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大報採訪華裔人士和請願信發起人葉未兮潘慧慧等

荷蘭大報新鹿特丹商報(NRC)發表記者Arjen Schreuder的署名文章,題為《Het racisme tegen Chinezen is een puist die nu openbreekt(對華人的種族主義是一個正在破裂的瘡癤)》,採訪了多名華裔,也採訪了因為Radio 10電臺歌曲事件而發起簽署請願信的華裔青年葉未兮和潘慧慧,全文編譯如下:


咒罵、電梯裡的糞便和一首關於“臭烘烘的華人”的歌曲,以冠狀病毒為藉口的毫無掩飾的種族主義,對荷蘭華人造成了沉重的傷害,有人說:“恐怕會變得更糟糕。”


荷蘭大報採訪華裔人士和請願信發起人葉未兮潘慧慧等


她八天前在烏特勒支中央車站登上了一輛公共汽車,一上車,兩個少年就開始(假裝)咳嗽,低聲說“corona(冠狀病毒)”,並把大衣蓋住他們的嘴和鼻子,對著她直視。22歲的藥劑專業學生Wendy Zeng描述剛剛發生的事件說:“我感到震驚。與病毒本身相比,種族主義目前在荷蘭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有這種種族主義言行的少年,甚至在荷蘭社會中本身也被歧視,你會清楚他們的感覺。我很生氣,而且擔心情況會變得更糟。”


巴士事件是最近幾周在荷蘭發生的針對中國人和其他亞洲人的許多種族主義和歧視事件之一,特別是由於中國的冠狀病毒的爆發。


在瓦赫寧根(Wageningen)的一所公寓裡,有許多中國學生居住。一部電梯上沾滿了糞便和寫著諸如“中國人去死吧”的文字。


有關荷蘭華人在鹿特丹和其他地方遭受咒罵和毆打的報道更讓人感到震驚。用有侮辱意義的所謂“有趣”的照片更不計其數,如在多德雷赫特的一家中國餐館裡13名男子戴著口罩的合影。


因為感到種族主義威脅對此作出反應的荷蘭社會上其他族裔群體,包括安的列斯、土耳其和摩洛哥的荷蘭人。


荷蘭大報採訪華裔人士和請願信發起人葉未兮潘慧慧等


歌曲事件


讓水漫出了水桶的是一首所謂“諧趣的歌曲”,上星期五在電臺Radio 10上播放。此後,荷蘭反歧視機構已收到3000份投訴報告。全國反歧視協會主席弗雷德裡克·詹斯說:“投訴的人們感到受到歧視、傷害和冒犯。”


(歌詞從略)


這首嘉年華演唱的歌曲文字,顯示了對荷蘭華人的敵意。


“我不知道冠狀病毒是否可以成為任意說些什麼的藉口?”粉絲很多的19歲的華人播客Hanwe感到奇怪,他說:“顯然,(荷蘭社會)有一群人長期討厭我們。”不幸的是,最後一句話太過真實了,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來到這裡的華人一代,與現在華人新一代的感受幾乎一樣。


(但是,新一代和老一代的做法顯然不一樣了。)


Babi pangang 和 Hanky Panky Shanghai


在學華裔學生Wendy Zeng說:“我的父母經常多次遭遇著這樣的事情,他們在弗里斯蘭開了一家中餐館,有一段時間了,但他們感到這和種族主義沒有任何關係,每個人都認識他們,彼此視為朋友和熟人。但是,當我被人們後面追著喊Babi pangang時,他們對我說:這沒關係,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他們不說話,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


Poepchinees、spleetoog和生日歌《Hanky Panky Shanghai》,大家都覺得很有趣,就像藝人Gordon六年多前在電視上的荷蘭達人秀節目中問一位中國候選人的話一樣,“你會唱什麼歌?39號餐加白飯?”時隔6年, Gordon星期一在電視現場對話中也對此深表歉意。


萊頓大學中國研究教授弗蘭克·皮耶克(Frank Pieke)說,的確,第一代和第二代華人比現在的一代守規矩得多, “他們希望隱身,想法是,你越突出,就越傷腦筋。他們也的確並不突出,因為他們經常經營餐廳,儘管遍佈荷蘭各地。但是,華人新一代人出生在這裡,感到自己已經是社會的一部分,新一代希望得到尊重。”


現年40歲正在拍攝一部關於中餐紀錄片的製片人Julie Ng,收到她辦公室裡同事發來的病毒歌曲。她說:“看起來是笑話,但人們沒有意識到,即使對像我這樣在這裡出生和長大的人,把我們比喻為病毒攜帶者,都是有所觸動的。據說華人感到的歧視不明顯,因為他們工作如此地刻苦,也沉默寡言。但,就這樣安然處之嗎?荷蘭曲解了寬容的概念,荷蘭人寬容了一些顯然不合常理的事情,華人明顯不接受這些原則,這本身就存在一個問題,接受,是寬容的門檻。”


電影製片人San Fu Maltha現年61歲,自稱“ 40%的中國人”,稱事件是荷蘭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的“典範”。“鏟開西方文明的薄薄的一層,您就會了解例如反猶太主義在戰爭中為何變得如此的強大。這次疫情以亞洲人開始,但可以在任何地方結束。開始看起來像大眾的歇斯底里,但這是一個正在破裂的瘡癤。”


荷蘭大報採訪華裔人士和請願信發起人葉未兮潘慧慧等


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皮耶克教授說,您不能將這些事件視為反華情緒的“突如其來的打嗝”, “目前的事件是政客和媒體過去四到五年播種的收穫,因為西方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很大變化。據說這個國家威脅和命令著我們,破壞著我們的規範和價值觀。這些事件是西方廣泛支持的想法的流行表達。奇怪的是,中國再次被視為‘黃禍’,例如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我很擔心中國可能是政治的好對手,但對我們的政治領導人必須明確表示,他們對中國的恐懼不應轉化為對荷蘭華人的恐懼。”


幾天內,一份對歌曲表示不滿的請願書“我們不是病毒”簽署了五萬次。發起者“每天都面臨種族主義和騷擾”,並要求媒體和政客承擔起責任並破除對華人的定型的觀念。


23歲的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葉未兮是發起者之一:“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很不好,我們希望反種族主義成為政界討論的話題。”另一位發起人是38歲的潘慧慧:“這首歌已經超越了玩笑的界限。試想一下,在狂歡節上人們開始高唱這首歌,而其他人則受到傷害,那是可能的嗎!你絕對不會唱關於癌症的歌,是嗎?”


並非每個人都很沮喪。荷蘭中餐業組織VCHO的林麗萍說:“荷蘭人很清醒。”據她說,荷蘭人在中國餐館吃飯的人數與往常一樣,她自己也沒有注意到有歧視。“有些事件,但我們不應該誇大。”


該協會更關心冠狀病毒本身,“我希望中國能很好地抵抗這種疾病。如果餐館中有人去過中國,我們建議將工作人員隔離14天。這是一種預防措施。為了讓我們的客人放心,不應該收到感染。”


她知道反對種族主義的請願書, “是的,我們將採取積極的態度。因為我們也反對歧視,但我們不想變得更加悲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