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存不下錢?

虎牙小美妹


首先說結論,存不下錢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全怪今天的年輕人崇尚享樂主義,更不能推脫給社會給出的誘惑太多。

1.生存類固定成本

每個月的房租,房貸,車貸,水電網費,物業費,冬天甚至需要暖氣費,已經至少是1000-2000元的開銷了,是每個人的主要支出項目。另外,對於沒有時間和空間條件做飯的人,每天都需要點外賣或下小餐館,一日三餐至少需要40元開銷,偶爾再買點水果和週末改善一下伙食,一個月至少1500元左右。吃喝住生存類固定成本放在這裡,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基本耗盡了每個月辛辛苦苦賺來的工資了。

2.消費類物質成本

無論是精神類消費還是物質類消費,滿足的都是年輕人躁動的心。遊戲充錢,裝備配齊,口紅試色,大牌護膚,旅遊打卡,出行穿搭,琳琅滿目的信息與推薦,忙碌的生活與疲憊的心靈,消費已經是慰藉年輕人心靈的靈藥了,解壓消遣,樂此不疲。線上直播的興起,高度依賴線上的群體,社會的高消費風氣讓無數的男男女女沉溺在買買買和跟風之中。

3.便捷的透支方式

支付寶的花唄和借唄,讓月光足有了充足的底氣月光,多張信用卡互相填坑,大不了分期還款,便捷的支付方式提前透支了年輕人的收入。

4.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這次肺炎相信給了許多人,尤其是許多年輕人一個深刻的教訓,沒有存款的生活是怎麼樣的,這裡不用多說,有心人一定會牢記這個教訓。國泰民安時的享樂與消費主義或許是一種前衛時尚,但是一定出現任何風險,尤其自己的身體,如果出現問題,又該如何應對,尤其許多公司並不規範,沒有為員工購置醫療保險。

最後,年輕人如果真的想要存到錢,一定製定目標,比如每個月存1000,月底一定要審視自己是否達成目標,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忍住不必要的物質消費,女生少買幾件衣服,用平價好用的護膚品並精簡護膚,男生少買點球鞋,少買裝備,減少聚會請客的情況,其實都是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忍一時,犧牲的不是興趣愛好更不是快樂。當目標慢慢實現,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省下更多的錢。年輕說能做的,真的只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加以自控,努力工作,提升收入,具備一定的積蓄真的指日可待。


吃土阿姨愛吃圖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存不下錢?恰巧我正好處於這個狀態,二十多歲,一月工資5k左右,這月花下個月的錢,為什麼是這樣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置辦家當

就拿我來說,從學校畢業走到工作崗位,我所生活的環境和狀態都大不一樣了。在學校可以過的簡單點畢竟花父母的錢,亂用有點於心不忍。現在工作了賺錢了,肯定想把自己以前想買的東西一直沒捨得的都買回來,比如我第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就先給自己換了一個手機,當時拿的還是用了兩年樂視2,已經卡的不行了。所以先換了手機,再把自己那些帶有學生氣息的衣服換掉等等。

2:社交消費

男人上班我不知道大家的情況是不是都差不多,會有很多集會和聚餐,而作為男人我覺得還有點大男子主義的,每次出去消費都會有人搶付錢,但經常去也不會一直讓那幾個人付,我們一般都會默認輪流付錢。再就是有時碰到和女同學或者別的女生一起吃飯,肯定不會讓對方付錢,說實話這個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但不出意外每次都是這樣,我付錢等。

3:學費

這怕是我消費中佔比較大的一部分了,什麼學費呢?是自己平時喜歡的知識,但需要在網上買的,對就是網課。有的人可能有疑慮說:都畢業上班了還學什麼?學那些可以提升自己職場競爭力的知識,當然不是什麼成功學,心靈雞湯類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能,行業標準等。因為在工作現場學習就好像,在學校學習一樣,很多事沒人直截了當的教你,都需要自己去感悟,這樣相對來說時間就很慢。但是網課的好處就是可以提前學到很多知識,這樣也能讓自己的知識儲量可以稍微多點,如果學習能力強的話,就可以為自己提升很多競爭力。

4:日常開銷

這部分也是重點,平時看到什麼小玩意好看的、好吃的又不貴就會買一些回來,但實際上這些東西大都是沒用的,但還是樂此不疲。你呢?為什麼攢不到錢?


涼涼江湖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難存到錢?這個是應人而議的

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工作十來年了,零五年開始打工,沒有存錢觀念,加上工資太低,自己又有點太心疼自己,飯堂的飯經常是吃不飽的,經常跑外面炒菜,雖然那時候一個青椒肉絲才六塊錢,但工資也不高啊,七八百塊一個月,懶一點請兩天假就能拿個六百多了,買點生活用品洗衣粉牙膏洗髮水沐浴露,抽點菸,再跑點網吧,多數沒到月底就彈盡糧絕了,到了年底也就是買了張車票兜裡揣著幾百塊錢回家了,出門的時候穿著那件袈裟回去還穿著那件袈裟回家,當然還有的同事或者朋友還是借錢回的家,這些都是不好的例子,包括我自己

當然也有能存到錢的年輕人,人家能吃苦,一個月早餐,中餐,晚飯,都在飯堂吃,不聚會不搞人情,每個月剛發工資就打了三分之二回家,自己那三分之一都還有剩,人家能省,有目標,能自律,有底線,幾乎每個工廠都有這樣的人,但是大多數是中年人,這樣的年輕人不多

當然現在這個時代來說能存到錢給年輕人不多了,但是比起零幾年來說卻更容易存到錢,你存不到那就是你沒有消費觀念,或者是你的家庭條件好,壓力你感受不到,消費觀念沒有底線,先用未來錢,想把自己要買的東西先拿到手,那你只有存不到錢,

不要總是說收入低消費高這個理由,那是你太心疼你自己了


小禾的一家


對現在的年青人要“一分為二”地去看,我的三個子女不僅努力創業,而且真得存錢了。

一,長子高啟龍,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教研主任兼初三班主任,長子妻鄭淑媛,大學本科,中學語文教師。多年來他們勤儉持家,有樓有車且孫女大一。

二,次子高啟鳳和王景梅,常年在外打工賺錢,自己非常節儉,不僅為老人翻建七間大瓦房,而且在一線城市花百萬為我孫孑高家珺購了樓,孫子技校畢業後就業與創業中。

三,女兒高海燕和孫猛,真是白手起家和艱苦創業,自己有八個樓口等,女兒不僅陪孩子讀初三,而且做一些生計賺錢。

當地許多人問我,“高老師,你的三個子女為何這樣創業而又存下錢呢”?

我回答是,在國旗下,是“義勇軍進行曲”激勵他們“前進,前進進”!


gzj6068


大多數年輕人有房貸,部分有車貸,像我每個月工資5500,兩個孩子上學每月支出1500,小姑娘上幼兒園目前喝著奶粉一月300多,房貸1500,每個月生活費開支1500,孩子零花,零食,水果,牛奶,加起來我的工資不夠花,每年的水電暖燃氣費,過年過節,人情往來,再有個頭疼感冒,老婆3000塊工資也是所剩無幾,幾乎月光。


拍達人志偉


記得小時候,老家逢集,趕集的時候帶幾十塊錢就挺多,帶個一張一百的就算大款了,而且趕完集錢都花不完,還買很多東西,現在呢,帶一百塊錢趕緊都感覺還沒買東西,就沒了!現在有些地方的工資收入較前幾天增長不多,但是消費缺高了,而且消費品類太多了,啥都不怕,就怕沒錢!沒錢啥都玩不了啊


熙樂熙悅


作為一個年輕人(窮人)我太深有體會了。真的是存不下一點錢,忍不住感嘆,生活不易!



我總結了一下我們這一批的年輕人為什麼剩不下錢,存不到錢!

第一:工資低

既然是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初入職場的菜鳥,業務能力不熟練,專業技術又是剛開始學,所以這些原因放在一塊就決定了新人的工資都偏低。偏低的工資怎麼能存下錢呢?



第二:沒有記賬的習慣

現在年輕人生活比較隨意,因為工作年限短,生活比較自由,所以對平時零散的生活開銷看的不重,沒有養成隨手記賬的好習慣。所以就導致,每個月都花了很多錢,但是自己也不太明白錢都花哪了,稀裡糊塗,再加上本省工資不高……所以,月光!


第三:開銷大

現在年輕人都強調生活品質,不願意像我們父母一樣忍受艱難的生活環境。而想要過好的生活必定需要大筆的生活支出。所以,生活開銷一大,也就很難保證存到錢了!



所以,綜上年輕人要想存到錢必須要學會開源節流,在保證不了來源的情況下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雙手,做到截流!


木鐵1900


很多年輕人的收入也還可以,為什麼在存錢這件事上如此艱難呢?

這個問題我還真的觀察過很多花的底掉的人,也做了一些思考。在討論這個問題前需要劃分一下人群,對於富有或高收入的年輕人來說存不存沒什麼影響,真正需要討論的是那些並不富有且收入不高的年輕人群,因為TA們對消費主義的洗腦術毫無抵抗力,也對沒有儲蓄帶來的風險毫無抵抗力。

各路電商、品牌都在將消費與好生活做營銷綁定,不斷的灌輸買了就有好生活,不買就生活不美好的觀念,甚至誕生來很多極具鼓動性的文案。如“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生活需要儀式感“等等諸如此類的洗腦文案。

在這裡我要說明,是理性消費還是過度消費雙方的支持者沒必要互懟,存錢和剁手全憑個人喜好,是個人選擇額。但對於背景、家底、收入都一般的年輕人,尚未脫貧的階段被消費主義洗腦的後果可能是買了很多東西,最終一無所有,同時喪失了抵抗生活中不確定性的能力。

在北京漂了四年,我眼見過很多漂了很多年依然一無所有的人離開。因為要追求那份好生活選擇租一個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因為追求儀式感透支信用卡支撐自己的小資生活,甚至為了和周圍的人攀比不惜砸幾個月的積蓄買一個幾萬的包。

到頭來除了曬在朋友圈的圖片,自己零存款甚至負債累累。沒有更多資本去投資自己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更沒有資本去抵抗突如其來的變故和疾病。

我特想和一些年輕人說,越早認識到資本的原始積累的重要性,越有利於脫貧。記得某個上市公司的大佬說過這麼一句話“成功的人也許並不多麼智慧,但延遲滿足但能力一定強於常人。“

如果看到這段回答的你也是個普通青年,那麼延遲滿足 、理性消費,脫貧指日可待。


事巷


一:習慣於啃老,沒有省錢的觀念

如今很多年輕人的父母都坐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順風大船,說實話父母一輩都有點積蓄

不賭不毒,不過分的鋪張浪費,父母賺的錢足夠一家人吃喝拉撒了

而如今的年輕人,十有八九都是靠父母買房子,靠父母結婚生子,很多事情離不開父母

父母留給子女的後路實在太多,老的不需要年輕人養,甚至幫忙把孫子輩的也都養了。

而年輕人慣性的認為自己可以養活自己已經很牛逼了,其它的節假日陪子女去遊樂園拍兩張照片已經是賢妻良母,父愛如山了

省錢?不存在的

二:攀比心理重,沒有擔當

如上所說,現在的年輕人父母都有錢,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

出來混的,剛結婚的,大多都是有房有車有名錶有包包,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年輕人很難跳出攀比心的作祟


逼著父母或者背了一堆負債,買車買房買表買包,結果工資沒怎麼漲,負債卻堆積如山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大部分年輕人,要麼是父母給全款買房,要麼是父母付首付貸款買房。並且大部分貸款負債也都是父母來承擔的

很多時候,父母身上有多大的壓力,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只知道自己上班很累,被客戶發句牢騷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真是羨慕XxX有一個有錢的父母

三:工資是硬傷,高估自己是誤區

在溫室效應下,大部分年輕人還是選擇了上班,至少畢業前幾年都是上班的

有一些另闢蹊徑,出社會就創業的,十有八成是倒貼賠錢的


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年輕人(20-30)自己每月工資六七千,一年到頭十來萬已經非常不錯了。

而這點錢,要麼不吃不喝還貸款,想吃香喝想開車想戴錶,貸款只能父母還

最大的問題是,每個人都太高估自己的未來,總覺得自己的工資跟房價是成正比的,永遠會漲一樣,總有一天會和父母一樣能賺錢,甚至超過他們!完全沒有絲毫的風險意識

大概,目前的年輕人中,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十年後的工資可能還不如今天,每個人都有一個必然實現的百萬年薪夢

所以,幹嘛省錢?吃光用光努力賺,工資總歸永遠漲

綜上:現在的年輕人跟20年前的年輕人的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觀念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們繼承了父母的望子成龍觀點,但沒繼承父母的省吃儉用,更不存在贍養父母的同時還要撫養小孩,壓力小的多,也就活得越自我了

然而,歲月始終不饒人,再不努力成長,咱們的父母就真老了。都說苦盡甘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嚐到的甜味實在太多了


老知什麼都想說


一、消費觀念的改變

現在90後的父母大部分是都是60後、70後,對於那一代人來說大部分人還是初期不富裕的年代,大多是白手起家吃過不少苦的,消費觀基本上都是量入為出,先存錢再花錢,保障吃穿為主,其他消費都是可以省略的,能省則省,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捨得花,有了錢也想著留給孩子買房娶媳婦等等。

但是年輕人不這麼想,首先沒那麼能吃苦,生活還是希望先享受為主,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省。老一輩人買菜做飯都得討價還價,現在能自己做飯的年輕人都寥寥無幾,工作時間的佔據也不允許他們有時間精力自己做飯,身體營養跟不上不說,開銷也大大增加了。平日裡約上個好友出去搓一頓那是常事,到了週末那更是要出去吃飯、看電影、K歌娛樂等等活動消費,這次遇上有人請客,下次你總得請回去吧,維持人際關係總要有付出,更別說工作上的應酬、人脈的建立。

除了吃飯娛樂,現在網上購物的方便,讓大多數人成為剁手族。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免不了要下手。化妝品、包包、衣服、鞋子、美食、零食、電子產品等等,哪一樣不吸引人,都想在自己能力以內給自己最好的物質水平,提高生活品質,工作已經很辛苦了,生活上可不能再虧了自己,錢賺了不就是拿來花的嗎。

物質和精神都需要滿足,沒有一樣不花錢,收入少一點的就少花,收入多一點的自然就多花,存錢那是難上加難。

二、物價飛漲,生活成本在不斷增加

房價、物價、教育、醫療,沒有一樣不讓現在年輕人人壓力倍大。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城市的房價物價眾所周知,想在這裡打拼安家,沒有家裡的幫助,有幾個年輕人能自己買得起房的,除了個別少數年輕有為,自己創業做生意賺到不少錢的以外,大多數正常上班工作的誰有那能力,能靠家裡的只能靠家裡,家裡條件差的也只能自己吃苦認命了。就算家裡能給支付首付的,那高額房貸車貸也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別說買房,租房都是有壓力,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租個單間可能還好一點,那結了婚婚有了家庭的,想租個兩居室沒有四五千以上怎麼租的到,收入的30%-50%都交房租了,快被生活壓力壓垮了,哪有什麼錢可以存。想要生孩子的就更別提壓力有多大,住房,生活開銷哪一樣不是個大數字,好不容易存了一點錢,等到孩子要上學了多少都不嫌夠,做父母的總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下給還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活,在大城市裡想要好的教育資源就更昂貴了。沒有給家人好的生活條件,心力壓力也會變大,要是遇上中年職場危機,那更是雪上加霜。年紀大被公司排擠嫌棄,想跳槽也很難有好機會。

三、信用貸款等便利渠道刺激消費

除了網購的便利刺激年輕人消費以外,花唄、借唄、白條、信用卡,無數的超前消費方式刺激著年輕人不斷買買買,然後等到還款的時候就只能看著自己銀行卡里本就不多的餘額被一下清空,以貸養貸,惡性循環。

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56.67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1%,佔比較上季度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從信用卡持有量來看,我國信用卡人均持有數量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值,平均每人0.46張,與前一季度相比,增加了0.02張,基本等於每兩個人就有一張信用卡。

總之,種種原因,讓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難存的上錢,但就算世道艱難,也不要忘記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