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評價一下《寄生蟲》這部電影?

元氣滿滿2020


2020年2月10日,《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中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接連創造韓國影史,也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首個非英語類最佳影片。

就問你酸不酸吧?

不多扯皮了,就談談這部電影吧,都說世上有三樣東西偽裝不了,咳嗽,愛以及貧窮。

電影中長子基宇憑藉偽造的文憑進入富豪樸社長家,偽造的文憑在《圍城》中被形容為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的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裹陋,愚笨都掩蓋起來。確實這張樹葉不僅包住了基宇的羞醜還包住全家人的貧窮,都是通過這片樹葉,寄生在樸社長家這棵大樹上。

此片像我們鮮明地展示了富人與窮人的差距,造成階級的對立,富人家的小男孩就察覺他們身上的味道奇怪,是什麼味道呢?是常年住下地下室發黴味道還是因為沒有無限網絡而被迫跑到廁所間所具有的窘迫味道,說白了,就是身上藏不住的貧窮味道。這種味道就像沾在白襯衫上的汙漬,一旦染上就很難洗掉。

大家在看電影中,發現似乎窮人一家還是挺有“本領”的,儘管基宇沒有文憑,但是卻把家庭教育做得很好,妹妹的藝術也是如此,父親的開車技術被誇,母親煮的烏冬麵很香。既然有手有腳有餬口飯的本領,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呢?在中國古代有句話說“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認為貧窮只是因為人的懶惰,但是在現在這個生產過剩的時代,不是他們不想工作,他們本不想當所謂的寄生蟲而像蟑螂一樣蝸居在樸社長家的角落,去隱藏那個可惡的氣味。

錢不僅僅如電影所說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熨平了,也像一個細心的裁縫一樣,可以縫補一切。

所以寄生蟲到底是指誰呢?如果僅僅是指基宇一家的話,這部影片就不會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了,指那些善於利用勞動者價值卻不去製造價值的人。

影片的最後依然會給大家留下旁白,提供大家去思考。


子非魚zz


看完《寄生蟲》我有一個想法,這電影在我看來不是講的階級事,而是韓國這個國家的事,樸社長一家人,給我的感覺從頭到尾流露出兩個字:美國!兒子的印第安遊戲,女兒還專業找一個外教英語的輔導老師,他自己媳婦時不時偶爾說幾句英語和社長交流,還有社長辦公室的美國獎狀,這一家象徵著什麼?這一家是搬過來的,在搬過來之前上一家是為了防止北邊而修的地下室,這和那個年代韓國史是對應的,還有一個細節,假裝美國留學回來的妹妹去應聘,嘴裡哼著小曲是《獨島是我們的領土》,給我的感覺這部劇就是寄生的是韓國自己。



寧村男孩


韓國電影《寄生蟲》最讓人震撼的就是電影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窮人不再努力了”。

無論從一開始偷工減料的製作披薩餅盒子,到後來靠著坑蒙拐騙“寄生”在別人家裡,這家人從來沒有想過認真幹活來掙錢養家。

而這種“窮人不再努力了”反映的是韓國社會極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蘊含的社會矛盾。二戰之後,在美國的支持下,韓國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88年漢城奧運會成功舉辦強烈的刺激了韓國經濟,使得整個國家在九十年代開始融入世界,並且在1995年人均收入超過一萬美元。 1996年金泳三政府宣佈加入OECD(國際經合組織),標誌著韓國加入發達國家俱樂部。

然而韓國經濟的特點是國家資源集中在寡頭手裡,他們依靠著與政府的特殊關係而取得資金和市場。出現了以三星為代表的綜合性寡頭集團,這些寡頭集團幾乎涉足韓國社會方方面面,控制著韓國經濟。這樣的經濟生態必然導致貧富分化,財富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裡。電影《寄生蟲》中窮人家的孩子從自家破敗的貧民區走入別人家整潔的富人區,看著那幢自己八輩子都住不起的豪宅,你讓他作何感想?


當窮人不再努力,富人就該緊張了,一個社會如果無法形成良性循環,那麼必然滋生“寄生蟲”。韓國人在位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獎歡呼雀躍的同時,更應該看到電影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更多別具一格的電影評論,請關注“碟碟不休的Kevin”。


碟碟不休的Kevin


《寄生蟲》講述了原本無業遊民的基澤(宋康昊飾)一家四口,在兒子偽造大學學歷成功應聘一個富人家庭做家教後,一家人“集體出動”混入豪宅寄生上層的故事。

影片對貧富、階層的高度戲劇化對比很容易讓人想起去年的《燃燒》,影迷群裡還引起了一陣關於《寄生蟲》和《燃燒》孰優孰劣的爭論。

我認為,兩部電影雖然主題相對一致,但定位與風格不同,大可不必非得做一番硬性比較。

《燃燒》是留白多、可供解讀空間大的偏向哲學性的電影,而《寄生蟲》屬於主題在先,然後用精密的影像細節和象徵符號去填充的通俗電影。

這些天,關於《寄生蟲》的長篇分析文章已經出了一大堆。

為了不再重複過多,我特意挑選了10個關鍵詞,來幫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部年度高分作。

還是要強調,《寄生蟲》是一部技術性很外顯、細節很豐富的通俗電影(甚至像漫畫),只要認真看,相信你能解鎖奉俊昊導演的用意與“套路”。

一定意義上,看《寄生蟲》,可以找回到所謂“看電影”的意義與樂趣。

片名《寄生蟲》很好地概括了整個故事,原本貧窮無業的基澤一家四口通過接力行騙的方式一一被上流家庭僱傭。

為了表現他們的這層寄生身份,導演用了很多關於“蟲”的意象來做鋪墊與暗示。

影片開場,住在半地下室的基澤在打開一袋麵包時,發現桌上有一隻灶馬蟋,隨後用手指彈開了它。

灶馬蟋是一種常棲於灶臺、雜物堆、陰溼地的昆蟲,這是片中第一次出現蟲子意象。

街上在噴殺蟲霧,基澤一句“別關窗,順便殺死屋裡的蟲子”,沒曾想,一語成讖。

結尾,當從地下走出的女管家丈夫被刺死的時候,沾著血的手上趴著一隻蒼蠅,一首一尾形成呼應。

除了這些生物學意義上的“蟲”,大雨之夜主人突然回家時,四人慌亂藏入桌底、床底的樣子也老鼠蟑螂一般,宋康昊還有在地上匍匐爬行的動作。

關於“蟲”的意象下文還會有補充。

電影開篇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一扇窗,一扇可以平視看到街面的半地下室窗。

在將近30秒的靜止畫面裡,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看到街上的行人、車輛,還有垃圾堆。顯然,這是一個底層人聚居的社區。

窗,連接了外部世界也交代了內在心裡。

一家人窩心又無奈地住在這樣的環境裡,即使看到醉漢在他們窗戶邊撒尿,也敢怒不敢言。

等到基澤一家人全部混入豪宅且主人外出露營時,他們假裝是主人一樣坐在舒適的沙發上,透過一扇大大的落地窗獨享著外面寬闊怡人的綠樹與草坪。

導演讓基澤正面鏡頭,說出了一句“挺有格調的”。

而有了工作有了錢的一家人,在回到自己的半地下室時也有了自信。

當看到醉漢再次在窗邊撒尿時,兒子出去教訓了他一番,透過女兒的手機屏這另一扇“窗”(這段是慢鏡頭),一家人哈哈大笑。

樓梯

《寄生蟲》是關於韓國社會貧富階層的,底層仰望上層,上層漠然於下層。

為了在視覺上表現這一點,導演奉俊昊突出了一個意象與一個方向,那就是樓梯與“上下”。

片中各種各樣的樓梯與臺階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

基澤一家所在的社區外面是一段高高的臺階、兒子第一次進入富人區時要一路上坡;

富人家裡的樓梯頻繁出現,當然也包括那一條通向隱秘地下的高高的石梯。

鏡頭方向與畫面內部人的動作方向上,基澤一家人初次進入豪宅時要麼用仰拍;

要麼表現人物走上樓梯,代表著底層進入上層。

而在他們後來逃竄時,則多用俯拍表現渺小與狼狽,對應蟲的狀態。

最鮮明的一點體現在大雨之夜,逃出豪宅的一家人沿著坡路、街道、臺階、地下隧道一路落荒向下。

那灰溜溜的樣子簡直就像被大雨沖刷的老鼠,順著往低處流的雨水一步步被衝回到陰溼的地下巢穴。

氣味

《我不是藥神》裡賣假藥的江湖騙子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那麼套用在《寄生蟲》裡就是,窮人再怎麼偽裝,也掩蓋不了窮味兒。

氣味是貫穿全片的關鍵詞,也是區別階層、識破階層的憑證。

富人家的小兒子曾湊近他們每個人聞了聞後說“一樣,他們有一樣的味道”。

基澤的女兒則一語點透,這不是衣服的味道,是半地下室的味道,只有離開這裡才能擺脫。

豪宅主人樸先生與妻子在沙發上大肆談論著基澤身上的氣味(基澤正躲在桌底),並說是搭地鐵時才能偶爾聞到——“搭地鐵的人有種特殊的味道”。

為夫人開車時,基澤臨時換上的舊衣服的味道也讓夫人輕捂鼻子並打開了車窗。

而結尾老實巴交的基澤之所以突然對主人提刀相向,正是因為主人在翻動全身是血的“地牢男”身體時捏住鼻子的一刻,氣味的歧視瞬間將他激怒。

景觀石

開場不久,基澤兒子的同學送給他們家的那塊景觀石是另一個貫穿全片的意象。

景觀石是來自富人家庭裡的物件兒,對於一個連飯都快吃不飽的底層家庭來說,顯然太無用了,所以媽媽會說“還不如送點吃的”。

但也正是這塊石頭,讓基澤一家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他們寄生上流暫時擺脫貧窮飢餓,變成了一個好運之物。

然而當一家人在大雨之夜被“趕”回地下的家,兒子竟然發現這塊石頭漸漸浮到水面,方才意識到他的同學是在騙他(正因他是構不成威脅的窮小子才找他幫忙為富家女代課)。

於是兒子將假石帶在身上,併成為了擊殺女管家一家的兇器,結果被“地牢男”反殺,兒子被這塊假石砸成重傷。

最後,景觀石被傷愈後的兒子放回河中,復歸自然。

網絡

前面提到手機作為一扇“窗”,其實除此之外,手機在電影中的作用,還在於窮人們依靠手機依靠網絡獲得了進入上流家庭的憑證。

如一開場就是搜索WiFi信號,一家人跟著跟著網上學疊披薩紙盒、兒子的大學文憑是用PS偽造;

女兒用剛剛在網上搜到的藝術心理/藝術治療的知識成功應聘美術家教,父親學駕豪車時兒子在旁用手機上網搜索操作指南。

開放便捷的網絡看似打開了一個平坦、平等的世界,窮人蜷縮於最底層也能獲得同樣的信息。

但現實中他們仍然是無力的,那種被誘惑一番然後無所改變的落差更是巨大,美夢一場。

地下世界

《寄生蟲》裡有垂直的三層世界,地上的富人世界,光鮮明亮,半地下的窮人世界,凌亂潮溼,藏於地下的無名世界,陰森恐怖。

這種空間壁壘的設置、人群層級的劃分在奉俊昊導演的《雪國列車》裡有過直觀的橫向展現。

其實早在奉俊昊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1996)裡就已經出現了隱藏的地下世界,就是那棟居民樓下流浪漢與保安居住的地下室。

與《寄生蟲》里豪宅“鬧鬼”相似,《綁架門口狗》裡住在地下的保安也說,他經常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每晚好像有人在哭”。

多說一句,《寄生蟲》裡提到的地鐵的味道,可以在這部處女作裡找到呼應。

Pretend

影片是典型的三幕結構,前三分之一的篇幅表現的都是一家四口怎樣騙入豪宅,期間頻繁出現的關鍵詞就是“假裝”(Pretend)。

比如兒子在朋友的建議下假扮名校大學生,他教的是英語,上課時還特意讓富家女用“Pretend”造句。

片中還有一家四口為了不露馬腳而在家裡備好臺詞進行場景模擬的排練場景,可謂是一場大型表演秀。

一定意義上也與電影本身形成了互指。

致敬

奉俊昊是一個十足的迷影導演,自十幾歲便立下了當導演的目標。

因此,從《寄生蟲》的故事與形式裡可以看到眾多前輩大師的影子。

奉俊昊選CC,吐槽好基友樸贊鬱

如韓國影史經典——金綺泳的《下女》(1960),同樣是對揭示階層關係極具視覺表現力的一部作品;

《下女》,樓梯

奉俊昊的偶像黑澤明導演的《天國與地獄》(1963),英文名為《High and Low》,也是《寄生蟲》的前身。

那個總是一身印第安裝扮、喜歡射箭的富家小男孩,是不是致敬《天國與地獄》呢?

另外,兩獲戛納金棕櫚的日本名導今村昌平一系列表現底層如“蛆蟲”般生存的《豬與軍艦》(1961)《日本昆蟲記》(1963)也與《寄生蟲》有淵源。

Bug

《寄生蟲》是講蟲,那麼我們最後就簡單說一下另一種“蟲”,即所謂的bug(漏洞)。

最近關於《寄生蟲》是否真正撐得起戛納金棕櫚以及劇情邏輯上的bug是一大爭議點,比如富人怎麼這麼蠢、太過巧合、隱喻變明喻等等。

“如果我有這麼多錢,我也很善良”

其實是否稱之為“bug”,看你怎麼理解。

仍是回到最開篇的話,《寄生蟲》的高度戲劇化是刻意追求的,不能完全用現實邏輯去對應。


超級科學奶爸


地上的光鮮掩蓋不了地下的汙穢——無論是生活還是人。能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大獎,自然不是吹出來的。單說最佳原創劇本這一點,確實眼光獨到。

電影講了一家四口,因為機緣巧合以及不是巧合的機會,全部聚集到一個富人家庭做事,過著陽光明媚的優雅輕鬆的生活的故事。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貧窮。一家之主的父親沒有能力改變現狀,選擇投機取巧。那自然悲劇。一家人住在骯髒不堪,連WiFi 都沒有的地下室,他們居然可以想出在逼仄的空間裡各個角落去搜尋網絡信號的奇葩主意。街道消毒,氣味之濃烈,家裡的父親居然說不要關窗戶,可以免費給家裡消毒。他們家的窗外就是酒鬼之類撒尿的地方,如同直接在他們頭上撒。所以他們身上永遠有一股相同的味道,這股味道帶給他們心理上最強烈的屈辱感,導致那個懶惰卻又有人性的父親刺出了這部影片的最後一刀。

關鍵不是一家人這樣悲劇,在那個富人家庭豪華住宅的地下室,居然還有一個“寄生蟲”——被他們擠走的那個保姆的老公。因為躲債,因為無處生存,所以可以在這樣憋悶的地方一住四年。

這個豪華住宅裡的主人們,也不正常。不想讀書的女兒,心理受到刺激的小兒子,漂亮的全職家庭主婦的女主人,高高在上的男主人樸社長。激烈的衝突——人性的,階層的,血淋淋地上演。

劇情沒有噱頭,沒有粉飾。你看見的就是生活的真實。每一個人物你不能簡單評價好與壞,他們就是真實的有著複雜人性的人。

總之,影片揭開了富裕、光鮮背後的另外一種生活,這種生活,這種生活裡的人性,活生生地存在著。比如,那個無業遊民的父親,繼續寄生在那個富人的地下室裡,等待著他的兒子。





lux汪


一直有關注這部電影,昨晚終於看到了,很欣慰,作為韓國首部拿下金棕櫚獎的電影,我對此充滿期待,而且裡面集結了多位實力派演員,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從海報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關於階級的電影,作為窮人連穿鞋的資格都沒有,故事講述的就是兩家地位懸殊的人,因窮人長子到企業家樸社長家裡給他大女兒做補習老師展開,最後演變成一家人寄生在這個富有的家庭中。

故事的開篇進入我們視野的是貧困戶基澤一家,住在半地下室,經常有醉漢在家門口尿尿嘔吐,手機連個WIFI都要跑到家裡的制高點馬桶旁邊來蹭鄰居的,全家都待業,靠給披薩店摺紙盒子來維持生計,還總是被披薩店的員工刁難。電影一開端的鏡頭模式就是固定地面,然後從上往下移動到長子(基宇)身上,他拿著手機滿屋子的找WIFI信號,這點很類似於隔壁的老奶奶帶著孫子來你家問WiFi的場景,其實這裡只是想說明這家人連基本的網絡費都沒能力承擔,而且是住在韓國底層人民都會住的半地下室的房間,潮溼,多蟲等。看過《請回答1988》的人就知道成德善一家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但電影中似乎顯現的更加的極端,父親基澤(宋康昊)看著街上免費消毒的人來了也希望開窗來給家裡殺殺毒。一家人就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生活了多年,全家都寄希望於長子身上,故事發生轉折就是長子的朋友要去國外留學,拜託基宇(崔宇植)去樸社長(李善均)家面試課外老師,於是一個充滿謊言的故事就展開了。

故事埋下了多個伏筆,從故事的一開端,披薩店老闆來收盒子的時候,兄妹倆都知道披薩店有個小夥伴離職了,其實這裡我個人認為是兄妹倆用了手段才導致其離職,這也為後面他們利用同樣的騙術讓尹司機以及前保姆離開而埋下伏筆。富人一家住的地勢很高,基宇一進大宅,便被豪宅的氣勢所震撼,管家介紹說大宅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南宮設計,移民後轉賣給了富人。面試進行的很順利,基宇第一節課便讓多惠做題目,憑藉著自己復讀多年的攢下的應試技巧,成功地唬住了native女主人,獲得了家教的工作。

基宇聽女主人說,家裡的小兒子多頌很調皮氣走了好幾位美術老師,便順勢將自己的妹妹基婷介紹給了女主人當美術家教,當然是包裝一番之後“Jessica, 伊利諾伊,芝加哥,獨生女,藝術碩士,堂兄的同學”,而基婷利用谷歌來的藝術心理療法,取得了單純簡單又經常一驚一乍的女主人的信任,拿到了美術家教。

然後在基婷抓住機會,在樸社長的司機送她回家的時候,偷偷把內褲丟在座位下,樸社長不久之後發現,以為司機和女朋友在自己的車上做不可描述之事,便找了個藉口把司機辭了。這時候基婷抓住機會,把金爸爸作為伯父的前任司機介紹給了樸家。而神奇的是,金爸爸開車很穩,最後勝任了司機一職。

接下來最難搞定的便是管家了,作為一個經歷兩任主人的管家,深受主人信任,最後金爸爸和兒女們利用管家對蜜桃過敏的體質,讓女主人以為管家得了肺癆,最後成功地搞掉了管家。金爸爸也順勢給樸社長介紹了一個家政公司,金媽媽順利拿到管家一職。這樣,金家四口便算是寄生在了樸家。到這裡,故事還是喜劇,說起來就是老謀深算又各個身懷絕技的窮人算計傻白甜富人的故事,一環扣一環,沒有差池,樸社長解決了待業的金家老小的就業問題。

趁著樸家一家為多頌生日出去野營,金家一家四口在樸家的豪宅中喝酒慶祝,晚上開始下暴雨,正當全家暢想未來的時候,門鈴響了,全家緊張的安靜下來,發現摁門鈴的是前任管家,懇請金媽媽開門,因為自己有東西落下。金媽媽心軟,或許是心虛,便開了門。然後故事便開始走向驚悚片。

原來管家落在樸家的東西,是藏在地下室的丈夫,因為破產躲債深藏地下室四年,而樸社長一家並不知道這個地下室的存在。正當金媽媽打算報警的時候,藏在後面的金家人露出了馬腳,管家威脅要告訴樸社長,兩個底層家庭在這時候展開了對峙,這時候導演還明戳戳諷刺了北朝鮮。家裡電話響起,原來主人一家因為暴雨沒辦法野營,正在趕回家裡,一陣打鬥之後,最後金家人把前任管家和丈夫關在了地下室。

來不及逃出的金家父子只能藏在客廳的茶几下,弟弟多頌非要在這個雨夜,在草坪上野營,樸社長和太太決定睡在客廳的沙發上,還上演了一場非常尷尬的不脫衣服的床戲。樸社長聞到了客廳裡面的一股“司機和管家都有的味道”,不禁吐槽起來這股窮人的味道已經對於他們的生活造成了越界。

在一陣心驚膽戰中,金家人成功地撤出了樸家,在雨夜中一路狂奔,發現處於地勢最低端的貧民區已經遭水災,自家更是被淹沒,基宇從屋中抱出了那塊石頭。睡在體育館的他們問父親有什麼計劃,金爸爸說“沒有計劃便不會失望”

樸太太打算在第二天為多頌舉辦生日party,基婷和基宇作為家教受到了邀請,而金爸爸作為司機要去加班。基宇在和多惠接吻後,拿著石頭走向了地下室,打開了地下室門,沒想到被管家的丈夫反殺,被石頭敲碎了腦袋。窮兇極惡的管家丈夫拿著刀走進眾人歡慶的草坪,一刀刺向基婷的心臟,又轉向金媽媽,金媽媽和他奮力搏鬥,眾人大驚失措,多惠也發現了頭破血流的基宇並把他背到了外面,慌張的樸太太讓他們開車送基婷和基宇去醫院,金爸爸愣住了,在將鑰匙拋給樸社長的時候,鑰匙不慎被倒下的管家丈夫壓在身下,在受不了窮人氣味的樸社長掩著鼻子翻開管家丈夫的屍體,就像是翻開一塊爛肉時,金爸爸竟然用刀捅向了樸社長。

最後,樸社長和妹妹基婷都死了,金媽媽和基宇被起訴但是最後免於受罰,而金爸爸逃走了。基宇會爬到山上遙望那座已經換了主人的豪宅豪宅,通過解讀點燈的莫爾斯密碼,知道了金爸爸原來躲藏在那個不為人所知的地下室,趁著豪宅換主人埋藏了因為失血過多死在地下室的前管家,偶爾從地下室溜出冒著生命危險偷一些食物。而基宇,也有了目標,幻想著自己能夠掙大錢,買下那座豪宅,讓父親光明正大的出來。

在這部電影中,富人樸社長一家,除了有一些簡單,還有對窮人身上那股“窮酸味”有一些敏感之外,沒有什麼做錯的地方。他們有著很好的修養,即便是解僱員工不會直接說出理由,對窮酸味不滿也不會當面提出,也許正如金媽媽所說“如果我要這麼有錢我也會善良”,反觀都住在地下室的金家和前管家為了這些資源爭的頭破血流,畢竟窮人的資源太有限,關乎吃飯問題,而富人,他們已經擁有很多,並不會在意這些,直接選擇了漠視。也許是這種潛在的漠視,刺痛了金爸爸最後一點自尊,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刺痛金爸爸的在劇中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當富人夫妻二人在沙發上討論他時候,說他身上有一種搭地鐵才會有的味道,這是潛意識裡面的一種對窮人的鄙視。

第二次是當家裡遭遇澇災之後,在體育館休息了一夜之後還不得不去加班,在路上他載著夫人,偶然間散發出來的味道,摧殘了他的自尊心。

第三次就是男主人叫他穿上印第安服飾為其兒子慶生時,略帶有強迫的語氣,對窮人的看不起,讓他開始對男主人從感謝轉變為憤恨。

最後摧毀他去刺殺男主人時,是面臨女兒基婷已經被殺在地下,滿身血的時候,男主人要的只是車鑰匙,當車鑰匙落在管家丈夫身下時,他翻看屍體拿鑰匙的瞬間,類似於去大便池拿一樣,這讓金司機衝破了心裡的牢籠,他要去報復男主人。

貧富差距和階級差距是永恆的話題,我們會聽到保姆對僱主家做出很不利的事情甚至是命案,花錢買窮人提供的服務,似乎是富人的一種普遍行為,之前在貧窮中快樂的金家,在進入富有的樸家的生活後,他們的想法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基宇甚至和多惠談戀愛,幻想著自己也能躋身上流階級。但是這層隔閡始終存在著,氣味是一種外在的體現,而富人的漠視尤為甚,儘管他們擁有良好的教養,可是,他們並不關心,那些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人,會擁有怎樣的生活和命運。






清風潛入夜


《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2019年還拿下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由拍攝過《殺人回憶》的奉俊昊執導,青龍影帝宋康昊主演。

《寄生蟲》海報把所有人的眼睛都蒙上,著實讓人覺得詭異又恐懼,然而,這並不是一部恐怖血腥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階級矛盾的電影。

作為窮人連穿鞋的資格都沒有,故事講述的就是兩家地位懸殊的人,因窮人長子到企業家樸社長家裡給他大女兒做補習老師展開,最後演變成一家人寄生在這個富有的家庭中的故事。因為“氣味”,最終窮富兩方的矛盾開始爆發。

故事開篇就看到貧困戶基澤一家住在半地下室,常年陰溼,沒有WiFi信號只能跑到廁所蹭令居的,還經常有醉漢對著他們的窗外撒尿嘔吐。一家四口全家沒有一個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只能靠折披薩盒子來維持生計。

看到這,可能有些觀眾會對他們抱以同情的態度,而事實上,他們卻貪婪懶惰,不夠善良,當然,現實生活不允許他們善良。

劇情開始反轉,哥哥基宇在朋友的幫助下,讓妹妹PS了假學歷,去了一家富人家裡做家教,並逐步在一切巧合卻又不巧合的機遇下,陷害司機、保姆,讓自己的父母、妹妹一共去了富人家頂替了富人的司機、保姆和家教。看似他們一家四口過上了“富豪”的生活,住上了豪宅,可是,因為骨子裡的“氣味”,最終沒能逃過一場生死搏殺。

劇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對話是:

窮人家父親:太太(富人家女主人)很單純又善良,有錢卻很善良。

窮人家母親回答道: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懂嗎?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

是啊,有錢人本來就很單純,沒煩惱。有錢人家的小孩連衣服都沒有褶皺,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所有褶皺都被燙得平平的。如果不是因為貧窮,誰願意做那個貪婪的人呢?

中國有句古話:人之初,性本善。看,善良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卻能因為後天的物質條件而被動選擇是否善良。

再來看看富人一家,善良美麗卻又多疑敏感的女主人,稍有自負傲慢卻還挺善解人意的男主人,性格單純卻又戀愛腦的女兒,聰慧可愛卻又古怪的兒子。其實富人表面光鮮亮麗,他們何嘗又沒有自己的煩惱呢?

因為氣味,富人男主三番五次強調基澤(窮人家的父親)身上有一股異味,很難聞,但具體又說不出什麼味道。

看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長期居住在地下室的氣味、蟑螂老鼠的氣味、底層的氣味。

你看,這就是上層對底層的歧視,充滿著偏見。最終徹底激怒基澤,將富人殺死。

觀影過後,引人深思。貧窮或許可怕,但不願意努力,一直當寄生蟲更可怕。

而富人何嘗也不是寄生蟲呢?附著於窮人榨取他們身上的價值來維持其生活。

但是,階級矛盾一直存在,儘管富人他們擁有良好的教養,可是,他們並不關心,那些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人,會擁有怎樣的生活和命運。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

而窮人因為溫飽而選擇的不善,是否能夠被原諒?當我們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他們的時候,是否有想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劇情沒有噱頭,沒有粉飾。你看見的就是生活的真實。每一個人物你不能簡單評價好與壞,他們就是真實的有著複雜人性的人。

總之,影片揭開了富裕、光鮮背後的另外一種生活,這種生活裡的人性,活生生地存在著。比如,那個無業遊民的父親,繼續寄生在那個富人的地下室裡,等待著他的兒子。

這部影片最過人之處在於,敢於抨擊社會階級矛盾的現狀,引人深思;也敢於闡述人性中的善與惡,也許並沒有善,或許只是一種選擇。

影片以此來警醒社會,這才是最大的作用,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反思、警戒,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的美好、和諧。也許我們能做的還少,但是生而為人,必定是善良的,不是嗎?





Doris說娛樂


《寄生蟲》這部影片是韓國拿下的第一個金棕櫚大獎,片中有太多對社會的隱喻了。階級的固化,成為富人與窮人之間一條巨大的鴻溝。對於富人們來說,就連家裡的保姆,都是需要通過裙帶關係的方式確定,當社會資源都掌握在這些人手中的時候,那些與之全然無交集的底層人群,要如何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在這個故事裡,到底誰才是寄生蟲?很多人都認為是偷偷寄居在富人家庭裡的窮人,他們只能在黑暗的角落裡苟活,依附著富人去生活。但導演奉俊昊也說過,寄生蟲也可以是富人,他們也需要窮人的照顧,需要司機、保姆……寄生蟲表面上是指那些居住在地下室,為了改變命運編造謊言的窮苦一家,更暗指韓國社會那些所謂的上層人士。





辰哥聊電影


這是韓國電影拿下的第一個金棕櫚獎,也是繼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之後亞洲電影再一次榮獲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

對於奉俊昊,可能很多國內的小夥伴並不是很熟悉,但提起他的作品或許大家都有所耳聞。

就比如說《殺人回憶》、《漢江怪物》和《雪國列車》。

其中《殺人回憶》更是讓奉俊昊一舉拿下了第2屆韓國電影大獎最佳排行榜第123名。

不少影迷評價韓國電影“文有李滄東,武有奉俊昊”,足見其地位之高。

《寄生蟲》

而這部《寄生蟲》也不負眾望,在戛納電影節一經上映場刊評分便高達3.5分,受到了評審團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再加上國內一些影評人老師的推崇,豆瓣評分更是不俗,9.2分的綜合評價,其中五星好評達到了67.5%。

其實整體看來,《寄生蟲》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具備戛納電影節的賣相。

因為以往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作品總是晦澀難懂,意味深長。

而這部《寄生蟲》雖然也充滿了對於社會問題的隱喻,但相對來說比較商業化,這也讓它的戛納之旅更加傳奇。

《寄生蟲》

故事圍繞著兩個身份、地位、背景都差距懸殊的家庭展開。

生活在簡陋地下室裡的基澤一家,四口人幾乎都是無業遊民,身為一家之主的基澤更是整日遊手好閒。

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通過同學的推薦來到富豪樸社長的家裡應聘家教。

為了應聘成功,他為自己編造了一系列豪華履歷,就連文憑也是偽造的。

自此,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便被捲入一連串的意外事件當中。

《寄生蟲》

經常觀看韓國電影的小夥伴都知道,先歡樂,後悲傷,這是眾多韓國電影一貫的作風。

這部《寄生蟲》也不例外。

電影的前半段以歡樂為主,基澤一家人為了“寄生”在樸社長家裡“不擇手段”。

甚至從一開始的基宇被僱用,變成了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樸社長僱用。

《寄生蟲》

可隨著一場大雨的沖刷,電影的基調也隨之改變。

先前的歡樂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無盡的悲傷。

不得不說,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觀眾的心情反差巨大,不免跟隨著片中人物的經歷發生變化。

就像我們常說的“先給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這部電影則是“先給一個甜棗,再給一個巴掌”,這種感覺讓人難以釋懷。

《寄生蟲》

導演奉俊昊近些年來的關注點始終在階級差異和階級矛盾上。

在《寄生蟲》裡,這個社會問題被表現得更加明顯。

樸社長的小兒子多頌明明在繪畫方面沒有什麼天賦,卻被父母當成天才。

基宇和妹妹基貞明明能力很強,卻始終受困於貧窮,抬不起頭來。

可見階級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成年人身上,在孩子身上也一覽無遺。

《寄生蟲》

似乎窮人家的孩子不管多麼聰明都無濟於事,富人家的孩子哪怕再愚鈍也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者說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看到這兒,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憤憤不平,包括小麥也想問一句:憑什麼?

然而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社會,這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真相。

《寄生蟲》

那麼片名“寄生蟲”所指代的究竟是窮人家還是富人家呢?

有人說表面上指代的是基澤一家代表的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實則是指代樸社長一家代表的上層人士。

就個人而言,小麥覺得一半一半,因為這兩個家庭的行為都不能讓人苟同。

基澤一家人為了生活苦苦掙扎,他們的遭遇固然讓人同情,可從一開始,他們的做法就大錯特錯了。

我始終堅信每個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應該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而不是依靠耍小聰明、不擇手段。

《寄生蟲》

基澤一家四口四肢健全,然而影片開始,他們遊手好閒,全然沒有想要改變的意思。

直到基宇的同學帶來了樸社長家招聘家教的消息,他們才覺得機會來了。

偽造的文憑,編造的履歷,赤裸裸的欺騙。

趁著樸社長一家人不在家的時候,在豪宅裡狂歡,享受著不屬於他們的東西。

包括後來一家四口全部受到樸社長的僱用,也都是因為女兒基貞精心設下的騙局。

《寄生蟲》

正因如此,基貞的死才讓人惋惜不已,她是一家人中最聰明的一個,最後也揹負了所有的罪孽。

憑藉她的才能和聰穎,如果腳踏實地,從事正經職業,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可惜她把自己的能力全都用在了歪門邪道上,小聰明又怎能滴水不漏、瞞天過海呢?

在社會中,我想很難達到身份地位、財富都人人平等的程度。

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讓別人看不起,我想這就是一種平等。

《寄生蟲》

而樸社長一家,他們自認高人一等,看不起窮人,是整個社會的“寄生蟲”,這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來,上層人士的其他感官都很遲鈍,唯獨嗅覺十分靈敏。

基澤一家剛剛在樸社長家裡全員入職,就被多頌識破了。

他們以為是廉價的生活用品散發出來的氣味導致穿幫,其實不過是因為舉手投足之間的氣質出賣了他們。

《寄生蟲》

基宇曾多次詢問家人和樸社長的女兒多惠,自己站在這一群上流人士中間違和嗎?

為什麼?因為他對於自己偽裝的身份並不自信。

在樸社長家裡工作之後,基宇無時無刻不帶著朋友送來的那塊“鎮宅石”,哪怕睡覺也要抱著。

為什麼?因為他害怕自己偽裝的身份會穿幫,或者說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直偽裝下去,他不安心。

可見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階級的差異在他們的思想裡全都根深蒂固。

《寄生蟲》

他們不曾想過,同生為人,哪裡有尊卑貴賤之分?

富人就可以為所欲為,窮人就必須苦苦掙扎嗎?

憑什麼,又為什麼。

就像影片結尾,當基宇將那塊“鎮宅石”放進水池裡之後,才發現它與其他石頭並沒有什麼不同。

也暗示了當你脫下華麗的外衣,或者洗盡鉛華,人與人的本質相差不大。

《寄生蟲》

如果階級差異難以改變,窮人如何得到尊重?我想很簡單。





萊伯爾影視


看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感,少有的一看就不想停下來的劇情。總感覺自己被大眾化的點評迷惑,開始懷疑自己的思想正不正確,隨不隨大流,其實啊,每個人看電影都是根據自己所欠缺的,自己所經歷的,達到一種代入自身的感覺。

這個電影,讓我從頭到尾在意的好像是“那種氣味”聽小男孩第一次提起“氣味”那家的女生回答說是地下室的氣味,我所理解的“氣味”好像是一種生活方式,那種腐朽的生活方式,明明在同一棟房子裡面生活,不同的人住進去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一家人在原本房主出去露營的時候,在房間裡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在地下室的生活方式……原來是人在一種環境下長期生活下去就會腐朽麻木不思進取。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看過的一篇香港的報道,好像大家都在埋怨這種生活方式,完全沒有考慮到現實,這個報道是關於幾個高層領導與住在“棺材房”的從事於各種工作的員工相交換生活,在交換之前領導都不能理解那種生活方式,歸結於不夠努力不積極向上,交換過後發現,一天的工作疲憊不堪,可是掙到的錢才勉強足夠最最最基本的生活,然而沒有任何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好像日子一天一天的熬過去了,也習慣了那種生活方式……說到這裡讓我又想起了《當幸福來敲門》這個電影。同樣的無法改變,生活往往讓人麻木不仁,可是很少有人努力到了最後一刻,我始終相信如果結局不是幸福的,那可能是還不夠努力生活,回到這部電影,如同電影名《寄生蟲》在舒適的環境裡 幻想著這都是自己所擁有的,我不覺得住地下室的兩家人可憐,他們好像在重複過著之前的生活……我反而覺得那一家富人比較可憐,就如同我們現在,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多麼的重要,一味的去追求以及羨慕更高品質的生活,只會讓自己滿身的“氣味”

我始終相信如果結尾不是幸福的,那一定是還不夠努力的去感受生活。表達一句不積極確是我真實想法的話,不用努力跨過階級,因為有可能無論再努力也活不成另一種階級,唯一的辦法就是無視階級,接受本身幸福就好,感受努力過後的生活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