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鬆: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反而有望獲得高投資回報

一、 面對疫情,金融部門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助力經濟發展?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短期衝擊較大,對於經濟的上述損失中,部分損失可以在後續得到彌補,第二產業生產可以通過企業復工加量生產來進行彌補,但疫情對第三產業造成的損失難以通過趕工來彌補。無論是有序組織企業復工或減少消費行業損失等都需要金融部門採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事前的政策準備。

巴曙松: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反而有望獲得高投資回報

巴曙松

從就業政策來看,疫情期間政府鼓勵靈活的用工政策及薪酬管理,同時在一定條件下提供專項獎勵,緩解疫情造成的就業壓力。受當前疫情影響最大的當屬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相比大型企業來說更容易受現金流短缺等影響而陷入經營困難,而中小微企業吸納了大部分就業,所以一旦企業經營陷入困難就意味著社會就業面臨壓力。政府可以鼓勵和允許企業根據其自身經營狀況採取靈活的用工政策,如果條件允許,也鼓勵企業推行在家辦公,線上辦公。金融部門會對主動增加就業崗位達到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專項獎勵,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保證貨幣流動性充裕是非常重要。新冠疫情的短期衝擊之下,調整MLF利率的必要性進一步上升,從而引導LPR下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如果本次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進一步的加重,那麼對於中小銀行提供定向降準也是可行的手段。此外,為了保證實體經濟在疫情衝擊時期的穩定發展,需要加大力度支持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引導市場利率的穩步下降。

從財政政策來看,政府應採取減免稅費等措施給予企業支持,特別是要明確財政扶持的重點,例如,遭受衝擊比較大的行業、企業、區域和特定群體,不明確到具體行業的財政支持就容易形成“撒胡椒麵”的效果。同時以此為契機加大對重點基建領域的信貸和投資支持力度,加大醫療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政府可對受疫情打擊的企業採取減免稅費、延期繳納社保、減免租金及提高貼息支持力度等財政政策,短期內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及疫情防控。此外也可支持開發性和政策性銀行加大對重點基建領域的信貸和投資支持力度,支持恢復第二產業生產,推動經濟恢復發展。同時,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各級地方政府可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加大醫療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中國長期醫療資源緊平衡的狀態。

二、 哪些行業應該得到重點金融支持?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在一個全球經濟增速更低,中國更依賴消費驅動、更深度參與全球貿易分工的時期。本次疫情對消費服務、工業復工等都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特別是餐飲、酒店、旅遊、實體零售業,其經營現狀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從消費來看,食品飲料、旅遊、交運、商貿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受疫情的衝擊比較大。新冠肺炎疫情在春節期間暴發,春節是每年消費的高峰期,疫情暴發對於商貿零售、旅遊、交運等行業影響明顯。另外,為了控制疫情,對交通運輸行業進行管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產品的供給,從而影響消費。這些行業需要重點金融支持。

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基於現階段復工情況逐漸好轉,開工期延後幅度不大,固定投資有望保持穩定。針對房地產投資,2019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新冠疫情對房地產投資影響有限。但是對於房地產銷售而言,影響或是比較明顯,主要受看房意願減弱、促銷活動暫停等原因導致。所以這將會影響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鍊條,特別是中小型房企的資金端。因此,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城市或,可以給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的政策靈活操作空間。

對於醫療設備、疫苗研發、疫情防控物資、電商、農貿市場等在抗疫中暴露出來的短板行業、具有增長前景的新增長點行業有必要給予重點金融支持,對相關企業優先落實放貸政策以及信貸優惠政策,並考慮對相關企業給予購置原材料和生產設備補貼。此外,在此次疫情中,醫療器械不足是突出的重大問題。而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發展落後於藥品,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已上市企業數量相比於製藥企業也較少。未來,這類企業也需要獲得重點金融支持。

三、 私募基金在疫情下可以採取怎樣的手段來助力經濟?

私募基金,尤其是創投基金在企業融資方面具有抗風險能力強,資金週期長等特點,在支持創新性企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醫療行業的企業往往是創新性企業,具有投入的研發費用高,研發週期較長,研發項目收益較高等特點。私募基金的資金性質與醫療行業性質高度匹配。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社會高度關注病毒檢測試劑和疫苗的研發。專注於醫療行業的私募基金應在資金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在資源上幫助相關企業對接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的醫療機構,獲取前沿科研數據用於研發,研發成果及時轉化為相關落地產品,例如疫苗和檢測試劑。雖然私募基金完全採取市場化運作,但在疫情關鍵時期,需要考慮企業社會責任,支持企業所生產與疫情相關的產品應優化定價機制。

對於投資於其他行業的私募基金而言,尤其是餐飲業、旅遊業等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消費類行業,私募基金應抓住企業估值下調的機遇,發掘投資機會,對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機遇資金支持,踐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責任投資理念。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優質項目估值偏低,有望獲得較高投資回報,對於私募基金來說也是有利的投資機會。

四、 金融部門應該針對湖北地區採取怎樣的重點扶持政策?

首先,為各類企業和事業單位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對於涉及疫情的資金進行專戶管理。做好資金支付結算服務,配合各級地方政府和事業單位做好預算內財政資金和各類疫情防治資金等財政專項資金的下撥與劃轉,為政府機構、重點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提供緊急取現、資金劃轉等應急金融服務,堅決做到快捷高效辦理,確保資金及時到賬。對社會各界的捐款,防控應急物資採納的資金清算等業務,不僅需要準確高效,還需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各界對專款劃撥的監督。對於捐款和應急物資清算涉及的相關費用,需進行減免。

其次,支持各類金融機構進一步制定針對湖北省的金融服務政策。受隔離影響,交通運輸不暢,有的應急物品可能無法及時送到湖北省。應全力支持湖北省內疫情防控所需藥品、醫療器械及相關物資的科研、生產、購銷企業的信貸需求,保證省內生產的物資及時運送一線。各個金融機構應優先滿足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的融資需求,尤其是對涉及食品和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小微企業在現行優惠利率下進行進一步下調。開放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對湖北省基礎設施提供優惠的融資利率,尤其保障隔離性質醫院的建設資金充裕。

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企業恢復生產需要考慮上下游產業鏈之間協調問題。產業鏈環環相扣,上下游中小企業倒閉、復工不同步等將導致部分產業鏈面臨重構風險。各層級執行的復工政策不一樣,產業鏈開工不一致,加上物流等摩擦因素,產業鏈系統性恢復需要時間。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著重解決上下游產業鏈之間佔款較多的問題,保證資金通常,產業鏈能順利運轉。下一步需要關注企業全面復工後的協調問題,由於企業之間信息不充分,對於疫情期間緊缺物資的生產可能與需求不一致。銀行等金融機構服務較多企業,掌握信息較為充分,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必要時候為復工企業提供所掌握的市場數據作為參考,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五、 是否應該讓企業自然優勝劣汰?

此次新冠疫情衝擊面之廣、直接間接損失之大、經濟社會影響之深遠,到目前看是超過了非典時期。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發展,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從預期來看,要防止公眾產生的對經濟增長的偏悲觀語氣。短期事件的衝擊並非是企業自然優勝劣汰的好時機,需要防範企業現金流緊缺出現停工等現象,影響就業與社會穩定,影響供應鏈的平穩。因此,穩定市場的核心是穩定企業正常運營和勞動者有序復工,因勢利導,適當地減稅降費、放鬆貸款約束、延遲還款期限等手段是必要的。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短期而言,企業勞動關係或面臨新的挑戰。部分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勞動者面臨待崗、失業、收入減少等風險。勞動關係不穩定性上升會增加經濟和社會的不確定性。地方政府需要結合實際幫助企業制定復工復產的措施,有序地組織復工,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確保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

從就業政策來看,政府可對受疫情打擊的企業採取減免稅費、延期繳納社保、減免租金及提高貼息支持力度等財政政策,短期內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及疫情防控。同時,應鼓勵和允許企業根據其自身經營狀況採取靈活的用工政策。中央要求疫情期間做好“六穩”工作,其中穩就業居於首位,所以減稅降費、放鬆貸款約束、延遲還款期限等手段救助企業是非常關鍵的。

六、 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新冠病毒對2020年的第一個季度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較為確定,而新疫情對宏觀信用短期衝擊較大,民營、中小企業流動性風險面臨嚴峻挑戰。目前疫情對部分企業採購、生產、銷售、現金流回款造成衝擊,企業的正常償債資金籌集活動也將受到影響,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將會遭遇短期資金鍊緊張問題。

為了幫助企業應對資金鍊緊張的局面,央行可考慮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適度釋放銀行間的流動性。同時,央行調整MLF引導LPR下行,從而引導銀行降低對企業的貸款利率。地方商業銀行需要配合央行加強對從事疫情防控領域業務的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將降低困難企業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大的企業定向降息。同時,地方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當地分支機構的貸款規模、存貸比例和相關績效考核指標限制。特別是對消費、交運、旅遊、商貿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進行階段性貸款貼息政策,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

地方政府需要配合央行保證困難企業正常經營,減輕企業負擔,緩解資金緊張局面。首先,地方政府可以對當地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實施延遲交稅,推遲社保繳費時間,或降低社保交稅基數。其次,地方政府需要有序地組織企業復工,可以適當地給與企業員工補貼費用。同時,地方政府對於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優先落實相關減稅降費政策,並考慮對相關企業給予購置原材料和生產設備補貼,對於相關企業實行優先放貸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確保當地金融機構對困難企業給予信貸支持。

七、 目前很多員工因為交通停運或者安全考慮仍居家,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等金融部門該實行怎樣的金融服務?

首先,發揮金融科技力量,促使銀行網點服務線上化。為確保在疫情防控期間,客戶和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銀行等金融部門可以強化手機銀行、網上銀行、ATM自助設備等電子渠道服務。對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等渠道的轉賬交易費用實施減免,對捐款實施免手續費。疫情特殊時期在費用方面的減免激勵,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居民在實體網點的聚集防止疫情擴大,對於銀行等金融部門來說還可以利用時機普及手機銀行等服務,減少居民對網點的依賴。同時,各銀行還要做好資金支付結算服務,保證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安排專人負責監控全行資金匯劃通道。

其次,重視保險產品的作用,尤其是保障類和健康類產品。具體來說,對於投保保障類和健康類產品的投保人來說,在特殊時期適當擴展保險責任範圍,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保險公司應主動理賠,增加線上理賠,減少線下理賠,避免不必要的理賠接觸。由於受疫情影響,對於健康類和保障類保險的投保需求可能大幅度增長,保險公司可充分發揮在健康、醫療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協助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疾病預防知識的宣傳。保險公司可創新疫情相關產品開發,加快開發針對醫護和疾控人員及其家屬的專屬保險產品和服務,為其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感染病毒或其他意外導致的傷殘、身故責任提供保障。

再次,證券基金公司應積極完善線上化業務體系,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特別是要防治因為疫情而出現的短期炒作帶來的風險。

八、 從金融角度,如何幫助小微企業?

首先,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受疫情影響較小區域的企業復工進行定向融資支持。中小企業是大企業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中小企業復工遲緩同樣會拖累大企業生產的恢復。由於受疫情影響,原材料、人力和運輸成本上漲,中小企業復工成本較高,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復工的中小企業給予信貸上的融資支持,例如提高授信額度,提高資金審批效率,提供最優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等。

其次,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重點行業提供差異化融資服務。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信貸傳導渠道是我國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但目前看傳導效率有待提高,通過資產證券化業務和推動債券品種創新可以有效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發展。

最後,對於監管機構而言,除了保證市場流動性充足,還需關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暢通。除了下調逆回購利率,央行還需下調MLF利率,從而帶動LPR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減輕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地區的中小企業可提供定向降準,通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以激發市場微觀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