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我上!东营防疫一线的青春力量与担当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各级团组织广泛宣传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其中,有这样一群返乡大学生,他们主动请战,加入抗疫“第一线”。 在这防疫的特殊时期,东营市返乡大学生在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号召下,活跃在疫情防控工作前线。作为团员青年,他们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在这关键时刻,他们褪去稚嫩,变得坚强;在这寒冷冬季,他们迎难而上,闪光逆行。

返乡大学生:我上!东营防疫一线的青春力量与担当

东营团区委 看到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的倡议后,锦城社区多名大学生积极响应倡议,主动联系所在居委会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几名大学生轮班到劝返点值守,协助工作人员做好返乡人员登记和帮助隔离人员跑腿代办等工作,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青春力量。 黄河路街道鑫源社区盛世龙城小区的在读研究生李志宇,主动联系网格员报名参与小区内的防疫志愿活动,在盛世龙城小区的劝返点担负起劝返工作。 龙居镇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村巡防队伍,参与路口劝返值班。河口团区委 索常瑞,中国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曾是河口区希望工程的资助学生。寒假回村,正值疫情防控时期,他找到村支部书记,表达了想为家乡做贡献的想法,主动请缨加入村疫情防控工作。索常瑞说:“作为一名青年预备党员,在党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也是增强我人生阅历的重要途径。在岗位上,我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艰辛,也学习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于我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新户镇北台子村双胞胎哥俩郭奎森、郭奎林,就读于齐鲁师院体育学院,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保卫战。他们自费购买了300副口罩和一批消毒液,免费发放给群众。在村口执勤检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定时喷药消杀、印发宣传材料上门培训、誓把“零感染”目标拿下。他们走家串户发放宣传单200余份,耐心向群众讲解疫情防控状况,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坚定必胜的信念。并且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优势,主动为乡亲们居家健身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帮助,为抗击疫情积极贡献力量。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本身也是一项内容复杂、责任沉重的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能当旁观者,而应献出我的光和热,与社区党员群众并肩迎战,让自己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学到更多更鲜活的知识与技能。”谈起踊跃参与抗击疫情的初衷,哥哥郭奎森说出了心里话,“为夺取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即便再难也要主动参战,因为我是党员。” 在河口街道八吕村有这样一群青年群体,他们是平均年龄21.6岁的返乡大学生,疫情期间主动请战,牺牲了假期休息时间,为人民守护安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团员青年的青春担当。

返乡大学生:我上!东营防疫一线的青春力量与担当

垦利团区委 车佳敏,家住在董集镇车宫村,是齐鲁医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放假回家的她,还没来得及感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就被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新闻牵绊住了心,看到村里的村干部和党员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她焦急万分,作为一名医药学校在读大学生,她期盼着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出一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心。 从外地回家的她数着日子,一过了14天隔离期,她立马向村里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与村干部、党员一起在劝返点值守,与网格员一起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她说:“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大学生,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责无旁贷。” 郝家镇侯家村侯炳晨是东营职业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伍士兵。疫情发生后,他的脑海中回响起“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便立即投身到“抗疫护村”行动中。从初四起他坚持在劝返点值守,为防疫工作捐款捐物,元宵节送汤圆暖人心,防疫工作间隙,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贾淑贞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大二学生,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贾淑贞就通过自家诊所给老百姓们做实事。“家里开着诊所,中药啥的都全,就想着每天熬点抗病毒的中药给村民们,让他们增强一下抵抗力。”贾淑贞和妈妈边给村民发药边说道。发药的时候,贾淑贞也会详细询问村民近期身体状况,对于那些有流涕、感冒症状的还会单独开方,熬制中药,“这是给你的药,回家之后记得早晚各一次,连续喝五天。”贾淑贞边说着边把一大兜中药递给了丰林村村民张月光。 同时贾淑贞还主动在村里担任起网格员的工作,每天到户讲解宣传防疫知识。贾淑贞说疫情防控战仍在继续,我们一家也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全村人。相信通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自从大年初二开始,我村所有村支部干部和党员,全力抗击肺炎,看到他们顶风冒寒,我深有感触”,黄河口镇生产村返乡学生张宇豪说到。 张宇豪作为一名黄河口镇生产村的村民,为值班人员送去了慰问品,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正确认识防控形势,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按照科学引导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做此次疫情防护的强心剂。彰显青年担当,随时听从共青团的号召,参与到身边抗击疫情的队伍之中,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防控疫情作出切实贡献。” 垦利街道盐窝村就读于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李佳然,自疫情出现以来,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每天在村内做志愿服务,冒着严寒在村口值守。在村内每天消毒时,帮着一起消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天气寒冷村两委劝她回家,她都婉言谢绝,“我作为一名大学生,现在国家有难了,我没有多大能力,只能尽我自己一点力量,相信一定能把疫情打败!” 疫情阻挡了他们回学校的脚步,却挡不住他们热情的心,隔离期刚满,董集镇南范村王玲玲、王佳月这一对大学生姐妹花就自动请缨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有时候一整天在卡点值守,连口水都喝不上,可是她们的笑容却如同浇灌了的花朵那样灿烂无暇,她们说,“看看新闻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再看看村干部和党员们忙碌的身影,我们待在家觉得很安心,我们只是想用实际行动把这份安心带给更多的人。” 垦利街道办事处牧场村的陈金利同学是万千返乡大学生的一员,从疫情一开始就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并主动承担起了村里的疫情防控任务,每天晚上协助村里干部在村口进行车辆检查与人员登记劝返工作。每天晚上的值班导致了睡眠不足,早上回到家都会冻到手脚冰凉,但是他却毫不在意,他说:“我们是国家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广饶团县委 广饶县李鹊镇鲍家村抗击疫情劝返点,大学生志愿者鲍怀龙正在给进村村民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室外温度接近零度,7、8级的东北风吹到脸上,喘不过气来,但他并没有退缩。“现在是非常时期,人人都要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在网上看到武汉抗击肺炎一线的医生护士们,由于长期带口罩脸磨起泡,手面接触消毒液过多开裂,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他们给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鲍怀龙说。同他一起执勤的还有朱晓泽、鲍建文、孙凯悦等大学生,每隔2小时轮换一次,一天执勤12小时。村里发出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号召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同其他20名大学生组成了“鲍家村大学生疫情防控志愿队”,协助村里搞好防控工作。 鲍怀龙、孙延龙、崔智文三位大学生负责村里街道消毒清洁工作,对于从小很少干农活的他们来说,要操作好车载喷药机并不容易。车一走腿就打哆嗦,风机一开手冷得发麻,更别说喷药了。好在经过师傅指点,他们很快就能驾驭这个“消毒能手”了。两人负责操作喷雾机,一人负责开关和水箱。喷药的时候,两腿分开站稳,一只手抓住横杆掌握平衡,另一只手握紧喷雾机,两人协调配合,口令动作一致,喷雾机在他俩手中变得“非常听话”。“左摇右摆,上下点头,消毒无盲区,我们是‘灭疫三兄弟’。””鲍怀龙幽默地说。 在这群大学生志愿者中,滨州医学院大一学生朱晓烨同其他志愿者负责疫情宣传工作。一开始,面对自己熟悉的街坊邻居们,很难开口。但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害羞,更容不得马虎。“应对疫情首先要克服恐慌心理,坚持科学防控,最重要的是防范隔离,街坊邻居不串门,家人之间洗漱用品不混用,做好消毒,相信此次疫情我们一定会战胜。”朱晓烨在把宣传材料送到每家每户的同时,也把上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朱晓烨他们不厌其烦,把防控常识慢慢讲,让他们记清楚;对过往群众,提醒他们带好口罩,没事尽量少出门。

返乡大学生:我上!东营防疫一线的青春力量与担当

利津团县委 北宋镇杨董村返乡大学生为反哺家乡,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5名大学生经过简单商议后,迅速组成志愿服务力量,成立了青年先锋队。医学专业的石欣悦和石婉莹利用所学特长,为乡亲积极科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实招,叮嘱老年人减少外出、勤洗手。每天参与村口劝返点值班工作,及时劝返外来探亲人员,登记出入人员、车辆情况,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勇当先锋的精神风貌。 “我报名、我报名”,随着一个个快速的回复,很快王王村组成了一个11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和党员一同编入村内的值班队伍中,每组实行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的组队模式,在劝返点24小时轮流值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当问到他们为什么报名的时候,他们笑着说,虽然我们不能上前线,但是可以坚守好自己的阵地,不能让前线将士的血和泪付之东流! 灶刘村4名返乡大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村两委成员、党员一同在劝返点日夜轮流站岗值班,严格制止外来人口及车辆入村,认真测量本村外出人员的体温并监督他们带好口罩。 赵家村李志敏是鲁东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当她看到村两委干部在疫情防控保卫战中不分昼夜、不辞辛苦时,她用个人奖学金为村内劝返点的值班人员购买了酒精和水果等物资,同时还主动参与到劝返点的值班工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利津县汀罗镇光前村,00后返乡大学生崔海龙主动请缨,组织本村5名大学生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政策宣传、科学普及、疫情监测、值守劝返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来源:黄三角早报 记者 孙娜娜 通讯员 李学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