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最近的心情比较复杂,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关注疫情这件事,以及疫情引发的各种现象。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

真正去思考的时候发现涉及的面非常广,有历史文化原因,有体制原因,还有网络带来的信息传播速度原因,让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大家都在呐喊,都在呼吁。

作为职业规划师,我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是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那么就从我能做的做起吧。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观察到的现象,引出的职场发展中同样会碰到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底层原因。


1.拒绝盲从,提高独立思考力

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盲从。

前段时间网上流转着这张图,我也和这张图一样,心情像过山车一样。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挺可悲的,都没有一点个人思考的空间,在两个极端之间转换。

就像在管小学生,一片纯净的天地,凡是家长认为不好的都剔除掉。只有好和不好,两个标准。排浪式的舆论导向和大家的跟风。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么绝对化的,是有很多维度的。

比如一个人可能在同事眼里是位好员工、好领导,可能在家人眼里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或妈妈。因为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忽略了孩子和家人的陪伴。

最近在看余华的《活着》,在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是他们笔下的现实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

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

这本书我觉得很好,推荐给大家。

让我们有思考的空间,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看了会觉得这个主人公很惨,但有人看后也会觉得这个主人公活在当下,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看并没有那么惨。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每个发声的人其实都是作家,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

像余华所说的作家境界,我想很多自媒体作家是做不到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的,也就是说都会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情绪。

如果你不了解他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的话,是很容易陷入盲从的。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这样盲从的现象,导致职业迷茫。

比如:有一些客户在择业上听从家人的建议,尤其父母说体制内的工作好,稳定,虽然她们不喜欢,但还是拼命往里钻,工作了几年越干越不开心,看不惯关系文化,看不惯论资排辈,看不惯等级文化。

这些客户往往独立性不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力。

那独立思考力怎么培养呢?

我们不仅要看数据,还要了解信息,更要有自己的独立观点。

像人民日报、丁香医生、还有当地城市的官方发布,这些公众号我每天都看,更多是了解大数据。

这些只是数据,没有解读是没有意义的。

我也关注像华山感染(张文宏教授解读)、华师大心理认知(心理专家解读)、泽平宏观(经济形势、公共政策解读)等的公众号。

这些是不同领域的专家解读,会获得一些信息,但这些信息还不够,还不能促进形成观点。

碰到热点事情,我也会在朋友圈看一下大家的关注点。

最近也看一些外媒的不同言论,通过不同的言论,让自己有空间去思考。

在多维的信息下,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才能形成个人的观点。当你有了自己的观点后,就不容易盲从了。

其实很多时候职业上碰到卡点,如果思维向上或向外拓宽一层,就会发现原来困扰自己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如果思维上没有改变,看再多书,参加再多培训,职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过段时间相同的问题又会出现。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2.消除等级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是等级观念。

为什么会出现排浪式的舆论导向?为什么领导的错误指令,没有其他人监督提出异议?

我们团队录制了一个职场新人的音频系列课,会在近期发布,其中有一节是我讲的,关于管理。

为什么很多人想做管理者呢?

这和我们的文化有关。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根深蒂固的有官本位思想,衍生到企业就是做管理者。觉得做了管理者,就有下属可以差遣,高人一等,有一部分管理者是受着权利的驱使。

现代管理更提倡制度文化,每个人都有规则意识,倡导思辨和理性逻辑。

管理工作是权利和责任并存的岗位,是被他人监管的工作。

但在一些企业里,可能一旦做上管理岗位,就一劳永逸,可以永久享受这个职级所对应的薪酬和福利,就算管理岗位开始冗员,也可以转到闲职,享受同样的薪酬福利。

在团队里有了等级观念,员工就不敢向领导提反对意见,这对团队来说,领导的高度就代表了团队的高度,团队成员只是跟随和执行。

在工作中,你会质疑领导的决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吗?

只有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质疑的背后就是独立思考,就是批判性思维。

我始终认为真正发挥团队的力量,要比领导独大更有竞争力。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3.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疫情之下,线下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旅游、餐饮、贸易、制造、线下教育、线下娱乐等等领域,这些往往都是传统企业,原本没有动力去做大的改动,也许这次疫情会倒逼这些企业做一些改善来更好的应对未来。

那么,作为我们个人,要怎样在这样一个因疫情导致的意外洗牌下,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呢?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呢?

我觉得在具备了独立思考力和批判性思维后,就要主动争取,勇敢承担。

那如何争取呢?

在下次想要抱怨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试着换一个角度,为什么别人没有抱怨,而你看到了问题呢?

不同的岗位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也许你正在抱怨的正是你可以创新、改善的地方。

试着去主动争取创新,勇敢承担责任,让自己的优势不断得到锻炼,变成你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才是职业稳定的内核,而行动起来才能塑造个人品牌,而不是体制内的工作叫稳定。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最后关于个人成长,我还想说几句。

个人成长就像滚雪球一样,先要捏一个小雪球,这个小雪球就是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有独立的思考力,学会质疑,包括质疑领导、质疑权威。

在这样的基础上,你再学习,这个雪球才会滚起来。

否则学再多,看再多,也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和道理。


疫情之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稳定?

职业规划师

火把生涯简历指导师

南丁班讲师


  • 从业经验

先后在化工、纺织、汽车、贸易等行业从事人力资源及管理工作,有心理学和MBA背景,擅长帮助客户梳理职场中的情绪困扰、分析职场形势和趋势、优化简历凸显核心竞争力、辅导面试、提高管理技能等。

在18年的职场经历中,历经2次成功职场转型,也经历过全职妈妈重出职场。

服务过的客户主要有:企业中层管理者、创业精英、职场妈妈、突破职业瓶颈的职场人士。

  • 擅长领域

1. 女性工作家庭平衡困惑,汽车、制造、贸易等行业全职能,人力资源领域全行业等。

2. 帮助转行、转职、晋升的客户梳理工作履历、挖掘个人优势、深度优化简历。

3. 帮助深陷职场困境的客户准确定位问题根源,共同制定落地方案,并陪伴赋能。

  • 咨询风格

有温度、有力量、有耐心、有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