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需要怎么准备?

戴筱谙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跨专业考研的话,那你肯定要提前做准备,我一般会建议至少有一年的备考周期,至于具体建议的话,给你几个吧:

首先,选择跨的专业。很多考生跨考是为了跨而跨,并不是多喜欢某个专业,只是对自己的专业比较厌恶又或者是听说某个专业就业比较好,就毅然决然的去选择。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如果你真的要跨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专业特性、备考难度、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综合的考量到底选择什么专业。

其次,了解意向专业。一般分为几步,第一步,学习目标院校参考书目。当你对某个专业感兴趣的时候,一定要去学,只有学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举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吧,周三多老师的管理学、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邱关源老师的《电路》、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等。第二步,了解目标院校专业招生情况和考试内容。一般大部分的同学都考的是非统考专业课,所以在备考前一定要充分的了解目标学校的招生情况(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录取分数等)、考试科目(尤其是专业课考试内容)、考试模式(尤其是复试的考试方式和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再次,公共课的复习。院校专业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决定,公共课的学习情况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打个比方,如果数学不好且没有信心学好,那就踏踏实实的选择不带数学的专业;英语如果不是太好的话,就不要选择那些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比如文学专业。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和复习状况直接决定你能考什么专业,能考到什么级别的学校。

最后说下,既然跨专业,那就证明你选择了一条相对艰难的路,那就坚持住,只有坚持,才不会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看见曙光;只有坚持,才能最终成功。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张雪峰老师


来自一个不算跨度很大的跨考的学长的经验,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是安徽普通一本(省外还是二本招收的那种)。

先说说我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而没有选择我的本科继续走下去:

本科电子的我对于电子并不是很感冒,再决定考研后,也经历很长时间的思考,到底是考本专业还是选择计算机,其实我很早就买了西电推荐严奶奶的数据结构,emm 大概大三寒假就买了,原本想着寒假回家看,回家之前都想的好好的,然而结局大家都知道,回家根本不可能静下来看书,再加上在春节期间。所以寒假书一直在家放着。后来和一个高中同学聊天时,竟然意外发现他也要跨考计算机,emm关于他嘛,西安某985高校,真的是大佬,听说也考计算机,我俩就成了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之前关系就一直不错,因为考研,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于计算机我想对于他还好,至少我本科学了数据结构,虽然学的是数据结构B,但是多多少少了解一点,上手应该比他快,作为理科的通识教育,自然而然c语言都是学过的,所以对于学过一点c的来说看数据结构还算行。其次就是大多数学校初试都会涉及数据结构,所以不管后面选择哪个学校考研都还行,由于基础也不算太好,就买了天勤四件套,用过之后,说实话啊,对于零基础的同学,天勤更容易上手,辉哥写的真的通俗易懂。就这样慢慢悠悠吧,大概在五月前数据结构算粗略看了一遍吧(没有看严奶奶的数据结构),个人推荐看武大李春葆老师的那本,相对好理解,其实只看天勤足矣。

说实话,第一遍看完后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消化,再看第二遍时数,大概快七月底了,大多数人都确定好学校和专业了,我又再一次迷茫了,真的是数据结构看到崩溃,不知道还是否继续跨考下去还是考回自己本专业,又和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同学聊了很久,他说他是打算一条路走到底了,他本来的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就业很一般吧,他不想去做本科的那种工作,所以才跨考计算机,而我呢,说实话,对于本科那些数电模电以及画什么pcb不是很敢兴趣,最后毅然决定考计算机,其实关于我跨考,一大部分原因要感谢python这门语言,大二接触的这门语言,自己找视频学,然而一直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一直到18年9月报名参加了国二考试,那也是第一次python加入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我算是第一批考生吧,我感觉python让我感觉到了编程的乐趣所在,也不是那枯燥乏味,特别是你完成一个小项目后很有成就感。关于西电专业课,初试考数据和计组,计组的推荐用书还是西电自己出的书,之前一直听说对于自主命题专业课,考的不仅仅是努力,更是考的信息量,如果你能搞到一手资料,其实事半功倍。

下面我说一下我专业课的复习情况:

3-5月慢慢悠悠的看完了数据第一遍,当时大三下学期,还有课,平时主要看数学和英语,5-6月中旬第二遍吧,第二遍过的很仔细,

7月中旬才拿到西电的计组的课本(这个要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复习时间,如果真的0基础,建议七月中旬就开始看计组),第一遍看计组真的很慢,最好边看边做笔记,也就是把课本读薄,我是一个从来坚持不下去做笔记的人,然而对于计组,我居然坚持下来做笔记了,说实话真的很有用,后期如果没有时间去翻课本,直接看笔也行的,我自己全程自己看自己理解,把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或者没有完全搞懂的标记下,方便后面加强巩固,每看完一章就做一个简单的回忆,这个回忆你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早晨起床前都可以,不要小看这简单回忆,对于跨考生来说真的很重要,看完第一遍大概花了一个多月吧,第一遍看完后自己对计组的大致框架有了,我第二遍是根据西电的ppt看的,第二遍看时就会速度快很多,其实在第二遍时可以边看知识点边做课后习题,课后系统也不是全做,有选择性的做。着重强调!!!在考试之前书至少过三遍!!!三遍是最低!!!因为对于跨考来说,你一段时间不看很快就忘记了,毕竟自己学习和平时老师带着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体系各方面可能不是太完整,导致时间一久就容易忘,所以要及时做题巩固。前期,对于数据结构主要做自己买的资料(王道或者天勤,二者择一即可),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是课后习题,因为西电多真题来自计算机组成原来课后习题的改编题,课后习题至少两遍以上。这些工作完成后基本暑假就结束了,九月份开学后,大四课程大多数人都很少或者说没有课,每天看书的时间更加多,这个时候你可以把数据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再过一遍,做一个巩固和加强,然后着手做西电的期末试题和模拟题,进度可以自己安排,最好在11月前结束,进入11月基本就可以冲刺了,可以刷真题了,因为真题大概就几年了,你可以按照考试的时间来做,百分百还原考场现场,这样对于后面进入考场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做完以后一定要对答案,这些真题完成后,基本也就11月中旬左右,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可以帮你巩固你的知识体系,如果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把数据与计组的课本拿出来在快速翻阅,如果时间紧张,就直接看错题集。

基本按照这个步骤走下来专业课 100以上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具体还是要看个人,关于一些资料我们在慢慢整理当中,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后习题答案我们会把一些侧重点题目给你们写出来答案,便于你们参考,真题我们也会整理出来,给你们百分百还原考研现场,西电的期末试题我们尽量给你们搞到最近几年的,十年前的参考价值也不大,模拟题我们也会精心选取,尽量跟西电近几年难度一样。

1.关于数学:

市面上最流行莫过于张宇、李永乐还有汤家风这几位老师的题目和视频,然而我都没有选择跟他们,我选择了一个不是很出名的一个老师,也是沪江网校的数学老师,他叫杨超,可能你们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下面说说我自己的感觉吧,对于张宇吗,个人不是很喜欢,我大一学高数期间就看过杨超的课,他上课很有趣味,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讲的很有趣,所以就挺喜欢他的,后来考研的时候看到很多人买张宇几件套之类的,我也去听了一下他的视频,个人感觉不是很喜欢,讲课的风格,跟讲的知识点,都不是很满意(个人观点,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我虽然没看他的视频,不过我买了张宇的高数18讲(仅仅只买了他的18讲和真题),永乐大帝大家都知道,线代王,讲的确实不错,不过就年纪大了点,水平还是很高的,个人建议你们跟着永乐大帝。汤家凤也是挺有名的,特别是那个什么1800题,也看见n多人买,其实当你去自习室时你会发现数学资料最多的就是张宇的1000题和汤家风的1800,emm我买的杨超的986,关于汤,了解不多,看过一点视频,不是很习惯老师的讲课声音,也果断放弃了,最终我选择了杨超,我数学买的资料不多(一本2018年的986,大二和室友一起买的,一本高数18讲(没看完),线代就买了一本永乐大帝的线代讲义(这本书做了两遍吧),概率论买的也是李永乐团队的(做了一遍),一本张宇的真题和杨超的真题解读,最后考前一个月买了杨超的考前100题),数学可能真的需要多做题!!!

数学复习计划:在暑假前把数学第一轮过一遍,根据个人时间安排,第一轮一定不能求快,慢慢来就行,后面强化也会相对轻松,暑假期间可以做强化复习,一般你买的资料都会分基础和强化,分开做。真题暑假结束后,9月中旬开始写真题(个人建议87-09年可以按照章节做,后面的严格按照开始时间来写或者你从87年开始就一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基本一个半月可以完成,这个时候大概11左右,接下来就是翻错题(真题和之前做过的题目),一个内完成,12月初可以看看市面上的冲刺卷之类的(买来有时间就写,没有就看看题型,然后看看答案,最近几年李林听说压中很多,也可以买来看看,其实就是图个心安),考前一定要把知识点在翻翻!!!

2. 关于政治:

作为通识教育,本科阶段一些政治课程都是学过的,但是大多数都是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基本都是0基础,我的政治是跟的徐涛,也是沪江网校的,个人觉得他把政治讲的很有趣,我大概八月份买了徐涛的《核心考案》,然后b站找视频看,一天不多,大概三四个视频,直接看强化班就行了,其实看完一遍记不住多少东西,多多少少做个了解吧,后面徐涛还会有一本核心考案的缩减版,上面有标注哪些需要背诵,整理的很齐全,分类很清楚,哪些是选择题考点,哪些是分析题考点,这本书我来来回回翻了两边吧(小小的一本),接着就是刷题了,政治主要是刷选择题,肖大爷的1000题我也买了(说实话,我一遍过去没有什么太大收获,可能我做的比较随意,这个根据个人需求,我觉得直接做肖四肖八选择题就行了,徐涛的八套卷我也买了,基本到后期就是狂刷选择题,有时间可以把所有机构的模拟题拿来刷(不用都买,网上会有对应的pdf之类的),知识点大同小异,就那些考点,)我大题直接撸的徐涛的《考前必备20题》,其他机构也有,有些人背肖四肖八的大题也是可以的,还有腿姐,石磊等,这么短选一个跟就行了(个人建议跟徐涛),好好刷选择题的,基本政治都有60分以上,好点的70+都是很容易的,政治不是拉分项。

3.关于英语嘛:

我也是一个英语渣渣,六级考了4、5次了,大家也可以知道我英语有多渣了,西电的学硕和专硕都是英语一,我就是怕英语过不了学硕的线,所以我报的是专硕,关于英语复习,我只想说你们一定要在单词和长难句下足功夫,最好是暑假前把大纲词汇过两遍(推荐新东方红皮大纲词汇),如果英语想考高分的同学,前期就可以刷题了,只刷阅读部分(40分,可以说得阅读着的天下),关于阅读推荐看新东方唐迟的阅读技巧,他还有关于真题的一些讲解,确实管用,我是看的时间太晚了,没有领会到精髓,所以建议你们要早(针对阅读),长难句也可以跟着唐迟,其次就是新题型和完型,这个可以跟着新东方的老师:宋逸轩老师,个人感觉她讲的很不错,她的视频大概9月多方会出也可能10月记不清了,作文的话,我是暑假结束开始背诵的,用的资料是《王江涛老师的作文》,大小作文各背十篇,当然只背诵也是不够的,一定要平时自己多默写,多模仿,不然背的跟没被没什么区别,也可以结合王江涛老师的视频看。

大致就这么多跟你们分享的,考研不易坚持到底!

下面是考研期间用的笔芯和草稿纸


研路有我


我是一个机械专业的研究生,明年毕业,本专业考研,我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谈谈吧。

题主想要跨专业考研,以后想做数学老师。个人看法,想要跨专业就要提前准备。我觉得题主可以按一下几点准备。

  1. 题主是微电子专业,本身也有数学背景,所以总体来说跨专业不是太难。现在要保证不挂科,过英语六级(过可忽略),开始着手搜集有关数学专业的课程和学校,目标适当老师,学校的话首选师范类大学。
  2. 至于如何院校选择的话,如果题主的本身的学习能力很好,本科院校有是重点,我建议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东北师范,华东师范等,或者重点大学数学比较强的大学,比如,北大,武大,南开,南大等。如果水平一般,或者本科学校普通,可以选择一些综合类大学,如,山西大学,或者双非,知名的师范类大学。
  3. 现在处于大三,可以开始先看看普通数学专业必修的课程,这对于后期真正开始备考和后期复试大有用处!

  4. 对于备考专业课科目,到明年6~7月份目标院校定了之后,查看学校往年的指定科目,提前搜集准备好相关书籍和资料即可。
  5. 至于如何选导师,因为目前时间还早,而且一般选导师都会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才找,到时候到目标院校找个师兄师姐推荐推荐就行。现在的话,有时间找找你们学校数学系的资深老师,聊聊你的想法,让老师给你提提建议即可。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一个考研过来人


我遇见不少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跨专业考研确实不容易,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要做更多的准备。

准备时间要提早。因为跨专业意味着考试的专业知识都需要你自学,所以得提早准备开始内容。如果学校里有你所跨的专业,建议跨专业考试者去旁听下专业课,有不懂的地方积极向老师请教。有次上课我发现后排一个男同学,脸孔比较陌生,一问才知道是想跨专业考我们专业的学生,后来他每节课都来,而且不懂的地方还问我。每个老师都喜欢积极上进的学生,所以跨专业者勇敢的去听课去请教。

备考时复习要更加努力。因为跨专业,所以花在专业知识复习上的时间更多,也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把专业知识整理清晰,理出头绪。

备考时心态要淡定平和。很多跨专业考研者经常找我诉苦,担心自己的专业课,特别纠结痛苦。其实之所以跨专业考喜欢这门专业的心态占了上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选择了就勇敢地坚持下去。

笔试过线后,面试时跨专业考研者要加试一些专业课,一旦接到复试通知就要好好准备,最好和专业的同学老师多交流。


黄黄66336




emmmm我今年九月顺利进入我省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一名在读研究生啦~😌😌

本科背景:一本某综合大学理学院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口气读下来忒顺畅,四年还有更多年都会依靠这个方法练肺活量我跟你讲🤗😶)

大三首定目标厦大中文系研究生(学硕)。(是不是有点小困惑呢?等等细说!)高中读理科啊本科高数物理化学实验又忙不停的,想跨考中文系真的是全!凭!热!爱!一部《红楼梦》支撑着我的文学梦,当然还有迅哥儿的深刻。

接下来进入正题啦~

some tips:

1.首先确定你想去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是不是在本科学校,如果是想去本科学校的其他专业深造,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注意!所有跨专业的考生都需要至少两年时间准备专业课!考本校就经常去蹭课呀,课后和老师交流,最好能拿到老师的联系方式,最好是扣扣微信之类的,当然这也看老师能接受哪种方式,也别第一次见面就急冲冲地要联系方式哈,稳重稳重。

2.如果你很幸运地和我一样是一名三跨考生……也没事,我们就多花一点时间在淘取经验上呗。去目标院校周边的二手书店!!!那里有他们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课本习题期末复习资料!!!一定要善于利用物质资料资源,毕竟找关系联系学长学姐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有学长学姐那就锦上添花啦。还有,如果大三大四没有太多课,要去旁听啊!!虽然可行性不高吧但是真的很有用我室友亲测有效!

3.app推荐:考研帮(这应该是人手一软件吧),扇贝单词或者不背单词(后者我用得很爽)

4.真题的搜集 查找“某年某校某院研究生”的扣扣群,有很良心的群啊里面都是往年真题,还附赠学长学姐😏😏我就还呆在群里,已经有十几个学弟学妹加我问经验问问题,其实考上的学长学姐都挺热心的,别怕,大胆问。

5.专业课就别报班了,多花时间自己啃书本更有效果。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在准备考研的那一刻都要做好从头学的心理准备。

6.对啦,选择比你目标院校更难考的院校考研标准进行统筹学习,这会让你学习更加游刃有余,考试成绩更加高。

7.坚持就是胜利!考研前三个月是黄金时期!把握住!我们能赢!

p.s.如果后面还有再想到的,我会陆续发上来~


好玩的来了


说实话我家好像只有我没有考研。就身边亲戚朋友的经验:

第一要至少提前半年以上,每天抱着高三那会儿学习的心态除了吃饭晚上基本都是12点以后睡觉。因为就算再跨专业,文科的还是文科,理科生还是理科,很多专业的还是有想通的地方。

第二一定要做好定位,当然也有非常猛的半年复习时间,从东北师范大学跨专业考的复旦大学,但是那兄台半年好像都没怎么脱衣服睡觉。真的拼命。如果没有这个决心跟勇气,请慎重考虑学校跟专业。

第三可以看看张雪峰的考研,可以排解下压力,看看学校。理工科其实昆明理工分不是很高(相对而言但是学风很好)


壹璍壹璞瑅


首先,你需要知道你能考哪些专业,社会学科可以跨考人文学科,但是人文学科不能跨考社会学科,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你要你要确定你要学的专业,跨考,要么是重新选择专业,要么是为了学历以后考公务员,如果说是为了换专业,这时候更需要谨慎,因为很可能这次的专业选择就是你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出于某些原因,家里安排也好,就业好也罢,自己一定要谨慎,如果说只是为了个文凭考公务员,这时候专业选择可能没那么高要求。对于前一点,换专业,自己要看看自己的理想方向。不想考数学,教育学,法硕,这都是可以选择的,数学还OK的,可以考虑管理学,不过管理学的国家线很高,招生人数也少,也谨慎选择,会计专硕,这个难度不大,招生人数多,也是比较热门的。

专业说完就是学校,学校的选择也比较重要,有些同学有名校情结,就是想去好的学校,不在乎专业,这样可以选择好学校的次专业,个人认为,好学校的次专业要比次学校的好专业有优势,毕竟读研不单单是再学习,还有其他的一些利益。考本校是最简单的,有些学校还只要本校的本科生,我知道的一所985院校就是,这里也不方便多说,这个都要提前问好考上的学姐学长。

最后就是地区的选择,这里相信也不用我多说,大城市肯定要比二三线的难考,还有压分现象,分压下去了,要是给压到国家线以下,调剂都没法调。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考研过程很辛苦,成功的都是坚持下去的人,祝考研顺利,加油!


正能量的王优秀


有质疑跨专业进行考研,使自己专业兴趣的一个转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基础,要分析具体的的问题,然后在作出决定,提出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第一,公共课程的准备。这个跟跨不跨专业没有必然的关系,起码你要将英语、政治这两个公共课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了解跨专业所要考试的基本内容。每个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他都会列出一些基本的参考目录,首先你要参考看这些目录的一些课程,你学习起来会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同时最好能够找到相关学校的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看看这些人的培养方案都要学习哪些课程,这节课虽然当时不考试,但是在入学之后也需要进行学习,看你能不能把这些课程学习下来,同时有些课程的知识在面试的时候也会用到,所以要提前学习。

第三,在校期间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在校期间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之后,如果你要想跨专业考试,如果在你所在的学校有这个专业,你可以尽量的到这个专业去听课。听课的方式有两种。第1种直接去选择要考试的科目进行听课,这个可以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办一个旁听证。第2种方式就是选修或者说辅修第二学位,选择相关专业作为你的辅修专业,这样的话你就能够比较全面的学习该专业的知识,这样你的知识会比较系统,考起来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总之,跨专业考研相对来讲是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是只要你感兴趣,你努力,我觉得应该会有取得好的成绩,祝好。


义哥说教育


首先,你要考虑清楚,在为期一年的考研复习道路上,如果你去跨专业,而且是从冷门到热门或毫无相关的专业领域,那你面临的难度会很大很大,你必须考虑清楚,你所要学习的公共基础课还有专业课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里熟练的掌握,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心血来潮。


建议:(专业课)

1:制定学习计划

在了解你所跨专业的基础上,考试基本资料一定要搞清楚,因为毕竟是陌生领域,所以专业课方面一定要先了解,往年都考什么书,内容大概是哪些,这些一般在所考学校的官网上都会挂出来。考本专业的,一般专业课复习比较晚,几本都在八月份之后开始。跨专业的,你就要早一点复习了。根据内容和难度,指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认真完成,并且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就是要多找相关的学长学姐咨询相关信息,尤其是所考学校所考专业的学长学姐,那样会对你帮助很大。

2:坚持到底

考研最怕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间断性的复习会大大降低你的学习效率,所以每天坚持学习,忙的时候可以分配少一点的时间,但是不能断掉。相信你自己,坚持到最后一般都会有个好结果。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考研的过程中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会越来越容易。

以上就是本人拙见,有什么瑕疵和不足,欢迎大家批评和讨论。让我们一起为考研学子加油,点赞。


逝者如斯20215692


<strong>

跨专业考研成功的比例,低于十分之一,慎重!

<strong>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先看成功率。

很多学校都接收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但是要的人数很少。你可以去它们学校的官网,查询每年招生的人数,及各个学生原来是哪个专业的,进而计算跨专业的比率。比较不同学校的比率,就可以知道各个学校对待跨专业考研学生的态度。


2、再看个人努力(初试)。

跨专业考研,要想成功,初试分数一定要高。并不是让你非拿第一名不可,而是至少前50%。而且最最最重要的,英语能力一定要过关,这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例如考过80分。


3、最后看你的情商(复试)。

复试前,一定要先联系导师,向他表明你的科研志向,以及最好表明读博士的打算。 面试时,声音不用洪亮,但一定要有自信,沉稳坚定,不要被面试老师吓到(南大的复试,都是十几个老师,围城半圈,考生坐在中间)。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

说一千,道一万,

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