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現已大行其道,會取代毛筆書法成為書法藝術的主角嗎?

一生是少年


雖然 我練的是硬筆,但我不認為硬筆書法能取代軟筆書法,成為主角!

在我看來,硬筆書法,如果作為純粹的書法作品,有幾個大的死穴:

第一,中國人是喜歡講排場、喜歡大氣的!再過5000年也如此,書法作品是用來欣賞的!

一幅硬筆作品,怎麼懸掛?懸掛在哪裡呢?客廳嗎?辦公室嗎? 作品的尺幅太小了!

但是,軟筆書法作品,尺幅較大,適合裝潢,也就有了生存的市場的土壤!


第二,軟筆書法作品的書法藝術內涵更為豐富,線條表現力更強,這是不爭的事實。

硬筆書法,倘若追求軟筆效果,用一些技巧,其實也是能近似的,但一定會遺漏很多,一定表現不太到位!

況且,這麼努力的追求軟筆書法效果,直接軟筆不更好?


第三,硬筆書法作品,市場價值太小,這一點不多說了,懂的都懂.

軟筆書法,已經作為藝術而獨立存在了。

而硬筆書法,隨著數碼工具的普及,脫離實用後的硬筆書法,剩下的是追求純書法藝術的愛好者,比例與總量,必然會萎縮――

而且,喜歡書法的,很多會選擇軟筆。書法世界,不論承認與否,心照不喧的事實,是有一個歧視鏈……

現在硬筆書法大行其道?

只是90年代沒有自媒體而已,如果那個時候有自媒體,有網絡,你會更直觀的發現,硬筆書法最火是在那個時代。


如果你感覺現在硬筆書法的愛好者眾多,只是你觀注硬筆書法而已,算法推薦很智能的!


行書一點通


謝謝你的提問。這話問的有點亂。今天,還能叫硬筆書法大行其道?我也是醉了。要搞清楚啊,今天不是硬筆書法大行其道,而是鍵盤大行其道。

就書法而言,我們幾乎已經沒有大行其道的書法了,硬筆沒有,毛筆也沒有了。

在中國,硬筆書法真正大行其道的年代是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二十多年時間。我們不能說死,1970 年就完全硬筆書法了,但是,七十年代以後,我們學習、辦公都是用鋼筆了。


我們首先從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看,也是這樣的,例如,1970年我小學五年級,我們的同學,沒有一個是寫毛筆字作文和其他作業的。不久,我到了農村的一個學校上學,那裡也沒有以毛筆字做作業,但是,還有毛筆字課,我這個在城市裡一直沒有寫過毛筆字的,真的就非常慘了,眼看人家都能寫毛筆字,就我只能胡亂畫了。

但是,我的這段農村讀書生活只有兩年,初中一年級,我們也沒有寫大楷這樣的課了。不久,我又到城市讀書了,更沒有寫毛筆字的課。

雖然這是文革時期,但是,文革以後也沒有寫毛筆字的課,即使有,也實際上被文化課擠掉了。而學習書法最多的,也主要是硬筆書法。所以,八十年代興起了一股鋼筆字的是發熱。


鋼筆二十年代從日本傳入中國,就以攜帶書寫方便,迅速傳播,鋼筆的使用率不斷提高,但是,鋼筆的價格比毛筆要高出十幾倍,所以,從二十年代到解放前,還不算普及。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安定團結,社會穩定,適齡兒童大量進入學校,首先在城市普及了鉛筆和鋼筆,到七十年代,基本上就沒有毛筆進入日常書寫的地位了。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

進入新世紀,電腦手機迅速普及,可以說進入新世紀,已經沒有日常寫字了。

拿我自己來說,我是屬於社會邊緣的人,也基本不寫字了,何況那些辦公、寫作的人 ,你怎麼想象他們還用鋼筆寫文章,寫工作總結?還用鋼筆寫字,你覺得這不是跟社會發展嚴重脫節嗎?

比如一個短信來了,你再寫一封信,五天以後讓他讀到你的回覆,那不急死人了

所以,今天真的鋼筆字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主流了!何況毛筆!我想這是我們對書法起碼的事實判斷吧?


儘管信息化辦公寫作不是寫字,但是,寫字的空間和技術基礎被現代傳播手段代替了。比如,我們寫一個悟空問答,如果沒有電腦手機傳播,你寫的悟空問答只能給自己答了,無法與讀者在頭條交流。

我們如果再回顧一下八九十年代,那時的書法熱是毛筆為主還是鋼筆為主呢?肯定是毛筆嘛!

但是,正因為鋼筆和毛筆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所以,現在學習書法,基本上都是以藝術修身為價值取向。

當然,在以書法為藝術修養為價值取向的條件下,學習硬筆書法仍然比學習毛筆書法的比例要搞一些,這是因為,硬筆書法仍然以低成本的優勢,比毛筆要容易動手一些。

比如說,硬筆書法學習可以是無條件的。比如,拿個樹枝就能在地上練書法,比如,沒有桌子也可以練書法,只要有一張紙,一支筆就行。

毛筆字呢?條件要求比較高,比如,沒有桌案就不好練字,除了帶上毛筆,還要帶上墨汁和紙張,毛筆最好寫完字清洗,但是偷懶一下也行。所以,毛筆字最適合在書齋學習。而硬筆書法就不必一定要在書齋練習。

再說,毛筆書法已經不是日常實用書法了。比如寫一封信用毛筆,更不用說用毛筆寫一個工作報告了。


但是,毛筆字的書法藝術地位,無論如何,也是鋼筆字無法取代的!因為,毛筆字有更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鋼筆字的藝術欣賞價值是非常有限的。

這讓我們也再次提到館閣體書法。現代一些人認為館閣體也是書法。我一致認為,館閣體書法確實不屬於書法的範疇,就像鋼筆字非要說成是書法。

寫字寫好和書法寫好,絕對不是一個層次。書法之所以要求更高,因為欣賞藝術本來就有很高的審美。

古代館閣體書法,不是供你欣賞藝術的書法,就像鋼筆字不是為你提供漢字藝術一樣。從這個歷史邏輯來看,鋼筆字與書法藝術沒有什麼關係。

圖片鋼筆字為六七十年代人的日記書法。


千千千里馬




抱庸認為,硬筆書法要取代毛筆書法而成為藝術主流,短期內不太可能,但這是遲早的事。要改變習慣性的認知是很難的,我很多朋友認為這永遠不可能,這種認識並不是基於理性的判斷,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習慣。的確,以毛筆為主要書寫工具的是中國書法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幾乎所有的經典作品、書法理論、書法審美都是圍繞毛筆衍生出來的。離開毛筆的書法,似乎真的難以想象。

但是,再牢固的習慣未必就是規律,也更非真理。硬筆遲早取代毛筆成為書法藝術的主要書寫載體,是完全建立在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試論三點,以為佐證。




第一,主流受眾決定著書法的主流發展方向。藝術跳脫不了時代背景,推動書法藝術的最終還在於書法的主流大眾。當然,不少朋友仍然堅信書法是精英藝術,推動書法歷史發展的,是少數的傑出書法家。這個觀點在之前我已多次做過辯駁,在此不做贅述。簡言之,書法主流大眾手裡握的是什麼筆,將來的書法藝術就以什麼筆為主要表現工具,結論不言而喻。

第二,書法藝術的品質內核在書藝而非工具。不否認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書學理論都是圍繞毛筆來研究總結的,這其實是囿於時代的侷限,因為當時書法主流就是由毛筆書寫,並非是有了毛筆之後才有了中國書法,因果關係不能顛倒。書法藝術內涵非常博大,最主要的就是筆墨章法的技能技巧,以及書寫者的文化涵養與氣質情懷。而這兩點,並不是離開了毛筆就不可以,硬筆也一樣可以表達詮釋。換句話說,書法藝術的品質內核,在於握筆的人,而不是他握著的是什麼筆。

第三,信息爆炸的社會,文化藝術越來越趨向於用微型化。時代在發展,也深刻地影響著文化、文學、文藝的表現形式。人們普遍生活在海量的信息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藝術的欣賞越來越趨向於直截了當、簡單明瞭,追求便捷與速效。因此,短小精悍的硬筆書法,則是順應了這一規律,也將會更加受到主流受眾的歡迎。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硬筆書法現在大行其道,會取代毛筆書法成為藝術的主角嗎?

現在的書法作品,主要用於懸掛欣賞。如果是在古代,書法作品是拿在手上或鋪於桌面上欣賞,硬筆書法到真有可能取代毛筆書法。因為古代的書法是實用。在實用性方面,硬筆的實用性比毛筆高得多。

然而,作為藝術品來講,現在的書法懸掛於牆壁上,集欣賞、裝飾為一體。還能體觀出主人的品位。硬筆書法在這方面卻是短板。受硬筆本身的限制,字不能寫大,寫大了就疏鬆,不具有觀賞。只能和毛筆小楷差不多的大小。毛筆小楷為什麼寫的人很少?原因很簡單,因為字太小,不利於遠距離觀看。毛筆小楷都被逼出了主流的書法,硬筆書法要想去和毛筆書法分一杯羹都難,更不用幻想成為書法藝術的主角!











子衿書法


硬筆書法大行其道並取代毛筆書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奇葩的妙想?簡直異想天開。試想一下,如同讓素描取代國畫(硬筆取代毛筆),好嚇人啊!!!

雖說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不分仲伯,不存在孰優孰劣,但沒見誰家過年用鋼筆寫一副對聯貼在大門上,也不會有誰家廳堂上掛一幅鋼筆中堂。至今也沒發現那個師範大學和美術學院的書法專業是考硬筆書法的。硬筆書法取代毛筆書法,這樣的想法就有點扯淡了。

書法作為漢字的書寫藝術,起源於硬筆(甲骨文的刻意字),發展到毛筆(農耕社會以動物毛髮替代刻刀),顯然是便捷了。今天的硬筆(鋼筆圓珠筆簽字筆等)最初是舶來品,在書寫便利方面甚於毛筆。但在漢字的藝術表現方面是有侷限性的。讓只有幾十年的硬筆取代幾千年的毛筆,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哈。

現在的機器人越來越熱了,什麼時間完全由女性機器人取代現實女人,有可能會出現硬筆取代毛筆。否則,就別胡思亂想了。


凌川


硬筆書法取代毛筆書法成為書法藝術主角?我認為不會。

首先,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行為和藝術表現形式不僅是愛好者的自我追求,也成為愛好者身心修養的方法之一,有愛毛筆書法也有愛硬筆書法,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雖然練習硬筆書法不乏其人,但毛筆書法從古流傳至今,已經成為書法練習的主流,且毛筆書法的恢宏大氣、灑脫如行雲、婉約似流水的藝術表現力都因運筆方法不同而效果不同,筆法、美感、力道、修養盡在其中,所以毛筆書法有不少人用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去研究練習。

其次,網絡時代,人們使用文字時,更多的是在電腦上、手機上,文房四寶儼然都在手機裡了,那麼硬筆自然也使用的少了。另外,相比之下,你覺得作為藝術欣賞的角度,一幅硬筆書法作品和一幅毛筆書法作品哪個掛在廳堂展館更大氣、更美觀、更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呢?

所以,我覺得,充其量兩者並行,但說硬筆書法取代毛筆書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蘆薈79545


感謝你的提問!

首先,我們先確定硬筆書的來歷,用硬筆書寫漢字到今天也只是短短几十年時間。嚴格意義上說能被稱作傳統書法藝術的只是毛筆書法。硬筆也是脫胎於毛筆,它雖然獨立毛筆外存在,主要因為現代人普遍用硬筆,而少用毛筆,主要取決於現代人的書寫習慣。

其次,毛筆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使用了,這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也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下來的表現工具。毛筆書法之所以能區別於世界其他藝術而獨立存在並受那麼多人的熱愛和追捧,在於其獨特的美,猶如中國水墨畫,講究點線面的完美融合,又如音樂旋律般在紙上舞蹈,又如耍太極般剛柔並濟,結合著一個人的情感表達,使得一幅書法作品富有生命力,這一點相信用硬筆是很難去做到的。

再者,中國許多古典文化的書籍都是用毛筆書寫記載的。當要去讀這些書籍時,沒有掌握基本古詞句辨別能力是完全讀不懂的。這也是中華傳統的文化和美德逐漸被許多人遺忘的原因,就連家鄉的文化習俗也只能靠老一輩去口耳相傳。試想一下,當先輩們離去之後,作為後輩的又能記住多少呢?

再回到書法的話題上,傳世的書法藝術作品都是毛筆書寫的,要學會鑑賞這些作品就要掌握一定的書法理論知識,從內容、作者、年代、字體、筆法、章法、表現力及情感表達上去看和思考,這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一件作品。而初期的學習都是以毛筆練習為主。

最後,國家教育部一直在倡導和要求的是寫規範字。規範字和書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規範字只要求把字這漂亮,給人看著舒服。而書法就要求從書寫技藝到情感訴求的提升,透過字去表達內心訴求。

所以硬筆書法只是時代的產物,並不會影響人們對毛筆書法的熱愛和追求,也不可能替代毛筆書法。


秋暝書齋


我認為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不存在誰是主角的問題,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假若非要評出個主角來,我認為兩個都是主角,就象電視劇裡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一樣。最多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評價男主角演的好或者女主角演的好,這是個演技問題,不是誰是主角的事。

為什麼這麼樣說呢?首先說雖然都是書法,但一個是毛筆書法,一個是硬筆書法。雖有書法這個相同之處,但是兩個概念。書畫領域裡常有書畫是一家的說法,雖是一家,但誰也代替不了誰。所以說硬筆書法就是硬筆書法,毛筆書法就是毛筆書法。其次是各有所長和各有所短的不同。舉個很現實的例子。毛筆可以寫大字,尤其是招牌,大字對聯這類的榜書。那是鋼筆無法代替的。反過來講寫小字倒是硬筆的特長。尤其是在寫草書方面硬筆很有可能在速度,小巧方面超越毛筆書法。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正象抱庸先生所說要辯證地看待這件事。說不定那一天我這個看法被否定。事情都是在變化的,只是時間問題。



40後17


首先我們先簡單的來看看毛筆書法藝術的發展歷程,這個問題只能簡單說了,如果要詳細說書法史那可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講完的。 秦以前人們都是把字刻在竹簡上,費時費力,傳說秦將軍蒙恬發明了毛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令天下車同軌書同文,命丞相李斯統一文字為小篆,至漢發展為隸書,三國時期蔡邕、鍾繇等人變隸為楷,至兩晉時期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達到高潮,王羲之的《蘭亭序》在書法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除了字寫得俊逸灑脫之外,更重要的是其確立了書法成為一門專門藝術並基本規定了漢字在結體、書寫等等方面的基本規則。兩晉以後的唐朝書法藝術達到高潮,湧現無數大家。到了宋朝書法 發展到尚意的境界,元、明、清書法的造詣再也無法超越前代。 近代以來鋼筆走入中國,因書寫工具材質的不同 ,我們把鋼筆、粉筆字等叫硬筆書法,毛筆書法藝術除了筆法的講究之外(即筆法),更重要的是墨的濃淡、枯溼、疏密(即墨法)甚至文字的安排,落款和印章的位置、字形字勢,行氣(即章法)等等,這些效果就是硬筆難以體現的了。 所以,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硬筆要想取代毛筆那是不可能的,硬筆更注重的是實用性,把字寫得工整漂亮即可,要想達到毛筆那樣篆隸行草各種書體寫得飄逸瀟灑,時而奔騰狂放,時而恬淡虛無,時而憨拙自然,時而清麗脫俗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說,硬筆要想登上藝術的殿堂都有難度,因為它的材質決定了它不可能像毛筆那樣變化多端。而書法藝術最忌諱的就是缺乏變化。


火天牛大有


硬筆書法取代不了軟筆書法,只是硬筆書法更有實用性。

無論是硬筆書法也好,軟筆書法也罷,是工具的不同,硬筆和軟筆書法兩者可以互補的,更是相輔相成,軟筆書法可以補硬筆書法的線條美、字形等等,硬筆書法同樣可以彌補軟筆書法的筆意等等。

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同是書法藝術,也是一家,為此這兩種工具誰也取代不了誰。

個人所見 共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