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照兩鄉。”這句話有什麼含義,為什麼日本會用這句話?

Baymax無塵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中日源源情似海,

人民友好愛如洋。

(人民群眾是愛的源泉)


張吉保643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日本為什麼會用這句話,問得很好,就像人家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樣,都在網上激起了千層波浪。在此就簡單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歡迎補充。

一、“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含義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送柴侍御》,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通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更曾是兩鄉

沅(yuán)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3.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今湖南黔陽縣)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龍標這個地名,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因李白知道王昌齡被貶龍標的不幸遭遇之後,曾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來表達自己對好友的同情和關懷。

4.詩詞情感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並沒有因為分離而傷感,也許是為了寬慰友人,將離愁別緒壓在心底;也許是已經表現出來的離愁傳染給了友人,為了緩解氣氛、寬慰友人,詩人才把離別說得這麼樂觀而又不乏深情。

二、日本用“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原因

自從新冠狀病毒爆發以來,牽涉到的不僅僅全國上下14億人,更是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疫情的嚴重性,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受,就不擴展描述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我國抗“疫”之戰出一份力。最開始在網上傳開的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細心的人應該都注意到了,是日本哪個地方援助的東西,對,就是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這“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網上傳開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幾個充滿濃濃中華傳統文化氣息的句子,其中就有一個“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是日本舞鶴市政府馳援大連物資上的標語。

通過前文,我們也都瞭解了這句詩表達的含義以及抒發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日本選用這句話的原因。

一是能夠很好地表達對我國疫情的深切悲痛和同情。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賞一輪明月,發生了這樣的災難,他們也深表同情,就盡點綿薄之力吧!

二是也傳遞出對我們必能戰勝這次疫情的堅定信心。這層含義,就要通過了解全詩之後來理解體會了。

事情已經過去,但思考還在繼續,類似的事情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

剛看到日本馳援我國的物資箱上出現這樣的語句,你是否為之一振、自嘆不如呢?

2月12日晚,某機關在某日報發表的《想比“日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一文,不知大家作何感想,鄙人在此不作評論,只想說“日月同天”也好,“明月何曾是兩鄉”也罷,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在我國教育方面更是在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方面引人深思的問題,您說呢?


加一句: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不定時讀書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三句的出處,第一句是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原文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第二句就厲害了,出自日本天武天皇的孫子長屋王寫的,他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和佛教,命人造了1000件袈裟,派人送給唐朝的僧人們。這些袈裟上繡著四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後來鑑真和尚東渡就緣於此。第三句出自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秦風·無衣原文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以上為摘錄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字面意思,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居,在一個藍天下生活,古時日本向中國學習,都蒙儒釋道聖賢文化教誨。在目前中國遇到困難時,日本願和中國一道共濟時艱、不分彼此。


學袁了凡


最近日本援助中國物資上的暖心詩句火遍了網絡。

其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照兩鄉”這句詩引自我國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這是一首送別詩,這兩句詩的原意是:兩地的青山同承雲朵廕庇、雨露潤澤,你我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詩人通過樂觀開朗、深情婉轉的語言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

日本把這句詩寫在這次疫情的援助物資上,它的引申意義是:中日原本就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邦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現在中國遇到困難了,日本願和中國情同一心,不分彼此,共濟時艱。

日本引用這句詩的原因有兩點:

1. 從情感上體現日本昰一個有大愛的民族。

在援助物資上寫上中國詩句,使人產生共情感。很多網友一致說看到這些詩句覺得“很暖心”,這就是中國詩詞對中國人產生的“共情”效應。它讓受助者不覺得被施捨,反而感到了被關愛、被尊重。

2. 從政治上彰顯日本是一個會反思的民族。

中日建交巳近50年,但歷史的傷痕從未真正癒合過,中日關係近年來也不斷出現矛盾和風波。用一句雲雨相同,明月共睹的中國古詩,化“遠”為“近”,使“兩鄉”成為“一鄉”。

華春瑩在2月初一次記者會議上對這些物資援助回應:“病毒無情人有情。病情是一時的,友情是長久的。”

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高情商的民族。把中國古詩詞用在對中國的援助物資上,即用得恰到好處,又用得恰合時宜。



蘭雅桂幽


普天之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大凡人類,互助友愛,親如同胞~若此,世界大同

詩名《送柴侍御》,全文如下: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作者是有“七絕聖手”之稱的唐代詩人王昌齡。此詩應是他當年被貶為龍標尉時所寫。龍標,即今日湖南黔陽,武岡,是我的家鄉湖南邵陽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當年,這位柴侍御從龍標赴武岡,詩人前往送行,遂有此作~李躍


CRR2榮府觀園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這句話出自唐朝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白話翻譯:

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通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奈迪香爾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這句話出自唐朝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原文如下: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通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


用戶8399218281997


這八個字來源於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根據記載鑑真事蹟的歷史典籍《東征傳》所錄: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親王曾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上十六字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鑑真大師被此偈打動,由此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標誌性的偉大實踐之一。

2月10日,日本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1萬枚口罩,支援遼寧抗擊疫情。在裝有口罩的紙箱子上繪有中國國旗和日本國旗,並寫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光陰莫虛度


這句話這幾天絲髦起來了,那是詩景使然。如果沒有鄰居的幫助,這個句子幾百年前的句子未必有多少人記得。我想說的是,什麼事都不要走極端,特別是特別時期,骨氣永遠是骨氣,感激永遠得感激,漢奸永遠是漢奸,朋友永遠是朋友,敵人永遠是敵人,不要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是一個小山村裡,好鄰居壞鄰居也是相當普遍的。希望大家都懂得


海水邊6322335003540


這是我國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送柴侍御》詩中的後兩句。這首詩完整版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是一首送別詩。大意就是,沅江水流過武岡,你我還是同飲著這一江清水,沒必要感傷不捨的。在同一座青山下我們仍舊坐看雲起雨落,晴好有月的夜晚,你我就在不遠的地方相互祝福,並不在外地他鄉。這詩表達的是好友之間心靈相通,天涯咫尺的深厚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