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打开手机小程序出示电子“防疫通行证”,工作人员扫码并确认没有健康异常,就可进村回家;出门没戴口罩,在街上聚集,头顶的无人机会“喊”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居家隔离期户家门外装有视频监控,一旦开门就会预警……

记者今日(13日)从广州市白云区了解到,白云区成立区防疫信息数据工作专班,以均禾街清湖村为试点,利用“平安白云”大数据、红外热成像设备、门磁、可视门铃、门禁系统、无人机等多种手段,构建起“人防+技防”、“服务+管控”四位一体的疫情防控体系。

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严防入口:“防疫通行证“实现“云监控”

今早,在均禾街清湖村牌坊入口的值守点,记者看到,一位村民进村时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屏幕上就出现一张“防疫通行证”,该村民的姓名、照片、电话、身份证号、地址、二维码等信息一目了然。防疫点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扫描确认信息,测完体温后,该村民就进村了,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白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主任何忠介绍,从2月10日起,白云区对全区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封闭管理,居住人员凭“平安白云”防疫通行证进入。该通行证是官方指定通行证,可在手机提前注册办理,个人上报健康状况后就可以申请。

“这种认证管理操作简单,省去‘表格’登记,避免扎堆,减少因人员聚集而感染的风险;同时,确保人证机合一,信息精准,便于及时掌握返穗人员的数量及疫区重点人员在辖内的分布,以便工作人员跟踪管理。如有遇到涉疫情风险,公安大数据可即时推送预警。”何忠特别强调,“防疫通行证”的使用有区域限制,比如清湖村村民的“防疫通行证”就过不了其他村的卡口。此外,数据进入后台会自动生成出入记录档案,确保了信息清晰可查,实现动态监管。

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在清湖牌坊防控点的信息登记处,湖北籍的万先生正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申请“防疫通行证”。万先生在清湖村辖内开办一家企业,平时住在清远,尽管今年是在广州过年,他仍然按照要求在清远居家隔离了14天。由于不清楚申请操作流程,万先生有点着急,并觉得有些繁琐,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表示,“这样管理十分必要,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

均禾街的外来常住人口约有30万人,清湖村有本地户籍人口3000多人,在村里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有7万多人。随着陆续复工复产,返穗人员逐渐增多,疫情防控难度也将增大。均禾街党工委书记郭惠华介绍,均禾街共有104个路口,疫情防控期间封闭了88个路口,留下16个路口布点设卡,集中出入,统一检测,全面实施封闭管理。

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原有25个路口的清湖村目前只开放2个进出口。记者在清湖牌坊出入口看到,清湖村实行人车分流,运用红外热成像设备对进出人员检测体温。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台逐个通关、无需停留的快速检测设备,误差率低,能快速筛查出发热人群且发出警报,还可以统计通关人员,有效避免人员拥堵,减少因聚集而感染的风险。

空中巡逻:无人机发现异常随时“喊话”

清湖村有户籍人口3000多人,在村里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有7万多人。郭惠华介绍,清湖村制定了三级联防巡逻工作方案,组建由派出所、执法队、治保会构成的巡逻队,对主干道、村道、公园、祠堂等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时地面巡查,对不戴口罩人员和随意外出人员及时进行训诫教育,并通过小喇叭、宣传车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预防措施。

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同时,白云区公安分局启用搭载了视频监控设备和喊话器的无人机,进行不定时空中巡逻。今日上午,记者看到,一位步行准备出村的男士没戴口罩,走了几步,便听到头顶传来“请戴好口罩”的提醒,该男士抬头好一阵张望,看到无人机了,马上从口袋里掏出口罩戴好。

何忠表示,无人机空中巡逻与地面人防管控形成了联合联动的立体化监管模式,降低潜在病毒传播风险,全力确保村民做到不外出、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

严守出口:房门口装监控开门即预警

“对于返穗人员,均禾街通过扫楼的方式进行摸查。”郭惠华称,均禾街现有51个网格,网格员、街道和村居党员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者全部下沉一线,对全街所有房屋及16个卡口开展“扫楼”、“站岗”、“一测三问”等地毯式摸排核查,找出全封闭管理之前已经返穗并且没有登记的重点人群,坚决“不落一户、不缺一人”。

白云|均禾街清湖村:用“防疫通行证”扫码“回家”

据统计,均禾街现有205人仍在居家隔离中?清湖村依托各种技防措施,从房门到楼门再到村口,层层把控,严守出口关,确保居家隔离的效果。

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均禾街在被隔离住户的房门口装设门磁、门前视频监控、可视门铃等设备,居家隔离人员一旦开门即发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马上启用远程视频通话进行情况确认和外出劝阻,守住房门的第一道关口。

此外,门禁系统也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大功效。近年来,白云区公安分局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进门禁系统建设,清湖村门禁安装率达100%,实现了辖区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基于前期数据采集的全面和基础建设的扎实,管理人员提前在门禁系统后台对隔离人员的信息进行临时注销,使他的门禁卡失效,一旦他在隔离期内使用门禁卡,系统便会发出预警,守住第二道关口。

在清湖村牌坊的出口,白云区公安分局通过智慧门禁及各种技防措施,对出村人员进行把控,若发现隔离人员外出,即刻触发预警,把牢第三道关口。

升级服务:专属“三人组”为隔离人员跑腿

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杰介绍,在注册“平安白云”时,系统会对涉疫区第一次返穗的人员进行识别,入村后马上进入居家隔离状态,居家隔离者的信息会自动进入“平安白云”后台,并生成14天闭环跟踪管理台账。

居家隔离者须每日两次在“平安白云”小程序“白云防疫”模块自主填报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人员通过后台进行一对一实时查看、跟进。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体温上报的人员,系统会及时向管理人员推送预警短信,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沟通、确认、核实,督促上报健康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卫健、镇街等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均可共享居家隔离人员在线闭环跟踪管理台帐数据信息,实现防控工作高效联动。”王晓杰说。

在隔离期间,清湖村通过派发“健康包”,组建健康服务三人组为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回收垃圾及提供其他帮扶服务,严格落实“八个一”措施,确保隔离不隔爱,隔门不隔心,最大限度满足居家隔离人员衣食住行的需求,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对于村里的优抚对象、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党员干部及志愿者们及时为其派送口罩、酒精及体温计等防护用品,购买生活必需品,尽全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汤南 通讯员云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汤南

视频:李波、汤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