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去不复还”的悲哀,你能懂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文


庞子博先生:“焜黄华叶衰”中的“焜黄”,所有正规出版社都解释为衰败、炙烤之后的干枯。但如果这样解释,上下句的意思就不连,“衰”字本身就把这种状况说明了,“焜黄”难道是衰上加衰吗?

“百川东去不复还”的悲哀,你能懂吗?


“焜”古代读“huī”,和“辉”是一个字;“黄”跟“皇”是一个意思,黄帝用的是这个“黄”,到秦始皇时才改为“皇”,就是光亮明鲜之意。从秦始皇传下来之后,皇帝的“皇”成为了专用名词,而这个“黄”就成了颜色。所以“焜黄”应该是辉煌的意思。

灿烂夺目的花与叶、美丽曼妙的人生,一瞬间就衰败了,这跟前面的“常恐秋节至”连了起来,一个辉煌的时代,竟在一瞬间衰败了。“衰”在这里应该读“suī”,就是现在粤语里的读音,倒霉衰败的意思。

“百川东去不复还”的悲哀,你能懂吗?


学员:为什么不读“cuī”呢?

先生:“cuī”有飘荡之意。“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中的“衰”读“cuī”,指毛发飞荡、凌乱不整;而“suī”是坍塌不能立、倒下、倒伏之意。所处的语意、语境不同,所以在两首诗里的读音也不同。

“百川东去不复还”的悲哀,你能懂吗?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这两句是转折。“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草木还有再生时,花还有再开时,但是水流进海里,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回不来了。


作者其实是在感叹,讲的是种人生态度。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我觉得“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这句就是“天问”,虽然是个问句,但其实已经把它肯定了。写的如此悲凉,每当我读到这里,心里就有一丝不舒服。


(未完待续…)


子博先生讲《中国成语故事》往期内容


“百川东去不复还”的悲哀,你能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