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果面有白斑是什麼病?

陽光62228864


我家就種植好幾棵桃樹,有好多次,我就發現桃子幼果表面有那種白色的斑點,這種斑點長的還挺大的。我問過我爸,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問題。他告訴了我,桃子幼果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桃子幼果出現白斑的原因?

桃子幼果出現白斑是感染了白粉病,這是一種真菌感染,感染了這種真菌的桃樹,桃子葉子及幼果就會出現白斑。桃樹被這種病菌感染,主要原因是桃樹營養不良,抵禦病菌感染能力不行。還有就是桃樹有傷口,有傷口又分為病蟲害導致的傷口,還有就是修減枝條所引起的傷口兩類,桃樹有傷口很容易被感染這種病菌。


怎麼防治白斑病?

強健桃樹

植物就跟人是一樣的,身體好,那麼抵禦疾病的能力就很強,反之就體弱多病。所以首先就是要強健桃樹,那麼就需要保證桃樹營養供應,但是不能施肥過多。施肥最好是複合肥,還有就是有機肥料,這樣可以保證桃樹各種營養供應。那麼桃樹就能長的非常旺盛,枝幹粗壯,就能抵禦多種病害。

修剪桃樹

桃樹枝條修剪不要選擇在寒冬,還有潮溼天氣,在這些時候修減桃樹枝,很容易感染這種病菌,因為在這些天氣,桃樹抵抗能力很差,傷口恢復慢。可選擇在早春時候修減,還有就是要選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修減,這些時候氣溫高,有利於桃樹傷口恢復。還有就是,修減枝條的工具,必須要消毒後才能使用,不然也很容易導致桃樹感染。


蟲害防治

桃樹得了蟲害,蟲子會蠶食桃樹樹幹,樹枝,葉子等地方,也會使得桃樹傷口暴露,這些暴露的傷口,也會成為白粉病病菌侵染的地方。所以為了預防桃子白粉病,必須要積極防治病蟲害。就比如天牛,食心蟲等蟲害,都是會導致桃樹傷口暴露。

白粉病防治

桃樹得了白粉病,需要及時噴灑藥物進行防治,可以使用醚菌酯,氟硅唑咪鮮胺,乙嘧酚等藥物進行防治。藥物噴灑最好是交替使用,不要一直使用一種藥物,每隔七天噴灑一次。這樣可以有效的減輕桃樹白粉病得發展。


以上就是幼桃感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如果還有補充,請在下方留言分享,謝謝。


精準三農


桃子上面在這個季節出現白點要警惕桃樹白粉病,桃樹感染了這個真菌後會出現白點的症狀。因為題主沒有給圖,所以我只能大體判斷白點可能是這種病,下來我描述一下這種病害,你可以對照參考下自家的桃子是否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一,夏季是桃子染此病的高發期

桃子感染了白粉病的情況一般就常發生在5月以後,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季節進入了夏季高溫多雨的時候,這樣的高溼環境有利於病菌的傳播和爆發,一般情況下桃子白粉病會先出現在葉片上,嚴重的時候才會在果實上表現。

二,白粉病在桃樹葉子上的表現

起初葉片的背面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白色點子,果農一般很難發現,慢慢的這些白色斑點會慢慢擴大,連成一片變成明顯的白色大區域,打遠處一看就很明顯,像是誰給桃樹葉子抹上了麵粉,所以這時候果農才會發現桃樹感染了白粉病。

三,白粉病在桃子上的表現

桃子上有白點可能桃樹感染後又被二次傳播了,葉子上的病斑已經感染了果實,果實上的表現和樹葉子幾乎一樣,最初都是小斑點,到了後來就慢慢擴大,周邊都是白色的黴斑,白斑包圍的區域又是綠色或者褐色,嚴重的時候被白斑包圍的區域會發生裂口並出現桃膠,不嚴重的時候看起來就像誰故意給桃子上塗了粉。

四,桃子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一般都是上一年葉子或者土裡已經有了病菌,在第二年條件合適時才會出現爆發,感染之後會導致當年的桃子減產,所以還是需要從預防上下手。冬季的時候,可以深翻土層,將桃樹園子裡枯葉深埋在地下,也可以撒入適量生石灰滅菌。桃樹患了白粉病後要及時用藥噴施整個果園,藥物上可以選擇美度石硫合劑或者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總之,桃子上出現了白色斑點不是啥好事情,先排除一下白粉病,如果確定了要及時對症下藥。


布衣小農人


桃潰瘍病:桃果被病菌侵蝕後,先是在果面上形成圓形小病斑,病斑稍凹陷,外圍淺褐色,中間灰白色,以後病斑迅速擴展,凹陷加深,在潮溼條件下,病斑上產生灰白色黴層,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後期病斑失水,其下的果肉之地綿軟,汙白色,似朽木。新梢受害,形成暗褐然潰瘍斑。葉子受害,病斑近圓形,灰褐色。

防止方法:

1、壯樹防病

a、合理負擔。根據樹體的生育狀況和施肥水平,確定合適的結果量,不要讓樹體負擔過重,要是當疏花疏果。做到結果常熟兩不誤。

b、增施肥水。對於北方桃區,較普遍的現象是缺肥缺水,在施肥中,要注意增施有機肥,注意增施磷肥,鉀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同時不過多施氮肥。

c、保葉促根。及時防治造成早起落葉的病蟲害。如穿孔病類,縮葉病,鏽病,以及紅蜘蛛,蚜蟲,卷葉蛾等。此外還要注意防治各種根部病害。

2、避免和保護傷口,避免、減少枝幹的傷口,並對已有傷口妥為保護,促進癒合,徹底防治枝幹害蟲,如吉丁蟲,透羽娥,天牛等。

a、防治凍害和日燒。桃樹枝幹的襄陽面晝夜溫差較大,容易遭受凍害,如果各陽面沒有葉面覆蓋,夏季容易因日曬而死皮。防治凍害比較有效的措施,一是樹幹塗白,降低晝夜溫差,而是樹幹捆草,遮蓋防凍。常用的塗白劑是生石灰12~13kg,加石硫合劑原液(20波美度左右)2kg,加食鹽2kg,加清水36kg,或者生石灰10kg,加豆漿3~4kg,加水10~50kg,塗白亦可防止枝幹日燒。

b、保護傷口。較大的鋸口要削平,然後塗抹桐油,清漆或者拖布津油膏,s-92l抗菌劑等保護。較大的病斑治癒後要及時進行橋接兵保護。

a、刮樹皮。在桃樹發芽前颳去翹起的樹皮及壞死的組織,然後噴布50%福美砷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劑。

b、藥劑治療病斑。颳去病組織後,用70%甲基拖布津可溼性粉劑1份加植物油2.5份,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份加植物油1.5份混合均勻塗抹病部,對至於病斑有較好的效果。也可塗抹s-92l抗菌素20~3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或者30%腐爛敵30倍液,843康復劑原液等,以防止病疤復發。


老規矩一長兩短


各位桃友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炭疽病,炭疽病不僅會危害桃,也會危害李、杏、以及最近正是“熱門”的櫻桃等。炭疽病主要危害桃果,也會危害桃樹的花、葉、枝梢。

1、症狀特徵

幼果期染病,果實表面呈現褐色,萎縮硬化,多成僵果掛在樹上;果實膨大期染病,初期病斑會呈現淡褐色、水漬形狀,並隨果實增大而擴大,後期病斑為深褐色,呈現明顯凹陷的圓形或橢圓形。被害果實少數殘留在枝梢,大多數在5月間脫落。

而在果實近成熟期發病,除有上述特徵外,最大的特點是果實表面病斑顯著凹陷,具有明顯的同心環狀皺縮,最後果實軟腐,多數脫落。

2、發病規律

炭疽病病菌主要是以菌絲體在病梢組織內越冬,也可以在樹上的僵果中越冬。在第二年早春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以隨著風、雨、昆蟲傳播,侵害新梢和幼果,引起初感染。此後新生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炭疽病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整個生長期間都會侵染為害,所以其防治尤為重要。

高溼是病害發生的主導條件。處於江、湖、河水網地帶的果園發病率較高。果實發病主要是在果實迅速生長期,其次為採收前的膨大期。桃樹開花及幼果期低溫、多雨會增加發病率,果實成熟期則是以溫暖、多雨的高溼環境發病嚴重。另外,在管理粗放、留枝過密、土壤粘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樹勢衰弱的果園發病也相當嚴重。

3、防治技術

一般從人工、藥劑以及管理三個方面來防治。

(1)人工防治:桃果套袋可減輕病害發生。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樹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以消滅越冬病菌,減少初侵染來源。在桃芽萌動至開花前後要反覆地剪除陸續出現的病枯枝及病果,防止病部產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

(2)藥劑防治:桃樹芽萌動期,全樹均勻噴布4~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72%福美鋅可溼性粉劑100~150倍液,剷除越冬菌原。謝花後從小桃脫萼開始,每隔10~14天噴一次殺菌劑。藥劑可選用50%咪鮮胺乳油2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戊唑醇微乳劑2 5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72%福美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

(3)農業防治:加強果園管理,增施磷、鉀肥料,提高桃的抗病力;加強夏季修剪,樹體通風透光,亦可降低發病程度。


果趣強有力


桃子果面有白斑是什麼病?

導讀:桃樹是一種原產於我國且具有很長一段栽種歷史的果樹,其果實是常見水果之一,其花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我國各省市均有廣泛的種植,目前在世界上的栽植領域也具有一席之地。在我們漢川的夏家湖村有一個專業種植桃樹的莊園,根據題主的描述,可以判斷出是患上了白粉病。對於這個問題我給予您一些建議,您可以參考一下。

1、桃樹白粉病

桃樹白粉病是一種以三指叉絲單囊殼菌和桃單殼絲菌為病原的真菌病害。桃樹的白粉病對環境的耐受性強,在溫度暖和、空氣溼度較低時容易爆發。在目前5月到6月左右主要危害其果實,在9月份左右會危害枝葉。病菌會寄宿在枝葉和果實上,在第二年隨著雨水和風向進行傳播。

發病時在果實上出現類似斑點的白色真菌叢,斑點呈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隨著病害加深,果實菌叢附近會出現組織枯死,病斑由白色變成黃褐色,果實表面出現凹陷和硬化。

病害在枝葉上時,會出現白色菌絲和白色病斑,隨後葉片會枯黃落葉,樹枝會提前衰敗。

2、桃樹白粉病如何防治

①園內清理。在桃樹開春栽種前將園內殘枝敗葉、病果病葉集中清除處理。

②病源處理。在果實膨大期可噴灑滅菌劑,如石硫合劑,處理越冬病源。

③藥劑噴施。在發病時,可採用對應的白粉病治療藥劑進行防治,連續噴施,兩週左右噴施一次。

④田間管理。對桃樹多施磷、鉀有機肥,加強園內排水通風,給予充足的光照。

⑤苗種選擇。在栽種前要選擇抗病性強的優質苗種,篩除病苗、死苗。

以上是我針對您對所提出問題給予的回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進行交流


我是在漢川本地分享當地美食美景的熊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熊媽媽在漢川


桃子,是一種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樹皮暗灰色,花單生,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果實多汁,可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食用。

近年來隨著氣候、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應用和生產資料(化肥、農藥)的更新換代,耕作制度革新等因素,果園病蟲害也有所改變,桃樹瘡痂病、白粉病的基數逐年上揚,

其白粉病是一種高等真菌,葉片上越冬,第二年通過氣流傳播,其主要表現在桃果上有像生癬一樣的東西,白白的一片,但果肉並不立即壞死,但隨後病部會凹陷,併發生裂口或滲出膠狀物質。

白粉病的發病症狀

葉片染病,背面呈現白色,邊緣不清晰的近圓形菌絲叢,表面黃綠色,菌絲逐漸覆蓋全部葉面,葉面不平,呈波狀。至5~6月間果實被害,果實表面出現白色圓形,有不規則形菌絲叢、粉狀,接著表皮附近組織枯死,形成淺竭色病斑,然後凹陷、硬化。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初冬落葉後進行清園,刮除老翹樹皮,連同枯葉一起燒掉,消滅越冬病菌,清園可釆取5度波美度石硫合劑對全樹進行洗淋式噴霧,進一步剷除越冬病菌。

春季萌芽前,全樹噴施3波每度石硫合劑,小水淺澆,促進根系活動,增強樹勢,

發病初期除及時摘除病果外,同時用50%硫懸浮劑400~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600~800倍液進行噴施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桃樹年生長量大,如不進行夏季修剪當年即可鬱閉,導致桃樹因環境惡化而感染白粉病,因此在夏季旺長期要對新枝進行修剪,主要是修剪上直立枝、無果的下垂枝、病蟲害危枝、重疊枝等,以改善姚園的通風和光照條件。

綜上所述,桃子上白斑有可能是感染了桃白斑病,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見解,望廣大網友留言指正,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工


桃子出現白點要先確認具體症狀,再研究對策。

1、桃子的白點由外界物質沾上的話,小的時候基本不用理會;到了食用期的話,用清水洗淨即可食用了。

2、桃子內部分泌出來的透明膠質,俗稱桃膠,是一種聚糖類物質,水解生成多種糖,可食用,也可入藥,有滋補之效,屬於正常現象。

3、果鏽,這也是水果生長過程中的一種特徵,不太影響食用,只是商品價值不高了。

4、白粉病,病菌以無性態的分生孢子作為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接種體,藉助空氣傳播。前期表現為粉狀物,後期為小黑粒。在選用藥劑上,還可用50%三唑酮硫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或70%託布津可溼粉800倍液,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溼粉1 000倍液,連噴2~3次,10~15天1次。



村口老彭


你好,那是桃子本身的一種膠,吃了也沒事。

桃子主要價值:桃樹幹上分泌的膠質,俗稱桃膠,可用作粘接劑等,為一種聚糖類物質,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藥用,有破血、和血、益氣之效。

營養:桃子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因其肉質鮮美,又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以及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和檸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揮發油。每100克鮮桃中所含水分佔比88%,蛋白質約有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熱量只有180.0千焦。桃子適宜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用。


走南闖北遊天下


受傷或是蟲咬


大秦嶺阿民


果面褐斑、黃斑、枯斑、鐵鏽斑、皸裂等,都俗稱果鏽,主要形成原因有藥害,病蟲害,生理病害等,管理不善均可導致果鏽的形成。

蟲害造成的果面不平、不光潔

幼果期蟲害造成的畸形果,在疏果套袋期即可肉眼可見,此時疏除即可。若等到果實長大,畸形果個較大的畸形果(醜八怪桃!歪七扭八)。解袋前後、果實臨近成熟期,由蟲害造成的刺吸式、啃食危害面積小,易辨認。

防治措施

1、秋、冬季做好果園的清園工作(將枯枝落葉收集、集中焚燒或深埋,全園噴石硫合劑等藥劑!)。

2、早春蟲害發生關鍵時期做好藥劑預防工作。重點防治對象有蚜蟲,綠盲蝽等。

3、套袋可有效降低蟲害危害造成果鏽的幾率。

藥害造成的果鏽

藥害主要表現在葉片上,有時也發生在莖或者果實表皮上。有褐斑、黃斑、枯斑等。藥害與生理病害的區別在於:藥害分佈沒有規律,全都有發生,有輕有重,斑點大小、性狀變化大。幼果果面出現紅色或褐色點,隨果實發育鵬達形成圓形斑,藥害輕時一般不落果,嚴重時藥後7-10天落果。因此,根據果鏽果的比例大小容易判斷是否藥害造成的果鏽。

預防措施

按照安全用藥規範使用農藥,不用違禁藥、不用敏感農藥,購買知名農藥企業的質量有保障的農藥,切記不可貪圖便宜(買到假藥,後悔莫及!)。如:桃樹生長期對銅製劑、波爾多液等敏感,如果遇到高溫、高溼、強日照等,則易產生藥害。藥劑需按照要求的濃度噴灑,切記不可隨意提高農藥倍數,濃度不合適也能造成果鏽。

生理性病害導致的果鏽

果面由於受外界刺激,導致果皮受傷害,形成果鏽。外界刺激包括各種機械傷(如大風引起的摩擦等)、高溫灼傷、日曬灼傷、流水衝擊等等。

預防措施

加強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水分適宜、合理修剪、通風透光等措施,以便於提高樹勢,增強抗性、提高品質。

套袋技術

選用優質雙層紙袋(外紙、內蠟),對預防果鏽、增加著色程度、提高外觀品質有很好的效果,山東地區,建議套袋時間為5月中旬-6月中旬(早套袋,可減少外界各種不利因素對果實的傷害)。套袋手法要標準,套袋要牢靠,能經得起大風大雨不落、不開口、不進雨水。

套袋前做好最少全園的病蟲害防治,打勻打透,建議套袋前2次藥劑防治。

套袋前補充微量元素,加強營養,增加果皮厚度,增強抵抗力有利於降低果鏽幾率。

套袋時露水乾後再套。噴藥後,套袋工作儘快完成,最好不要超過7天,若時間間隔太長,則需另噴一次藥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