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关于这部影片故事内容的解读已经有不少,而我今天要结合心理学知识,

从母子、伴侣、自我三层关系中解读《囧妈》中所展现出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十三夜


电影《囧妈》讲述了徐峥饰演的主人公徐伊万遭遇中年婚姻危机,原本想要飞往纽约,试图通过阻止妻子的商业交易来挽回旧爱,未曾想到自己的护照在妈妈手里。与此同时,妈妈也隐瞒了自己准备前往莫斯科红星大剧院进行演出。阴差阳错之下徐伊万“被迫”踏上与母亲前往俄罗斯的K3列车。影片采用双线并行的模式来推进剧情,一条是郭京飞饰演的表弟跟踪到纽约并通过长途电话给徐伊万通风报信;另一条是徐伊万开始了和妈妈6天6夜的囧途。

影片在上映伊始,就表明这是一部探讨中国式亲情的主题,在内容上,采用了一些喜剧向的动作和段子式的台词表达母子二人沟通难、价值观差异以及生活方式不同。譬如“老人的微信聊天60秒语音方阵”、“各大公号养生文”、“催生”等现实热点话题。

电影《囧妈》于徐峥来说,这条春节档之路走得颇具争议,提档至大年三十公映,该消息一传出,很多人认为徐峥提档是一件颇为“自私”的行为,不顾及院线人的感受。

但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之下,《囧妈》响应国家的号召,想办法将观众留在了家里,不仅没有耽误影片的观看,一下子就将思想觉悟上升到情怀的味道。徐峥和《囧妈》的国民好感度不仅爆棚,其背后的公司也乘势而起,1月24日盘中,港股欢喜传媒直线拉升,大涨逾30%。于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等平台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拉新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其拉新营销需求。

<strong>今天,我将从母子关系、伴侣关系、自我关系这三重关系中深度解读电影《囧妈》想要展现的主题,谈谈影片在两代关系的相处以及亲密关系相处中给我们的思考以及启示:

  • 母子关系:母亲试图控制孩子,其本质是为了阻隔分离
  • 伴侣关系:真正融洽的婚姻需要把握好分寸,保持边界感
  • 自我关系: 童年从未治愈过的徐伊万,内心一部分始终住着一个不愿成长的小男孩
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01、母子关系:母亲试图控制孩子,其本质是为了阻隔分离

电影《囧妈》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形象:爱唠叨、疑心病重、过度迷信养生知识,甚至有些神经质,凡事一厢情愿,不尊重孩子隐私,控制欲强且固执。我们能从这位囧妈身上看到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①母子关系矛盾背后,是两代人内心挥之不去的痛

由老戏骨黄梅莹饰演的《囧妈》给观众呈现了一位惟妙惟肖的母亲形象,将性格的多种层面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舞台上,她是一位知性优雅,气质独立的女性;在生活中,气哼哼独自吃完速热火锅的她,全然不顾及嘴巴红肿这样的形象;

为圆梦,她不惜给陌生的公司交款2万元,却又为了省钱,将大米、小西红柿、绿豆等带上火车;她爱儿子,给他吃了整整一盒红烧肉却在只剩最后一块时,忽而想到肉吃多了对健康不好,于是,就盖上盒子不让儿子再吃;她明知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也没什么值得别人算计的,却老师怀疑别人,甚至担心自己成为火车大劫案的牺牲品……

矛盾背后,是两代人内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把对孩子的爱表现为结果最优:过多干预孩子的生活。由此,让孩子丧失了对父母的亲近感,导致成年后纷纷逃离。与此同时,因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孩子们很难拥有健康人格,为他们后来的人生投下阴影。

②对孩子控制和改造,是破坏亲子关系的杀手锏

徐伊万的母亲卢小花,年轻时,曾在莫斯科大使馆做护士,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这趟莫斯科之旅,是去参加老年合唱团的演出活动。卢小花和徐伊万虽为母子,关系却并不融洽,两人三言两语不和就要吵架。火车上,母亲不停给他喂吃的,不停教导他,不停催他生孩子。他稍不听话,她就会撇起嘴说,“你怎么不乖呀!”

母亲希望儿子永远乖巧听话,哪怕他四十多了,挺着肚腩,染白了头发,依然是她的小乖乖心肝肉,依然要在她的保护下。面对强势的母亲,徐伊万选择能躲就躲。在他的心中,母亲就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③锲而不舍地改造背后,是母亲对亲子关系的失控

母子本是最亲近的人,卢小花和徐伊万为什么却势同水火?

电影中,有句台词道出了真相。一次争吵后,徐伊万对母亲大喊:“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句话,不知戳中多少国人的痛点。

传统文化的熏染下,中国女人有女儿性,有母性,就是唯独没有妻性,母性还尤其浓厚。在自己还没发现的时候,母亲们把自己对儿子的期盼对自己的期盼对丈夫的期盼,全部投射到了儿子身上,儿子不再是单纯的儿子,而是集儿子自我丈夫三位一体的集合。

一个受困于婚姻僵局中的女性,会自然地把全部心力投向下一代。没有爱情,就会求助于亲情,本来该享有的夫妻之间的亲密温暖缺席了,就会转变成对子女的控制欲——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你,所以你必须要回报我。电影中,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儿子却总想逃离。这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现状。这种现象背后,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对决。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心理界限。一个人随意越过他人的心理界限,对他人来说,就是侵犯!对孩子控制和改造,是破坏亲子关系的杀手锏。

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02 伴侣关系:真正融洽的婚姻需要把握好分寸,保持边界感

婚姻就像是攥在手心里的沙,你握的越近,沙就流失的越快。

所以,亲密关系之间,给彼此更多的空间,时刻懂得保持“界限感”,让对方能更轻松的生活,才是拥有真正的良好的亲密关系的最好方式。

①不幸的亲子关系,造成了不幸婚姻的代际传递

不幸的婚姻生活造就了畸形的亲子关系,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又造成了不幸婚姻的代际传递。母亲控制儿子,儿子要发泄,就只能去控制妻子,被控制的妻子不愉快,在丈夫那里得不到正常的情感反馈,就会把这感情投射到子女身上。

徐伊万正是这样的例子,在母亲规训下,成年后的他走入婚姻后,同样不自觉地想控制妻子,妻子选择退出,去美国发展,徐伊万却不愿接受失败,准备飞到那里,继续捣乱,以使她回心转意。在这段婚姻中,张璐是隐忍的一方,但这并不代表张璐就是正确的。

影片中并没有采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他们夫妻之间,为什么会走到闹离婚这种地步?却折射出“俄罗斯套娃”式的关系,一个套一个,一层套一层,其实,聪慧如张璐,她早早看透了这一切,选择终止套娃怪圈离婚。毕竟,改造一个男人比重新找个男人难多了。

②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时刻保持边界感

在亲密关注中,有四种依恋模式: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混合型。最好的当然是安全型的关系,就是彼此相爱,互相信任,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知道对方是值得依赖的。焦虑型的人,他们对于爱是相当渴望的,也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亲密关系,但是他们在内心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会对另一半产生猜疑和恐惧,认为ta会随时离开自己。影片中,徐峥扮演的男主角徐伊万,是焦虑型依恋模式的居多。

影片一开始,他与妻子张璐一见面就吵架,张就直接说出了他们俩人婚姻中最大的问题,她说:“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这句话深刻的向观众展示出,徐伊万的亲密关系模式就是:我努力赚钱养家,给家庭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同时可以为你做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但是,作为我的妻子,你张璐必须要听我的,按我的想法和模式去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张璐到后来无法忍受徐伊万的根本原因,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没有自主的空间,什么事情都要听丈夫的,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就好比那个坏的台灯,也是你徐伊万认为我张璐会喜欢,其实我的内心一直很讨厌这盏台灯,觉得它很做作。

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说过:“伴侣之间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其实,好的伴侣关系,都是懂得把握好分寸,保持好边界感。毕淑敏说过,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边界感。一个家庭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间,只有把握好每个人的界限,才能处理好关系,彼此和睦幸福。愿我们都能明确好爱与自由的边界,给彼此留出空间,保持刚刚好的距离,让爱和温暖驻满家。

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③伴侣之间,最忌讳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电影中,徐峥和袁泉扮演的夫妻俩,其实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两个人都是忠于自己的婚姻,而且从无到有,靠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的打拼出所谓的暖霸事业,领先于世界水平,甚至国外市场都抢着与他们合作。可是就在这种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相当富裕的情景下,两个人却在闹离婚。

徐峥扮演的徐伊万在影片的后半段,在醉酒的状态下,说出了那句关于夫妻相处之道的经典金句:在感情里面,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影片中,徐峥导演还告诉我们一个夫妻的相处之道,那就是夫妻之间,最忌讳的是,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徐伊万的内心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妻子张璐的认可,确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需要自己最爱的人的肯定。所以他大声的对着电话那头的妻子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我做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爱你!但也恰恰是这种令人窒息的爱,自己的付出是为得到对方的回报,而且一定是要按照自己想要的那种方式,来满足自己,最终导致结局的悲剧,让两颗相爱的心越走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记住:在婚姻生活中,去讲道理,那一定是会有对错曲直,要分出个你错我对的结果,所以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会伤人伤己,是不会有赢家的。

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03 自我关系: 童年从未治愈过的徐伊万,内心一部分始终住着一个不愿成长的小男孩

徐伊万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焦虑型的人格特质呢?其本质来自他的原生家庭,他父母对徐伊万造成的影响。“强迫性重复”来自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会不由自主的重复自己童年时最主要抚养者(大都是父母)的模式,或者说是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会潜移默化的接纳下来,然后在自己的亲密伴侣身上,再次展现出来。即便当事人心里清楚有些方式是错误的,但是潜意识的巨大力量,会指挥他继续做出错误的行动。

所以说,父母的一举一动真的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行为模式。

①徐伊万焦虑型人格的背后,是“强迫性重复”

徐伊万之所以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在于他有着一个同样控制欲超强的妈妈。特别是在莫斯科之旅上,徐伊万母亲淋漓尽致展现出了一个中国式母亲,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只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时时刻刻需要母亲照料。这种照料背后真正的原因在于——母亲害怕分离。

比如,在影片中,徐伊万在微信布置工作任务时,徐妈妈却不停的在喂食他小番茄。父母害怕分离,就会用孩子就是不懂事,所以我才要去管他、照顾她,来降低潜意识里孩子终究要与自己分离的事实。但实际上,孩子从出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分离的事实。

②懂得尊重和接纳对方,让徐伊的原生家庭之伤不治而愈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爱的伤害,唯有用爱来化解。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控制,本质出于内心最无私的爱,但对爱的表达的方式却是错误的。比如,在影片中,这对母子在遇见大黑熊这种危险的时候,都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对方的生机。

在遇到大灰熊攻击的那一刹那间,妈妈是可以从树上跳下来,挡在儿子的身前,毫无畏惧的面对凶猛的大灰熊,大喊道:别吃我儿子,过来,吃我!而看见小熊被伤害之后,母熊也瞬间爆发出愤怒,所以母熊的攻击相比是报仇多于猎食。但这是徐伊万与母亲之间彼此愿意为对方牺牲的举动,一下子也让他们意识到,母子连心,是连死神都无法割离的。所谓的分离是给予彼此自由,而不是真正的离开对方。所以说,我们自己的感情生活,自己的婚姻家庭,其实就是治愈原生家庭伤害,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法。

在经历了这场熊危机之后,徐伊万突然醒悟了,知道真正的爱,是提升自己,给予对方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自己,同时接纳对方的一切,尊重对方的自由选择,而不是去控制她。彼时的徐伊万终于放下了对张璐的执念,知道自由也是婚姻幸福的基石。所以,他给妻子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告诉她,自己愿意分手,同时也告知了徐妈妈,他的婚姻也失败了。于是,便有了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金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从母子、伴侣、自我这三层关系解读电影《囧妈》

③ 坚守自己的原则,也坚守自己的边界感

如何抵御父母的强控制呢?或者说,如何去坚守自己的边界感?电影《囧妈》也给我们启示——坚守自己的原则,也坚守自己的边界感。想要避免父母侵犯自己的底线?

首先,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要有自己的事情,自己为自己做主,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不逃避失败,勇于面对挫折。要不然父母就会以你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能由他们来做主。记住,一个成年人的标志,就是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逃避责任,无论结果如何,都欣然接受。

其次,要学会照顾自己。最忌讳的就是,你自己不够独立,很多事情都必须依赖着自己的父母,又希望父母不来干涉自己的生活。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即想要父母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又想要自己独立的空间。这似乎很难的,因为父母会以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一个人生活就会一塌糊涂为由头,拒绝离开你的身边,然后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

最后,适当的支持父母的梦想。就像影片中,徐伊万圆了妈妈唱歌的梦想。结果徐妈妈的老年合唱团,一炮而红,接到很多地方的演出邀请,甚至还有海外的演出,忙的不亦乐乎。反而无法顾及到儿子徐伊万的生活,更谈不上去控制和窥探了。让父母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只是这个重心不再放到你的身上,这样你就会收获到和谐而独立的亲情关系。

总结一下:

电影《囧妈》是一步关于中国式母子、伴侣关系,以及“自我成长”的朝圣之旅。影片最后徐伊万看到母亲在舞台上唱歌那一幕,我的泪也不禁掉下,想起了龙应台的那句话: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的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就像那天,我看着父亲在镜前梳头,头发已斑白,我上前从背后拥住他的背,泪流满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