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價值投資的春天》第二部:連載三

第一章控制風險靠先知,成為先知需集中!

第二節之二:集中專注是正確認知的前提

《熊市價值投資的春天》第二部:連載三


最後關於集中投資,我向大家推薦中國保守主義學者劉軍寧先生的研究成果。劉先生是一個知名的研究保守主義學者,他以相當的理論深度來分析價值投資的具體問題。劉軍寧先生的一篇相關文章《少即是多:說說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中寫道:

“分散投資是一種自然傾向,是人自然而然的選擇,不需要學習。集中投資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方能擁有的一種能力”。

“當你的理財顧問在告訴你要分散投資的時候,他也在保護他自己。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把錢投到哪裡才是最好的投資。”

這兩段話我有非常切身的體會,沒有對所投資公司深刻的理解、沒有責任心、沒有勇氣,是不敢集中投資的。我在採取集中投資的事前和事後,始終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和不認同。如果我們否極泰採取分散投資,即使做得很差,大家也沒有什麼意見,因為畢竟股市處於熊市中,人們不會批評我。但是否極泰是高度集中投資的,這無疑是授人以柄,成了眾矢之的。劉軍寧先生的文章暗含著一個觀點,集中投資是保守主義,分散投資是激進主義!

劉軍寧先生在文章中寫道:“分散投資、集中投資雖然做法截然相反,但它們都是應對未來的不確定。價值投資者認為,因為未來不確定,所以我需要集中優勢兵力深入研究,從大量公司中選擇出沒有風險、未來確定的公司。而分散投資者認為因為未來不確定,所以我需要分散投資。”

總而言之,別人看到董寶珍買茅臺一隻股票,就會這樣說,中國哪個傻子做出來的投資組合也比董寶珍強。是的,你直接看我的做法,我就是一個“超級笨蛋”。但是我這樣做是天地、宇宙、人生、軍事、哲學、心理無所不包,我所有的想法都是以一個豐富龐大的理論體系為根基的。而這個理論根基本身的構建是非常艱辛的,非常不易的。

當我構建起這種東西,並且用這種東西做出一個組合的時候,其外觀特徵就是跟一個傻子是一樣,我也沒有辦法。很多時候懂行的人所作所為很容易被人當成傻子。我可以告訴大家,我不是人云亦云的,我是反覆自我推敲,自我構建,最終自我接受!在我自我接受的過程中,我就把它付之實際行動,但是在我行動的結果沒有出來的時候,人們也不會相信我,在耐心地等待最後的結果。

董寶珍

2013年9月

以上是我在2013年與出資人就價值投資的書信往來。

在上面的書信交往和交流過程中,表面上看討論的是集中,或是分散,但實質上背後的本質問題是:投資風險的本質是什麼?如何避免投資風險?強調分散投資可以避免風險的人,他的風險觀是風險就是高波動,如果你波動率非常高,那就是風險。對此他們有自己的理論,這套理論非常詭異,我不贊同,也就不在這裡闡述了,大家可以去查閱資料。

巴菲特對傳統教科書上定義的波動性就是風險,如是說:“商學院多半將波動性和風險畫等號。雖然這種書生氣的假設讓教學更容易,但這是錯的,波動性和風險不是一回事。一些流行的公式將學生和投資者領入歧途。”芒格同樣反對將波動性視為風險,芒格說:“風險意味著兩件事:1、永久失去資本的風險;2、回報不足的風險。用股票的波動率來衡量風險是瘋狂的。波動性是一個被過分打磨的概念。你不應該受困于波動性。一些非常好的公司會非常的波動,而一些糟糕的公司表現非常的穩定。我們不在乎起伏的回報。理財界如此重視波動,在我們看來是無稽之談。”

我在2013年給出資人的信中反覆論述的風險觀是:你不知道就是風險,你不理解就是風險。風險是你未知的東西,所以避免風險的手段和方法就變成了化未知為已知。你不知道企業的未來經營狀況會越來越差,你遭遇了風險,你不知道這個企業高估值下本身就孕育了風險,高估值水平買入遭遇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是因為不知曉,你不知道是遭遇風險的關鍵。一個公司破產了,這對你不一定是風險,你沒看出這個公司將要破產,你沒發現這個公司將要破產,你才遭遇的風險,公司破產之前,你提前看到、預判到公司將要破產,那你早就賣出走人,躲過了風險。所以不能夠提前知道將要發生的變化才是風險。而克服化解這種風險的手段與方法是通過思考、研究、分析、調查,提早知道企業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化未知為已知,先知先覺。

這就是我在與出資人書信往來中所闡述的本質思想。分散和集中只是形式,背後是風險觀。

《熊市價值投資的春天》第二部:連載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