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一場席捲中國的肺炎“戰疫”讓全國上下各個產業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雲之中,汽車行業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當前,汽車行業上下游及終端零售因疫情被迫停止了一段時間的運作,雖然部分企業已經復工,但是何時能夠重回正軌尚未可知。

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從2018年開始,汽車業連續兩年的蕭條狀態,讓2020年對整個行業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無疑放大了這種影響,而對於處在汽車供應鏈上游的零部件企業來說,這段時間也成為了整個零部件行業的一場考驗。

疫情發生後,作為全國疫情“重災區”同時也是全國汽車工業“重鎮”的武漢,由於防疫,整個汽車產業鏈都受到了影響。

隨著部分工廠的停產在繼續,人們對供應鏈的關心也在與日俱增。湖北聚集了博世、德爾福、法雷奧、弗吉亞、偉世通、安波福等大批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的生產基地。

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博世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此前曾表示,由於中國春節假期延長,旗下的兩家武漢工廠將停工。在1月底疫情爆發之初博世就已經發布預警疫情可能會影響其全球供應鏈並存在斷裂風險。

總部位於法國、在湖北設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的法雷奧集團此前發出的一份文件也表示,公司將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春節假期的要求,具體復工時間將由各地工廠根據當地政府的規定以及生產計劃具體安排。

零部件廠不能開工,最直觀的打擊落到了整車生產身上,截至目前,依賴於中國市場的車企們首先做出了推遲復工的決定,並下調了第一季度甚至全年利潤預期。

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儘管武漢周邊等重疫情地區並不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密集區,但帶來的影響仍舊存在。國內供應鏈可能會由於疫情影響供應,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中的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

目前動力電池產業主要集群分佈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周邊沿海地區,其中大多數地區已經陸續復工,生產正在逐步恢復過程中。截止2月10日時,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蜂巢能源在內的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已經正常復工。

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即便如此,原材料的緊缺也成為了目前許多電池廠商所要面臨的困境。鋰電行業產業鏈長,需要上下游企業通力協作完成生產。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電池企業目前來說,受到原材料供應限制,產能利用率遠遠未達到滿負荷運轉。電池廠和主機廠的最終產能恢復水平,是依上游整體供應鏈的恢復水平決定。

而2020年又是對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分重要的一年,此前預計的動力電池降價潮可能會推遲,而這對於主機廠來說則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物流的限制則成為了供應鏈企業需要面臨的另一大問題。

在各地嚴密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交通運輸、物流渠道面臨阻滯,也會一定程度上造成貨物無法正常運輸、原材料供應跟不上等情況。

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汽車行業供應鏈風險,主要由於零部件廠商的生產與輸送受阻,進而對整車製造企業帶來影響。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目前被國際衛生組織列為“PHEIC(公共健康緊急衛生事件)”。多國也宣佈暫時停止或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輪船貨運、飛機航班、鐵路運輸等等都受到了直接影響,尤其是對於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動力電池原材料以及核心零部件等。

雖然依靠國內庫存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但目前由於疫情影響時間未知,產能恢復進度會至少拖後2-3個月,甚至更久時間;而且整個供應鏈中斷之後,國際汽車零部件生產商自然減少生產,也會使得一旦疫情停止之後,“暴漲”的訂單所需要的零部件急缺,更加拉長這個週期。

整體承壓,零部件企業的絕境“戰疫”

今年由此次疫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確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再加上今年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最後一年,疫情影響、補貼退坡、外資產品進入以及經濟下行等多方因素綜合,導致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甚至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加速洗牌。

目前中國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經此一“疫”,如何化“危”為“機”,也成為了零部件企業需要直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