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谁也没有想到,“新冠病毒”会来得如此猛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无数战士奔赴前线,逆道而行,他们中,许多夫妻成了临危不惧的“战友”。

你逆行驰援,我坚守岗位

萧山区一医院感染科党员、副主任医师胡漂,是区里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的成员,也是区一医院医共体总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领队。半夜,胡漂接到电话需要驰援武汉,于是打电话和爱人沟通,“我给爱人打电话,我爱人问我,你怎么考虑的?我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肯定也害怕。但是现在组织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在这边是一线,到那边也是一线,我何不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患者’。”就这样,她迅速决定出征。

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出发前胡漂让同事帮忙剪短了头发。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胡漂的丈夫是南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华建东,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街道里坚守岗位,他已经有十多天没有回家了。得知胡漂马上要驰援武汉,华建东特意赶回来帮她收拾行李,还送给她两个党徽。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但来不及等到妻子的出征仪式,因工作需要,华建东又奔赴工作岗位。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风雨共担 伉俪携手“逆行”

孙祖良作为区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组组长,自疫情爆发以来就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率领专家组不断更新医院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技术及诊疗方案,严格按照诊疗方案落实各项制度和流程,强化预检分诊、疑似患者的转运及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孙主任,孙主任,有一危重患者请您会诊。”“孙主任,发热门诊有一患者想请您过来查看。”……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急诊科,每一天他不知道要接多少个这样的电话,半夜院内现场会诊更是常态,对于这些,他只淡淡一笑,说:“疫情当前,作为专家组组长、一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孙祖良的妻子赵海静是区二医院检验科生化免疫组组长、副主任技师。疫情来临之际她也主动要求去发热门诊检验室,检验科倪主任建议:“你家老孙已经在前线了,你就别去了!”她说:“没关系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里老人也有家人照顾,其他年轻同事家里事多,还是把我排进去吧。”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夫妻同心抗“疫”,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孙金明是区三医院重症学科主任,他的妻子田维也是三院的心内科护士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夫妻俩每天都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孙金明在重症抢救一线工作多年,他深知武汉医务人员在疫情发生时承受了多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看着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去武汉支援,夫妻二人心急如焚。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当收到驰援武汉征集令时,夫妻二人一起向院领导提出了申请,但医院考虑到孙主任的父亲还在住院,家里还有未成年的女儿要照顾,所以只同意了孙金明去。“我们是党员,也是中层干部,如果要去武汉,理应先去!”孙金明说,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虽然是一名“小医生”,但也参与到了抗疫一线,具有一定的经验,这次“新冠肺炎”直接危害呼吸系统,他不仅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之前还在呼吸内科工作,如果医院要派人去武汉,他一定是第一个。田维说:“我在心内科干了多年,有诊疗经验,作为老党员,一定要让我去。”夫妻二人在请战驰援武汉的态度上十分坚决。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在得知只有丈夫被选中前往武汉支援时,田维心里虽有失落,但立即着手帮丈夫收拾行李,一遍遍叮嘱丈夫要做好个人防护。孙金明说:“我能感受到她本次没有被选中很遗憾,但是我们也理解医院的决定,我相信她留在这里也会积极做好防控工作,照顾好我们的家人。”

夫妻俩互相瞒着对方,报名赴武汉

边铁群,萧山区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今年58岁了,从医已有30余年,再过两年,就要到他退休的年纪了。

边医生的爱人叶美燕是萧山区中医院的内科护士长,这段时间,他们两人日夜颠倒、加班加点,时常碰不到面。

2月9日凌晨1:00,单位的紧急电话打到了家里。边铁群接到电话,他才知道妻子和自己一样瞒着对方向单位报名支援武汉抗疫工作,现在医院请他们夫妻俩讨论决定一下由谁前往。原来,医院发出征集令后,他俩都瞒着对方,偷偷报名要去湖北支援。边医生觉得自己经验比较丰富,专业也对口,身为党员的他有责任有义务先上前线。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如今,边铁群已出征武汉,而叶美燕也有重要的任务,就是接替萧山中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的工作,坚守一线,守护萧山百姓的健康。匆匆送别丈夫的叶美燕又马上回到医院开始忙碌。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边铁群出发的背影

在得知边铁群医生即将奔赴武汉的消息,身边不少同事、朋友打来关心的电话。“重症监护室就是我的战场。这次不过是换个地方上班,大家不用担心。”

把孩子送老家,我们共同防“疫”

蔡文亮是浙江萧山医院血液内科医生,也是医院“一医五护”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队长。他的妻子张岩岩是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的一名护士,儿子今年才1岁半。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多、住院时间长,虽然夫妻俩都在血液内科上班,但由于不在同一家医院,所以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江西老家。春节前夕,蔡文亮已买好车票,准备带妻儿一起回老家过春节,不曾想武汉发生了疫情,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把儿子送回老家,他和妻子留下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抗击疫情。

元霄节的午夜12点多,正在科内值夜班的蔡文亮接到科主任苏萍的电话,说要派一名内科医生支援武汉,他果断地说:“我去吧,明天早上我回趟家,简单准备下就出发!”报名后,蔡文亮打电话向同在上夜班的妻子报告自己明天将出发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妻子在电话中温和地说:“把儿子送回老家时我就知道你准备去武汉支援,你上前线吧,在武汉要做好防护,我们俩‘一前一后’,共同抗击疫情。”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同事帮蔡文亮准备行装

蔡文亮出发去武汉前,来不及回家帮丈夫收拾行装的妻子张岩岩,从省中医院内科病房匆匆赶到浙江萧山医院,给了丈夫一个深情的拥抱。她说:“穿上这身白大褂,我们就是战士,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上前线抗击疫情。”如今,张岩岩所在的血液内科病区病人很多,她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时刻关注每个病人和陪护人员的体温变化,在“后方”三班倒抗击疫情, 休息时与武汉“前线”的丈夫进行短暂的视频聊天,分享各自的抗疫经历。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家有一名“留守儿童”

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的徐兴福老家在衢州,他的妻子毕建萍是区卫计执法大队法制稽查科的科长,老家远在山东,他们已经好几年没回山东老家了,原本打算一家三口在衢州过完年之后再回山东,但突来的疫情把这美好的计划都打乱了。在接到指令后,徐兴福第一时间和爱人商量,并坚持退掉车票。“这疫情非同寻常,别人干,我有点不放心。”就这样,他一个人承担起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任务。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徐兴福不善言辞,但却是业务技能满格的“王者”,一到工作岗位,他就像换了个人,有使不完的精力。同事都亲切地叫他“幸福哥”。网络直报有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要求,需要在2小时内完成报卡,而病毒检测结果基本上是在后半夜出来,他只能在直报完后小睡几小时,第二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就这样连续工作没停歇,单位领导怕他辛苦,曾想安排其他人来接替,但他婉言拒绝了。

毕建萍所在的法制稽查科要对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她每天带领督查小组深入一线,对医学观察点、发热门诊、社区卡口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防控薄弱环节,她总能耐心细致地向工作人员提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方法,并明确当前的防控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等,尽可能的为基层防控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由于夫妻俩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家中6年级的小朋友只能一个人在家,独自上网课,成了一名临时的“留守儿童”。

一对公卫人的坚守

陈敏霞是区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长,自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后就一直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她的丈夫徐越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作为全国急性传染病应急(浙江)队的成员,已于昨日踏上了支援湖北荆门的抗疫征程。

面对疫情,作为公卫人,深知肩上的责任,他们第一时间退掉了外出旅游的高铁票。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后一心投入了防疫工作。从大年三十开始,陈敏霞便一直坚守在萧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除了完成指挥部繁杂的业务工作外,她还要制定相关流程、操作细则,指导基层家庭医生参与防疫工作,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当孩子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放假陪我?她总是安抚孩子:现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干部比妈妈更辛苦,等春天来了,妈妈一定陪你们出去玩!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丈夫徐越曾参与汶川地震、抗台灾后防疫等应急工作,在这次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迅速参与起草了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健康教育技术方案,与同事们合作制订各类人群新冠健康教育核心知识,开展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快速评估等工作,并参与杭州市新冠肺炎的流行病现场处置等。如今,他又踏上了前往湖北荆门的征程,面对这个太多未知的敌人,无畏风险,勇担重任,践行着公卫人的初心使命,把疫情防控的关口不断前移一步再前移一步!

来源 | 健康萧山

萧山区丨这些夫妻档的“战地爱情”令人动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