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概:因動而易

什麼是《易經》?這是每一個在開始或者準備接觸《易經》時,首先思考也是格外想弄清楚的問題,如同20年前,筆者也有這樣的心路歷程。

《易》之概:因動而易

然而,結果註定是失望的,因為,截至現在,還真的沒有誰能夠給你我一個大家信服的回答。這一部淵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天書一般的存在。

現代意義的《易經》是《周易》

1.夏:《連山易》。夏水患多(夏禹治水),人們就往高山跑,所以夏的易學先以艮卦開始,艮為山,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故名夏《連山》。

《易》之概:因動而易

2.商:《歸藏易》。商的祖先為“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契“知其母,不知其父”,既然他們的一切都是母親給予的。所以,殷商的易學由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坤為地為母。故名商《歸藏》。

《易》之概:因動而易

3.周:《周易》。是誰作《周易》也不可靠,因為《史記》所記文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的說法與《繫辭下》有矛盾。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的論述,我們只要知道從此開始,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形成了現在的《周易》體系。

之所以要列出以上的發展過程,就是要通過這個過程揭示出要《易經》的核心思想:易。甚至連它本身都是變化的,是變動不居的。

《易經》的核心及界定

我猜測,你問的“究竟什麼是《易經》?”大約是想問《易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吧。

易經的核心,按照學術界普遍認可的一致說法就是漢儒鄭玄概括的著名的“三易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這裡,我想從另外一個層面來淺顯表述:

1.《周易》是占筮之書。《周易》才是之初,被用於占筮、算命,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幾千年後的現在,都還影響深遠廣泛。當然,用《周易》算命,也有其歷史必然性。在自然科學非常落後的古代,這是為適應人類“趨利避害”心態需要的必然選擇,而且,它還有具體的算卦方法,《周易·繫辭》第九章講解得很詳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晅以象閏,故再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易》之概:因動而易

吉凶禍福可以預測嗎?它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現在的我們仍然沒有絕對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就留給後人去驗證吧。

2.《周易》是哲學鉅著。實際上,自戰國開始起,《周易》已經離開了占筮而步入哲學殿堂,到《易傳》形成,就是實實在在的哲學了。《論語》記載,子貢問孔子,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答,《易》,我觀其德義耳。後經王弼的《周易注》和程頤的《伊川易傳》一步一步完善後,義理派易學成為了《易經》詮釋的主流。

《易》之概:因動而易

戰國到秦漢這一時期,整個社會的哲學和科學比較繁榮,人們對宇宙、對自然、對人產生了濃厚興趣,《易經》得到了充分發展,層出不窮的哲學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等的敘述之中。

《易經》包括了豐富的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它最有名的哲學命題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形成了以陰陽為中心的哲學體系,最終奠定了天道陰陽、地道剛柔、人道仁義的完整的哲學範疇。

在魏晉時期,由於戰亂不斷,人們民不聊生,人們一方面在無可奈何的體驗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永恆,一方面希望在哲學中找到精神家園和心靈慰藉。這個時期,整合了佛道思想,完成了最深刻的變化,形成了所謂的包括《周易》在內的“三玄”,也出現了一批玄學家, 比如,以嵇康、 阮籍為代表的名士,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貴“無”崇“有”。至此,《易經》哲學體系更完整,但是也變得更玄了,成為了望而生畏的“天書”。

《易》之概:因動而易

總結:也無風雨也無晴

歷史已經進入了21世紀,《易經》在中華文化甚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地位,不少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都從中收穫智慧,汲取營養。

不過,幾千年來,《易經》的玄妙無一人可道盡,更不要說鄙人的道聽途說有多粗陋不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