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會否大漲?

一生無悔林


不會。因為國家有相應的政策調控抑制物價上漲,因此不會出現物價大漲!


東少8888888


疫情過後,要看是哪方面的物價,如果是食品的物價,耐儲存的食品大概率不會上漲,而且還會有下降的可能,耐儲存的食品比如方便麵、榨菜、火腿等。其它的物價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不至於暴漲。

主要是我國經濟會在這次疫情解決之後有補償性上漲,也就是說疫情結束之後短期的增長可能突破6達到7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有些消費會在疫情以後集中發生,而GDP的計算,有一項就是和消費有關。

因此,疫情以後的集中消費會帶來物價的上漲,但是這是短暫性的,由一時的稍微的供不應求導致的。上漲的商品可能是電器和其它普通日常用品等。由於疫情期間很多人不能出門,還有線上網購減少,在這段時間都把消費壓制了。疫情之後,需求就會釋放。

但是,耐儲存的食品價格不會漲的可能性大一點,甚至還會有大概率下跌的可能,比如榨菜。

同樣的道理,就是因為這段時間不能出門,很多人都在家裡儲存了大量的食品,特別是容易儲存和能長時間儲存的食品。相信很多人都吃了不少這方面的東西,估計疫情過後,很多時間都不會再買這類東西了。


投資社論


物價的漲跌是有其背後原因的,簡單來說,就是依託兩大邏輯,供求和貨幣,我們可以來逐一分析:

一、供求關係,這個很好理解,市面上東西多了就跌價,東西少了就漲價,物以稀為貴嘛。那疫情過後會有哪些現象發生呢?我們來羅列一下可能影響供求的因素。

推升上漲的因素

1.生活恢復正常,前期被壓制的消費需求,得到集中釋放。你現在去問四川人,他們走出家門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估計十有八九是:吃頓火鍋!

同樣的道理,春節本應是釋放心情的時間,而今年卻被雙重壓抑。這種補償心理,釋放出來的能量是難以想象的。由消費終端而帶動的各種材料的集中供應必然產生瓶頸,促使短期價格上漲。

2.由於疫情的影響,與很多國家的跨國貿易受到阻滯,原材料與商品的進口受到削減,勢必導致相應產品供應短缺,推升價格上漲。

3.各個工廠的生產已經逐步開始恢復,但這期間有個過程。很多工廠即使復產都面臨著人員、原材料等問題開工不足。使得產量需要逐步恢復,市場供應也有一個遞增過程。

4.春節期間該花的錢沒花出去,一切正常之後花起錢來應該會比以往大方很多。這是物質和心理因素的雙重疊加,價格會成為消費考慮的次要因素。

促使下跌的因素

1.中國作為製造大國,大多數產能都是超出需求的,生產的全面恢復,只是時間問題。

2.受到市場消費需求暴增的刺激,工廠一定會創造條件開足馬力,全力生產。

3.外貿的恢復一定遲於國內消費的恢復,

在此之前所有商品都會著力拓展內需市場。

4.春節期間有大量商家會事先囤積商品,以應對消費高峰,這個消費高峰在有些商品品類甚至佔到全年銷售額的1/4。春節檔計劃落空後,除了有保質期的商品,庫存產品會集中投放市場。

5.可以想象當生活恢復正常後,商家尤其是線下商家都會不遺餘力的投入促銷活動中,以期望把損失補回來。

綜上所述,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分析,物價應該是一個短期上漲長期向下的走勢。

二、貨幣增量,錢多了,東西的價格也會被推著上漲。

春節期間的這場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一定是非常深重。按2019年的統計,春節消費金額首超1萬億,而今年集合餐飲娛樂旅遊住宿等線下商業損失,起碼在5000億以上。

同時還有外貿、製造、物流這些方面的損失疊加,數字一定驚人。目前已經開始實施"防疫+復工"的雙重點模式,相信疫情之後,會有一系列促進經濟消費快速恢復的措施出臺。

為了促進疫情後的經濟恢復,金融端加大投放,通過投資拉動是比較快捷有效的方法。可以預見市場的流動性不會短缺,這會讓通脹率溫和放大,物價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

非典時期的參照

非典時期的食品價格走勢,顯示出短期先快速上漲而後緩慢下降的趨勢。

非典時期的CPI也顯示出溫和上漲的曲線。

價格的漲跌有諸多複雜的因素左右,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大可以吃個定心丸。我們身處一個藍星最牛的製造大國,又有從困難中快速恢復的無與倫比的能力,這早已被無數次證明過了。

疫情之所以後,即便物價會有些波動反覆,但從長期看,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衝擊和影響。

我是 ,商業地產20年運營,頭部金融企業合夥人。

嚴肅財經,有趣分享


玄同商道


疫情這段時間物價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最近公佈的一月份CPI更是到5.4%,看著這麼高的物價上漲,很多人都在說去超市感覺比5.4%更高,所以也在擔心接下來的物價會何去何從。

小墨在疫情期間過了兩趟超市,一趟是在春節期間,一趟是在昨天。

春節期間北京人已經很少了,物流快遞都沒完全上班,超市的場景嚇我一跳,調料不全,奶製品很少,麵包架子基本空的,菜都是歪瓜裂棗還貴。

昨天再去超市,發現貨架上已經擺滿了商品,上次沒有買到的這次都買齊了,雖然平時習慣打折的奶製品不再打折也賣的快,但我相信隨著貨物進貨通暢、工人復工,物價很快能恢復到春節前的狀態。

所以,小墨認為,疫情過後,物價可能在一段時間持續相對高價以後還會迴歸到正常價位,畢竟現在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好處,價格取決於供需關係,這段特殊時期工廠、物流大面積休息,供貨量跟不上需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過了特殊時期,工廠、物流大面積復工,供貨量大於需求,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不過,這次疫情也的確給不少人敲醒了警鐘,帶來了更多的思考,普通人還是得做好資產配置,留夠足夠的資金,才能在遇到突發狀況以後,從容應對物價上漲。


墨非鳴


今年物價肯定會有漲幅,現在已經看到跡象了。但是應該不會大漲,到底我們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管制在那裡,他們會看好最後底線的。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那肯定是大漲。

1.今年的資金面是極其寬鬆,不斷的降準(3個月內2次降準),不斷的央行逆回購操作(已經釋放了超過2萬億資金),未來還可能有降息的政策公佈。這樣今年的資金面還是很寬鬆的,市場中的錢是足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是會逐步下降的。在2月LPR的下降力度可能超過前幾個月。按照經濟學規律,在此情況下,各類商品的物價會有所上浮,否則如何吸收多投放到社會中的貨幣資金?

2.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月份社會經濟大數據中,我們的CPI(物價上漲指數)就上浮了5.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0.6%,影響cpI指數上漲約4.1%。其中因為兩節(元旦和春節)的影響所導致,那麼還有應對此次事件的正常市場無價反應。未來月份應該不會有這麼高的上漲指數,但是估計全年的上漲指數可能會同去年持平。官方宣佈2019年全年同比漲2.9%,但實際素質應該還會更高一點。那麼2020年應該也維持在2019年的水平上。

3.那麼從衣食住行等,關係到每個居民的日常生活商品價格來預測,這方面的物價上漲應該是幅度最大的,就同2019年一樣。例如豬肉,自去年大幅漲價之後,好不容易經過政府的努力管控,價格開始回落。但經過此次公共安全事件的影響,又一次價格上漲,參考去年的管控過程,最少還得經過大半年才有可能回落。

4.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房地產價格不會出現大的波動。2019年有很多城市的房價還是有了明顯上升,雖然也有很多地方在下降。但這個城市價格分化趨勢在2020年會更顯著。

2020年,如果從政府的思路來說,就是一個字“穩”。尤其是經歷了此次公共安全事件之後,那麼今年各項指標都會要求穩定。例如GDP保持去年水平(搶回此次受影響的損失),房價保持穩定可控,那對於物價肯定也是一樣,要穩定可控。才是真正的大基調。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疫情過了之後,最應該預防的就是物價大漲。市場經濟不是短缺經濟而是過剩經濟。適度過剩才有利於競爭,嚴重短缺就無所謂競爭,比如豬肉,冷凍的、醃臘的、冰凍的、美國的都需要,還不夠吃。適度過剩既是競爭的要求,也是競爭的結果;當然競爭結果還有其他,但最主要的就是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選擇。

疫情使得休假時間延長,有些物資可能有所不足,價格會上漲,比如蔬菜、雞蛋、肉、水果……就是指假期不停消耗,沒有及時生產或調運的東西。一些壓下來的購買力家電、廚房用品等生活用品也會有一段小釋放。

但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效率高,缺什麼工業品很快就生產出來了;農產品有較長週期。保持市場信號的透明公開,無形之手就可以發力;從這個角度說,媒體、市場調查、市場統計、災害損失、投資、倒閉、貿易協議等都公開透明屬於市場經濟自然而然的要求;市場信號暢通有利於資源配置,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力量。

最新統計一月份CPI5.4%,大家都可以理解,節日加疫情嘛。但這個數字要引起重視了,通貨膨脹高企發展速度緩慢就是所謂滯脹,要全力避免。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有上漲動力,我們繼續保持關注。


雲端美


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是否會大漲?

看著超市空空蕩蕩的貨架,很多人都在擔心這個問題,疫情已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疫情過後,如果物價再出現飛漲,對於老百姓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0年1月份全國CPI,CPI同比上漲5.4%,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

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0.6%,漲幅擴大3.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116.0%;鮮菜價格上漲17.1%;雞蛋價格上漲2.8%;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價格漲幅在10.4%—20.2%之間。

當然,本次CPI上漲,受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影響,要客觀的來看待,但也不能等閒視之。

受本次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的生產經營基本都處於停工狀態。到現在基本上影響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了,人們生活必須的消費和物資用品,也已經處於短缺狀態,災備庫存也基本消耗的差不多了。

疫情暫時還沒有出現拐點,影響還在加劇。等疫情過了之後,企業全面復工生產,產品出來還是有一定的週期,在這段時間裡,商品由於稀缺必然導致物價上漲。

而生產出來的商品,也由於原材料、用工等各方面的影響,成本也會上升,那麼銷售價格也隨之漲價。

當然也不用太擔心,近期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措施,保工保價,抑制物價的上漲。

疫情過後,物價即使出現上漲,但也不會大漲。因為這關係到國際民生,社會穩定,政府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到時肯定會出臺一些措施來穩定物價,保障供給,不會讓大家在大災之後再受大難。


南公子


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會否大漲?

物價是不是大漲成為了現在的話題熱點之一,依我之見短期會出現漲幅,但是長期看來物價不會大漲。得出次結論有以下幾個依據。

第一,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完善的農業體系,農業物資充足,沒有漲價的空間,資本也不會進入炒作,這樣資本家會血虧的。

第二,我們有著完善的監管體系,如果出現惡意漲價的行為會受到處罰,這樣別人也沒有這樣的膽量,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物價上漲也就是短期的一個情況罷了,所以大家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物價上漲會對生活帶來影響,這是多餘的擔心。

第三,物價短期大漲也是有這樣的可能的,原因很簡單,物資調配需要時間,在這個空間物價上漲是有可能的,但是影響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


喜之郎關注三農


疫情結束之後,物價不會大漲,但會有小幅變化。目前,大量農民工還居家防疫,由於農民的自產自給,沒有造成農村肉蛋禽菜等物價大幅上漲,但縣城、集鎮比往年同期略高。隨著疫情的解除,大量務工人員返城,城裡一時可能會出現蔬菜小幅漲價的現象,這也是因為前期防控耽誤生產的原因造成的。象肉蛋等,前期物價就很高了,加上國家的橫觀調控,不會再有漲幅。此外,象口罩、消毒藥品等,可能在疫情過後,價格還會在一段時間內居高不下,因為這類商品目前市場缺口太大,加上人們的防範意識增強,市場的需求量會比以前大得多,導致一時供不應求。





安北雜談


春節期間由於疫情以及春節的原因,1月份居民消費指數CPI同比上漲5.4%,物價已經上漲了。

至於疫情過後,物價是否上漲,我認為物價不一定上漲,主要原因有二,一是1月份物價上漲非常規,二是疫情過後,會迴歸正常。

從當前情況來看,由於疫情的原因1月份以及春節期間物價上漲較快,其中豬肉價格較2019年同比上漲116%。不過1月份CPI指數的高增長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去年1月份的低基數,所導致的。二是豬肉價格同比上漲將數據整體拉高的。如果除去豬肉價格的影響CPI指數應該會降到一個比較正常的位置。

其次疫情的影響也是比較致命的,由於疫情的原因各地企業復工延遲,開工延遲,這就導致工廠生產延遲,生活物質將保持緊缺,進一步的導致了供需不平衡,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可能物價仍然保持在高位,這一影響將有可能延續到第二季度。

不過重要的物質生產企業在疫情期間並沒有停止生產,因此物價雖然會保持一段高位,但終究會降下來的,而且不會太久。

覺得我的回答有價值的話,請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