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李清照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李清照,1084年,出生于山東省明水鎮的一個書香世家,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女詞人。從小在家庭的薰陶下,小小年紀的她便文采出眾,寫出了眾多詩詞,且她的性格開朗思想開放,不為古代的封建思想所束縛。

她曾有一首詞寫得極好,這首詞中包含了17個“花”字,這首詩便是《殘花》,“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這首詩被稱為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卻稱為千古名作。

前半生的幸福

李清照在出生在一個文墨世家,她的父母都很有學識,她的父親是蘇軾的學生,愛好收藏各種文書典籍;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從小也受到良好的文學教養,在這樣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

再加上她本身就聰慧過人,所以小小年紀的她在文化學識方面就有著很大的成就。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當時著名的文學人物都對李清照稱讚有加。後來她成為婉約詞代表人物,有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並且與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在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李清照能有如此的成就,如此的地位,與她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她的每一首詞,每一首詩都可以反映出她的生活,心情和境遇。

早期的李清照,生活富裕,父母寵愛,優雅的生活環境,都為李清照早期的寫詞意境奠定了基礎。而她的成名作《如夢令》在當時更是轟動整個文學界,讓她出現在世人的眼前。《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這一首詩,更是讓人對她刮目相看,這一首詩總結了“安史之亂”的前後,嘲諷的唐明皇,告誡了宋代的統治者。小小女子,涉世不深,卻對國家大事能有如此獨特的見解和關注,目光獨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並就得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讓人不得不為她的才華所折服。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她掙脫封建思想對女性的束縛,大膽的去追求愛情。與丈夫趙明誠成婚之後,她便沉浸在幸福中,與丈夫有共同的話題,並且都喜歡書畫金石的收集,那時候的李清照夫妻雖然生活清苦,但他們很幸福的。她的作品大多都暗含了她的親身經歷。所以在前期的時候人們能夠感受到她的詞都是輕快的,幸福的。可到了後期,卻給人一種沉重,壓抑的感覺,這期間她經歷了什麼呢?

突變的家庭,後期的淒涼

靖康二年,女真族大舉侵犯中原,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逃向南方。李清照夫婦前往健康為趙明誠的母親奔喪,第二年的時候,趙明誠被任命為健康的知府,一次健康叛亂,趙明誠鎮壓不住,棄城而逃,這讓李清照對他心灰意冷。從此她的詞風就有了很大的改變,李清照逃亡至烏江的時候寫過一首詞---《夏日絕句》,藉著稱讚項羽來諷刺趙明誠,趙明誠羞愧難當,終日鬱鬱寡歡,最後病逝於健康。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李清照一人隨著南宋的朝廷輾轉於江南各地,夫妻二人所收集的金石書畫在這顛沛流離的轉折中流失殆盡。總是禍不單行,一個騙子在這個時候盯上了李清照,對李清照照顧體貼,百般示好,這讓孤苦無依的李清照感受到了溫暖,便和這個騙子成了親。

成親之後,這個騙子發現李清照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有錢,變本性暴露,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這時候也發現了騙子的虛情假意,而且發現了這個騙子是靠謊報舉數來謀取官位,不管她是不是自己的丈夫,李清照毅然決然的選擇報官,那時候丈夫犯了錯妻子也要受罰,所以李清照也跟著下了獄。

沾父親和前任丈夫的福,在入獄的第九天,翰林院學士對李清照伸出了援手,李清照被提前釋放,不過百天的婚姻就這樣破滅了。目睹了國破家亡,經歷了人情冷暖的李清照,她的後半生可謂是很不幸,就有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悲涼意境。晚年的時候,窮盡餘生,編撰完成了《金石錄》,完成了丈夫的心願。

異於常人的千古名作

李清照前期的詞和後期的時候特點都不一樣,都因為她的人生經歷過於跌宕起伏,她的每一首詞都為世人所感慨。她的一首詩更是不同凡響,全詩共54個字,就應用了17個“花”,自古以來,詩人作詩,最忌諱的就是重複使用同樣的字眼。我們都知道李清照愛花,惜花,憐花,為花的枯萎而落淚,

她把17個“花”字用到一首54個字的詩中,會不會不妥當,不通順呢?其實不然,這一首詩甚至成為了千古名作。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當中含有自然的規律,也有李清照內心自己的想法,她就如同這裡面的花一樣,沒有一個好的人生,遇不到一個憐惜她的人。她孤苦淒涼地一生,又有誰會替她悲哀呢?她的這一首《殘花》,

被稱為她的最懶的一首詩,看似簡單的語句,實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花落,花謝,花悲,花哭”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充滿了憂鬱悲涼的意境。與《紅樓夢》裡面黛玉葬花的意境不謀而合,

緣來緣去,緣如水。自古紅顏多薄命,更何況又是李清照這樣的罕見才女,她的這一首詩中,借物喻人,這一首詩表面寫了花的一生,實際上暗含一個女人悽苦悲涼的一生。她對愛情始終忠貞不渝,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她其實還在幻想著擁有少女時代的愛情,只是在愛情卻遲遲沒有出現。靖康之恥後,李清照便把她那些少女情懷悄悄隱藏了起來,轉而代之的是對國家安危的擔憂。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反覆用了17次,卻成了千古名作


一個著名女詞人,前半生光鮮亮麗,無人不知,有著美滿的愛情,幸福的家庭;卻因為國家動亂,這一切都消失殆盡。從此與“愁”作伴,孤寂半生,最終在抑鬱中香消玉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