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型肺炎期间市民、患者和家属、前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目前有哪些提供心理援助的渠道和方法?

用户4474649658


公益心理援助:

清华大学的《心系武汉》心理援助热线

中科院心理所的《安心行动》心理援助联盟—支付宝——搜索心里援助即可找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李明老师的养正武汉疫区心理援助团

还有全国各地的心理援助联盟

还有其他平台,包括头条的心理援助等

针对以下四类人群细分开展心理援助:

1) 确诊患者、疫情防控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

2)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3)以上两级有关的人: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4)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以上都是可以线上实现的公益心理援助资源,不知道方不方便附加上具体电话或链接,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也好。


泉水叮咚009


你好,我是黄志艳大夫,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近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但是,随着防控时期的延长,不少公众和一线工作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面对疫情,如何疏解焦虑。

1.对疫情关注要适度

“信息过载”往往容易给公众带来焦虑情绪,大家对疫情的关注要适度,多关注官方信息,要能够给信息按下‘暂停键’。如果没法集中精力,可以尝试做一些难度低的小事,洗衣服、拖地、陪孩子阅读等。经过这次隔离,许多人都重新地认识了工作的意义,其实家务也是一样。亲手整理出来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自己也会有一小丢丢成就感,有助于对抗焦虑。

2.正确看待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不是绝症,不要对其产生恐惧心理,正确看待肺炎,可以很好的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3.营造安心的环境

随着多地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官方渠道认真了解复工后的疫情防护知识,对工作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通风,营造安心的工作环境,并通过积极投入工作缓解焦虑。

4.关注老年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对居家的老年人给予更多心理支持,多与他们沟通,帮他们科学地认识疫情。对于青少年儿童,一方面父母要调适好自己的状态,不要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也应该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娱乐的时间,在疫情期间多安抚、陪伴,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5.医护人员经常做一些放松活动

很多前线工作者可能会觉得感到疲惫、愧疚、无助等负面情绪,可以进行深呼吸、冥想,多做一些放松的运动等。有关单位需要合理为一线工作者设置工作的持续时间,适当轮休。也可以通过在休息区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让他们更快得到放松。

6.进行积极的暗示,鼓励患者

面对突发负性事件,很多患者和隔离观察者会觉得手足无措。专家建议,此时亟须增强信心,保持心情的稳定。当被隔离在家或者住院的时候,可以尝试观察所处环境中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信息,比如严格防控的住院环境、积极响应的医护人员、目前实施的防护措施等。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调整我们的消极认知。患者要接纳、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进行宣泄。

7.互相帮助,共同克难

网络发达时代,公众要在网上互相鼓励,多发布积极言论,在线上帮外界的公众介绍情况、通过电话鼓励同样在治疗的亲友等,如果自己觉得压力很大,要及时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倾诉沟通,当然还有很多线上公益心理援助,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非常时期,与焦虑同行共同防控疫情,要有坚定的必胜的信念。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黄志艳大夫


1.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或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2

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3

坚持放松训练: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感到愉悦的事情,利用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