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工作会上,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但老师们并没因此而兴奋,为何?

杨锅来了


申报高级职称,名额那么少,条件那么高,叫老师们怎么能兴奋呢!

像我们学校,有300多人,现在等着评高级职称的老师就60多个人,我也是其中一个。

现在评高级职称太难了。你看看这些条件:要有两篇省级获奖的论文,要有自己的课题,要有去农村支教的经历证明。还要有老师带学生成绩的获奖证书,还必须是要市级一等奖以上的,或者是省级二等奖以上的。还必须有带社团学生成绩,还要去搞科研。

老师就是搞教学的,写了一篇论文去发表,不给钱不行,至少500,多的要上千,搞个课题要出版,少的几千,费用高的要上万。那些高等级证书又岂是一般老师能够获得的,要去支教起码得一年。

符合条件的人数实在太少了,就那么几个,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何谈兴奋。

我从教20年,现在是中学一级教师,本来在9年前就可以评高级的,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现在获取硬件的机会太少,也不想为哪些造假的论文和课题去花钱,评高级,笑话吧!

现在只是增加了一个高级职称的名额,有什么兴奋的!我也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哪些人有资格评,心知肚明!

盼着盼着,职称改革的春天快快来临!免得让我们这一辈子顶着一级教师的“光环”退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


忧优纵横侃教育


这个问题有点脑筋急转弯性质,试着回答如下:

1、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是因为这名老师早已就是高级教师了,这个高级职称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有什么好兴奋的!

2、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名老师,就是宣布这个消息的领导,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个名额,当然也就不兴奋了。

3、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名老师是来这个学校学习参观的,不管增加多少名额,跟其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还是不兴奋。

4、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位老师是临时教师,从来就没评过职称,没有资格参评职称,兴奋个锤子啊。

5、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只有一个名额,而符合条件的很多,自己没有关系背景,获奖论文业务等都不领先,跟自己基本无关,也就不兴奋了。

6、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位这个名额领导早就表态给他了,早就兴奋过了,这时候也就不兴奋了。

7、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领导只是说了一半,还有下半句:评上了也不涨工资。

8、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还是因为领导只说了半句,后半句是:这个名额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们学校了,因为经校长室研究,送给了县局相关科室了,我们必须跟相关局里保持良好关系……

……

以上说的有的是笑话,有的是笑话中的真话,各自解读就可以了。只是,职称已经成了教师心头之痛,有痛在心,这点小消息是根本兴奋不起来的,这句不是笑话,是大实话!


当代师说


期末大会领导宣布增加一个高级名额,但是老师们却兴奋不起来,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评中教高级非常的难,竞争太激烈,。一般学校都会二三十个,甚至四五十个人来竞争这一个名额,很多老师认为根本轮不到自己,因此根本兴奋不起来,甚至漠不关心。

第二,现实情况,也存在一些溜须拍马、搞表面功夫的人最终评上,寒了老实肯干老师的心了。他们感觉再努力也没用,干脆不想了。

第三,现在的职称评定僧多粥少,学校一般都通过打分来排队。排队加分有课时量,公需课,论文,课题,赛教,班主任等。有的还需要有支教的经历。一线老师们,工作繁重,还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评职称,有时也是不堪重负。现在评职称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每年的要求还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候突然增加了新要求,结果导致很多老师措手不及,连评选的资格都不够,老师自然感到非常的伤心,辛辛苦苦的准备又付之东流了。

第四,还有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年纪较大了,在赛教、课题、多媒体、班主任等方面都赶不上年轻人。这样呢,对一些老教师评职称,就非常不利。

总之,每年评职之时,也是学校最闹腾之时。僧多粥少,各种矛盾激化,评上评不上其实都脱层皮,真的太难了。评上的欢天喜地,但没评上的老师是多数,他们失望,愤懑,最后死心。

所以,校长再说增加一个名额,他们是心灰意冷,当然高兴不起来了。职称现在也是影响老师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希望职称改革的到来,更多关注教学,把一线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知足者常乐66


编者按:职称是多少教师内心深处的痛?多少教师因为评不上职称而消极怠工?多少教师因为评不上职称而穷困潦倒?多少教师评不上职称而甘愿一辈子得过且过?多少教师因为评职称的问题和学校领导和同事反目成仇?多少教师是为了评职称而不是为了教育而工作?职称犹如一把生锈的刀,直插到教师的心中,痛不欲生?



什么是“职称”?

“职称”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和标志。但是现实中,评不上职称的教师比评得上的教师工作能力强的数不胜数。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因此又把职称分为高等学校教师自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职称有等级,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职称的取得方式由于职业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比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可以通过“转正认定”、“评审”两种方式取得,其他职业还有国家统一考试(以考代评)、职业资格对应等方式等等。



“职称”制度有哪些诟病?

“职称”近年来广受普通一线教师们的诟病。教师们最反感职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称制度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总所周知,极少数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过着逍遥的日子,要么退居二线,要么当学校领导,要么任课节数少,甚至有些高级职称的教师还能去做门卫,但是工资却是初级职称教师的好几倍,而且旱涝保收,各种补贴,奖励等等也是根据职称来分配,导致教师们“干活多的工资不一定高,不干活的工资高得离谱。”,没有体现出按劳分配的原则。

2、职称和工资待遇挂钩,教师收入差距大

职称评审几乎是所有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最大的困扰,也是严重阻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严重打击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河南某校长曾说过这样说过:“职称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高级和初级职称相差很大,大得有些离谱。评上和评不上,一个月差一两千块钱,而且工作任务和强度都差不多”,由于教师因为职称的问题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很多教师“评一次伤一次”,工作倦怠情绪十分严重。


3、教师职称评定的比例限制,不合理也不科学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不是条件够就可以评,职称评定有着严格的比例限制。新学期工作会上,学校领导宣布2019年的职称评比高级职称可以增加一个名额,然而教师们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更加反感职称制度。因为,增加的一个名额还不够学校领导瓜分,不会轮到普通一线教师,评不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最多只到中级职称就已经感觉头顶上悬挂着一块“隐形天花板”,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工作和生活都没盼头,工作压力又大,导致教师平均寿命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4、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的问题

再伟大的太阳也有照不到的地方,灯下黑的现象比比皆是。同理,再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审制度也有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职称评审材料弄虚作假的情况很常见,见过作假的材料最多是在工作业绩、证书奖状、工作量、公开课等等这些方面。曾有某中心校教育站工作人员在公开课上课情况中造假被发现而连累全镇教师不能评,真是天下奇冤。

可见,评职称本来是承认教师们的技术水平的好办法,但是却在实施的过程中乱像丛生,导致职称成为了教师们诟病最多的教育制度之一,呼吁取消职称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愿望。


孖无悔观教育


职称犹如一把生锈的刀,直插到教师的心中,痛不欲生!!!

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职称让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变成消极的人!

哪个职称是真正没水分的?你要发表个论文多么费劲,最后还是要买论文买枪手,什么国家级论文,省级论文,顶个屁,不要赖我说粗话,现实就是现实,不怕大家笑话,我也买过论文 !

天天干活的什么也没有,天天坐办公室的研究职称的都取最高级,他们会什么?真实技术水平能达到哪里?

当然有众多高级职称的是真有水平,但没水平的高级职称也占大多数!

大家在医院可以看到XXX外科主任发表国家级论坛多少篇,哪个是自己写的?


江中游老师


对教师职称制度,我已无力吐槽,了解教育界现状的人无不心知肚明。

无论怎么说,现行教师职称制度已经违背初衷,不能有效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教师职称制度要么取消,要么改革完善,二者必居其一。

教师职称制度关系到千万万教师的切身利益,任何改革和完善,都应该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制度,使之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个人发表一下以下对职称制度粗陋的意见,仅供广大条友讨论,若被决策者不小心看到,并采取全部或部分意见,则万幸矣。

个人认为,可采用教龄+绩效的措施推动教育改革。


采用教龄工资,按年限晋级,可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解决部分地区教师荒现象,留住大量优秀教师,吸引优异毕业生跻身教育事业,缓解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不正常现象。

采用绩效工资,体现“能者多劳,不劳不得”原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但具体细则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合法。

201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是属于奋斗者的一年。人人都是追梦者,人人都是筑梦者。让我们在奔跑者追梦,在拼搏中筑梦,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


杏坛耕夫


要么是学校风气不好,小人当道;要么是学校风气太好,高风亮节,不在乎名誉

<strong>

学校风气不好

一个学校良好的风气,自然会激起教师的激情。倘若,每个老师都知道,这个名额已经名花有主了,谁还有兴奋的感觉呢?

学校风气太好

每个老师都尽心尽力的搞好教学质量,不在乎这种身外名誉。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让整个学校的人都做到,太难了。


作为一校之长,建设良好的学校风气和工作、学习环境,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维护好大环境,让老师学生能够自然的学习成长,切记搞出很多歪风邪气

。我就特别讨厌我们孩子学校的校长,整体吹嘘,不好好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把心思放在了其它地方。



我是一位父亲,为做好父亲,十年来一直在思考和践行如何做好一位父亲,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上尽量的不出大错,希望可以和各位分享及交流。


朱文亮谈家教


老师们为什么没有兴奋?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第一,每年的高级职称评选,让很多老师心力憔悴,准备各项材料,虽然准备的很充分,但是评上的几率非常小,一个高级职称,40多个人进行竞选,狼多肉少,让本想参加高级职称评选的老师看不到希望,也就兴奋不起来了。


第二,评选职称里面有很多套路,虽然增加一个名额,但是这里面又有多少老师开始走动关系,为了凭上这个高级职称,免不了一些老师会动用各种关系给领导送礼托关系,而且在评选过程当中,各个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等等,让一心教学的老师,想通过教学成绩来获得职称的老师,看不到希望,哪怕是把材料交上去了,也拼不过那些“活跃”的老师,当然也就兴奋不起来了

第三,在领导宣布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在领导心里面已经有了人选,评选流程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最后评选的结果是谁,还是领导说了算。对于老师来说,这种评选的结果是心知肚明的,自己再怎么努力去争取,不是自己的,还是轮不上自己。



第四,职称评选在近些年来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对那些常年参加竞选但没有评上的老师来说,他们对职称评选制度有着很大的意见,常年竞选但评不上让这些老师看到任何希望,与其它这套浑水还不如自己好好教学,所以说根本就兴奋不起来

净说大实话!


萧辉田老师


僧多粥少,高级职称成为老师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

一个学校一百多老师,一年的高级指标才一两个,符合评聘条件的三四十人,怎么评,谁先上都是很大的问题,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评聘细则?话说这小学老师可以评聘高级职称还是几年前中小学职称合并以后的事,(以前当然也有小学特级,但是对普通老师而言,基本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刚开始评聘高级的时候很多校级领导自己都是中小学一级,现在有这么大好的机会,自然是领导先走。

为了表示公平,评聘细则还是要有的,教龄加分,荣誉证书加分,优质课获奖加分,论文发表加分,课件制作获奖加分,指导学生获奖加分……于是一些老教师们发现,自己教龄加的那点分,早就被人家什么论文,荣誉,指导获奖,优质课等等加分远远超过了。

虽然很多发表论文的刊物老师们都没听说过,虽然很多荣誉老师们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方式推荐的,虽然也没见过人家到上什么优质课,示范课……但是证书是真的,出版刊物在网上是能查到的,所以只能“心服口服”。

增加一个指标,既然注定不会轮到自己,那喜从何来,又怎么可能兴奋呢?

指标增加当然是好事,意味着大家的希望又多了一分,但是大多数人肯定兴奋不起来,因为谁能上,谁不能上,老师们基本上还是心里有底的,领导们心里也是有底的。四十多人,增加一个指标,只怕没什么用,除了排名很靠前的人心里会泛起涟漪之外,其他人也就只是冷眼旁观了。

我一个好朋友在学校也是中层干部,符合晋升高级的条件,这次到找领导争取一个区级优秀老师的名额,因为再评聘高级的时候可以加分。领导明确告诉他,今年轮不上,过两年解决他的问题,不要瞎折腾。也就是说领导对今年谁能上是早有安排,非常清楚的。


总结语:桃子就在那里,如果自己没那么高,注定摘不到,那么多长一个两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所以对大多数老师而言,增加一个高级老师的指标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失望的毕竟是绝大多数,因为评聘结果基本没有悬念。


周老师的工作室


我们学校97年上班的,至今绝大多数也还是中学二级教师。名额限制,你再优秀也是白搭,晋上的就躺功劳簿上了。年轻的就坐吃等死,还搞什么教学。凭良心了。教育怎么搞上去。我们的教学大纲也是有问题的,不适人人都是奔驰,有的学生就是人力三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