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沉浮30年之投资笔记

我从读大学时开始炒股票。近30年来,头发慢慢由黑变白,账户里的数字也由小变大。不过,我还是一个普通的股民,要说经验,远远比不上教训来得多,账户膨胀的速度也远远称不上“快”,顶多算是跑赢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近30年,股市涨涨跌跌。媒体一会儿唱“死了都不卖”,一会儿忽然有人“割肉再不碰股票”,来来回回,循环往复。这让我越来越觉得,股市就像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既不会和它一刀两断,也不会和它亲密无间到“眼中只有它”。生活的美好,应该如春花般多彩,而非像冬雪,虽然洁净但却单一。

投资决策,其效力的展现取决于时间,人生选择也是如此。

股海沉浮30年之投资笔记

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短视的,说难听一些,叫“目光短浅”。这样说,不少读者一定不服气。但是大部分人追逐立竿见影的“涨停”个股,这种行为本身已经把投资人的短视心理暴露了出来。不少人认为,自己投了几万元在股市里,一个涨停板不过是10个百分点,也就能赚几千元,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这样的人,对股市投资一定缺乏认真的态度,也往往缺乏对复利力量的基本了解。10%的收益率,如果持续100次,会是多少?千万不要告诉我是10倍或者100倍哦!是13781倍。如果你运气好,在全年200多个交易日里抓住了100个涨停板,那么差不多在两年以后,你就可以比肩巴菲特了。这样的概率有多少?

其实,只要每年能够实现10%的年化收益率,坚持50年,你也会有117倍的收益。而巴菲特现在之所以如此出名,首先就是因为他坚持了60多年的投资,其次才是每年超过20%的年化收益率。

如果你真的认识到复利的力量,就应该满足于每年10%的收益率。如果满足于这样的年化收益率,就不会天天为赚不到涨停板而烦恼了。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年10%的收益率,那么你的投资决策一定不同于那些天天追涨杀跌的小散户,它需要你重新认真面对投资市场,做出理性的决策。

股海沉浮30年之投资笔记

复利的力量如此之大。实际上,你对复利尊重与否,不仅决定了你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你的人生选择。我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股市如人生,人生如股市。

不少年轻人面对学业也好,职场也罢,甚至面对男欢女爱,都是“三分钟热度”。这样的偏好,或许来自于对自由的热爱。

在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听上去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太自由了,你反而会因此承担过多的转换成本,最后在不断的切换中变得越来越平庸。我在中国和德国的大学都经历了完整的学历教育。过去,我总喜欢拿德国教育做样本来批评中国的教育方式,不过有时候我也发现,德国大学过于自由的教学模式或许并不适合习惯了严苛管束的中国学生。因为不少同学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选择,遇到困难,容易把不喜欢作为逃避的理由。这时候,自由便成了他们不能迎难而上的借口,就像每天都去追逐涨停板的投资策略,最后得到的并不是100个涨停板。

有时候,为了坚持长期投资策略,避免被短期因素困扰,我往往会买入一些交易费用很高的股票型基金,这样我反而会因为对交易自由的限制而获得长期的收益。这样的投资策略对人生的选择又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呢?

从宏观上讲,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初级暴富的阶段,现在慢慢进入了以攻坚克难的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高级阶段。从政府层面来看,我国需要那种数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于一个方向的工匠精神。没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就不可能轻轻松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那么从微观上讲,我们的人生,又应该如何好好规划,去契合时代的要求,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呢?

为此目的,我才不厌其烦地追溯过去近30年的投资经历、在家庭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感悟,以阐释经济学在人生道路上的运用。作为散户,我们的家庭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人力资本的投资,那么我们对自己和子女的教育,才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投资项目。相比较而言,股市的涨涨跌跌又算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无论何种投资,都是通往幸福快乐生活的手段。如果我们忘记了生活的目的,执着于手段本身,也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所以,我和与我志同道合的粉丝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其宗旨就是三个:投资理财——实现基本的财务自由,子女教育——规划家庭的长远发展,游山玩水——享受生活的幸福快乐。这也是本书的基本精神,与读者共勉。

股海沉浮30年之投资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