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二)

抛开政治上的种种复杂因素不提,仅从技术角度来讲,西班牙海军将“宙斯盾”系统引入F100型护卫舰的决定就是明智的。一方面,这有关于现实的进展。在1990年代中期,欧洲自研的各种舰载区域防空系统大多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比如,TFC计划的APAR多功能主动相控阵雷达直到2003年都尚未完成与标准-2导弹的系统整合。

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二)

而在1995年年底,西班牙决定将F100项目从TFC计划中撤出时,APAR多功能主动相控阵雷达甚至还没有完成试验样机的装配。其他欧洲同类项目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意大利的EMPAR欧洲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1994年才刚刚酬得75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1995年底刚刚完成第一部试验样机的装配。而按照研制进度,EMPAR本应在1993年11月完成验收,1994年开始投产。

英国的MESAR全固态多功能实验型雷达虽于1993年交付了第一部试验样机,并在1994年年底完成了初步的试验,但正式的实用型雷达预计要在1999年才能完成原型机研制,在2004年生产出第一套生产型设备…….

事实上,在当时的西班牙王家海军看来,这些欧洲自研的舰载区域防空系统估且不论技术性能的好坏优劣,它们是否能够最终完成研制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军费预算都遭遇了断崖式的下跌,重大军工项目因耗资巨大而胎死腹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更何况,1990年代中期的西班牙家王家海军还面临着不想等、也等不起的窘境。

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二)

“圣玛利亚”级(Santa María class)护卫舰首舰早在1986年就已经入列,到2000年左右其服役周期即将结束,替代者的选型必须在1996结束,并在不迟于1998年6月前开始建造方能不至于出现战力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宙斯盾”系统对西班牙王家海军的吸引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成熟的货架产品,美国海军的大量采购又极为可观地分摊了研发上的成本,在经济性上也有优势。

另一方面,“宙斯盾”本身的性能也可圈可点,足以满足西班牙王家海军的需求。“宙斯盾”起源于1963年美国海军的“先进水面导弹系统”计划。实际上是“台风”(Typhon)系统下马后的备份方案,着眼点就在于高烈度、复杂海空对抗环境下舰队防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经过不断发展,在1969年12月改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英文缩写刚好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译为“宙斯盾”系统。整个计划一开始,美国海军就提出了五项最关键的技术要求,即反应快、火力猛、生存能力强、可用性高和覆盖范围大。这五项要求作为设计“宙斯盾”的“基石”。

1反应快。当高速低空或高角度攻击导弹逼近目标时(在20km范围内),AEGIS必须在2分钟之内击毁目标;2火力猛。要求以足够强的火力准确地和以高杀伤率地同时对付多个目标的强烈攻击;3抗干扰能力强。要求能在强ECM、金属箔片干扰及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有效地工作;4可用性高。要求能在海上特定的恶劣环境(水下冲击、核冲击、-20°F和70海里/小时的相对风速下,在特定的时间里能连续工作,不能长时间关机修理;覆盖范围大。必须对舰队提供有效的区域防御,覆盖360°的空间。

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二)

其整个研制计划的时间表为:1969年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签订了“宙斯盾”样机合同;1972年,AN/SPY-1雷达开始试验;1973年完成陆地上测试;接着在美国“诺顿湾”(Norton Sound)试验舰上安装了AN/SPY-1样机,并进行了为期5年的海上鉴定试验。期间该系统成功地自动探测并跟踪了在太平洋上空飞行的20架飞机,美国海军用EA-6B干扰机对AN/APY-1进行满功率干扰也无济于事。

美国空军改用相当于32架EA-6B的满功率干扰机KC-135(配置了TREE SHARK)仍不能完全干扰AN/SPY-1;1980年初,在EC-135、EA-6B和ERA-3B飞机配合下进行了5天的电子对抗试验。在1990年代中期,“宙斯盾”已经发展装备了三代,分别是从1983年开始首装在第一批次12艘美国“提康德罗加”(CG-47)级导弹巡洋舰上的第一代“宙斯盾”;从1988年开始,装备在第二批次15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上的第二代“宙斯盾”(CG59-73);从1991年开始装备14艘第一批次“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51-64)的第三代“宙斯盾”(CG59-73)。这表明美国海军当时对“宙斯盾”是充分认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