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3個小隊,11人名檢驗人員,連續奮戰2個晝夜,檢測1000多份可疑樣本……連日來,在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達對全省密切接觸者實驗室檢測“清零”的任務和泰安市疫情處置領導小組下發2天全面完成核酸檢測的命令後,泰安市疾控中心病毒學實驗室繼續快馬加鞭,全力衝刺,順利完成檢測。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泰安市疾控中心病毒學實驗室是我市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主戰場。自1月21日,接收到第一份新冠病例標本以來,檢驗人員晝夜值守,衝鋒在戰“疫”最前線。“儘快確診,儘早救治感染者,大家心裡都有這樣一個信念。” 病毒學實驗室副主任魏希文說,二十多天來,樣本隨到隨檢,檢測工作從未間斷。就像今天,檢測人員凌晨1:00進入實驗室,連續檢測完三批樣本,走出實驗室時已是早上7:00多。整整7個小時,他們沒有喝水,沒有休息,防護服下的衣衫被汗水浸透,臉上被防護鏡勒出了深深的印痕。疲憊的他們整理完實驗室時,接班的同事們已穿戴完畢,隨時準備繼續檢驗。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滿負荷運轉3班倒,24小時檢測工作不間斷,為我市科學抗擊疫情提供了技術支撐。高壓工作下,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侯佩強以實驗室為家,吃住在單位,一直奮戰在疫情一線。

作為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檢測工作的總負責人,面對全市疑似樣本都要送到市疾控中心的艱鉅任務,他立下了軍令狀,“一定準確、及時完成檢測任務,絕對保證實驗室生物安全。”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記者瞭解到,侯佩強在疾控中心工作了29年,主要從事醫學病毒學的研究,是我市病毒檢測專家、生物安全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泰安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歷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檢測檢驗工作。1月2日,看到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相關報道後,職業的敏感性使侯佩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始督促病毒學實驗室摸索高級別生物安全防護和相關實驗檢測方法。經過專業培訓,中心檢測團隊由最初只有3人能獨立開展工作,增加到7人,實驗室檢驗能力不斷增強。

“80後”張榮強是病毒實驗室的一名成員,承擔著新冠肺炎病例樣本檢驗的重任。疫情初期,能做檢測的人手緊缺,為了及時準確地完成了各項檢測任務,張榮強在實驗室連續奮戰了四天四夜。他說:“實驗室是我的‘戰場’,只有儘快為病例診斷‘一錘定音’,才能讓疫情防控‘爭分奪秒’。”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完成實驗後,檢驗員苗華的臉上全是防護鏡勒出的深深的印痕。

“敵人”面前,不分巾幗與鬚眉,扛起槍就要上戰場。在病毒實驗室裡還有3名“80後”女將,剛從美國疾控中心完成學術交流的呂靜博士已經做了幾百份樣本,休息的時候,她只能通過手機視頻安慰哇哇大哭想念媽媽的兒子。苗華已經很多天沒有回家了,累了在辦公桌上趴一會兒,忙碌了就拿塊麵包充飢。

“現在正是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病毒檢驗面前,不分性別,疾控人必須站好崗位,不放過一例可疑樣品!” 倪楠說。同在一線,倪楠的丈夫是一名醫生,工作同樣忙碌。這幾天,兩人不能經常見面,每天一句“注意安全”的樸素問候,包含了對彼此的關心與囑咐。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每天被消毒液浸泡,檢驗人員倪楠的雙手被腐蝕的全是裂口。

實驗室核酸檢測包括信息錄入、樣本處理、核酸提取、基因擴增、廢棄物處置、結果分析等環節,過程複雜,難度很高。其中危險性最大的提取環節需在在BSL-2負壓實驗室進行操作,在生物安全櫃內完成。與病毒面對面,檢測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範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才能將風險控制為零。猶如“太空人”一般,身穿連體防護猴服、頭戴護目鏡、口罩、手戴橡膠手套……防護服密閉悶熱,檢測人員連續工作幾個小時下來,衣服基本全部溼透了,嘴唇也幹得起了皮。忙碌在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是一線檢驗人員的工作職責,更是黨員的堅守。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隨著樣本不斷增多,我們已經決定分批次繼續培訓實施檢驗人員,扶持更多的檢驗機構開展該病毒的檢測,確保新冠肺炎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侯佩強說,目前泰安市除市疾控中心外,泰安市中心醫院已經能夠開展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肥城疾控、寧陽縣醫院等也即將開始檢測工作。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徐文莉】

泰安疾控展示檢驗硬核實力,兩天檢測千餘份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