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縣城關馮建明:小組長 抗疫大情懷

紅安縣城關馮建明:小組長 抗疫大情懷

“你昨天訂的菜到了,一會兒給你送來。”馮建明剛放下電話,一個年輕人急急忙忙地跑來:“隊長,隊長,我們東邊的卡口有人要強行通過”。半個月來可把這位年近花甲的老黨員忙壞了。

馮建明是一位有著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紅安縣城關鎮金沙社區二組(馮家畈)組長,據說他在組長這個崗位長工作了20多年,組上的各項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受村民愛戴。

今年春節他本打算找個中醫開幾副中藥好好調理一下多年的老胃病,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臘月廿九那天從微信上他得知武漢封城,心理就犯嘀咕:這事怕不簡單,要鬧瘟疫了。他立即找來隊裡幾個年輕人,讓他們加強各居民區的衛生,注意外來人員,自己沿街一家一家叮囑市場門店經營戶,要保護好自己,外來人員要多一個心眼。令他不安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大年三十他接到社區通知:為防止疫情擴散,禁止人員流動,不許拜年,在重要出口要設點勸返。他餃子還沒吃下肚幾個,就匆匆拿起小喇叭出發了,大街小巷宣傳發動:這個疫情可不一般,大家要積極配合上級做好防控工作,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家人,特殊情況,要打破拜年、串門這些習慣、風俗,…… 一天下來累的是腰痠背痛,晚上躺在床上可怎麼也睡不著:明天還得在卡口安排人值守,還得弄些宣傳……

村裡馮登、羅素芳、馮勝華等幾個年輕黨員實在看不下去了,“爹、叔,還有些麼事讓我們來幫您一下吧”,“社區給我們安排了些消毒物資要去搬回,南面還有個出口要攔一下,消殺的噴霧器不夠用了,後排的孤老不知……”有條不紊地安排完一項項工作後,他拉了拉口罩,套上袖章消失在小巷深處……

昨天有兩名從雷神山回來的年青人找到他:“我們現在哪也去不了,能否在你們這兒住下”,兩人滿眼的無奈。留下來吧存在風險,不讓住吧,這可是從雷神山回來的,冒著生命危險支援武漢醫院建設的最美逆行人啊,老馮一邊幫他們測體溫、做記錄一邊想,“這樣吧,你們二位先一人一間房隔離著住下來,不要出門,做好防護,生活我來安排,等我將這事和上級彙報,再看怎麼安排吧”,剛剛安頓下二人,他立即聯繫社區領導、鎮指揮部、縣指揮部,幾經周折終於穩妥地將二人送至七里將軍紅隔離觀察點。

半個多月來老馮是馮家畈小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每天他手機上記錄的步數都在三萬步以上:查看卡口,組織全面消殺,勸返居民,摸排發熱人員,看望孤老,統計居民生活用品訂購情況,配送生活物資,……每到飯點他都要讓其他同志先回家吃飯,自己頂上去,最後才回家吃飯。即使這樣他全身的防護裝備就一片口罩,還不知戴了幾天。社區分發的防護用品他總是毫無保留分派給其他工作人員和貧困家庭,今天下午社區工作的同志給他二十個口罩,他想都沒想就轉手給了卡口值班的幾位同志,現在口罩可是緊俏物資呀。

這就是一名年近六旬老黨員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忘我情懷、務實工作、細緻用情。你問他身體吃得消嗎,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群眾又那麼信任我,我得讓組織放心,得讓群眾安心”,多麼樸實的言語。這不正是萬千基層黨員的一個縮影嗎!平凡、真實、瑣細而又偉大!

正是馮建明同志紮實細緻用情的工作,金沙社區二組儘管位於繁華的商業地段,卻無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小區內安定和諧。(廖亮 毛紅平 汪立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