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農民種地不掙錢,問題在哪?可以談談?

黃山毛峰137330545


現在農民種地不掙錢,原因很多,現在的農戶地少,地塊多造成機械化不能使用,人力划不來 ,現在人力一天最少一百元計算一畝地按傳統種地最少二十個工 ,下來就2000元工資,一畝地種玉米也就最多收兩千斤吧,一斤按九毛算下來也是1800元,這是毛利潤。這裡邊有肥料錢,澆水的水費,種子錢。像以前農民把草也算錢,有了草到冬天不買煤碳也節省了不少錢,等於也算掙錢了。到現在農民不讓燒草,自己也不燒草了,這樣精打細算地少了種地就是賠錢。一個年輕人外面打工兩個月,比家裡一年的莊稼收入多。


沙漠裡的龍源


別人種地賺不賺錢不知道,我家是不怎麼賺的,我爸之前算過一次,我家有十畝左右的地,能賺個家裡一年吃米的錢外加個幾千吧。現在人工很貴,各種東西都貴。就拿種水稻來說,開始就要買稻子育苗,地要犁好,灑稻子,那真的是人工一把一把灑下去,然後要用拖拉機到溝邊裝水再一盆盆灑在地裡,都搞好還要在地上蓋塑料薄膜,等種子發芽,這種做好最少要兩天,而且人很累,最可怕的是更累的還在後面,像插秧這種,現在想想都害怕,插完秧第二天腿都不是自己的,全身痛,一瘸一拐的去上學[捂臉]太慘了,有條件的人家都找人插秧,太貴了,今年找人插一畝地都要三四百了,後續還要打農藥,看我老爸一季水稻都要打好多次藥,每次打完藥回來都累的沒力氣,很多時候早上去晚上才回,中午飯就在地裡喝點水,農藥吧是很貴的,打一次都要好幾百,到收稻子了,收割機一畝也要大幾十,人嘛又來重活了,一直搬稻子,曬稻子,曬乾了才能賣,現在我們那裡稻子才賣一塊多一斤,想想能賣多少錢啊,人太辛苦了,唯一好處就是可以留點好的稻子,自己家吃,比較香,大規模種植應該能賺錢的,自己家地不多的話我認為賺不了多少。


徐氏一味


農民種地不掙錢?也要看種什麼?怎麼種?我見過種地虧的傾家蕩產的,也見過因種地發家致富,掙的盆滿缽滿的。

前幾年,我們這裡一個種糧大戶,種了三百多畝的野胡蘿蔔,所有人都說他胡幹,好好的地不種,種一地荒草,都等著看他笑話。7月收割,曬乾後,中藥販子上門,開出25元一斤的價格收購,據說那年他掙了百十萬。

村民都看在眼裡,嫉妒在心裡。第二年,家家戶戶都爭相從種糧大戶那裡搶購高價草種子,草種子最高價時賣到40至50元一斤,種糧大戶又從草種上大掙了一筆。我記得那年到處種的都是野胡蘿蔔,總面積估計有一兩千畝,收割時,路上,樓頂上到處曬的都是草種,場面壯觀。草藥收購商如約而至,開出了2元一斤的價格,還必須篩的一點葉渣都沒有,那年所有種植戶都虧的血本無歸,我爸也跟風種植了六七畝的草種,現在還堆放在家裡,本身就沒多少重量,再篩乾淨,都不夠功夫錢。

再舉個例子,前兩年龍蝦價格大漲,在水稻田裡養龍蝦的都掙到錢了。今年春天在農田裡挖渠養蝦的大增,據我所見,隨便算算也有一千多畝的面積。挖機費,買蝦苗,飼料,蝦藥等等,結果今年蝦價格大跌,都叫著大虧。

所以總結想要在土地上發家致富不動點腦筋不行,發掘第一手資源,盲目跟風遲早要吃大虧。




九隊酒業


我的看法是不是農民種地不掙錢,是種地農民太多了,土地產出有限,農村人口增加,人一多就分得少。農民機械化種植了,用機器替代人力,家庭農場化經營就管掙錢。它有個農民不斷減少進城的過程

我爸媽種了5畝地,留夠自己的賣了5000塊錢,還欠著2250塊錢化肥,為什麼現在農民的農作物這麼便宜,辛苦這麼久不如個外出打工掙的多。

這就是農民種地不掙錢的原因,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豫味鄉村


我是一個農民,我回答這個問題,是我的親身體會。農民種地到現在為止都不掙錢,不信你到農村看一看,70歲的老人還在種地,他要有錢他能受那麼大累嗎?有人說了是鍛鍊身體,你給我種地鍛鍊身體一下我看看,閉門造車那些不懂農村的胡言亂語,老人種了一輩子地了,你問問他有錢嗎?得了大病就是國家給報銷自己也治不了,因為自己真沒錢,幹別的可以倒計時,農民有病在家等死的倒計時你們看過嗎?不是偏激,農村就這樣,想往大了乾乾誰幹誰賠,一個小小的農民靠借貸款去發展,能有出路嗎?你到農村看看,想發展借錢還不上的拘留所滿了,又有誰能理解農民呢?腳踏實地的到農村看看,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說多了,見諒。


肖為華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現在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種地的費用在增加

雖然說現在種地不用交公糧了,可是種地每年還是要給大隊加費用的,我們這裡今年是正常的地一畝二百八,如果你退休了,一畝地就是五百,這個算下來一年也是要交不少錢的。還有育苗,化肥,農藥都是在年年漲價,再加上翻地粑地,插秧收割要是這樣都算下來。我今年自己算了一下,一畝地能剩個二三百塊錢就不錯了,這個就是忙活了一整年一畝地剩下的錢。現在每家地都是不多,就像我家才十八畝地,那麼一年下來也就是才能剩個往多了說也就是有個六七千塊錢。還不如出去打幾個月工掙得多呢。

其次水稻的價格持續走低

在每年水稻價格還可以的時候還行,我們這裡在前幾年水稻的價格到了一斤水稻一塊六毛左右,感覺種地還可以,可是這兩年水稻的價格也是太低了,我們這裡現在水稻才一斤一塊三毛多,價錢的走低也是讓不少農民看不到農村種植水稻的未來,可是不種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現要承包出去也是沒有人願意承包的,誰種誰賠錢,誰還去種呢。

最好就是沒有好的銷路

農民種植水稻出售也就是兩個選擇一個買個下村子裡面的商販,一個就是自己拉到糧庫去買,可是這兩樣所賣的價格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人家驗完米說是多少錢也就是多少錢了,你根本不能有太多的討價還價的機會。趕到行情好的時候還可以,要是趕到行情不好,認賠也得賣了,糧食在自己家也是貯存不了多久的,要是不及時處理了,時間長成了陳糧就更沒人要了。要是農民有更好的銷路那就最好了。

雖然自身上面也有原因,但是我感覺不大,還是市場的形象化比較大。


鄉村淇譯


現在有的農民種地不掙錢,問題在哪?可以談談?

不管做什麼事情,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天才,第二個是人才,第三個就是蠢材了——這句話在種地上也適用。在一二年的時候,我的叔叔從外地帶回一大包的百合種,然後在當年租了十多畝土地進行栽種。結果當年百合的收購價達到十元一斤,叔叔靠著種植百合純賺三十多萬。

其它的農戶也開始紛紛效仿,我們這邊掀起了一股種植百合的風潮,叔叔靠著賣種子又賺了十多萬。等到一三年收購時,百合的價格狂跌到一元一斤,根本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還有幾個農民計算後發現請人到地裡挖百合還賺不回請工的錢,就直接讓其爛在地裡,管也不管了。這些農民的虧損無人買單,最後只能自己往下嚥。

農民自身的侷限性

市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滯後性,而我們農民因為對於市場的把握度不高和農村信息本身就具有緩慢性,以至於當我們得到某農產品掙錢的信息時,這個信息可能早已經失效了很長時間。更為重要的是對於這些落後的信息,農民們也沒有篩選的能力,只會看到那些掙錢的事例而忽視了背後的風險。

農民的侷限性還體現在對市場沒有一定的延展性,當發現某個農作物種植能夠掙錢的時候,也就只會投身於此農作物的種植上,而不會考慮到進一步的深加工。其次就是相比於經銷商,咱們農民的銷售渠道和模式也更為單一,不得不把相當大一部分的利潤讓給中間商。由此就會造成自身的利潤大幅度降低。

從我們村種植百合的經驗來看,如果能夠有準確預測市場信息的渠道和把握市場方向的辦法,那麼可以說能夠很大程度改善農民種地不掙錢的問題。

市場的短板

當前農村糧食收購市場也存在著一些短板,拿在我們恩施這邊種植玉米來說:種子和化肥一年大約需要花費五百元每畝,人工費大約在六百元左右,每畝地能夠產玉米一千斤左右總產值一千元,最後還虧一百元。所以在如今農村種植土地的人都是老農民,而並非那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再者市場對糧食收購的價格也與其它商品上漲的價格不相適應:舉個例子在零九年牛肉麵是六元一碗,我花一千二能夠買到兩百碗,那個時候糧食的價格是八毛五一斤。如今牛肉麵每一碗十二元,花一千二隻能買到一百碗,此時糧食的價格也只到一員一斤。種地自然也就不掙錢了。

市場永遠在這裡,不會考慮到咱們農民生活的不易,如此往復下來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農民。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咱們農民種地掙錢的有沒有,有,但是能夠靠著種地發家致富的人很少。再加上咱們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農民也不一定要靠著種地來獲很好的生活。


愛茶者九號


現在有的農民種地不掙錢,問題有很多方面。

有些人土地少又是傳統的粗方種植,產量一半是靠年景,一半靠自己。

土地少基礎設施薄弱。沒有噴灌施施,現在十年九旱,有時霜期早兩頭截。掌握不住節氣造成產量低,特別是高寒地區三季短一季長的北方。


主要是沒找對適合的產品,我們這不少人現在開始種藥材,一畝地收入種子就兩萬左右,還不算藥材根,藥材發芽頭切掉栽上繼續長,藥根可以賣收入也很高。搞特色種植不少農戶已經開始嘗試效果不錯。

地少就要多元化發展,我們家鄰居地少百十畝地。人家養十多頭牛,春天本村大家合夥僱傭人放牛把牛外包一頭牛五六百元。秋天收完莊稼牛回農區抓膘育肥,一年賣個七八頭也掙六七萬,地裡收的莊稼夠吃夠用多少還能賺三兩萬,養殖不用買草購料非常省心,他自己說比打工自在還守家待地賺錢。一年閒半年,我們東北一季莊稼,冬天牛早上往田間一放晚上自己回家,飲點水補充喂點草料就可以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種地兼養殖賺錢不難。

現在想種地掙大錢必須多種,薄利多收。國家扶持力度大各種補貼多特別是黃豆,一畝地補貼很高,老百姓現在種地都很有底氣,不再怕搭本錢了。有點產量就掙錢種地熱情又高起來了。

我弟弟今年就種了五百多畝地,收入蠻好的幾十萬。土地一部分自己家,一部分外租的。我們這這兩年年景都不錯,老百姓收入還可以,種地人也多了,一些承包土地的主人不種地。靠外包土地租金和國家土地補貼也收入不少。但他們的做法削弱了租他們土地的真正種地人的收λ。也有的把地補貼加在地租裡,比如一畝地租金一百,如果地補貼七十元,他們會把土地租直接要一百七十元一畝。這也是現在不少租地種不掙錢的一個原因。

種地學問也很深,要自己找到合適方總結法經驗。找到巧門比如有的一塊地打幾遍藥,有經驗了打一遍就可以。省力省錢。

再選種,我今年就觀察兩塊玉米地,土質差不多。品種不一樣一塊地玉米全是雙玉米棒而且很大。有一塊就一個玉米棒還不大,早早就幹穗了。兩塊一樣的地產量相差懸殊。

還有兩塊黃豆,一道之隔。開始黃豆苗長勢差不多,後期一塊地可能追肥出問題,縱向徒長後期倒伏嚴重。減產不說收割就浪費很大,一倒伏秋收不少黃豆收不起來全炸莢了。而另一塊長勢非常好,秧壯莢密,秋天收割脫粒也沒太多浪費產量不錯。

種地掙錢和多方面因素有關。個人能力素質、市場行情、自己擁有土地多少、經濟實力、農機具的優劣密切相關。



總之現在雖說種地不掙錢是相對其它行業利潤低,但總體比較以前還是賺多多,現在工業發達機械化農業效率高,一家夫妻擋可種上千畝地。再收入低也能掙幾十萬。過去人工加老牛耕田我們一家五六口人和三十多畝地忙的沒閒著過,收入除了吃再養幾頭牛所剩無幾。現在農村私家車隨處可見。這就是現代化農業效益的見證。



農村達人224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來說下我們那邊的情況吧:我們那邊基本上一個人2.3畝地,一家幾口基本上十多畝地。小麥收成好的話一千兩百來斤,一塊多點一斤也就一千多點的毛收入,去掉種子農藥化肥收割耕種等,一千塊錢左右的純收入。這是說好的收成,而實際上小麥畝產八九百斤多的是,所以純收入再去掉點。秋季玉米有點慘,為啥呢,玉米好的話一千多斤,但是最近二年玉米便宜,八毛多一斤,然後種植成本又高,所以純收入也就小几百塊錢,有些管理不好,或者碰到天災,賠本也是常見的。所以呀一年到頭守這十多畝地是不行的。除非特種種植,但前提你得有銷路。所以單純的種地真不掙錢。所以現在國家提倡多種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等。


YY7301


據權威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約有1.4億,而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農村人口大約在5.6億。什麼概念,四分之一的農村人都進城務工去了,也就是除去老人和孩子大部分農民都選擇了進城務工了。原因就是種地不掙錢,那麼為什麼種地不掙錢呢?

  1. 種地成本高,利潤低。就拿種植面積較大的小麥和玉米來說,一畝小麥的成本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灌溉費用、收割費用,大概在550元左右,而一畝小麥按收入1000斤算大概能賣1000元左右,不算人工成本每畝小麥利潤450元。玉米的成本大約650元每畝,產量按1200斤,價格按0.95,利潤在490元(不算勞動成本)。這還是按每年兩季的地區算的,每畝收入940元。

  2. 人均耕地面積小。據權威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大約有耕地18億畝,分到5.6億農民手裡大概平均每人3.2畝,平均一個四口之家大概擁有12.8畝耕地,結合之前算的利潤,一家只種地每年收入約12.8×940=12032元。家庭承包制下的農村收入只有13032元,根本不夠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農民社會地位低,農村無法吸引高技術人才。不管你承不承認農民幾乎是一種低收入的象徵(事實也確實如此),農民的社會地位低容易被人看不起。而目前家庭承包制有很大程度限制了大規模土地經營的可能,沒有規模就無法產生足夠的效益,更限制了高新技術的應用,惡性循環導致農村大量人口流失。

  4. 農副產品處於交易鏈的最底層,附加值低。雖然民以食為天,儘管國家努力發放各種補貼,但是農副產品價格一直很低,支撐不起農業的發展。

  5. 進口糧食的衝擊。大宗糧食例如小麥、玉米、大豆進口的價格遠低於國內價格,大大沖擊了國內糧食的價格,導致國內糧食價格更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