不願意放過的,畢竟以打獵為生,又豈能發善心放過野豬?獵戶們打獵多了,動物們不笨,全跑到森林深處了。

森林深處,不要說普通窮人不敢去,就連獵戶們都不敢輕易進入,那裡是狼蟲虎豹的天下,說不上還有“野人”出沒,風險太大。野豬能不能抓住不說,一不小心,還成了野豬們的食物。

本來是抓野豬來吃的,如果一不小心被野豬吃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諷刺?

所以說,窮人近處野豬少,遠處的野豬,窮人夠不到,餓死也夠不到啊!

野豬不好對付

我們也不說森林裡的野豬了,我們假設:某座小山的野豬還不少,上天格外照顧這邊的窮人,那野豬如何對付?

野豬不是家豬,那麼光溜溜,那麼溫馴,等著你來殺著吃。

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你還真地對付不了野豬。野豬皮糙肉厚,不容易打死,給你一把刀,你都砍不死;野豬的獠牙很猛,很有硬度,都能咬穿鐵鍁,如果不小心被野豬來一口,那滋味,一定會讓人痛不欲生的;野豬的頭很硬,給你個石頭,你都打不暈它。

總之,野豬不好對付,給你一頭野豬擺在面前,沒有經驗和技巧的窮人,可能會被野豬幹掉。

不過,野豬也不是沒有弱點,雙眼上方處猛力一擊,野豬就會頭暈翻到,讓你得逞了。

但是,如果不是長期訓練的人,哪裡會一擊必中?如果不中,野豬就怒了,不咬死人才怪呢。

一句話,野豬肉可頂餓,但抓捕有風險。餓著吃吃樹皮野菜也許還能活命,結果帶著虛弱的身體去抓野豬,被野豬吃了,哪裡說理去?

綜合說來,古代窮人沒有飯吃,沒有肉吃,不去抓野豬的原因是:一是野豬不是到處都有,二是野豬在饑荒年份,大多跑到了森林深處;三是抓獲野豬風險太大,一不小心會“吃豬不成,獻出生命。”


藍風破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你吃野豬,還是野豬吃你?

也許大家不知道,在沒有槍械的時代,上山抓野豬是非常兇險的。

野豬體格很大,力量足,山地奔跑比人還快,獠牙鋒利。

雄性野豬有兩對不斷生長的犬齒,可以用來作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齒平均長6釐米,其中3釐米露出嘴外;雌性野豬的犬齒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資料中這麼寫:野豬性情粗暴、攻擊性強,當受到威脅時,公豬會用獠牙來保護自己,沒有獠牙的母豬會咬對方。雖然並非致命的,但這樣的攻擊會導致嚴重創傷。我國的老虎會追捕野豬,但很少會如此對付雄豬,因為畏懼自己受傷。看看,連老虎都怕。

野豬體型很大,成年野豬重量在90到200公斤,不同地區所產的大小也有不同。有些地區野豬的體重可達200公斤以上,中國東北地區產的野豬體重甚至達到將近400公斤。

看看,究竟是誰厲害?野豬整死你像玩一樣。

你如果正面用冷兵器之類搏鬥,基本不是野豬的對手。它被砍中幾下不致命,用獠牙懟你一下就可能重傷甚至死亡。

就是因為野豬不好對付,在很多地方把野豬叫做山神,一般是不能捕獵的。

要捕獵野豬,最好的方法不是搏鬥,因為太危險,而是用捕獸夾。

但捕獸夾難以抓住大野豬,只能抓小野豬。

第二,野豬非常難吃。

薩沙吃過野豬肉,是野生而不是家養,地點是在國外。

說真的,野豬肉非常非常難吃,正常人都不會吃。

野豬肉有一種明顯的腥臊味,這是公豬沒有被閹割過體力激素過多產生的必然現象。

我們今天吃的豬,多經過嚴格,不然肉也會有腥臊味,不好吃。

家豬尚且如此,何談野豬。

這麼難吃的東西,你捉了幹嘛?

第三,打獵這麼容易?

為什麼東北漁獵民族,比如達翰爾人、赫哲人的部落都很小?

因為打獵是最不可靠的,還不如收集野果、植物可靠。

蒐集野果,最低程度只要你足夠勤勞,可以保證每天的採集量。

但打獵這玩意,就算技術再高,也要五分看運氣。

野豬不是滿地跑,前提是你能夠遇到野豬才能打吧。

就算你打了,未必打的死,抓得住,很可能看到抓不到。

所以,獵人想要考打獵為生,非常不靠譜,很容易就餓死了。

更別說,你本來就要餓死,還能靠打獵為生,翻山越嶺,守候伏擊,甚至還要激烈肉搏,做白日夢吧。

有這個精力,不如去山上挖點野菜吃吃了。


薩沙


有人會冒出奇怪的想法:“野豬在古代可以捕獵,古代的窮人吃不起飯,為啥不抓野豬吃呢?”

野豬很猛

提起野豬,大家可不要有什麼誤解,雖然野豬和家豬的名字差不多,似乎唯一的不同就是生長的環境不同,其實兩者之間的差距極大。

野豬的體型很大,大的野豬能達到200公斤重,長2米左右,尾巴長度也要有30公分左右,加上嘴上兩顆鋒利尖銳的獠牙和一身堅硬的豬毛,這樣的傢伙絕不會甘心成為你的盤中餐,或許在它的眼中,你才是食物。

野豬的戰鬥力很強,一般的普通獵犬對野豬沒什麼殺傷力,幾條獵犬在野豬的眼中也都是寵物狗而已。在古代想要獵殺一頭野豬,那不如去獵殺一頭老虎好了。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認為我有些誇大其詞,其實不然,在古代的遊牧民族眼中,兇猛野獸排行榜是這樣的:“一豬二熊三老虎。”

在古代,如果你讓獵人為你打一頭猛獸,聰明的獵人寧可選擇老虎也不會選擇野豬。在獵人圈子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老虎只要大膽,打野豬要帶一塊板。”意思就是說,只要你膽子夠大,就可以去打老虎,因為老虎雖然兇猛,如果遇到一群持械的人類圍攻,它就會服軟投降;但是要去打野豬,就要自己備一塊“板”了,這個板指的是“棺材板”,因為一群人去獵殺野豬,也要做好有人死的準備,畢竟野豬不是老虎,在眾人包圍的情況下,它只會更加兇猛,最要命的是,野豬是突圍的一把好手,搞不好野豬沒搞死,再被野豬反殺幾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野豬什麼都吃,他也什麼都殺,當然也包含要獵殺他的人,古代的窮人去找野豬的麻煩,誰是誰的食物,真不好說。

野豬,在古代象徵著勇猛。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一位好勇之人,他的頭上佩戴雄雞形象的帽子,腰間佩戴的正是野豬形象的配飾,以此來彰顯自己勇猛。

《史記·仲弟子列傳》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

野豬地位挺高

在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當中,野豬的地位很高,甚至產生了野豬崇拜,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野豬和家豬不同,它的位置不是餐桌,而是“供桌”,接受族人祭拜是常有的事情。

遊牧民族當時對野豬的崇拜很深,主要是來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野豬之所以在當時有這樣高的地位,那都是憑藉著勇猛拿命拼來的,這樣的地位是圈養家豬從來都不曾擁有的夢想。

除了一些出土的文物無時無刻的證明著野豬的地位和兇猛外,在內 蒙古敖漢旗城子山上還有一座祭壇,正對著的南方有一個巨石,被當時的人們雕刻成了野豬的模樣,而祭壇的存在正是遙祭野豬之用。

野豬,在古代被稱為豕,也成為亥。在《山海經》中就記載了一種“豎亥”,它跑的特別快,大禹因為它的速度快,曾經派他丈量天下的長度。這個“豎亥”正是野豬。

野豬的實力在古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勇士也稱為豪傑,這個“豪”字就有古代野豬的影子,它下方的豕正是取自野豬的勇猛。

野豬在古代代表著褒義,說誰像野豬那是一種赤裸裸的讚譽。曾經就有人以豬命名,這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最有名的可能是漢武帝,他原來的名字叫劉彘。還有人把船命名為野豬,這樣的名字在當時很威風。

“琳將張平宅乘一艦,每將戰勝,艦則有聲如野豬,故琳戰艦以千數,以野豬為名。”——《南史·王琳傳》

這樣地位崇高的野豬,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和崇拜,自然不是古代的窮人可以隨意置於盤中之物。

古代吃不上飯的窮人,不可能抓野豬吃,畢竟打不過。即便在窮人中有特殊武藝的人可以打死野豬,有了這項技能之後也就脫離了窮人行列,所以,古代窮人吃不到野豬。


野史日記


古代窮人沒有飯吃沒有肉吃為什麼不去山上抓野豬吃?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自古以來,食物鏈最頂端的位置一直被人類霸佔著,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一切能捕獵到的野味都成為了人類盤中的美味,即使是一些大型猛獸,比方說野豬肉,雖然吃起來非常的美味,但是要想吃是要付出代價的,要麼就是用錢購買,要麼就是自己去捕獵!

既然是窮人,自然不會有閒錢來買野豬肉吃,所以窮人要想吃野豬肉自然要自己去捕獵回來吃,那麼,古代窮人能抓捕到野豬嗎?

野豬一般都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裡,在人類的聚居區很難出現,窮人沒有必要涉險到深山老林裡去抓野豬!

野豬是一種體型寵大的野獸,它身體上長著像刺一般的鬃毛,而且野豬的皮非常厚,據說現代的獵槍沒有3,5槍都打不死它,更何況是落後的古代呢?野豬嘴邊還長著一對鋒利的獠牙,這是它用於進攻的武器,這樣一來,野豬有守有攻,所以很難捕獵,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獵戶也要通過挖陷阱,圍捕等手段來進行捕捉!

而作為窮人,既沒有獵戶健壯的體魄,也沒有專業的捕獵工具,想捕獵兇猛的野豬,對他們來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去捕獵野豬,很大程度上還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窮人們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一飽口福!


唐古看今


抓野豬?我沒聽錯吧,能抓得住嗎?給豬五六百斤的分量,能頂上好幾個成年人,光這樣龐大的體格就夠讓人生畏,咱現在來具體的分析一下野豬的戰鬥力,看看古人到底能不能抓住野豬。


皮糙肉厚

所謂的野豬就是山上野生的豬,並不是家養而馴化出來的豬,但是它的戰鬥力,卻非家豬所能比,它到底有多大的戰鬥力,首先是它皮糙肉厚,厚到的程度讓人無法想象,據說連子彈都無法穿透,古代窮人手無寸鐵,拿什麼去抓野豬?恐怕抓不住野豬就成為野豬的口中之食了。

戰鬥力強

野豬的戰鬥力比較強,身體靈活,特別是它的獠牙,甚至狼見了它都得讓三分,一旦讓野豬抓抓住人肯定會凶多吉少,如果不是身經百戰的獵人,恐怕難以抓住野豬,不但抓不住野豬還會白白送命,而且它的獠牙就能將人撕裂,讓人對它望而生畏,除非是常年打獵,身經百戰的獵人一箭刺中要害,刺死野豬百刺死野豬才行,然而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用什麼辦法抓住野豬呢?



野性十足

所謂野豬自然野性十足,它沒有經過馴化,人對它還是懼怕的,一般人更不敢靠前,甚至避而不及,因為它的戰鬥力和爆發力實在是太強了,再加上皮糙肉厚,那個皮就如同防彈衣一樣,況且古代還沒有槍,再說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射箭,如果普通老百姓只能近距離接觸野豬,只能近距離的和它對戰,那麼勝算的幾率幾乎為0。


總結:別說野豬了,就算打只鹿打只野兔子也得需要技巧,不是一般的獵人很難做到,因為這些動物長期生活在戶外,已經學會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和逃生的辦法,古代窮人連飯都吃不上哪有力氣去追野豬,除非手都在吐,有一隻兔子都能撞在樹上,這樣樣可以高高興興的帶回家,一家人可以每餐一頓。


佳寧姐姐說歷史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還得從野豬這種動物說起。野豬是一種十分兇猛的動物。捕獵這種動物是需要非常過硬的技術的。否則可能野豬沒抓到,抓野豬的窮人沒命了。野豬長著一對終生生長的獠牙,這是令所有動物和人都生畏的武器。

野豬還有一項技能,就是“氣功”。野豬在冬季覓食,下山之前它們會運氣,使身體膨脹,然後從山坡上滾下去,不管山坡上的石頭有多硬,還是有多少枯枝碎石,它們都不害怕,滾下山之後毫髮無損,立即就可以覓食。這樣的動物是很難捕捉到的。窮人連飯都吃不上,哪來的力氣和野豬搏鬥。

再說了窮人之所以窮無非就是因為沒知識、沒技能造成的。捕獵本身就是一門技能,而捕獵野豬在古代可以說是一門高科技。如果能掌握這門技能,還會窮嗎?不會了,因為靠捕獵野豬就可以發家致富了。

野豬是兇猛但是也一身都是寶。野豬肉可以吃,野豬皮可以做皮革。努爾哈赤的意思就是野豬皮。可見野豬皮在古代人眼裡是很珍貴的。抓了野豬去買是可以發家致富的。

另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封建統治者對山林川澤的霸佔是很嚴重的,從管子提出“官山海”之後,很多資源都被納入國家專賣的範圍,很多地主趁機霸佔山林川澤,不準窮人上山打獵、砍柴,在這樣的情況下,窮人還能上山抓野豬嗎?不可能的,就算窮人有這個本事也不能去。

退一萬步說,所有的窮人都有能力和意願上山抓野豬,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漫山遍野的窮人手持各種捕獵工具把大小不等的山林圍住,反覆拉網,或者設下各種精巧的陷阱,使大量的野豬及其他野生動物成為窮人手中的獵物,甚至化為他們餐桌上的佳餚。結果是什麼?

野豬會迅速消失,野豬肉的價格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下跌,窮人還是掙不到錢。大量滯銷的野豬肉,佔據了窮人的餐桌,這和天天吃野菜的情況相比改善不大。而且大量食用野豬肉未必能消化。可能會給野豬和窮人帶來雙重的災難。

從歷史上看,窮人的出路就是當佃戶租種地主的土地,這是封建社會統治的基本手段。把農民一輩子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壓榨農民的血汗,供養封建地主、官僚等等。

如果大批的窮人都上山打野豬去了,那麼誰來種地?誰來養蠶?誰來織布?沒有這些產品,整個社會的生產和消費鏈條就會斷裂,社會就會陷入無休止的動盪和紛爭之中,這是不利於封建統治者維持其統治秩序的。窮人上山抓野豬解決吃飯問題是得不到統治者支持的。

所以無論是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還是從窮人的捕獵能力出發,依靠上山抓野豬是無法解決窮人捱餓的問題的。貧窮是一個社會現象,只能依靠社會手段解決,單純的依靠某一種技術手段是不能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