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肉體來自父母,那我的意識來自哪裡?我為何會思考,驅動我現在打字這個動作的是什麼,記憶又儲存在哪裡?

純名_亦


你認父母生,你的肉體是區塊鏈,針扎那兒都疼。你的意識是父母基因整體移植的結果。


王潮波1


先不說你,不說人類,先看看其他事物。

多數人都應該有電腦,沒有電腦的也用過電腦。但你想過沒有,電腦的“肉體”(各種硬件)來自人類製造商,那麼電腦的計算能力來自哪裡?電腦的各種軟件又儲存在哪裡?電腦的“記憶”(儲存的數據和使用痕跡)又儲存在哪裡?

電腦本質上是由一堆“廢銅爛鐵”組成的,但為何廢銅爛鐵沒有任何計算能力呢?

簡單說,組成結構的不同,解釋由同樣的元素組成的物質,結構不同,表現出來的形式也不同。鑽石不就是碳嗎?但石墨也是碳,木炭主要成分也是碳,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

電腦其實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硬件就像人類肉體,而軟件就像人類的意識和思維能力。人腦神經元是非常複雜的,數量也是極其龐大的,數量龐大的神經元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稍微有任何異常情況的出現就會導致一個人徹底成為“痴呆症”。

電腦的CPU就相當於人類的大腦,CPU的精細程度我們都有所瞭解,任何微小的損壞都會使電腦徹底陷入癱瘓,沒有CPU發出指令或者發出錯誤的指令,電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人類的意識也正是來自於我們的大腦,當受到外界某種信息刺激後,大腦神經元會做出反應,然後傳達給身體各個器官執行相應的動作。

當然像人腦這種具有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器官也是經過非常漫長的時間才進化出來的,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出現在大約35億年前,也就是說,經過了35億年的漫長演化史,才形成了人腦這中能夠思維同時具有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器官。


宇宙探索


這個“問”,問的有深度,有思考!

先給個“贊”!

我們的身體,“得”自於“父母”——的確是這樣的!

但是,這樣的“結論”,並不徹底,並不完全。

因為,“父母的身體”又是“得自於誰”,沒有“講”清楚!

因此,應該說:我們的一切,都“源”自於遠古先人所說的“天地”之間、“乾坤”之間,“陽陰”之間……的“合和”。而我將“天地乾坤陽陰”,稱呼為“上天”。或者遠古人所稱的“上帝”(“上帝”一詞,並非出自西方。我們遠古的《詩》中早已有使用。只不過是後來一些“語言翻譯者”用在了西方《聖經》的翻譯中)。

這裡所說的“我們的一切”,自然也包括“我們大腦的思維能力”與“大腦中所有的思維”。

而“上天(或說上帝)”,賞賜造化給我們的“肉體”以及“我們肉體中的能力與所有能量”,就是我們的“生命”。

也就是說,沒有上天(上帝),也就沒有“我們的父母”,自然“我們也就不會“出現與存在”了!

上帝,按照“它”的意志,先分別創造了“我們的父母”。再按照“它”的意志,讓父母“創造”了“我們”。

上帝,在按照它的意志,讓“父母”再“創造”我們的時候,因“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特質(或者叫基因),不同的素質”,而使我們的外觀肉體與內在能量,也各有不同。這就形成了“多姿多彩,多色多樣,彼此不同,相互有異”的“人類世界”。

然而,相較於古人,我們這些後來的人總是沒它們“更能看懂與符合上帝的意志”,也就是說:今天的人將更多的“天賦”給封堵了。因為“自大”,未能使“天資能量”充分的“激活”。


卜耐夫哲學


佛法完美解釋了您的疑問。

驅動你現在打字這一動作來源於你的“意識”。

佛法唯識論中,把識分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你的記憶來源於你的第八識“阿賴耶識”。

我們生生世世經歷的一切,都存儲在阿賴耶識中,就像一個無限容量的存儲器。


虛空


為什麼人類有輪迴?因為人類在地球呆久了,會產生留戀,宇宙輪迴中,人類意識是從出生會講話開始,當吃了地球上食物之後,人類肉體會隨在地球上索取物質和人與人之間相處,產生喜怒埃樂,愛恨情仇,然後會改變初生時的單純和善良,這些都會記錄在人體細胞中,所以人類三天就會養成一個習慣,想改掉一個習慣有時需要很多時間。所以由於痴迷地球生活習慣,人類很難相信地球是宇宙中一個幻境生活地方,人類意識也很難在從這裡走出去,有一些外星人來地球,當明師想幫助人類走出幻境,但人類沒辦法相信,所以產生輪迴。父母不過是啟蒙一種宇宙定格遊戲來繁殖生命,這也是佛經講,種人麼因,得什麼果原因。小孩在母親胎盤中,成長成熟後,在從母親子宮來到人世塵那一刻是有和父母共業存在的緣分靈魂注入嬰兒肉體,成為一家人,所以人類發現,善緣家庭非常幸福,惡緣家庭你死我活。所以人與人之間在這個世界相處最好方式,是保持友善距離。才是人生選擇。



自由如風34512


試答:

狼孩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個從小與人類隔絕,由狼群養大的人,後來給人類發現,但無論如何也無法和人類溝通.因其有的是狼的意識而無人的意識.

歷史上曾有某國的宮廷爭鬥,把帝系嬰兒與世隔絕囚禁起來,單給予維持生命的必須條件,長大後完全成了白痴.

由此看來,人的意識按著人的成長軌跡,首先來自家庭,然後來自學校,再後來自社會.經歷豐富的人其意識也一定會比較豐富.試想一個沒上過學的人長大後,一個沒結過婚的人老年後,一個沒工作過的人晚年後,當他們與上過學,結過婚,工作過的人相比,其意識差別將是很大的.

總之,意識來自社會.至於為何會思考,驅使你打這些字的起因歸根結底都是你所成長的這個社會.如果你是一個狼孩,你只會想著吃羊.


無有和有無


我回答。

意識本身是什麼,現在有很多答案,但是都不能讓所有人接受。

我覺得,意識來自於身體結構,同時,還有不被人發現的東西,掌控著。

比如說,人出生後,隨著對外界的理解和強化吸收,逐步有了思維模式,然後能力逐漸提升,當達到一定程度後,不再繼續發展下去了,形成了成人意識。

但是,為啥很多動物,達不到人的程度呢?這也和身體結構有關係,身體結構上的差別,讓其他動物,哪怕加強訓練,也不可能達到人類的水平。就像一塊鐵,和一塊木頭,如果你打算生火做飯,無論怎樣燒,鐵做不了飯菜,而木頭,簡單操作就可以。

另外,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應該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一直存在我們周圍。比如說,紫外線,電磁波,很多惰性氣體,這些東西,很早以前,地球上就有了,只是當時的水平,無法認識,所以以前的人,不認為存在的。

那麼,作為主宰人類思想的意識,是不是也有物質在控制,現在無法回答。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以後科學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解釋和證明,確實有物質,控制這一切。

這也就間接的解釋了,為啥人一定要死亡,死亡以後,意識到底去哪裡了?怎麼會憑空消失呢?

或許,地球上,有我們暫時無法證明的事情,比如說,死亡是一種轉換,就像某些植物果實成熟了,植物會死去,像玉米,大豆,穀物等等,死亡可能就是換一個方式繼續存在。很可能還在我們身邊,但是現在的科技水平,無法證明。

說一個溜題的事情,比如說,我看你的問題,很生氣,甚至想罵人。那麼,為啥我會生氣?為啥一定用罵人解決問題?以前我們沒有衝突啊。

這看似溜題的話,也是間接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的意識,會隨著不同認知改變,這種改變,往往不是提前設計好的,就是大家常說的意外。那麼,為啥一定出現意外?如果我不看你的問題,會不會這種意外,就沒有了呢?還是有其他條件刺激,讓我今天,必須用發脾氣解決問題?出現這種結果,有沒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切,只能靠證明的水平,不斷提高,才有答案。就像古代,無法解釋紫外線一樣。


尹偉安


源自於“遺傳基因”。

總體上來講,人和人都是一樣的。盡人皆知。人類思維意識源自於大腦的八千萬個神經元。人和人基本無差別。也就多說,從物理上講,人的思維能量是相同的,或者說差別不大。就好比一臺臺電腦,都是I9CPU。都是2TG硬盤,都是16G內存。主板,電源等等等等都是一樣的。——能力也都一樣。可是安裝到系統和軟件不同便產生了能力差異。於是便有了商務電腦、工作電腦、遊戲電腦、家庭電腦、學生電腦、娛樂電腦……,等等等等。這些預裝不同的軟件就是“遺傳基因”。帶有遺傳基因差異的人便有了“智商”差異。事實上,一臺同樣配置的遊戲電腦不可能完成大型圖形作業。同理,一臺同樣配置的商務工作電腦打不了遊戲——沒有遊戲軟件。

我們的“意識”就如同軟件運行的計算機數據。有可能來源於系統內預存,有可能來源於USB口的U盤,有可能來源於掃描儀中的讀取。我們的意識也是,有記憶,又學習,有看來的,有聽來的。儘管八千萬個神經元綜合運算分析處理或記憶存儲或語言文字輸出便形成了“文化”——客觀接收識別存儲可供處理的文化意識信息。

一臺電腦,不要說把它砸碎了,就是關機拔掉電源,其中的所以信息——意識就都消失了。即便是你把它嚼碎了吃到肚子裡,你也不知道曾經的信息是什麼。比人唯一先進點兒的就是它可以重複開關機。信息依然在。人不行,至少現在不行。死了其所以信息就煙消雲散,不能提取複製。


頑石補天


意識來自靈魂。靈魂浸泡在肉體裡。一旦肉體消亡,靈魂脫出,飄出體外。靈魂像一顆種子,飄於空中,在適宜環境下重新以受孕方式投胎出生。有些人會記得前世發生的事情。天道間有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道,餓鬼道,地獄道。修善者,得天道,人道。作惡者墜入鬼道,地獄道。


用戶4235760098


意識的來源一:慾望。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冷了想如何暖和起來,天黑了想開燈照明,想去北京,會想是不行還是坐車,坐什麼車,如果著急,會考慮飛機。受慾望驅動和激發,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去解決問題,會產生一系列意識。

意識的來源二:習慣或習氣。每天八點起床的人,到點就想該起床了,喜歡打麻將的人,看見麻將局就走不動道,就想參加,就想怎麼組個局,和誰組局。

意識來源三:喜厭。喜歡美女的人見著美女就想親近,就想這要是我老婆該多好,看見醜女眼神立刻盪開,醜女來聊天恨不得馬上結束,或想個藉口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