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人民医院抗疫实录:抗疫一线的勇士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和龙市人民医院被指定为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的一家定点医疗机构。

肆虐的病毒向医护人员发起了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和龙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用他们的信念与坚持,守护一方平安。

1月28日,和龙市发现首例疑似病例,男性,29岁,患者是从武汉返乡人员。根据流行学病史,发热症状,结合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医院专家组会诊高度怀疑为新冠肺炎患者,立即进行隔离。因为是第一次启动并使用隔离病房,所以条件是很艰苦。由呼吸内科医生王亮带领一名护士做为第一救治小组进驻隔离病房进行监护。

和龙市人民医院抗疫实录:抗疫一线的勇士

1月29日患者确诊之后,搬进传染病房,整个传染病房外,拉起了警戒,医院又加派了两个小组进行轮换。这个由呼吸内科、心内科、急诊科医护人员组成的6名救治小组,三个80后,两个70后,一个60后。每组由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为搭档组成,他们开始了与冠状病毒争分夺秒的战斗。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N95口罩后,瞬间让救治小组的医护人员觉得头晕、呼吸困难。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他们的日常,对这一切还是陌生的,需要适应。突然面对疫情,除了防护物品给他们带来的不适之外,他们内心也会恐惧。对于一种新型病毒,这种恐惧是人之常情,他们也一样。

和龙市人民医院抗疫实录:抗疫一线的勇士

有时候他们也会开玩笑说,不行,我们就出去,换一批医护替换我们。但当他们看到患者的时候,他们觉得必须去勇敢面对,也必须要坚持下去。他们六只手放在一起,给自己打气,他们决定,我们6人救治小组,要一直陪着患者走下去。

每个小组值4个小时班轮换一次,为患者进行输液、监护。每天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调整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只要患者出现任何不舒服、有任何问题,他们都层层上报,小心地记录着一切数据。

小组交接轮换出来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他们的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皲裂。每天要长时间穿防护服,有的医护身上出现了皮疹。戴的护目镜和口罩,因为时间久了,有的医护鼻梁会出现压疮,需要同事相互帮忙换药。

北方冬季的夜晚很冷,他们经常会在凌晨两三点或者六七点交班,恰恰是夜晚最冷的时候。他们顶着寒风从隔离病房到寝室,一出来,风吹透他们的衣服,他们在风中瑟瑟发抖。

和龙市人民医院抗疫实录:抗疫一线的勇士

他们除了常规地吃饭、洗澡、洗衣服之外,还要把寝室的桌椅、门把手等一切物品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因救治、病情分析、整理病案等占用了他们相当多的时间,让他们睡眠严重不足,但他们谁都没有报怨过一句。聊天中,他们笑着对王亮说,只要患者能够康复出院,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说面对疫情开始他们是有恐惧心理的,在经过几天救治患者后,他们熟练掌握了救治的环节,慢慢适应了这种工作。

和龙市人民医院抗疫实录:抗疫一线的勇士

他们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探讨,有了自己成形的一系列防护和救治患者的经验。他们相互鼓励,适应了救治工作的节奏之后,他们更增强了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

救治小组发现患者情绪低落,知道患者一定是因为得了新型冠状肺炎而恐慌。他们主动和患者聊天,让患者感觉自己并不孤单,让他知道他的身后还有6名医护人员24小时陪伴着他。患者慢慢地转变了心态,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他们平时不敢喝水,怕水喝多了上厕所要浪费防护服。因为工作的环境冷,地面是冰冷的,脚底觉得很凉,这样就更想上厕所。买了尿不湿穿着,穿着尿不湿的医护人员还是不敢喝水,在他们心里还是介意尿不湿的存在。医护人员之间会开玩笑说,小时候没有穿过尿不湿,到这个年龄了,却穿了尿不湿,弥补了小时候没有穿尿不湿的遗憾了。有的女医护人员恰巧遇到了生理期,忍着疼痛,依然咬牙坚守在岗位上。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的负重前行,感恩他们的高尚医德。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许家强 和龙市委宣传部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