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

掀起了全民抗擊疫情的新局面

在這危難的時刻

這位"逆行者"

“拋下”所有溫情的身份

丈夫、父親、兒子

在此刻他只記得自己是共產黨員

要做人民堅強的後盾!

他就是——共產黨員陳永亮

陳永亮作為一名信訪人,不等不靠,迎難而上,率先報名,強烈要求參與到疫情阻擊戰的最前線。陳永亮家中既有重病臥床的老父親需要照顧,還有牙牙學語的女兒需要關懷,很多知情人多次善意提醒他,希望他考慮考慮再做決定,但是陳永亮仍然堅持著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危險的地方去。時值疫情發展,縣裡考慮設置幾個醫學隔離觀察點,需要建立一支有責任心、有擔當的疫情防控突擊隊,陳永亮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如願地成為疫情防控突擊隊的一員。

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他一到隔離點就開始了忘我的工作,每天都對隔離人員進行電話聯繫,每天每人至少要打三個電話,一來安撫隔離人員獨自離家、恐慌不安的心理,二來了解掌握隔離人員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對醫學觀察人員提出的訴求進行耐心答覆和解釋。有人想換一個房間,也給他發來了微信,在他悉心疏導下,當事人打消了顧慮,服從了安排。每天像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他都安排的妥妥當當,當他打完最後一個電話時,已經是深夜12點,陳永亮依偎在沙發上睡著了。凌晨5點,他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逐人逐項地排查,一項一項地做著記錄,為每位隔離人員建立工作臺賬,隨時掌握思想動態。

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工作中,陳永亮還結合實際,創新工作,他將所有隔離人員單獨建立一個群,每天打卡簽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緩解了大家緊張焦躁的情緒。工作的付出,也得到了隔離人員及家屬們的一致好評,大家對陳永亮的付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人們形象地把他稱作“穩定器”、“定海神針”,有他在,大家就放心了,踏實了。

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就這樣,從隔離區的建立到現在,陳永亮沒有回過一次家,沒有缺過半天假。由於時間緊、任務重,他就堅持吃住在隔離區,從清晨到黃昏,從黃昏到凌晨,他一直堅守在“陣地”,餓了吃泡麵,困了睡沙發。

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身體的疲累也許並不是最累的,最累的莫過於心理的恐懼,因為他知道,新冠肺炎傳播力強,傳播途徑不明確,在與無形的病毒打交道,隨時都有被傳染的風險,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他顧不了那麼多,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陳永亮也會想起自己患病的老父親、也會想起自己可愛的小女兒,愧疚之情溢於言表,溼潤的雙眼飽含了淚水。正月十五這一天,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因為連續的工作,他連一個電話都沒顧上打,躺在沙發上,聽著女兒發來的語音,再也噙不住的淚水,打落在手機上。幼小的孩子是那麼的懂事,那麼的聽話,一遍一遍地教著爸爸注意洗手、注意戴口罩……是啊,疫情當前,時刻提醒你戴口罩的人一定是你至親至愛的人。疫情當前,沒有哪個人不思念自己的親人?

隔離區的“定海神針”----記息縣疫情防控一線黨員陳永亮


但是

總有這樣的一批人想家而不能回家

總有這樣一批人,舍小家、為大家

衝鋒在前,奮戰在前

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他們選擇了默默堅守

選擇了負重前行

也許他們不偉大,甚至很平凡

但他們都有一個閃亮的名字——

共產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