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打工?

灯笼里的光


1、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2、交易厉害的基金经理适合交易,并不一定适合管理。

3、做投研也需要有氛围。尤其是大基金公司,本身资源也比较丰富,内部交流加外部调研,这些资源如果基金经理出来单干并不一定行。

4、基金经理打工也挺好的,不操心其他,只操心交易就好。

5、基金经理交易能力强,在公司都是香饽饽,应该有很多小迷妹,老大一般给的分成比例也多,这样的话,成就感比较强,自信心也比较好,生活就会很开心。

6、工作自由、如果自己单干,就会被事务性工作耽误,会影响投资效果。

7、自己做好综合评估。不要过高评价自己,有时候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期货美少女战士


金融投资,是由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人脉互通等环节构成的,基金经理人只是做最终决断。离开众多因素,也就降低了成功概率,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成功需要概率的支持。


一休在中国


你好关于你这个问题老陈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浅见。

首先一点我们要知道为基金公司打工的基金经理并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有一个成熟的团队配合一起的,投资研究的过程绝对是一群人的事,其中有人负责收集咨询、有人负责统计数据、有人负责调研上市公司、有人负责风控、有人负责下单交易等等......而基金经理是负责串联统计做出决策,最后站在台前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个团队可以说很多的基金经理什么都不是。

另外我们要知道基金经理所控制的资金来源是靠着公司而来并不是靠他自己所能募集到的,只有这名经理在行业中做出很大的名气后才可能凭自己的人脉募集到资金,但这样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毕竟相对于个人很多投资人还是相信公司的。而且基金经理一旦离开公司个人是没有资质的,客户如果委托投资的话还是有很多麻烦的。

最后就是如果假设这名基金经理有自己团队又有个人客户愿意把资金给他的团队进行操作的话,那对这名基金经理来说他的压力就会非常的大,整个团队的吃饭问题就要看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了。如果决策错了客户的资金亏损,那别说团队吃饭了,有时候还要赔钱,当然在接客户资金前都会谈好一个止损位。但是第一笔交易如果不能做到盈利,以后就很难有人再会找到他的团队了。所以交易能否盈利的压力对他而言会非常的大,很多人在基金公司能做的好是因为钱反正不是自己的亏了也无所谓也不用他陪,他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公司还有别的团队可以赚钱,也不影响以后的交易。在交易上毫无任何的心里负担自然能做的好,而一旦独立出来所有压力要他一个人扛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比如你们自己交易的时候做模拟盘和做实盘完全不一样是一个道理。所以基金经理人大部分还是愿意留在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平台里的,很少有人愿意独立出来。

这是老陈的一点浅见。


老陈讲盘


我觉得基金经理之所以帮助别人管理资产,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直接投资资产,至少因为以下两个因素:

1、资产管理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深度的专业分工。

这里讲的不是管理的资金规模,而是一个投资研究团队的规模效应。看K线炒股票的个人交易者很容易觉得投资是一个人的事。其实职业的投资思路完全不是那样一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人的事,但是投资研究的过程绝对是一群人的事。举例子来说,一个健康的投资组合,肯定要搞分散化。少则20只标的(这已经是非常集中的投资风格了),多则百只。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任何一个标的之前,都不可能光凭一堆K线多头排列就轻易下单买入,那就需要深入的研究基本面。即使我们很轻率地把一个上市公司的招股、增发、报表、舆情、行业简单了解一下,最快也需要半天时间。那么按照20只标的来计算,假设管理人白天盯盘,晚上不睡觉做研究,就需要10天时间。实际上,这么重仓的集中投资,机构投资者肯定还需要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与管理层访谈。路上来回时间不算,少说也需要额外10天时间。那么基本上一个投资组合就需要一个人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建立。由于宏观和行业基本面的高频数据变化很快,等这个人基础研究做完准备建仓的时候,最初的研究结论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又要从头开始研究工作。。。

在机构投资者那里,投资、研究、交易的过程是高度分工的。庞大的研究员团队(往往也是未来的基金经理们)负责基本面研究、实地调研、高频跟踪;基金经理负责结合账户要求和市场环境维护组合;交易团队(散户所谓的操盘手)负责根据每日的市场盘面情况完成基金经理的买入或者卖出指令。基本面研究是否扎实、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交易执行是否到位,都会影响一个投资组合的最终业绩表现。

一个基金经理,只是投资研究交易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离开了这个团队,单打独斗的难度很高。

2、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一个完备的机构平台做很多个人投资者无法做的投资。比如新股的网下申购、大额折价定增、债券投资、量化交易云云。还有一项个人无法享受的就是卖方研究服务。基金公司的大量佣金都用来向券商购买研究服务,提供行业专家的意见,辅助投资决策。个人投资者也许需要在雪球或者百度云盘上下载报告,机构投资者往往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卖方研究员的电话路演。这种时间优势,也不是个人投资者可以媲美的。

其实个人投资者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基金经理吃的是管理费,他的利益容易与持有人不一致。其实大家要知道公募基金行业的排名压力有多大就不会这么想了。残酷的地方,甚至会每天检查前一天的市场排名情况。全年的奖金也取决于排名。我觉得,这种压力下,真的没有几个基金经理会扔下自己的组合,每天满足于吃管理费的。如果还有担忧,那么有一种特殊的基金,可以最大程度上绑定基金经理的个人利益,就是基金经理参与认购份额的发起式基金。由于国家法规要求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的基金,一年内不得卖出。这种类型的基金就可以把基金经理和基民牢牢地绑在一起。


汇股通金


其实我之前也有同样的困惑,基金经理人那么厉害自己炒股,安然自得不是更好吗。但是现实中基金经理厉害的人并不多,为人津津乐道的也就是“基金一哥”王亚伟,在掌管华夏大盘的那段岁月里,该基金的总回报率高达1027.87%,成为当时唯一一只累计净值在10以上的基金。

笔者认为基金经理人打工的原因:

一、高收入:首先基金经理是一份高收入职业,而刚出道的基金经理人实战经验并不强,而且资金也不够雄厚,去平台打工既有高收入,又能锻炼实战经验,何乐不为。


二、资源:作为基金经理人,平台会给予其更多的资源,让他进入基金财经圈子获取更多一线新消息,还有各研究人员团队配合,让他更好实行你的投资策略,形成你独有完善交易系统。


三、赢面大:基金募资金额都几十亿元左右,让基金经理可以投资多元化,股票池较多,直接降低系统交易风险,获取收益的机会就更大。


四、知名度:初出茅如的基金经理人知名度较低,他可以依托着平台的优势靠业绩打响知名度,这样就可以去更高的平台,获得更高的收入及其待遇。而去年包揽前三甲广发基金经理刘格菘一下子知名度就提高,走进公众的视野,今年待遇肯定水涨船高!

而且随着知名度提高,基金经理也可以直接转私募:自2014年,第一批私募牌照发放后,大批基金经理“公转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公募一哥”的王亚伟,当年从华夏基金离职后,成立千合资本,目前已是百亿级私募。


甲先生520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你说那么多厨师,为什么没几个自己当老板呢?

我们只看到看似最重要的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综合环境没有考虑到。有的基金经理业务能力很牛掰,但是他的背后是基金公司的规模效应和其他分工的支持。比如我们都知道股票需要研究数据,分析数据,里面分工是很细的,很多基金经理只是把背后团队的研究成果综合一下而已。他做出的决策并不是个人决断的,而是背后基金公司的团队分工协作的结果。

从投资组合的建立,到投资标的的跟踪和研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投资、研究、交易的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队伍分工。

研究团队负责基本面研究,实地调研,高频跟踪。基金经理负责结合账户要求和市场环境维护组合,交易团队负责根据市场情况完成基金经理的买入或者卖出指令。

另外,专业的基金公司提供的平台和交易工具(简单来说就是所整合的资源),是普通人无法想象和拥有的。包括一手信息,规模效应带来的额外收益,专业的分工,庞大的资金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零售市场买一斤土豆跟去批发市场买一吨土豆,单价完全是两回事。

简而言之,个人不具备团队所具备的成事之必要条件!


韩小寒233


对于事业而言,大致的选择也只有两种,要么打工,要么自己创业。

基金经理人是看上去光鲜的职业,好像都非常厉害,其实能够达到优秀境界的并不多。如果你去公募基金的年度业绩,跑不赢指数的也有很多,甚至有很多大幅跑输指数。这些基金经理恐怕算不上厉害吧?而且有很多新闻也可以查到,有些基金经理做老鼠仓也会亏得一塌糊涂,说明他们的水平也是非常一般。所以,任何领域优秀的人都是少数的,不够优秀的话,或许打工时最好的选择。

对于优秀的基金经理人而言,由于过人的技能和经验,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条件,是否适合创业呢?首先,创业意味着需要自己考虑方方面面,无形中就分散了精力; 其次,很多基金经理人取得优秀的业绩也与原来的工作环境密不可分,比如,强大的投研能力,公司后续基金的协助等,这些创业后都不具备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查一下王亚伟,原来华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出来创业后也泯然众人矣。

所以,光环都是远看才有的,创业有风险,真干需谨慎,打工是不爽,起码有工资。[呲牙]


主观的观


因为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基金经理人为什么他在投资的时候也会打工,就是第一,如果你自己有钱那你自己操作,但是你要面对的是巨大的风险市场呢,他有时候能盈利,有时候能亏损这个说不定的,所以很多人为了就是不想自己面对巨大的风险,就会选择一边投资一边打工,所以就是这样的。

另外的话就是自己的钱少,自己的钱少的话,很多技术是用不过来的,所以有能力的人他很多都需要依靠平台,让平台跟自己的能力结合,所以他们就啊,当然加上他有很好的学历很好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他就成为了一个基金经理人。


K线博士


基金经理属于高收入的金领阶层,投资是有风险的,能够获得基金经理,获得超高收入,何必自寻烦恼,去做投资,承担风险。

基金经理不仅仅收入高,地位也高,从收入来看,动辄都是百万元以上,甚至数百万元,虽然工作压力不轻,但付出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另外部分基金经理还通过老鼠仓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虽然现在老鼠仓查的很严,可是被查老鼠仓终究是冰山一角,还会有少量隐蔽的很深的老鼠仓依然没有被发现,既有高工资,又有丰厚的老鼠仓收入,何必辛苦自己下海投资。

A股股市跌宕起伏,要想赚钱颇为不易,搞不好钱没有赚到,老本也会亏不少,基金经理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一点,但也很难规避系统性风险,别说一般基金经理,就是明星基金经理也不例外,碰到熊市,一样亏得裤儿掉。

16年那些重仓科技股的基金经理,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成为媒体的红人,可是科技股热潮退去,16年、17年、18年下跌,从明星基金转眼之间成为了收益率垫底的亏损基金,净值损失惨重。

如果急流勇退,自己投资,或者是成立私募,那么就会很惨,自己投资,恐怕老本亏不少,成立私募,净值大跌,恐怕要面临产品清盘,到时候收的管理费不够公司开销,也得自掏腰包。

所以很多时候,创业未必是最佳选择,尤其是高级打工者,收入丰厚,自己创业未必就会有打工的收益。


杜坤维


术业有专攻,基金经理人的职业即为发挥自身投资方面的专业特长,从而获取管理费和投资收益分成,所谓用别人的钱为别人赚钱同时为自己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