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人們是否需要心理疏導?

快樂的老阿姨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把這裡的“人們“,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絕大多數沒有被感染,沒有被確診的人。

第二個人群是已經被確診了,已經被感染的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屬。

第三個人群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1、第一類人群心理影響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不需要心理疏導。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03年的SARS。你就能很好理解了。那段時間大家也是經歷了一個舉國上下抗戰疫情的時期。大家也都宅在家。工廠停工、學校停課,甚至很多地方的社會功能都幾乎停止了。

但是要你現在回憶起03年的SARS,可能也只有一些碎片的印象。雖然有一些生活的不便,但是至於心理陰影又太過於誇張。充其量也就只是一個獨特的記憶。

尤其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平安是福,只要活下來,慘一點也比沒了好,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疼。這個是認知模式和社會無意識造成的價值觀,這裡也就不深入討論了。


2、第二個類人群,被確診的病人或者是確診病人的家屬。

他們是很有可能會有心理陰影的。需要心理疏導。

他們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疾病是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前期以為只是感冒到現在可能被奪去性命,這樣比較大的反差和突然的衝擊,可能會引發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如果再加上疫情過後身體上會有後遺症的話,可能這樣的心理問題會更嚴重,因為在後期要恢復身體的各項功能,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3、最後是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肯定需要心理疏導。

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醫療援助小組都前往了疫情的中心區。他們前赴後繼逆向而行感動全國人民。他們充滿了力量和熱誠,履行著作為醫生這個神聖職業的諾言。但是實話實說,面對著洶湧的疫情,面對著的垂死掙扎的病人,很多醫生其實也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一方面他們要防止自己被感染,另一方面還要儘量的去幫助病人。

在一線,每一個醫護人員其實都會承擔起心理援助者的角色。現在新聞也報道有專門的心理援助團隊進入到疫情的中心。


現在已經有很多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消息,在疫情結束後,不管是否被感染,他們都比上面提到的患者更需要心理的支持。

雖然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們的職責使然,但是他們也是距離恐懼最近的人。


一個很好理解的例子。

如果你玩兒股票,經歷過股災,如果你當時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股市突然全部跳水。你身邊很多朋友也和你一樣,股票套牢血本無歸甚至債臺高築。有的自殺,有的從此消失。儘管你躲過一劫,活過來了。但是如果讓你再置身當時的場景,你是否會有心理陰影呢?

在股市上更直接的一個現象就是“丁蟹效應“。

這也是心理陰影的更具體表現。


當然,心理陰影帶來的影響,就因人而異了。

每一個人面對壓力的心理機制是不一樣的。有的敏感,有的稍微遲鈍一些,根據個體不同,表現和爆發的時間也會有差別。


4、最後還要提一點,有很多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在這個期間也作為重要的力量參與到抗擊新冠病的戰役當中。

雖然他們是更直接從事心理工作,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會有更大的心理風險。

作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必須都要經過很嚴格的長期訓練,接受督導和自我體驗。不然是無法為別人提供心理援助或諮詢服務的。


但是據目前看到的情況,有很多非精神科醫生甚至非醫療系統的其他行業人員都參與到心理援助中來,一部分人只是做了一些應急培訓之後就被推到熱線上。

這樣操作不只是對打電話的人,對實施援助的他們都有重大的心理隱患。


從業務角度出發,作為心理援助人員必須擁有一個共情的能力。

需要去體驗來訪者的感受(大部分是痛苦),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去引導實施諮詢技術。即使我們把標準降低至最低,你也需要不斷的去傾聽,在這個時候,你一定會得到海量的負面信息。


那問題來了,我們每一個心理諮詢師都有自己固定的督導,但是被臨時推上線的他們又有誰來督導呢?(督導的目的是幫助諮詢師更好地去解決別人的問題,促進自我成長。)


還有,作為心理諮詢師也好,精神科醫生也好,都需要做自我體驗(作為來訪者,去找其他的心理諮詢師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那他們又該去找誰呢?


即便他們知道去做自我體驗,那費用應該誰出呢?


我相信一線的醫護人員所有的支出都是政府和國家來承擔的,而這些一線的心理諮詢師、心理援助成員的後續心理問題就由誰來解決呢?


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次疫情結束之後,有大量的人需要心理疏導。

但是,目前,我們身邊的心理資源非常的有限,能力也有限。

這個不只是某家醫院某個機構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整個社會機制和國家的對於應急事件後續處理的一個大問題。

希在疫情過後,有更多行業法規和國家政策來保障國民的身心健康。


陳衍行


有的人需要,有的人不需要,疫情期間,不管有沒有感染的人員,心理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現在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有的人在家待著自我隔離的時間較長,心裡總擔心自己被感染,整天提心吊膽,各種測體溫,心理很煎熬。

有的人不是自己感染病毒,而是家裡的人感染了病毒,眼睜睜的看到家人痛苦煎熬,而無法醫治,甚至沒能挺過去,失去親人的痛苦,恐怕這輩子都沒有辦法抹去,心理產生極大的痛苦和絕望。

有的人感染了病毒,在醫院治療,但是在醫院看到醫務人員不辭勞苦的救治病人,看到醫院各種受病毒感染的人,等待著治療,又看到很多沒有治療成功的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

疫情就是一場國難,國家受到病毒的襲擊,人民遭受生命危險,我想,任何身為中國人,他們的內心都應該是痛苦煎熬的,即使疫情過去,很多人的內心還是不願提起這段過往。

心理因為疫情產生極大影響的,甚至影響工作生活的,需要心理疏導。

當然,也有的人內心積極,在疫情期間,大家都互相鼓勵,醫務人員在防護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並標明“加油”的字樣,大家都積極隔離在家,沒有外出,積極配合國家抵抗疫情。

甚至有很多社會愛心人士和海外愛心人士,華人,為武漢捐贈醫療物資,捐贈自己的家鄉特產,還有水果蔬菜,他們都是自發的,為保障在一線抗疫情的工作人提供充足的保障服務。

我們雖然處在最艱難的抗疫情時期,但是,大家的愛心照亮了這個世界,給了感染病毒的人和在一線抗病毒的人員極大的溫暖。

他們的內心是積極向上的,也許疫情過去,讓我們有些人的內心更加堅強,更加珍愛的生命和珍愛自己周圍的人,珍愛生活,更加懂得珍惜這個國家,更加懂得奉獻和感恩,我想,這樣的人,是不需要心理疏導的,他們已經佔了自己。


花西的卡牌


疫情期間我們應該有一個心理上的疏導。有些看到有些新聞,就會恐懼,害怕。普及一些健康養生知識心理知識,我覺得有必要。


秀姐聊養生


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