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渝地區的城市群,除重慶和成都外,最應該優先發展哪個城市?

郎有情79962997


當前,四川也罷,重慶也罷,都在卯足勁求發展,多點多級的發展模式一直都在複製中,都是主政者萬變不離其宗的施政方略。

而除成都重慶外,無所謂優先發展一說,如果存在了優先,就意味著資源的天平在傾斜,這於其他的城市是何其的不公平?

就四川而言,省委提出了經濟副中心的這個概念,以期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局面,這不,四川的21個市州,關於爭創經濟副中心的豪言壯語,就成了各地最響亮的口號和最努力踐行的方向。這不,小編所在的南充市,就在一邊爭創四川經濟副中心,一邊在爭創成渝第二城,對投資簡政放權營造寬鬆營商環境,在城市建設、民生建設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五大產業長足發展,城市越來越漂亮,民眾的自豪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重慶呢?不外如是,下轄的區、市、縣,又有哪個甘願落伍甘願被邊緣化呢?一切,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


城事看點0


萬州竟然和成都同一級別?都是副部級幹部兼任書記?在成渝城市群,除了重慶和成都之外,中央最重視的地方只有一個——萬州。雖然我是永川人,但是萬州才是最特殊、最重要、最應該優先發展的城市。不相信嗎?來看看我不一樣的觀點說服你。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觀點客觀理性,為人熱情爽快,歡迎加我關注。



第一,萬州政治地位最高。萬州市委書記由重慶市委常委兼任,屬於副部級。同時,成都市委書記由四川省省委常委兼任,同樣屬於副部級。因此,成都書記同萬州書記平起平坐,屬於同一級別。

第二,黨中央最重視。黨中央領導幹部視察重慶,絕大多數情況都會特意去一趟萬州,視察萬州,甚至部分黨中央領導幹部直接去萬州,而不去重慶主城區及其他地區。重視程度能找出第二個嗎?



第三,交通規劃最好。直接以區縣首字“萬”字冠名的國家級線路,除了重慶和成都沒有第二個,包括渝萬、鄭萬等。在成渝城市群,萬州是除了重慶和成都之外唯一一個開通國際航線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獲批軌道交通建設的城市。

第四,歷史和區位最特殊。萬州是三峽庫區的中心城市,是整個三峽移民的重點城市,處三峽庫區腹心,為三峽工程做出極大的犧牲和貢獻。萬州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陝南、黔東、湘西的物資集散地,也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帶區域中心城市。



第五,經濟、人口體量最大。老萬縣即渝東北區縣之和的GDP接近4000億,已經遠遠超過四川第二綿陽。毫無疑問是整個川渝地區第三大的經濟區。其次人口超過1000萬,也是第三大人口區。

綜上所述,萬州及渝東北地區,被黨中央和歷史賦予了特殊的使命,作為整個四川盆地除了重慶和成都之外最重要、最強大的區域,絲毫不會被動搖!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觀點客觀理性,為人熱情爽快,歡迎加我關注。


晴若之初


這個問題,我不想過多說成都怎麼樣怎麼樣,免得引起地域爭論!我只想說重慶脫離四川的控制後,整個重慶能均衡、健康、有序的發展,離不開黃奇帆市長,雖然您調走了,但是我們重慶人還是非常感謝您對重慶所做的貢獻!



香辣蟹棒極了


成渝城市群十分具有特殊性,其實說它是城市群很勉強,因為整個這一片區域除了成都和重慶兩個特大城市,其他地方都太弱了!請對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尤其是是長三角,協同發展做得很好,周邊衛星城市也能從核心城市發展獲利,而衛星城市發展又反過來反哺中心城市,形成良性循環。

說真的,成都的做法真的讓人不那麼高興,尤其是衛星城市。一味只顧自己做大做強,經濟拉動乏力了就搞吞併,前些年吞併了簡陽,下一個估計就該是廣漢了。這樣其他地級市不僅不能發展得更好,反而會越搞越差。

基礎建設方面,成都瘋狂搞基建,高速路、新機場,不停擴張,每一個重大項目都以成都為中心,而其他地級市,除了新建了幾條低等級高速公路和幾個基本沒什麼流量的機場真的乏善可陳。

再說教育,前幾年西南石油大學搬遷到成都,南充從四川教育強市一下跌落,四川農業大學也部分搬遷到成都,雅安估計也得步南充後塵。如果下一步再把四川理工、西南科技、瀘州醫學院也搬到成都,那四川其他地級市就真的全死了!科教興國,教育都沒了,還發展啥!

至於重慶,雖然情況略好於成都,但是也是半斤八兩,就不多說。

其實,時至今日,成都、重慶經濟都已經發展的相對不錯了,經濟地位已經雙雙進入全國前十,是該考慮重點發展衛星城市經濟了。衛星城市發展不好,核心城市怎麼可能繼續做大做強。圈人圈地也得有個度嘛,難道要把兩省(市)人民都搬家到成都和重慶城區去嘛!發展衛星城市,方法我覺得是有的。

首先,大力扶持教育發展,興建高水平高校,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各地級市原有的高水平高校要鼓勵在原址提升辦學條件,沒有的應當積極扶持興建,每個地級市都應該擁有一所以上具有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且專業特色的高水平大學,這是拉動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興建高鐵、高等級高速公路和鄉村公路改造升級,只有把路網織密了,經濟發展才有活力,每個經濟發達的地區都是路網特別密集的地區。要保證每個地級市都有一條以上高鐵過境,與周邊地級市有高速公路互聯。這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就是要留住人。制定人才吸引戰略,出臺優惠政策,竭力保留本地人才,積極引進外地人才,讓人才願意主動留下來安心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普通勞動力也要重視,避免勞動力過度外流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四川、重慶曆來是勞務輸出大省,要想盡辦法提高其收入待遇,落實家屬、子女就業、就學等各方面條件,讓勤勞的人願意留在本地為本地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至於重點發展區域,成都向北連接陝西、甘肅的無疑是德陽、綿陽兩座城市;成都向東、重慶向北可以考慮廣安和達州;成都向南樂山、宜賓可以連接雲南直至出境,具備較好條件,可以優先發展;重慶向南連接貴州的江津、綦江也應當重點發展;重慶向東北連接湖北、河南的萬州應當重點發展;成渝之間的南充、遂寧、資陽、內江、潼南、合川、大足、銅梁等地區先天條件較好,尤其是南充與遂寧兩市,既可連接成渝,也可作為成都東進出川、重慶北上連接陝甘兩省的通道,區位優勢突出;最後就是沿江經濟走廊,宜賓、瀘州、江津、涪陵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逆水行舟70956


不要怨四川了,原來的江八縣(即江津地區)劃重慶後,難道不是優先發展主城區嗎?其次是發展重慶的老區縣,原江八縣是等外地區,被重慶人稱之為“縣疙瘩”,縣疙瘩就只有歲歲納糧,年年進貢的份。

就江津而言,自從劃歸重慶後,每年都向重慶財政上交利潤,無論江津多麼需要發展資金,都是雷打不掉的。為突破長江阻隔,江津人民只有招商引外資,以收費還外債的形式修了第一座長江大橋。後來又貸款修了第二、第三座長江大橋,重慶沒有一點資金支持。江津人民為了爭取外環高速過江津城邊,也未如願。輕軌五號線先規劃到江津,後來調整隻到大渡口的跳蹬鄉,江津人民只有自已想辦法籌資修五號線的延伸線,其中還遭一些部門的卡和麻凡…。

一句話,沒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已,這樣才說得上硬話。


食色行106


應該是四川達州與重慶萬州合併而成的特大型的“達萬市”或者“萬達市”。

其理由三點:

1.地理位置優,達州是中國的地理圓心,紅軍的主力就是通過佔據達州,得以方便的快捷出川,最後建立了紅色中國。

2.歷史淵源夠,歷史上達州與萬州相連,達州的通川區古名就是“萬州”,達州的名小吃“燈影牛肉🐮”就是萬州人所創立。

3.交通優勢夠,在成都、重慶、西安的“西部三角”中,達州基本處於“中點”的位置,是極其重要的戰略支撐點,達州本身就是西南地區第四大火車站,高鐵🚄時代,成南達萬高鐵,西渝高鐵都無可避免通過達州及萬州的廣大區域,萬州又背靠三峽工程,達州的百節機場又可以有效輻射川東渝北。


河東來


內江吧,要發展成渝城市群,中部塌陷是迴避不了的問題。國家既定的方針,西部要發展,成渝必優先,這是天時。

地圖上看,他的位置在幾乎處在成渝間黃金中線,而且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人口基數大。有沱江環繞。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水系是沒有靈魂的。成渝客專,遂內自宜高鐵,在這裡交匯。高速公路已連接成都、重慶、自貢、遂寧等周邊城市,繞城高速也建了大多半,距離天府機場也很近。這就佔地理。

國家開放前30年都有一個個好的範例,集中力量辦大事。起初的深圳,上海浦東,廣州南沙。只有資源政策傾斜,就能建設一座座新城。

內江地勢相對平坦,基建成本相對要低得多。從地圖看,與自貢,資陽,瀘州,宜賓,遂寧,榮昌,永川,大足,潼南等地其輻射半徑在100公里之內。對物流,人員往來都方便不少。區域內人口規模也是千萬計。所以人和就要靠各方協調到位,不計一時得失。是不是傾盡資源落地內江。內江建好了其他地方也水漲船高。

成渝地區中部塌陷歷史欠賬太多。光靠成渝兩極帶動,影響力還是不夠。多一個類似珠三角的東莞,長三角的蘇州。這盤棋就活了。需要各方的智慧協同配合。一步步的來,總有亮眼的那一天。



黑皮haipi


有這樣的實力,早晚就會帶動起成渝城市群眾多兄弟城市。

未來五到十年,成渝城市群要搶抓機遇著力發展為世界級城市群,為振興西部起到重大促進作用。推進重慶建設全球中心城市,加快構建國際大都會成都,努力完善城市群基礎設施,全力推動成渝城市群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建成西部地區最發達的城市群。


看鑑襄陽


成渝經濟圈事實上至少五十年形成不了。成都發展的重點是其自身所轄十九區縣市,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使其無需向周邊現實謀求土地資源,而人才資金技術的窪地效應,只會像抽水機一樣抽乾川內其他地級市。行政區劃的不斷分割,使這些地級市的自身發展資源更加分散。例如內江,受成都吸引力作用造成資陽簡陽經濟發展好於其其它縣市,然後被劃出成立地級資陽市,造成資陽和內江都失去了足夠的自身發展後勁。一個城市再大,也不可能綿延幾百公里,資陽,成不了大城市,內江也永遠不再有機會有能力發展成大城市。德陽,有潛力發展成一個小型經濟發達城市,綿陽除卻長虹和九院,實際是人均GDP遠低於全國水平的貧困市,不過發展潛力大於其他兄弟城市,但地理位置遠離成渝連線,進不了這個經濟圈。南充太窮,自身基礎薄弱,空有三所大學卻於其發展無所助力,也難以擠進這個圈,自身實力又帶不動這個圈,最多成為一個生產車間型城市,用以承接區外面向成渝市場的企業的產業轉移和輻射川東北巴中達州市場的集散基地。而瀘州和宜賓,除了酒再也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今後也分不到成渝發展的一杯羹。地理位置最好的是遂寧,位於中心位置,交通冠於全川,卻是林黛玉的心,晴雯的命,先天不足後天失血,吸引不來資金技術人才,成不了大城市。

重慶,自從直轄,就一心規劃發展她的8萬平方公里,除了主城區,重點發展涪陵、萬州,層次分明,著力輕重有度。政府層面的發展規劃,除了市場,絕不會在其他方面考慮鄰近的四川地區,不信的話去重慶周邊最近的遂寧內江廣安看看,除了買地建房謀取利潤的房地產公司,有幾個重慶投資的企業?隨著重慶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提高,主城區會遠遠超越成都成為西部第一大超大城市,這也是她的目標,形成一個強於成都的超大抽水機。而涪陵、萬州,得益於重慶的直轄市直管區縣的行政體制,會在市政府政策規劃扶持下形成兩個發展重點最終發展成兩個人口一兩百萬的較大城市,形成重慶市範圍內的沿長江經濟帶。

總結:成渝經濟圈就是地圖上的鉛筆線,兩個不同的喇叭吹不出同一個調,也捨不得分出資金技術資源去救濟小兄弟,而人才人力必然跟著資金的盆子打轉轉。以後的成渝丘陵地區,會形成廣闊的無人區。

只要重慶市是直轄市,這個經濟圈就永遠形成不了。

長三角城市圈的形成有中國幾千的歷史底蘊,上海經濟發達,而人才全部來源於江浙,歷史上江浙即為富庶之地,上海反而是該地區的一個後來爆發戶,蘇滬寧杭事實上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在同一層級,加上地處同一平原聯繫便捷,經濟圈自然成形。珠三角既有沿海有利條件,還有最早的開放政策扶持,又緊鄰香港是內地幾十年對外貿易窗口,是中國最早能接受世界信息開闊眼界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高於國內廣大地區,而深圳作為一個新興超大城市,土地、人力資源不足,廣東省必須大力扶持,相得益彰,各取所需,發展成圈自是必然,但全國第三和第四大城市、第一經濟大省,連自身的汕頭經濟特區所在粵東、粵北、粵西廣大地區都輻射不了,比四川地級市還不如的地級市比比皆是,更從反面說明,成渝兩個不同調的大城市,更加無力帶動其區間地縣城市發展成經濟圈。


呀喏達烏藤


川渝經濟群,除了核心城市成都、重慶外,我覺得可以優先發展瀘州。

瀘州地處長沱兩江交匯之處,扼兩江三河之要衝,是川滇黔渝結合部,自古以來就是商業重鎮和物資集散中心,又是絲綢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連接處。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瀘州在這方面區位優勢明顯,可以依託瀘州港,把瀘州建成長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城市,使其成為成渝經濟圈重要物流中心,並可與宜賓,樂山等港口城市形成沿江經濟帶,帶動整個川南經濟成片發展,促進川滇黔渝經濟大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